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8年岳麓版八年級下冊(2017)歷史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8年岳麓版八年級下冊(2017)歷史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協商建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1949,北平),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會議內容:①通過了《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②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琛、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③會議決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國旗(五星紅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田漢,作曲:聶耳>為代國歌)。④決定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鏈接:碑文:毛澤東撰文,周恩來手書。三年:1946-1949,即解放戰爭時期;三十年:1919-1949,即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也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這次會議為新中國成立做了重要準備。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⑵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54門禮炮28響<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斗爭的28年,即1921-1949,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鏈接: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開國大典,即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從天安門開始,在天安門結束),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中國從此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世界的偉大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4、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全部獲得解放(除臺灣和一些海島及香港澳門外)。
第2課 抗美援朝
1、原因:①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②美國入侵朝鮮并越過中朝邊境,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③應朝鮮政府的請求。
2、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越過鴨綠江,抗美援朝。英雄人物:①、上甘嶺戰役用胸膛堵敵人機槍口,用生命掩護部隊完成收復高地的黃繼光;
②、為了不暴露目標,被烈火燒死的邱少云。③、營救落水朝鮮少年犧牲的羅盛教。(湖南新化縣人)。(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4、結果: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標志:1953年7月中朝和美國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5、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第3課 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與國民經濟的恢復
1、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決定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①時間:1950年冬-1953年春。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都是私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③土改總政策是: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④意義: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新中國的政權。
⒉國民經濟的恢復:①背景: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原因:長期戰亂、帝國主義的掠奪、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刮)。②政策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打擊投機倒把,穩定物價;統一財政,實現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合理調整現有工商業;大量節減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等。③結果:到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
第二單元 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第4課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
一、“一五”計劃的實施:
(1)背景:①人民政權得到鞏固。 ②國家經濟情況有了根本的好轉。黨和政府參照蘇聯的建設經驗,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 (2)時間:1953年---1957年(提前完成)。
(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4)成就:獨立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工業布局也有所改善。
①武漢長江大橋(毛澤東有詩: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②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集二鐵路。③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解放”牌汽車,沈陽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⑤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基本形成。⑥克拉瑪依油田。
(5)通過“一五”計劃,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后的國家經濟建設積累了經驗。 
第5課 三大改造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務,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形式,引導農民和手工業者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公私合營:1954年起,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1956年,基本上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這被稱為“我國和社會主義歷史上最光輝的勝利之一”。
3、到1956年底,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經濟成為國家的主體經濟成分,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6課 新中國的政治制度建設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⑵第一屆全國人大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經毛澤東提名,決定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形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2、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7課 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1、獨立平等的外交關系: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國的第一年里,新中國就與蘇聯,印度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1954年,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印度和緬甸,并分別同兩國總理發表聲明,共同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3、步入國際舞臺:①1954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日內瓦國際會議,這是中國政府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臺亮相,并對會議做出了積極貢獻,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
②1955年4月,亞非29個獨立國家的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國際會議。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并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亞非會議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了解和友誼。會后,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第三單元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
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1)以片面追求建設的高速度為目標、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浮夸風盛行。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共產風”盛行。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及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失誤原因:忽視客觀經濟規律;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對國情沒有認識清楚;急于求成。
教訓:正確認識國情,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5)左傾錯誤的糾正:①為克服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①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2、時間:1966--1976(10年)
3、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4、最大冤案:劉少奇冤案。5、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6、1976年10月,“四人幫”(王洪文、江青、張春橋、姚文元)被粉碎,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結束。
建設成就與科技進步
經濟建設成就:(1)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2)大慶、大港和勝利油田。(3)南京長江大橋。(4)1.2萬噸水壓機和第一臺一級大型電子顯微鏡。(5)湖北十堰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牌卡車)等。
二、兩彈一星:(1)人物:錢學森,鄧稼先(被譽為“兩彈元勛”)。(2)1960年11月,我國成功發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導彈“東風一號”。(3)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4)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三、1972年,屠呦呦等提煉出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976年,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第10課 艱苦創業與一心奉獻的時代精神
