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科學(上冊)知識點梳理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知識點《病毒》: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其個體極其微小,必須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2.根據病毒寄生的生物細胞不同,可將病毒分為三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版權所有:21教育】《細菌》:1.細菌是一類單細胞的生物,個體微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2.細菌適應能力極強,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與人類的關系極其密切。細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作用。 細菌有三種形態,分別是球菌、桿菌、螺旋菌。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饅頭發霉了》: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發霉的霉菌,用來發酵的酵母菌、味道鮮美的蘑菇,都屬于真菌。2.食物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發霉。21*cnjy*com《食用菌》: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絲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稱為:菌蓋、菌褶、菌柄、菌絲、地下菌絲。2.常見的食用菌有:銀耳、木耳、金針菇等。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一:填空1、像蠟燭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條的折斷等這樣的變化,僅僅是物體的(形態)發生了變化。2、紙張燃燒、鐵生銹、煤的燃燒等變化,不僅是物體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同時還產生了(新物質)。3、將白糖放入水中,白糖會“消失”,水會變(甜),將水蒸干,白糖又變成了固體,說明這個變化是(可逆的)。21·世紀*教育網4、玻璃破碎后,通過一定的方式(能)恢復原來的樣子,水泥放入水中后,(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像玻璃破碎這樣的變化稱為(可逆)變化,像水泥遇水發生的變化稱為(不可逆)變化。5、鐵易于生銹的環境是(溫暖、潮濕)。6、鐵制品不易生銹的環境是(寒冷、干燥)。8、鮮牛奶呈(乳白)色,具有濃濃的(奶香)味。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會冒出氣泡,放出的氣體主要來自(啤酒)。9、我們身邊的書、橡皮、桌子包括我們自己都是由(物質)構成的。10、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形態的變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糖溶于水的變化屬于(形態的變化)。11、物質的變化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12、金屬在有(水)、有(空氣)、有(酸或鹽)的條件下容易生銹。所以防止鐵生銹的辦法是隔絕(空氣)、(水),防止(酸或鹽)的腐蝕。13、將白糖加熱,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變黑。則白糖熔化屬于(可逆)變化;白糖變黑屬于(不可逆)變化。14、水受熱后能變成水蒸氣,遇冷能變成冰。水在這些變化中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但(沒有)生成新物質,而木柴燃燒則(有)新物質生成。15、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爆炸發生的是(不可逆)變化。16、將一根光亮無繡的鐵釘放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中,然后取出,會看到鐵釘表面覆蓋上了一層紅色的物質。此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二:選擇下面關于鐵銹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A 鐵在干燥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 B 鐵銹易導電,不能被磁鐵吸起來,顏色是紅褐色C 用涂油漆、電鍍、制成不銹鋼、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鐵生銹D 鐵生銹沒有生成新物質2、將一根鐵釘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氣中,最容易生銹的部分是(C) (易錯題)A 在空氣中的一半 B 在水中的一半 C 空氣和水交界處 D 無法確定3、下面的變化有新物質產生的是(C)A 蠟燭熔化 B 鐵塊變鐵水 C 饅頭發霉 D 木條折斷4、下面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的是(B)A 白糖加熱至焦黑 B 木材做家具 C 火柴燃燒 D 食物消化5、美麗的煙花,當它在空中爆炸時,發生了劇烈的(B)A 形態變化 B 不可逆變化 C 可逆變化 D無法確定6、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方法錯誤的是(C)A 將鐵制品擦凈并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層油 B 將鐵制品擦凈后放在干燥的地方 C 將鐵制品用水清洗后直接放置 D 在鐵制品的表面上鍍上一層其他的金屬21·cn·jy·com7、水泥遇水后會變硬失效。