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節(jié) 種群和生物群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節(jié) 種群和生物群落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章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1節(jié) 種群和生物群落
聯(lián)想情景導入
有這樣一則笑話你聽說過嗎
瘋子:“全世界就我一個人多好啊!”
旁人:“如果你自己種糧食,誰給你織布 ”
瘋子:“那就再留個織布的吧。”
旁人:“你會做木工嗎 會打鐵嗎 ”
瘋子:“再留一個木工和一個鐵匠吧。”
旁人:“你會煉鐵嗎 會開礦嗎 ”
還有,“會看病嗎 會制藥嗎 ……”
瘋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罷!”
雖然這個笑話的主角是瘋子,但是這則笑話卻能告訴我們一些不平庸的道理。那么同學們從這則笑話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重點知識詳解
一、認識生物種群
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叫做種群。
2.種群的特征: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種群密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生物個體的數(shù)量。生物種群密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種群密度=21世紀教育網(w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種群密度非常高 種群密度很高 種群密度一般
(2)年齡結構: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齡人口組成的,這種不同年齡人El的組成情況,就是人口年齡結構,常用“人口金字塔”的圖形來表示。21世紀教育網(wǎng)
1990年中國人口金字塔
(3)性別比例:男性人口和女性人1:1的組成狀況稱為人口的性別結構。衡量人口性別結構的最常用指標是人口性別比。21世紀教育網(wǎng)
性別比=×100%
(4)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單位時間內(nèi),某種生物平均每千個個體中的新個體數(shù),就是該種群的出生率。在單位時間內(nèi),某種生物平均每千個個體中的死亡個體數(shù),就是該種群的死亡率。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如果不考慮生物個體從一個種群遷出或遷入等因素,那么,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時,這個種群的數(shù)量將逐漸增加。如果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這個種群的個體數(shù)量就會逐漸減少。21世紀教育網(wǎng)
二、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
1.群落:我們把在一定生活環(huán)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叫做生物群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同環(huán)境中的生物群落,其生物種類組成和個體數(shù)量是各不相同的。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落的分層現(xiàn)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森林中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
2.植物群落:我們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nèi)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植物群落,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植被。21世紀教育網(w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會受到溫度、陽光、水分、食物等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會影響環(huán)境。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還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在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生物也在不斷地進化,以適應環(huán)境。生物只有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現(xiàn)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21世紀教育網(w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態(tài)因素:影響生物的分布、形態(tài)和生娌等因素叫生態(tài)因素。生態(tài)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空氣、水、土壤等環(huán)境因素。
(2)生物因素:生物之間的互助、寄生、捕食、競爭等。
經(jīng)典例題解析
[例1] 下列屬于一個種群的是 ( )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馬尾松
B.一個海島上的全部昆蟲
C.一個湖泊中的全部魚
D.一個池塘里的全部浮游生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種群的概念。所謂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同種生物的個體的總和。種群還應具備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種群這個概念同時要具備三個要素,即“一定區(qū)域”“同種”“總和”,缺一不可。如B項中“全部昆蟲”包括不同種的昆蟲個體的總和,如蝗蟲、蜜蜂、蝴蝶等。C、D項同理。而A項同時具備種群概念中的三個要素。
[答案] A
[例2] 下列各項中,屬于群落的是 ( )
A.某溫室中的全部花卉
B.一個池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動物
C.一塊稻田21世紀教育網(wǎng)
