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第三節植物與土壤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第三節植物與土壤學案

資源簡介

初二自然科學第三章 第3節 植物與土壤浙江版
【本講教育信息】
一、教學內容
植物與土壤
二、考點清單
(一)學習目標:
1、區分直根系和須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相關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病癥。
5、知道水體富營養化的基本癥狀。
(二)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相關功能。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
難點: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
三、全面突破
【知識點1】植物的根系;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植物的根系:
1、植物通過根來吸收土壤中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和無機鹽。
【實驗】根的觀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的。
植物比較項目 大豆 小麥
根的數目 較少(有主、側根之分) 較多(無主、側根之分)
是否有明顯發達的根 有 無
還有哪些植物具有這樣的根 青菜、花生、蘿卜等 玉米、蔥、大蒜、水稻等
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像大豆、青菜、花生、蘿卜等植物一樣,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像小麥、玉米、蔥、大蒜、水稻等植物一樣,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須根系。
根的功能: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因素有關。
【探究】植物根系(同種植物的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的高低的關系
提出問題:根系的分布和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如何?
建立假設:(1)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布淺。(2)地下水位低,植物根系分布淺。(3)地下水位的高低與植物根系的分布無關。
實驗方案:1、野外調查 2、野外栽培 3、實驗室栽培
實驗方案優劣評價:
⑴組織野外觀察較難,還要強調安全問題。雖然觀察條件不是任何學校所在地都能滿足的,但是一旦觀察到,則實驗的成功率就較大;
⑵野外栽培,可控性增強,但實驗條件并不是任何學校都能滿足的;
⑶實驗室栽培,雖然可控性較強,但模擬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大容易做到。
數據處理:一株植物根系的長度是根系所有根的平均長度——所有植物根的長度之和除以根的總數(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數據處理時,應該去掉無效數據。
實驗結論: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長度越短,根系分布越淺。
(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實驗】研究根的吸水部位
實驗現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麥先出現萎蔫現象。
結論:說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
【討論】在農業生產中,移栽作物幼苗時為什么要帶土移栽?
——避免損傷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適應“新環境”以前,仍舊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從被夾帶的土壤中獲取水分和營養物質。
【問題】為什么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觀察】了解根尖的結構:顯微鏡觀察根尖。
根尖的結構:
根冠:細胞排列不整齊。保護后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擦傷。
分生區:細胞質的密度較大,沒有液泡。能不斷分裂,使根生長。
伸長區: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
把根尖推向土層。
根毛區(又稱成熟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細胞壁較厚,內有
輸導組織(導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根毛區是根尖吸
水的主要部位。

有人統計: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麥的根系具有1381萬條根和140多億條根毛。
【問題】植物的根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不是,例如:當作物被施以過多肥料時,作物反而發生萎蔫現象。這表明作物體內的水分減少了。
【實驗】植物細胞失水的實驗
實驗現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沒有出現萎蔫現象,在濃鹽水中的青菜出現了萎蔫現象。
結論: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只有在高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時,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無其它方法證明根毛確實必須在土壤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才能吸水?