水泥遇水實際上(A)A 生成新物質 B 沒有生成新物質 C 無法確定8、1843年,俄國從埃及搶去“國寶”---獅身人面像。很奇怪的是,獅身人面像被掠去后就開始“消瘦”,在石像周圍的地方常常出現一層層的粉末,到了冬天更加嚴重。在石像“消瘦”的過程中(A)新物質。 (易錯題)【出處:21教育名師】A 產生了 B 沒有產生 C 無法確定9、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變化情況,其中正確的是(C) (易錯題)A有氣泡冒出 B看不出明顯變化 C出現粘稠狀的物質,并發生沉淀。 D發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10、給鐵制品的表面涂上(D),最容易使其生銹。 (易錯題)A 油漆 B 水 C 食用油 D 白醋11.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C) (易錯題) A在純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為酸奶 B將純牛奶暴露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就成為酸奶C 將純牛奶加熱至45—50攝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溫7---10小時 D以上方法都可以12、下面關于鐵生銹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A屬于不常見現象 B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C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 D 都不對三:簡答題1.分別舉例說明我們日常生活中物質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的變化和嘗試新物質的變化。答: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如:水、水蒸氣、冰三者之間的變化;用木材制作桌椅;玻璃打碎等。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如:木頭燃燒;燒菜的鐵鍋生銹;雞蛋殼與食醋相遇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牙齒遇算后被腐蝕等。2.地球上的綠色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根據學過的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判斷,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答:因為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釋放出了氧氣,同時還合成了 ,氧氣和有機物是再光合作用中生成的新物質,所以,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3.白糖加熱后,會慢慢融化變成液體,繼續加熱就會燒焦變成黑色的焦炭狀。在這個過程中,白糖分別發生了那些變化?請分析說明。答:將白糖加熱至融化,白糖由固體變成了液體,形態發生了變化,并沒用生成其它的物質,所以屬于形態變化;將白糖加熱至焦黑,這說明了白糖已經變成了其它的物質,所以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4.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答:鐵在有水、有空氣的條件下能生銹。鐵在接觸酸、鹽等物品時能加快鐵生銹的速度。5.人們根據鐵生銹的原因,想出來很多防止生銹的辦法,你知道這些辦法有什么科學道理嗎?答:擦去水分時為了隔絕水;覆蓋搪瓷、鍍上不易生銹的金屬、噴漆等時為了隔絕空氣和水分;制成不銹鋼時為了改變鋼鐵的內部結構。6為什么浸沒在水中的鐵制品也能生銹?答:鐵生銹時水和空氣共同與鐵作用的結果,水中溶解有一定濃度的氧氣,即放在水中的鐵制品也能同時接觸到水和氧氣,所以在水中的鐵制品也能生銹。7、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你知道這三種形態的名稱嗎?這三種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答:冰、水、水蒸氣;這三種不同形態的變化過程中,沒用生成新物質。8、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這兩種變化帶給我們的是利還是弊?舉例說明你的觀點。答: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實例:可逆變化——木材通過變化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木制品供我們使用;不可逆變化——水泥混合在一起的變化屬于不可逆變化,這樣可以使建筑物牢固。不利一面:可逆變化——電線的熱脹冷縮;不可逆變化——如森林大火帶來的巨大損失,建筑工地上的水泥淋雨后結塊不能再用,這些都是無法挽回的。小明買了一輛新自行車,他想用這節課學到的新知識保護自行車使它不生銹,那么她應該怎么做呢?答:用干布擦干凈后,涂上一層油,并放在干燥的環境中。9、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你知道這三種形態的名稱嗎?這三種不同狀態的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答:冰、水、水蒸氣;這三種不同形態的變化過程中,沒用生成新物質。10、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這兩種變化帶給我們的是利還是弊?舉例說明你的觀點。答: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實例:可逆變化——木材通過變化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木制品供我們使用;不可逆變化——水泥混合在一起的變化屬于不可逆變化,這樣可以使建筑物牢固。