1、“鐵人”王進喜(石油工人。鐵人精神包括:愛國主義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科學求實精神、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 2、解放軍好戰士雷鋒(毛澤東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3、黨的好干部焦裕祿(河南蘭考縣縣委書記)。
第11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關系改善。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3、1976年,被非洲人民譽為“自由之路”的東非大動脈--坦贊鐵路勝利通車。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立外交關系。
第四單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
1、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中,鄧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12月底,北京。
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①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③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4、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二、小崗村的創舉:1978年12月,小崗村18戶農民決定: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后來這種模式被確定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業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第13課 改革的不斷深化
一、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是從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始的。1984年,黨中央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著重闡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宏偉目標和基本政策,為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個體經濟、民營經濟蓬勃興起。
二、1992年初,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并就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談話。鄧小平南方談話,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改革開放是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三、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14課 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一、對外開放的窗口
1980年,國家首先在廣東、福建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深圳尤為典型)。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島建成經濟特區。作用和影響:有力地促進了對外開放,促進了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共五個經濟特區)
二、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1、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
3、20世紀90年代,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開放逐漸向內地推進。
4、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相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5、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01年世貿組織多哈會議批準中國加入。
第15課 國計民生的改善
1、1997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七位。1978-2000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如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銀河巨型計算機,大亞灣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等等。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前,服裝樣式千篇一律,中山裝,列寧裝,軍裝。改革開放后,服裝的面料、花色、款式逐漸多樣化。改革開放后,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食消費的比例下降,肉食、副食、果品的比例逐漸增加。居住環境也大大改觀。
3、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迅猛發展。
4、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得到充實,居民自費旅游,參加各種娛樂、健身活動的越來越多。
第16課 “一國兩制”與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1984年,鄧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和香港問題。“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主要包括:一個中國和兩制并存,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并高度自治。
二、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一國兩制”構想首先在香港問題的解決上得到成功運用。(1842年,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一部分給英國。)
三、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
1、1992年,“海協會”(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簡稱)和“海基會”(臺灣“海峽兩岸基金會”的簡稱)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的共識,即“九二共識”。
2、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建設性的八項主張。
3、2005年4月,胡錦濤在北京與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會談,這是60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談。
4、2005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反國家分裂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對和遏制“臺獨”、維護祖國統一上升為國家意志。
5、2008年,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郵政合作等協議。直接通郵、通航、通商變成現實。
(鏈接:最早去臺灣的是三國時期吳國的衛溫。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回臺灣。中日甲午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又回到了祖國懷抱。)
第18課 新時期的外交
1、1997年,中俄兩國首腦在克里姆林宮簽署聯合聲明,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平等信任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2001年6月,中國與俄羅斯等六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議,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新時期我國實行睦鄰友好政策的突出表現。
3、2001年,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4、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45個非洲國家參加了論壇。
第五單元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19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同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列入黨章。
3、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大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
4、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章,并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5、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6、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20課 綜合國力的大大增強
1、黨的“十六大”以來,伴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為太空中第一位中國訪客。
3、“神舟”飛天,“嫦娥”奔月,成為新時期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標志。
4、高速技術是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5、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成立。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成立。2015年12月31日,火箭軍組建。
6、2012年9月,“遼寧”號航空母艦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為中國第一艘現代航母。
新起點與新挑戰
1、1999年,中央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隨著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煤東運、青藏鐵路和生態保護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的陸續實施和完成,少數民族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2、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3、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辦。2010年,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獲得圓滿成功。
4、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圓滿舉行,
5、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開辟的。“一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孔子學院逐步遍及全球。
6、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阿城市| 安仁县| 子长县| 河曲县| 林口县| 荆州市| 高雄市| 博乐市| 名山县| 方正县| 绥化市| 沿河| 亚东县| 永顺县| 关岭| 孟津县| 巴青县| 全椒县| 千阳县| 故城县| 遂昌县| 常德市| 苍梧县| 四子王旗| 东乡县| 安义县| 漳浦县| 凌源市| 宁强县| 武宣县| 宁波市| 大埔区| 余江县| 曲阳县| 清涧县| 宜川县| 体育| 桐柏县| 廉江市|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