腌制青菜時,青菜失水;海水漫入農田,農作物萎蔫等。
正常情況下,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一般高于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會超過根毛細胞液內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因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現象。
【小結】當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
【典型例題】
例1:下列植物中屬于須根系的是( )
A. 狗尾巴草 B. 樟樹 C. 楊柳樹 D. 梧桐樹
解析:一般來說,比較高大的樹都是直根系,而一些草本植物都是須根系,所以狗尾巴草是須根系,而樟樹、楊柳樹和梧桐樹則是直根系。
答案:A
例2:在與水平面成15 角的傾斜木板上,分別鋪上5cm厚的有草皮土壤和無草皮土壤,用灑水壺取等量的水以同樣的方式淋澆,如圖所示。
(1)實驗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更為嚴重,可知 對土壤有保護作用;
(2)請你提出一條治理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 。
解析:草皮作為一種植被有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而從該實驗表明:裸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更為嚴重,更證明了草皮有這一功能。第二問,要求提出一條治理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措施,一般只要從有利于保護植被的方面提都是可以得滿分的。
答案:(1)草皮 (2)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合理均可)
例3: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為確定大豆最合理的種植密度,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在一塊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實驗田中劃出四塊面積相同的區域,然后分別向四塊區域均勻種植大豆幼苗,待果實成熟后(如圖),統計每植株上的莢果數和每莢果中的種子數,統計數據如下表。
(l)科學興趣小組選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土壤是 (選填“砂土類”、“黏土類”或“壤土類”)土壤。
(2)莢果中的種子是由大豆花子房中的 發育而來的。
(3)簡要敘述實驗結果: 。
(4)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相對于1、2、4號區域來說,3號區域是比較合理的種植密度。你贊同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解析:這道題綜合考查了同學們對植物和土壤的理解,第一問主要是考查同學們對三種土壤的理解,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較強的土壤應該是壤土類土壤;第二問主要考查種子的形成,種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發育而來的;第三問要綜合觀察統計數據表的內容,從表格中不難發現: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平均莢果數減少,每莢果中的平均種子數基本不變。第四問主要考查同學們對于實驗結論的合理性的判別,因為數據中只涉及到種子數,而沒有涉及到每顆種子的質量是否一樣,所以很難判斷產量的高低,故不贊同這個觀點。
答案:(1)壤土類 (2)胚珠
(3)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平均莢果數減少,每莢果中的平均種子數基本不變。
(4)不贊同,因為不知道每個區域中種子的質量。
例4:為研究甲、乙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某人設計了四個不同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各裝置中地下部分都處于相同環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處的都是透明的封閉容器。
(1)為了達到本實驗的目的,應比較裝置______________(填裝置編號)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
(2)以裝置①、裝置④來進行對照實驗。這樣的實驗設計是___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請說明具體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綜合性比較強,要考慮影響植物生長的諸多因素,而現在要研究的是甲、乙兩種不同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那么就必須把兩種植物置于同一盆土壤中,而地上部分的環境又要相對獨立,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②號實驗組,而①號則可作為對照組,觀察甲植物在沒有乙植物爭奪土壤中養分的情況下的生長情況。因此我們應比較①與②之間的植物生長差異。第二問中的設計是不合理的,因為在裝置①和裝置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答案:(1)①與②
(2)不合理;因為在裝置①和裝置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空間。
【知識點2】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1、植物的生長除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無機鹽。
【實驗】配制四種不同的營養液,觀察植物在營養液中的生長狀況。
實驗現象:在分別缺乏氮、磷和鉀元素的培養液中,植物的生長狀況不同,分別出現生長異常。當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和鉀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長慢慢恢復正常。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
植物的營養缺乏癥:
(1)缺氮: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2)缺磷:植株細小,葉色暗綠帶紅。
(3)缺鉀:植株長得矮小,葉片上帶有許多褐斑。
2、植物和環境是相互影響的。
植物可以幫助土壤積累有機物,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常提倡“秸稈還田”,以提高農田的肥力。同時,農業生產也會對土壤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1)過多施用化肥會使土壤板結,改變土壤的結構。
