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課1. 隋朝建立的時間:581年,人物:楊堅(隋文帝),都城:長安。統一:589年滅陳,統一全國。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大趨勢2、(一)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三)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材料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運河。⑴開通時的皇帝:隋煬帝 (2)時間:從605年 (3)目的: 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⑷ ①中心:洛陽 ②涿郡今北京 ③余杭今杭州⑸寫出大運河的四段: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D.江南河⑹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⑺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8)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意義:有利于大運河的保護,傳承運河文明。(9)評價: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但是開鑿大運河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隋朝滅亡。3.這一制度,中國推行了近兩千年,他們通過考試,品評人才的優劣,為政府配備文官。這種“制度”指科舉制。這一制度正式誕生在隋煬帝時期。完善在唐朝,完善的關鍵人物及貢獻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進士科成為重要的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宋朝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大幅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4.科舉制的影響: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促進了教育的發展。5.在古代最早采用考試選拔官員的皇帝是隋文帝。隋煬帝時,設進士科,標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6.(1)建立隋朝,統一南北的是隋文帝(2)開鑿大運河、科舉制的是隋煬帝(3)隋朝時因暴政而導致亡國的是隋煬帝(4)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 李淵(5)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的是唐玄宗統治前期。(6)因貪圖享樂而導致唐朝衰落的君主是唐玄宗。7. 唐朝的建立時間618年,人物李淵他就是唐高祖 。都城 長安 。8.圖一人物是唐太宗 。他在位時唐朝出現貞觀之治局面 ;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訓 ②勤于政事,虛心納諫,任用賢才③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 ④完善科舉制,進士科成為重要的科目 ⑤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發展生產⑥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9.圖二人物是武則天。她在唐朝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措施: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完善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10.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出現鼎盛局面。史稱 開元盛世。11.三位人物在治國措施上有什么相同之處?都善于重視人才,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12.材料: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反映唐太宗虛心納諫。13.融洽的君臣:唐太宗時期的,敢于直言,比作知得失的鏡子的是魏征。善以謀略的 房玄齡 敢于決斷的 杜如晦。唐玄宗時期的名臣 姚崇和宋璟14.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唐太宗(2)他把君和民的關系比做什么?反映了他怎樣的治國思想?比做舟和水。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的重要性。(3)他執政以后,為了緩和君民關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促成了什么局面的出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貞觀之治的局面15.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 .肯定她的作為的原因:她的統治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3—4課 1.下圖的農業生產工具分別是曲轅犁、筒車,其作用分別是翻土、灌溉。2.唐朝著名的瓷器有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聞名中外的唐三彩(被譽為世界工藝珍品)。3.長安是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北宋的都市開封,南宋的都市杭州,元朝的都市大都。4.“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是誰說唐太宗,體現了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5.左圖的作品叫《步輦圖》,作者是閻立本,這幅圖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反映了唐朝與吐蕃(今藏族)的關系,當時的皇帝是唐太宗,吐蕃是首領是松贊干布,他求親的原因是:仰慕唐朝文化。這件事的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6. 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被后人尊稱為詩仙的是李白,代表作品《蜀道難》等,他的詩的特點飄逸灑脫,具有浪漫情懷。白居易代表作品《新樂府》他的詩的特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7.《憶昔》的作者是杜甫,這首詩反映了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盛世的盛世局面,他被后人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8.唐朝著名的書法家有顏真卿他的字的特點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歐陽詢他的字的特點是方折峻麗,筆力險勁。9.唐朝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代表作《步輦圖》,吳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10.唐朝社會風氣的特點開放,兼容并蓄。11. 圖一圖二反映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哪兩件大事鑒真東渡、玄奘西行,他們分別到達的是哪個國家日本,天竺(今印度)。圖一人物主持修建的佛寺是唐招提寺,圖二人物曾在佛學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根據其親身經歷寫的一本書是《大唐西域記》,這本書的意義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這兩幅圖體現了唐朝怎樣的對外政策開放對外交往的特點:①范圍廣泛,與許多國家都有往來②內容豐富,涉及使者往來、政治經濟制度、生產技術、商品貿易等③雙向交流。12.唐朝時日本派到中國的使節稱為遣唐使,他們到中國的目的是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第5課 第6課 1.755年唐朝節度使叛亂的事件是安史之亂。叛亂者: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原因:(1)唐玄宗統治后期,追求享樂,任人唯親。(2)各地的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影響: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2.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的作者是黃巢。黃巢起義的影響:給唐朝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3.唐朝滅亡的標志:__907_年,朱溫建立后梁_。6.五代:唐朝滅亡后,在北方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7.左圖人物是趙匡胤,主要貢獻: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他就是宋太祖,都城在開封。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8.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軍事:①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行政:①在中央,削弱相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在各州府設置通判;經濟: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9.