D.浙江天目山上的所有生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的概念。解題關鍵是抓住群落是指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全部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能簡單地認為包括植物、動物的就可稱為群落。由此分析,8不對。A中是指全部花卉,只不過是幾種植物,不是全部生物,所以也不對。C中包括了全部生物,還包括了非生物等,范圍太大,故也不對。21世紀教育網(wǎng)
[答案] D
[例3] 按一對夫婦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tǒng)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fā)展中國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約需20~40年,美國需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wěn)定,德國人口將減少。預測人口的這種增減動態(tài)主要決定于 ( )
A.種群數(shù)量和密度
B.種群年齡結構21世紀教育網(wǎng)
C.種群性別比例21世紀教育網(wǎng)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 對一個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的預測決定于該種群的年齡結構,一個年輕個體占優(yōu)勢的種群,它預示著將有很大發(fā)展,因為這樣的種群,進人生殖年齡的個體會越來越多,是一個急劇增長的年齡結構。
[答案] B21世紀教育網(wǎng)
[例4] 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來的,現(xiàn)在兩者差異很大(如下圖所示),它們對各自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情況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非洲鴕鳥 美洲鴕鳥
A.非洲鴕鳥能適應環(huán)境,美洲鴕鳥不能適應環(huán)境
B.美洲鴕鳥能適應環(huán)境,非洲鴕鳥不能適應環(huán)境
C.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都能適應環(huán)境21世紀教育網(wǎng)
D.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都不能適應環(huán)境21世紀教育網(wǎng)
[解析] 非洲鴕鳥和美洲鴕鳥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來的,是屬于同一“種”的范疇,理應差異不大,但由于兩者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為了適應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在形態(tài)和生理上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造成兩者差異很大。但是不管怎樣,它們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都是適應的。21世紀教育網(wǎng)
[答案] C
[例5] 東北某林區(qū),山底是落葉闊葉林,中部是紅松林,山頂是冷杉林;我國植被分布規(guī)律從東到西依次為森林植被區(qū)域、草原植被區(qū)域、荒漠植被區(qū)域,森林覆蓋率逐漸減少。導致植被這兩種分布現(xiàn)象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
A.陽光、水分
B.水分、水分
C.溫度、水分
D.土壤、陽光
[解析] 山底是落葉闊葉林,中部是紅松林,山頂是冷杉林,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所以溫度不同。我國植被分布規(guī)律從東到西依次為森林植被區(qū)域、草原植被區(qū)域、荒漠植被區(qū)域,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年降雨量不同,水分是陸生生物分布的重要限制因素。
[答案] C
[例6] 某水池有浮游動物和藻類兩個種群,其種群密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丙),一段時間后,該水池甲、乙、丙三個種群中僅剩一個種群。下列關于該水池中上述三個種群關系及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21世紀教育網(wǎng)
B.甲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21世紀教育網(wǎng)
C.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甲種群21世紀教育網(wǎng)
D.丙和乙既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下丙種群21世紀教育網(wǎng)
[解析] 由圖可以判斷:甲、乙兩種生物為捕食關系,因此甲應為藻類,乙應為浮游動物。由題中可知:丙為專食浮游動物的某種魚,因此乙、丙應該有捕食關系!最終僅剩一個種群,這個種群只能是食物鏈中的第一營養(yǎng)級,也就是甲種群。
[答案] C
[例7] 海洋水域的上層多為綠藻,中層多為褐藻,下層多為紅藻。這一生態(tài)現(xiàn)象
說明:
(1)影響海洋水域中藻類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是_______。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___逐漸減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類植物的種類也就隨之出現(xiàn)差異。
(2)各種藻類植物在海洋水域的________方向上有明顯分層的現(xiàn)象,叫做這個生物群落的________結構。
(3)生物群落的結構與環(huán)境中的各種________密切相關。
[解析] 與此題相關的知識點是生物群落的結構和生態(tài)因素。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在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的藻類植物,這種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xiàn)象顯然屬于垂直結構。引起藻類植物在海洋水域中出現(xiàn)明顯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是陽光。水域越深,光線越弱,藻類植物細胞內(nèi)的葉綠素含量越少。這一生態(tài)現(xiàn)象充分說明,生物群落結構的形成受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