(2)過多施用化肥有可能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使淡水出現“水華”現象,海水出現“赤潮”現象。
“水華”現象介紹:
水華(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絕大多數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營養化。“水華”發生時,水一般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并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淡水中富營養化后,“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曾出現過“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過“水華”。“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并有難聞的臭味。
【典型例題】
例1: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圖所示),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實驗,比較兩組植物之間的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該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它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
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問主要是考慮土壤條件的對照,故需控制光照條件相同,所以選擇A與D或B與C。第二問因為A和B 中的光照條件不同,所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強弱(或多少)對兩組植物生長的影響。第三問主要是實驗者沒有考慮到土壤中已經含有包括鎂離子在內的各種無機鹽,所以他的設計是不合理的。
答案:(1)A與D B與C(兩空次序可互換)
(2)探究光照強弱(或多少)對兩組植物生長的影響。
(3)不合理;甲、乙兩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鎂離子在內的各種無機鹽。
例2: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對農作物幼苗生長的影響,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挑選了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的1000粒綠豆種子,隨機均分為10組,置于10種不同的pH環境中,在25℃恒溫箱中培養。1周后測定綠豆幼苗的株高,結果如下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小明同學認為實驗中觀察1000顆種子的萌發與生長太麻煩了。能否將1000顆種子改為10顆種子進行實驗?判斷并說明理由。 。
(2)據表中數據,在下圖方格紙中畫出綠豆幼苗的株高與pH環境的曲線圖。(注意:用光滑的曲線表示)。
(3)據圖表可知,酸雨對綠豆幼苗的生長具有 作用。
解析:第一問主要是考慮實驗用的種子應該盡量多一些,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有可信度。第二問主要是考查同學是否細心,只要描點正確,連成的曲線光滑即可。第三問可以直接從表格中的實驗數據看出,酸雨對綠豆幼苗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答案:(1)不能,因為實驗對象數量太少,會導致實驗誤差大(或“實驗偶然性太大”)
(2)描點大致正確,曲線光滑即可。圖略
(3)抑制(或“減緩”、“減慢”)
例3:植物體內的各種器官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在植物的器官中,與植物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有關的是( )
A. 根 B. 莖 C. 葉 D. 花
解析:在植物的各種器官中,與植物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有關的是根。
答案:A
例4:中央電視臺曾介紹段儒斌發明的微生物催腐劑(含腐生細菌),微生物催腐劑的推廣使用有助于解決由焚燒秸稈、稻草帶來的環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問題。小明為探究腐生細菌對植物落葉的分解作用,將經過滅菌處理的落葉分成甲、乙、丙三組,按下表設計,澆上等量的蒸餾水,放在無菌環境中進行培養,并得到如下實驗現象:
組別 腐生細菌 溫度/℃ 實驗現象
甲 無 25 第25天落葉還沒變化
乙 有 25 第25天落葉完全腐爛
丙 有 35 第18天落葉完全腐爛
(1)該實驗的假設是 ;
(2)實驗時,甲、乙、丙三組所取的落葉應滿足的條件是 ;
(3)從實驗中可得出的結論是: 。
解析:第一問要確定實驗的假設,一般都是從所要探究的問題上加以假設的,所以該實驗的假設是:腐生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有促進作用。第二問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分析,對于所取的落葉應該是同種樹的落葉,最好還要保持落葉質量相等。第三問從甲和乙兩組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溫度相同時,腐生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有促進作用。從乙和丙兩組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和同樣都有腐生細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顯(強)。
答案:(1)腐生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有促進作用
(2)同種樹的落葉或質量相等
(3)腐生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有促進作用或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顯。
四、應考錦囊
本節課的內容在中考中出現的知識點有區分常見植物是屬于直根系還是屬于須根系,明確根尖的結構特點及其各部分功能,根吸水、失水條件的實驗探究,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癥狀,水體富營養化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點以“根吸水、失水條件的實驗探究”作為重點考查內容,常會出現較難的探究題,同時一些特殊的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影響也會以信息題的形式出現在中考題中,這類題關鍵要讀懂題目所給信息,學會利用信息解決相關問題。