重文輕武的政策:目的: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 措施:①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 ②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 ④宋朝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初大幅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影響: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穩固和社會的安定。7—8課 1.(1)在右圖中A、B、C填寫出遼、北宋、西夏的相應位置:(2)并寫出遼、北宋、西夏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及民族的名稱:(3)仔細觀察上圖,你能看出這一時期政治特點嗎?民族政權并立。(4)在民族并立的時代,你認為各民族應該怎樣友好相處?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促進了民族的融合.(5)B和C兩國之間連年發動戰爭,后來兩國簽訂了什么條約?條約的內容是什么?怎樣評價此條約?澶淵之盟.內容: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評價:對于北宋來說,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是也有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的戰爭,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2.材料一:規定雙方為兄弟國家,宋要給遼歲幣,每年銀十萬兩,絹20萬匹。材料二:西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給西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節日再另行賞賜。(1)以上兩則材料分別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澶淵之盟 宋夏議和(2)材料一簽訂時宰相寇準請求哪位皇帝親征?宋真宗(3)材料二中西夏的國主是誰?元昊(4)如何看待這些議和?議和對宋來說是一種恥辱,加重了百姓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生產發展、社會安定。3.列舉唐朝與少數民族友好往來的史實一例。文成公主入藏(1)請舉出宋朝與少數民族“戰與和”的事例各一項。戰:澶州之戰(或西夏進攻北宋);和:澶淵之盟(或宋夏和議) (2)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維持相對和平關系有什么意義?可以使雙方邊境相對穩定,進行貿易往來,促進經濟文化交流。(3)通過對唐宋時期民族關系的探究,你認為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民族關系?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雖然民族間有過沖突與戰爭,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4.(1)在左圖中A、B、C填寫出金、北宋、西夏的相應位置:并寫出金建立的時間、建立者、民族的名稱。在右圖中寫出金、南宋、西夏的相應位置。并寫出南宋建立者、時間、都城。(2)在金與南宋戰爭中南宋出現了一位抗金將領是:岳飛。他領導的軍隊是:岳家軍。“岳家軍”的特點: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岳飛和他的軍隊取得了哪些輝煌的戰績?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這位抗金將領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因為岳飛的抗金斗爭有效地遏制了金統治者發動的掠奪性戰爭,使南方地區相對穩定,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3)南宋的投降派秦檜和宋高宗令“飛”班師后,與金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響?南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影響:南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5.“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①這首詞的作者是:岳飛 ②詞中的“匈奴”指:女真族,政權金。 ③“靖康恥”指1127年北宋滅亡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忠骨”是:岳飛 “佞臣”指:秦檜。7.“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詩諷刺的是:南宋偏安。反映的是宋金對峙時期。9----11課1.“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反映了宋代經濟重心南移。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 ①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 ②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2.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瓷都。 3.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業發達,當時世界領先;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的海船配有指南針。4.“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 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人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②南方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 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④南方政府重視生產5.你認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①經濟發展要有安定的社會環境; ②經濟發展要重視人才交流; ③經濟發展要重視引進先進科技; ④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資源6.①紙幣的名稱 交子 產生的時間地點 北宋前期 四川地區出現②紙幣出現的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紙幣出現的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紙幣出現的作用:交子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商業的發展。7.商業貿易的繁榮 ①最大的商業城市是 開封和_杭州_②宋朝著名的大商港有 廣州 和_泉州 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市舶司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得到很大發展的原因:造船技術進步;指南針廣泛使用;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8.圖片人物是鐵木真:① 1206年統一了蒙古草原。 建立了蒙古政權。②被擁立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政權滅西夏和金。元滅南宋。9.圖片人物 忽必烈:①1271年,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 ②1276年滅南宋,統一全國. 統一全國的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忽必烈接受漢族儒臣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統治方法,設立機構,建立年號。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說的,他的事跡是抗元。精神愛國,堅貞不屈。11.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元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12.元朝在澎湖島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13.在西藏地區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從此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14.元朝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設御史臺負責檢查事務。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目的為有效地治理遼闊的疆域,加強封建統治。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書省。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國行政區劃分的基礎。15.《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詞中唐宗是唐太宗,他的事跡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稱為“貞觀之治”。宋祖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的貢獻960年建立宋朝,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分裂的局面。一代天驕指 成吉思汗鐵木真,他的貢獻 1206年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隋煬帝唐玄宗統治前期唐玄宗ABCAC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