[答案] (1)陽光 光線 (2)垂直 垂直 (3)生態(tài)因素
[例8] 下圖反映了三個種群的年齡組成。請據(jù)圖回答:21世紀教育網(wǎ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三個種群的發(fā)展趨勢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比較三個種群的密度發(fā)展趨勢: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種群的特征。圖表示的是種群年齡結構的三種類型,不難看出,A屬于增長型,8屬于穩(wěn)定型,C屬于衰退型,當然也能判斷出種群密度的發(fā)展趨勢是:A>B>C。
[答案] (1)趨于擴大 趨于穩(wěn)定 趨于減少 (2)A>B>C
考點應試必備
1.下列各項敘述中,屬于種群的是 ( )
A.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B.一個海島上的全部昆蟲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動植物
D.一塊稻田里的所有青蛙和蝌蚪
2.影響森林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是 ( )
A.陽光 B.溫度 C.土壤 D.氣體
3.下列對群落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B.群落由種群構成
C.群落中的地域范圍必須比種群的大
D.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4.下列敘述中屬于種群的是 ( )
A.一個池塘里的魚 B.一座山上的樹21世紀教育網(wǎng)
C.一個公園里的革地 D。一塊油菜地里的油菜
5. 對海洋巖礁上的藻類植物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一般在淺水處生長著綠藻,稍深處是褐藻,在深二些的海域中則以紅藻為主,直接影響海洋中藻類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是 ( )
A.陽光 B.海水含鹽量
C.漏彥 D.海水含氧量
6.在溫室中混合播種不同比例的大麥和燕麥,結果如下表:
如果在溫室中混合播種50%的大麥和s0%的燕麥,其他條件不變?nèi)纹浒l(fā)展,若干年后溫室中的植株數(shù) ( )
播種量的比例 收獲種子的產(chǎn)量
大麥0.20.40.60.8 燕麥0.80.60.40.2 大麥428198105 燕麥133563213
A.大麥和燕麥各占一半 B.大麥遠遠多于燕麥
C.燕麥遠遠多于大麥 D.大麥和燕麥均減少
7.竹節(jié)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似,這屬于 ( )
A.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B.環(huán)境對生物的制約
C.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D.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適應
8.下列哪項不是生物的活動影響生存環(huán)境的實例 ( )
A.銀杏樹在秋天落葉21世紀教育網(wǎng)
B.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加了空氣的濕度
C.草履蟲能吞食有機質(zhì)凈化污水
D.蚯蚓的活動改良了板結的土壤
9.在干燥多風的沙漠地區(qū)進行綠化,選擇的最理想植物是 ( )
A.根系發(fā)達、矮小叢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發(fā)達、樹冠高大的喬禾(如楊樹)
C.根系淺小、地上部分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淺小、生長快速的大葉植物(如白菜)
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生態(tài)因素是 ( )
A.溫度 B.光照 C.濕度 D.土壤
11.日常生活中總有“春蘭秋菊”“南橘北梨”之說,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異的生態(tài)因素依次是 ( )
A.溫度和水分 B.陽光和溫度21世紀教育網(wǎng)
C.水分和陽光 D.土壤和溫度21世紀教育網(wǎng)
12.在種群的下列特征中,對種群個體數(shù)量的變動起決定作用的是 ( )
A.種群密度 B.年齡組成
C.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3.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細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動物 D.落葉和土壤
14.紅樹林枝繁葉茂、根系發(fā)達,能扎根于海灘淤泥,有效地防止波浪對海岸和海堤的侵蝕。紅樹林的根系發(fā)達屬于 ( )
A.生物對環(huán)境的依賴 B.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C.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D.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5.下圖是某興趣小組在田間調(diào)查后,繪制的青蛙數(shù)量與季節(jié)關系的直方圖。圖中顯示青蛙數(shù)量最多的季節(jié)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 種群指_______內(nèi)的_______個體的總和,注意一定區(qū)域,同種(同一物種),總和三個因素;群落指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_______個體的總和,注意一定區(qū)域,所有生物(多個物種),總和三個因素。例如:山上長著的高大的五針松和山上的所有生物分別屬于______和______(填“種群”或“群落”)。
17.下圖中的兩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1)圖______所示為北極狐。其推測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兩種狐的頭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說明,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往往與___________相適應。
18.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作了如下實驗:
①取6個同樣大小的小花盆,分別裝滿同樣的沙土,并編號。21世紀教育網(wǎng)