五、本講小結
1、學會區分常見的直根系植物和須根系植物。
2、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理解相關的吸水和失水的實驗。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病癥。
5、知道水體富營養化(“水華”和“赤潮”)的基本癥狀。
六、超前思維
下次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好以下準備:
植物體中物質的運輸
(一)學習目標:
1、區分直立莖、攀援莖、匍匐莖、纏繞莖。
2、知道木質莖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
3、知道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過程。
4、理解實驗:觀察木質莖的結構。
(二)閱讀內容:課本92~96頁
(三)牛刀小試:
1. 根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是通過 運輸到植物的各個器官的。
2. 千姿百態的莖主要可分為 、 、 、 。
3. 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是: ;(①髓;②樹皮;③形成層;④韌皮部;⑤木質部。)導管在 ,其主要功能是輸送 和 ;篩管在 ,其主要功能是輸送 ;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有 ,它能不斷地進入細胞 ,使莖變粗。
4. 水稻、小麥等植物不能變粗的原因是其結構中沒有 ;木制家具主要利用的是莖的 ;
A. 形成層 B. 韌皮部 C. 樹皮 D. 木質部
5. 水分和無機鹽是在莖中央的 中,能 運輸(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有機物是在 中形成的,在莖的 中 運輸。(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選擇題
1. 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機物來自( )
A. 土壤 B. 土壤中的微生物
C. 植物光合作用產生 D. 動植物的遺體
2. 以下各項中不屬于無土栽培法好處的是( )
A. 節約土地種植面積 B. 環保無污染
C. 不適宜四季栽種 D. 用水經濟,產量高
3. 某地試行用“汽水”(一種能釋放二氧化碳的酸性溶液)澆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 )
①加強呼吸作用 ②加強光合作用 ③改良堿性土壤 ④加強植物蒸騰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家用洗滌劑中含有一種叫三聚磷酸鈉的化學物質,因此工農業生產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處理污水時,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幾種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磷是生物營養元素,不必除去
B. 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 含磷污水導致富營養化污染,必須除去
D. 磷對人體無毒,除去與否無關緊要
5. 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在農業上利用綠肥植物的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中的無機鹽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C. 給植物提供食物 D. 作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6. 植物根毛吸水的途徑是( )
A. 土壤溶液里的水分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
B. 土壤溶液里的水分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液泡
C. 土壤溶液里的水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液泡
D. 土壤溶液里的水分細胞壁細胞膜液泡細胞質
*7. 小張同學在做糖番茄時加入了大量的白糖,過了一會兒發現碗中出現大量的水分。請你分析這些水分的來歷。( )
A. 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量失水引起的 B. 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引起的
C. 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量吸水引起的 D. 是因為番茄細胞大部分變成了水
8. 使用無磷洗衣粉可減少生活廢水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減少了( )
A. 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 B. 土壤中的生物性污染
C. 大氣中的粉塵污染 D. 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9. 隆冬季節,百花凋零,但水仙花不用土壤卻照樣盛開,一盆清水就能讓其開花,那么水仙花生命活動所需的養料主要來自( )
A. 水中 B. 葉的光合作用 C. 鱗莖中 D. 空氣中
10. 俗話說:“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樹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下列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有錯的是( )
A. 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 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到水分
C. 根所獲得的有機物來自更深的土壤
D. 樹大根深,蒸騰作用能力就更強
二、填空與探究題
1. 某池塘因污染而出現了黃綠色的“水華”現象,這屬于水的_________污染,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大量增多,導致____________大量繁殖。
