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走向社會主義 單元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走向社會主義 單元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階段劃分:
1949—1956年 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956—1966年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966—1976年 文革時期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召開: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目的籌建新中國。
2.內容
(1)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21·cn·jy·com
(3)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采用公元紀年。www.21-cn-jy.com
(4)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3.意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二、開國大典
1.概況: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 新中國成立的典禮上禮炮鳴28響的含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28年(1921-1949)。2·1·c·n·j·y
3、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成為中國現代史的開端。www-2-1-cnjy-com
第2課鞏固新政權
一、西藏和平解放
1.史實: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西藏和平解放。
2.意義: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二、土地改革
1.原因
(1) 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2.概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21·世紀*教育網
3.意義
(1)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毀了我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2)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
(3)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力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2-1-c-n-j-y
三、抗美援朝戰爭
1.原因
(1)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
(2)美國的行徑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也阻擾了新中國統一的進程。
(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過程
(1)開赴前線:195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 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21*cnjy*com
(2)主要戰果: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來源:21cnj*y.co*m】
(3)結束標志: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4.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國際意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國內意義)【出處:21教育名師】
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1.黃繼光:上甘嶺戰役中的一位戰斗英雄,在一次戰斗中,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為戰友開辟了前進道路,自己英勇犧牲。
2.邱少云: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邱少云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來源:21·世紀·教育·網】
3.“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版權所有:21教育】
四、走向國際舞臺
一、新中國外交方針的制定
1外交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趕緊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國與印度談判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補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意義:這是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
三、周恩來與萬隆會議(亞非會議)
1.時間:1954年4月
2.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3.特點:這次會議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舉行的國際會議。
4.主要議題:保衛世界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
5.方針:求同存異
6.意義:推動會議取得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和合作。
第5課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一、一五計劃:
1、背景: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
2、目的: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開始時間:1953年
4、基本任務的重點: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5、成就:克拉瑪依油田;武漢長江大橋;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第一個無縫鋼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第一輛“解放”牌汽車)、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新建寶成、鷹廈(福建)、集二鐵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概括為一田一橋四廠六路。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6、完成: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7、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背景: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
2、一屆人大時間:1954年9月
地點:北京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1cnjy.com
3、選舉領導人: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
4、意義:一屆人大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21教育網
第6課三大改造
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農業合作化原因:小農經濟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2、方式:走社會主義集體化(合作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3、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4、意義: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合作化,建立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目的: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2、方式:公私合營、贖買政策(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3、結果: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三大改造起止時間:1953年—1956年底
5、三大改造的含義:是指黨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6、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7、三大改造的方式:對農業手工業采取走合作化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
8、三大改造意義:
(1)積極的:標志著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居于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缺點:要求過急、改變過快和形式過于簡單劃一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阳朔县| 凤翔县| 包头市| 容城县| 汉阴县| 石棉县| 石狮市| 重庆市| 永泰县| 建德市| 盐池县| 读书| 六盘水市| 漠河县| 上栗县| 香河县| 天门市| 斗六市| 安义县| 莱阳市| 洛宁县| 渝中区| 贵定县| 同心县| 波密县| 弥勒县| 麟游县| 六盘水市| 徐闻县| 襄樊市| 曲阜市| 株洲市| 佳木斯市| 凉城县| 孙吴县| 崇仁县| 宁津县| 瑞丽市| 双柏县|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