②將一個剛出芽的馬鈴薯塊莖切成同樣大小的6塊,每塊馬鈴薯上都有一個芽眼。將6塊馬鈴薯分別埋進6個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個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別培養(yǎng),并觀察、記錄實驗結果。
花盆編號 培養(yǎng)條件
1號 室溫(20℃),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2號 室溫(20℃),黑暗中,適量澆水
3號 室溫(0℃),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4號 室溫(20℃),光照較暗,適量澆水
5號 室溫(20℃),光照較暗,大量澆水,將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號 室溫(20℃),光照較暗,不澆水21世紀教育網(wǎng)
(1)該實驗探究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其中1號和3號花盆組合可用來探究_______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影響,___________是這組實驗的變量。
(2)馬鈴薯的這種繁殖方式屬于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ǎng)
(3)5號花盆中的馬鈴薯最終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該實驗設計______(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9.下圖表示一魚類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后,其數(shù)量增長曲線圖,據(jù)圖回答:
(1)圖中表示種群的數(shù)量最大的點是________。
(2)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點是_______。
(3)該種群的增長速度由緩慢逐漸增加是在遷入第_______年后開始的。
(4)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的點是_______,既要獲得魚類最大的捕獲量,又要使資源的更新不受破壞,應該使該魚類種群的數(shù)量維持在_______點以上,這是對海洋魚類保護的最佳措施。
20.生態(tài)學家確定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方法一般有3種:21世紀教育網(wǎng)
直接觀察法:逐一統(tǒng)計某一區(qū)域內(nèi)所有生物個體。
間接觀察法:通過比生物自身更容易觀察的痕跡或標記估計生物數(shù)量,如通過尋找某個區(qū)域內(nèi)海燕的窩巢數(shù)來估測海燕個數(shù)。
取樣法:通過在一個小區(qū)域內(nèi)統(tǒng)計生物的數(shù)量(一個樣本),再乘倍數(shù),即可確定一個較大區(qū)域內(nèi)生物種群的數(shù)量。
如果你是一位大興安嶺科考隊員,要調(diào)查整個大興安嶺落葉松的種群數(shù)量,你將采用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試根據(jù)下列我國人口年齡性別構成圖回答;
1982年我國人口年齡性別構成
(1)圖形的左右兩邊大致對稱,表明男女人數(shù)基本平衡,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I階段表明當時我國人口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Ⅱ階段表明我國人口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chǎn)生這一
結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我國珠穆朗瑪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種雀鳥總成群地在森林上層活動,吃高大喬木的種子,煤山雀、黃腰柳鶯和橙紅鶴等鳥類總是在森林中層營巢,血雉和棕尾雉則是典型的森林底棲鳥類,吃地面的苔蘚和昆蟲。21世紀教育網(wǎng)
(1)上述森林中的各種生物都有密切關系,如血雉和昆蟲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煤山雀和橙紅鶴的生活環(huán)境相同是_________關系。
(2)在這個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動物和植物之外,還生活著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里。
(3)下列哪項是一個種群 ( )
A.森林中的所有昆蟲 B.森林中所有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蘚 D.森林中所有樹木
(4)上述森林中的各種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xiàn)象,稱為 ( )
A.群落的垂直結構 B.種群的垂直結構
C.群落的海拔結構 D.種群的海拔結構
參考答案:
第1節(jié) 種群和生物群落
1.D 2.A 3.C 4.D 5.A 6.B 7.C 8.A 9.A l0.A ll.B l2.D 13.D l4.B l5.B
l6.一定區(qū)域同種生物所有生物種群群落
17.(1)B因為B耳小、短,熱量不易散失 (2)生存環(huán)境
l8.(1)光、溫度、水 溫度 溫度 (2)無性繁殖(或營養(yǎng)繁殖) (3)死亡缺氧,使呼吸不能進行 (4)是每種條件下只提供了一個材料,很容易因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1世紀教育網(wǎng)
19.(1)d (2)b (3)2 (4)d b
20.取樣 因為落葉松數(shù)量過于龐大,無法直接觀察;沒有比落葉松自身更容易觀察的痕跡與標記
21.(1)男性產(chǎn)生兩種精子數(shù)目相等,與卵細胞結合機會相等(2)出生率迅速增高 (3)出生率不斷下降推廣計劃生育取得實效
22.(1)捕食 競爭 (2)細菌 真菌 土壤 (3)B (4)A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0 頁 (共 10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恩平市| 正宁县| 武川县| 同德县| 南通市| 安乡县| 江津市| 海口市| 阳山县| 沙洋县| 承德县| 汤原县| 河池市| 五华县| 祁连县| 和林格尔县| 股票| 墨脱县| 龙州县| 兰西县| 电白县| 板桥市| 香河县| 宁夏| 老河口市| 章丘市| 武宣县| 陆丰市| 镇远县| 尉犁县| 津市市| 钦州市| 富锦市| 兴安盟| 冷水江市| 辽宁省| 沛县| 济南市| 治多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