2. 植株出現暗綠帶紅現象是因為缺___________元素,植物要正常發育生長,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的主要礦物質元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很久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小小的種子之所以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它那粗壯的樹干和繁茂的樹葉完全是“土壤汁”變化而來的。1648年,荷蘭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顆重2.2千克的柳樹苗栽種到—個木桶里,桶里裝有事先稱好質量的土壤。在這之后,他只用清潔的雨水澆灌樹苗。為了防止灰塵落入,他還專門做了一個桶蓋。5年以后,柳樹長大長高了。經過稱量,他發現柳樹質量增加了70千克,而土壤只減少了60多克。
(1)此實驗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爾蒙特在桶上加了桶蓋,且只澆清潔雨水,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樹的生長完全靠“土壤汁”,則其實驗結果應該怎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實驗中,柳樹質量增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選擇大小和生長情況相同的A、B兩株豌豆幼苗,分別植在相同的培養液中(即無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長條件下測量它們—天內各自的吸水量(實驗1)。然后再將它們分別放置在與實驗1同樣的培養液中,同時在B株的培養液中添加較多NaCl(鹽),A株不變,一天后再測量它們各自的吸水量(實驗2)。兩個實驗的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結果證明:在實驗中,可選擇A植株作為B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株植物的根吸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兩千多年前人們已經生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但是長期的開荒種地和過度的放牧,歷代朝廷的大量伐木建造宮殿以及戰爭的影響,使茂密的森林喪失貽盡。目前,我國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許多地區土地被沙漠覆蓋,此現象說明了綠色植物有 的作用。
6. 植物根尖分生區中的細胞較小,細胞排列緊密,細胞質濃;分生區細胞具有_________能力,可以使根尖細胞數目不斷增加。
7. 下圖是根尖的立體結構和平面結構圖,識圖并填寫有關根尖結構和功能的內容。
①是根尖的______區,它的細胞的細胞壁較_____(填“厚”或“薄”),液泡很______(填“大”或“小”),所以是根吸收______和______的主要部分。
②是根尖的______區,能夠較快的生長,因此是根______的主要原因,此處的細胞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根尖的______,細胞排列______(填“不”或“很”)整齊,具有______作用。
*8. 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在上面各挖一個大小相同的洞,并在洞內各插入一個口徑與洞口相同的玻璃管,往甲玻璃管內注入2毫升濃鹽水,往乙玻璃管里注入2毫升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玻璃管:
⑴可看到甲玻璃管內的液體___________,乙玻璃管內的液體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⑵此實驗證明了細胞既可以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這主要取決于________與____________的大小。
*9. 2004年5月17日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發布公告,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總面積已達到3900千米2。請問赤潮這一類環境污染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赤潮所到之處造成大量魚蝦死亡,魚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請你提出一條有利于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況(降雨量為346mm),你認為 地表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地表類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
水土流失量(千克/畝) 4 6.2 238 450
【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C 2、C 3、C
4、C (解析:含磷洗滌劑中因為含有大量的磷元素,所以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污染,應該除去。)
5、B 6、A
7、A (解析:大量的白糖會使番茄細胞液的濃度低于細胞外溶液的濃度,因而細胞會大量失水)
8、D 9、C 10、C
二、填空與探究題
1、富營養化 水中氮、磷元素 藻類植物
2、磷 氮鉀
3、(1)驗證植物中的物質是否全部來自土壤
(2)防止塵埃等物質進入土壤中
(3)柳樹增加的質量等于土壤減少的質量
(4)植物能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機物
(5)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只有一小部分物質來自土壤
4、(1)對照 (2)B株的培養液中鹽的濃度高于A株的培養液中鹽的濃度。
5、防治水土流失
6、分裂
7、①根毛;厚;大;水分;無機鹽
②伸長;伸長;較薄的細胞壁,較小的液泡
④根冠;不;保護
8、(1)上升;下降 (2)失水;吸水;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9、海水富營養化污染;海水中含氮、磷元素過多;海水中的溶解氧減少;防止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合理即可)。
10、林地。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error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通江县| 兰坪| 郑州市| 专栏| 垦利县| 盈江县| 白河县| 商城县| 奉新县| 盐城市| 吉木萨尔县| 吉安县| 突泉县| 海南省| 泰来县| 罗甸县| 繁昌县| 贵定县| 顺平县| 清苑县| 日照市| 呈贡县| 密云县| 盐山县| 丰台区| 句容市| 金寨县| 同江市| 林西县| 花莲县| 卓尼县| 西盟| 炉霍县| 长沙县| 唐海县| 昭平县| 道真| 左权县| 温州市|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