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科學:顯微鏡的知識總結有關顯微鏡的知識在生物學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過,現將有關知識總結如下:1、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2、 換高倍物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野變亮。3、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4、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5、總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6、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7、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8、如何區別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核和液泡?一般來說,細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淺色的。此外仔細觀察,液泡中液體是流動的,細胞核里面的結構是固定的,看起來有雜質的樣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的放大倍數與物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指的物體的寬度和長度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和體積的放大倍數。例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小物體的( )A.體積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在視野中央觀察到一個細胞,在只換40倍物鏡的情況下,該細胞的物象比原先觀察到的細胞直徑放大了(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答案:A2.掌握目鏡和物鏡的結構特點以及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目鏡是無螺紋的,物鏡是有螺紋的;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越長與裝片之間的距離就越短,物鏡越短與裝片之間的距離就越長。 例1.有一架光學顯微鏡的鏡盒內有2個鏡頭,甲的一端有螺紋,乙無螺紋,甲乙分別為( )A.目鏡、物鏡 B.物鏡、目鏡 C.均為物鏡 D.均為目鏡 答案:B 例2.顯微鏡頭盒中的4個鏡頭。甲、乙鏡頭一端有螺紋,丙、丁皆無螺紋。甲鏡頭長3厘米,乙鏡頭長5厘米,丙鏡頭長3厘米,丁鏡頭長6厘米。請問:使用上述鏡頭觀察某裝片,觀察清楚時物鏡與裝片之間距離最近的是 ;在同樣的光源條件下,視野中光線最暗的一組鏡頭是 。解析: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可知,甲、乙鏡頭一端有螺紋為物鏡,丙、丁無螺紋為目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越短,即與裝片之間的距離越近。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在同樣光源條件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光線越暗。答案:乙;乙和丙。3.顯微鏡成像的特點:(1)顯微鏡的物鏡與裝片的距離是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實像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象。顯微鏡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時顛倒)。(2)物像移動與裝片移動的關系:由于顯微鏡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載玻片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舉例:物像在視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移到視野中央。(3)低倍鏡、高倍鏡下成像特點: 物像大小 看到細胞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玻片距離 視野范圍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例1.如果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那么在視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 p D.q 答案:D例2.在顯微鏡的低倍鏡下看到一個細胞偏向左上方,在換高倍鏡觀察前應該把該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具體說法是( )A.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B.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C.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D.向右下方移動載玻片 答案:A例3.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一個視野內( )A.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B.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小,視野變暗,視野變大C.細胞數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視野變大D.細胞數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答案:D4. 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例1. 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在顯微鏡視野中能夠清晰看到細胞壁,但看不清內容物。為便于觀察此時應(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答案:D5. 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中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第一種情況:一行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放大倍數與視野成反比的規律計算。第二種情況: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例1.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X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答案:A例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X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分生組織細胞中的(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答案:B6.分析視野中的污點的位置轉動目鏡,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若不動,再移動玻片標本,若污點動,說明污點在標本上;若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也可用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若污點消失,說明污點在物鏡上,若污點還在,說明污點在目鏡或玻片標本上,還需進一步確定)注意:污點決不會在反光鏡上。例1.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發現視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動玻片時污物不動;換上高倍物鏡,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鏡上 C.目鏡上 D.反光鏡上 答案:C補充資料:顯微鏡使用注意問題1、取送方法要正確。因為反光鏡是通過鏡柄插放在鏡臂下面的,目鏡是插放在鏡筒上端的,所以,它們很容易滑落而損壞。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用一只手提著顯微鏡。另外,也不準許學生取下反光鏡和目鏡亂照亂摸。2、鏡頭的保護。目鏡和物鏡平時放在顯微鏡箱內的專用的盒內。上實驗課期間,為了防止落上灰塵,要制作專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課間時要隨時罩好。鏡頭臟了,只能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凈,最好蘸一點二甲苯繼續擦。注意,決不能把鏡頭放到二甲苯中浸泡,這樣會使鏡頭開膠,鏡片脫落。3、粗、細準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鏡筒下滑。一般地說,粗、細準焦螺旋各轉動一周,可以使鏡筒分別移動10 mm和0.1 mm。要使鏡筒下降時,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著物鏡,使鏡筒緩緩下降。否則,很容易砸壞物鏡和玻片標本。中考科學:生物體有相似的結構層次1、 組織: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器官: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在生物體內執行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系統:在大多數動物體和人體中,一些器官進一步有序地連接起來,共同完成一項或幾項生物活動,就構成了系統。2、植物體組成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3、植物的組織主要有:分生組織、機械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和輸導組織。組織名稱 功 能 例子分生組織 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如:根尖、芽基本組織 能制造和存貯有機養料 如:果肉 葉肉保護組織 保護作用 如:植物表皮輸導組織 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 如:葉脈中導管、篩管機械組織 具有支持作用 如:葉脈中纖維4、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是繁殖器官。5、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又俗稱植物克隆。6、動物體組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7、人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四大類。組織名稱 功 能 部位組成上皮組織 保護作用 皮膚外表面、氣管腸胃的內表面肌肉組織 收縮、舒張,使身體產生運動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結締組織 支持、營養、連接和保護等 血液、骨組織、脂肪、肌腱神經組織 受刺激能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腦和脊髓8、人體的八大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各系統主要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9、從外形上看,人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人體的頭部和軀干部由皮膚、肌肉和骨骼分別圍成顱腔和體腔。體腔由膈分為胸腔和腹腔兩部分,胸腔有心臟、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腸、肝臟等器官。臀部的外上部由于沒有大的神經和血管通過,常常被選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