不利一面:可逆變化——電線的熱脹冷縮;不可逆變化——如森林大火帶來的巨大損失,建筑工地上的水泥淋雨后結塊不能再用,這些都是無法挽回的。11、小明買了一輛新自行車,他想用這節課學到的新知識保護自行車使它不生銹,那么她應該怎么做呢?答:用干布擦干凈后,涂上一層油,并放在干燥的環境中。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知識點一、填空題1、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若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改變,則稱物體是靜止的。2、坐在行駛的汽車里,假如以汽車為參照物,汽車是靜止的,路旁的景物是運動的。 “小小竹排順水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是以竹排為參照物。“太陽從東方升起”是以地球或地面為參照物。毛澤東的詩“坐地日行八萬里”是以宇宙中的其他天體 (如太陽)為參照物。3、物體具有保持它原來運動(或靜止)狀態的屬性,這種屬性稱為慣性。所有物體都具有慣性。4、物體的運動方式主要有移動、轉動、滾動、擺動等。各種運動方式這間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聯系的。 一個復雜的運動可能包含多種簡單的運動。5、蝸牛的運動方式是蠕動,它的運動器官是腹足。兔子的運動方式是跳躍。6、生活在不同生活環境的動物運動方式是不同的。動物在水中運動方式是游泳,在陸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躍,在空中是飛行。7、馬是四肢運動的動物,四肢的常規運動方式是對角線換步法。8、汽車在路上行駛時由于慣性,所以保持適當的車距才能避免發生追尾事件。二、選擇題:1.下列關于物體慣性的說法,( D )是正確的。 A、 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有慣性 B、不受力的物體有慣性,受力的物體沒有慣性 C、 靜止或運動的物體有慣性。當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慣性也就沒有了 D、 任何物體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有慣性2.一列由西向東行駛的列車,經過某一電線桿時,一乘客從窗口放下一小石塊,讓其自由下落,其( B )。21*cnjy*com A、石塊正好落在電線桿旁邊 B、石塊將落在電線桿的東邊 C、石塊將落在電線桿的西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3.有關參照物的說法,( C )是正確的。 A、 運動的物體不能做參照物 B、 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才能做參照物 C、 研究某一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照物4.兩只輪船順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選擇的參照物為( B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運動 D、都有可能5.做對比實驗時,我們一般只改變其中( A )條件。 A、一個 B、二個 C、三個6.風車在風力作用下的運動方式叫( C )。 A、擺動 B、飄動 C、轉動 7.一輛正在行駛的汽車,運動方式主要有(ABC) A、移動 B、轉動 C、滾動三、判斷題:1、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 )2、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這種足叫腹足。 ( √)3、直升飛機的運動方式是移動加轉動。 (× )4、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 )5、動物會有一些獨特的習性,跟適應生存環境有關。 ( √ )6、不同的動物的運動方式是不同的。 ( √ ) 7、慣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只有好處。 ( × ) 8、在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物體運動用的時間越少就越快。 ( √ ) 9、物體運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 ) 四、簡答題:1、畫出移動、振動、轉動、滾動、擺動的軌跡。2、說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兩種方法3、說出慣性在生活中的應用答:利用慣性服務生活生產;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科學六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要點(太陽、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課 ?白天與黑夜1、古希臘的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所有天體繞地球運動。波蘭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太陽是宇宙中心,所有天體繞太陽運動。實際:太陽是眾多恒星中的一個。在太陽系中,行星繞太陽運動,同時也自轉。2、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不停地旋轉著,這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約是一天的時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的。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第十五課 ?晝夜與生物1、晝夜變化會使動物和植物的行為產生規律性變化。例如:生物鐘。2、18世紀植物科學家(林勒阿斯)對植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編制了一個(”花鐘”)。 