資源簡介 教學工作計劃 年級:四年級 科目: 科學 2010年3月2日課標要求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3、繼續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學情分析進人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教材分析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7個課題,這7個課題即是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方法措施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周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預期目標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用準確、恰當的詞匯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并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2009至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年級:四年級 科目:科學 2010年3月2日周次課時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目標一至四8第一單元電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學生從認識電的本質——電荷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五至八8第二單元新的生命本單元試圖幫助學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物種并不以生物個體的死亡而結束,它們可以通過繁殖產生新的生命,使物種得以延續。通過本單元的研究學習,可以為學生以后研究生物與環境、生物多樣性打下基礎。九至十二8第三單元食物讓學生嘗試用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食物”,發現食物與人體生命活動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并發現食物自身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十三至十六8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引導學生們認識一些常見的巖石和礦物,獲得一些關于“巖石和礦物”的簡單知識,學習用多種方法觀察、描述巖石和礦物的特點,獲得觀察、描述自然事物的新方法。在此過程中,增進對地球寶貴資源一巖石和礦物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