受天氣影響,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可能會發生(變化)。 喜鵲、燕子等稱為晝行性動物,貓頭鷹、蝙蝠等稱為夜行性動物。第十六課 ?四季交替1.四季變化是由地球繞太陽公轉形成的。2.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稱為地球的(公轉周期)。地球的公轉形成了(四季更替)21教育網第十七課 ?彎彎的月亮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自西向東繞地球公轉,公轉一周大約1月。2.地球帶著月球繞太陽轉。3、月球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發亮。4、月相第十八課 ?日食和月食1、日食(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擋住陽光造成的。月食:是地球處于太陽和月球中間,月球進入地球的陰影里造成的。2、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形成日食,發生食時,太陽被遮擋的部分總是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遮擋的天體(就是月球)總是自西向東運行的。www.21-cn-jy.com3、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球之間時形成月食,月食時,總是月亮的(東)邊先虧。日食總是發生在農歷的初一前后。月食總是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后。2·1·c·n·j·y第十九課 ?登上月亮1、月球是球體,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約384000千米。2.月球的體積是地球的49分之一。3.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環形山。4.月球向陽一面120℃,背陰一面-180℃。5、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6、月球沒有空氣,沒有液態水,沒有生物。7、1969年,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坐宇宙飛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成為登月第一人。(伽利略)開創了人類對月球的科學探索的先河。中國的探月計劃稱為(嫦娥工程)。21cnjy.com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1.不同的自然界中,生活著不同的動植物,動物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土壤中。大象生活在高溫、多雨的熱帶叢林中,駱駝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2.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的環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隱蔽自己。有些動物如:變色龍就能改變身體的顏色,適應不同的環境。青蛙的皮膚一般是草綠色,這樣趴在草叢中就不容易被敵害發現。這種適應環境的方式叫做保護色。3.枯葉蝶的翅膀合起來時很像一片枯黃的樹葉,它以此來隱藏自己。這種適應環境的方式叫做擬態。4.毒箭蛙用鮮艷的膚色來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這種適應環境的方式叫做警戒色。5.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有:A.保護色(變色龍、海參、石斑魚、比目魚、北極狐) B.擬態 (枯葉蝶、竹節蟲、尺蠖) C.警戒色 (毒箭蛙、黃蜂、刺蛾毛蟲、獵蝽)6.植物的莖、葉的生長向著陽光的現象叫向光性,植物的根向下生長的現象叫向地性,這是受到地心引力(重力)的刺激引起的。植物的根還有向著肥料的地方生長的特性叫向肥性;在土壤中的根也會向著有水分的地方生長,即向水性。【來源:21·世紀·教育·網】7.在一個生態環境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它們相互交錯形成了食物網。8.食物鏈一般是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9.被稱為我國“國寶”的珍惜動物是:熊貓,野生大熊貓分布在我國四川省西北部山區及甘肅等地。在現存動物中,體型體重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它生活在海洋中。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象,它生活在熱帶叢林、草原中。被譽為“植物中的熊貓”的世界珍惜動物是(銀杉)。“茶花皇后”是金茶花。人參產自東北,被譽為“關東三寶”。2-1-c-n-j-y10.我國珍惜動物有:熊貓、金絲猴、朱鹮、褐馬雞、丹頂鶴、藏羚羊、大鯢。我國珍惜植物有:銀杉、銀杏、珙桐、桫欏。我國珍惜的鳥類有朱鹮,珍惜的兩棲動物有大鯢為了保護珍惜動物,國家專門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并在它生活的區域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來源:21cnj*y.co*m】11.保護珍稀動植物方法:保護環境,不亂砍亂伐;不亂捕殺,建立自然保護區;國家加強監督、懲罰力度。12.完整的新鮮蔥葉不能被吹彎的原因:它的形狀是圓筒形的。在蔥葉的啟發下,人們發明了電線桿、煙筒。在邊緣有齒的茅草的啟發下,魯班發明了鋸子。飛機是根據鳥發明的,輪船根據魚發明的,照相機是根據昆蟲的復眼,雷達是根據蝙蝠發明的,登山鞋是根據壁虎發明的,受雞蛋殼的啟發,人們發明了表面彎曲的薄殼建筑結構。www-2-1-cnjy-com13.人類仿生的過程是:發現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檢測—開發產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