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4章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第1節 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聯想情景導入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遮擋回到l994年7月,那一年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內突降暴雨,潁上水庫水位急驟上漲,開閘泄洪將積蓄于上游一個冬春的2億立方米水放下來。水經之處河水泛濁,泡沫密布,氣味刺鼻,魚蝦大量死亡,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飲用經自來水廠處理的河水后,惡心、腹瀉、嘔吐,沿河自來水廠停止供水達54天之久。2004年有關部門調查發現:淮河污染嚴重反彈,主要水質污染指標已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流域約60%為劣五類水質,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響1.3億居民生活。如民間環保人士霍岱珊所言:“十年治淮一場夢”,淮河污染治理耗時l0年,投入600多億元巨資,污染竟回到原點。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排出約l00噸苯及其他化學品流入松花江,產生了一條80公里長的污染帶,造成了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2005年12月15日,廣東省北江韶關段發生鎘超標嚴重污染事故。2007年5月中下旬,太湖出現大范圍藍藻。經估算,太湖晴空區內的藍藻覆蓋范圍約800平方公里。同年5月15日上午和下午的巢湖水情衛星監測圖中,巢湖西北部藍藻覆蓋范圍約280平方公里左右。21世紀教育網2007年3月11日,一艘裝有稀鹽酸的運輸船在鹽寶河鹽都區龍岡鎮軍營村河段碰撞沉沒,部分稀鹽酸泄漏,該河段正處于自來水廠取水口上游……2008年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就中國水污染情況發布文章: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2006年,中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240.2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53.68億噸,占排放總量的22.3%。廢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化工、電力和紡織。中國的江河湖泊已經成為工廠傾倒有毒廢水的下水道,造成水污染的事件不斷發生。21世紀教育網2008年9月10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刊發了新華社記者王汝堂的報道:近年來國家確定的水污染治理重點流域范圍不斷擴大,目前總面積已占我國國土面積40%。21世紀教育網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必將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怎樣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解決人類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呢 重點知識詳解一、人類與環境1.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依賴環境,環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各種資源,同時也要接納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2.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通過生活和生產等活動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環境。即人類和環境是對立統一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3.但在一定的時期內,地球上的空間、資源、環境的承載量是存限的,人類發展必須與環境相適應。二、人類對環境的關注21世紀教育網1.人類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21世紀教育網(1)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而形成的生態破壞類環境問題。如由于盲目開耕荒地、濫伐森林、過度放牧、掠奪性捕撈、亂挖濫采、過量抽取地下液體資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鹽堿化、沼澤化、森林面積急劇縮小、礦藏資源遭破壞、水源枯竭、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水生生物資源日益減少、旱澇災害頻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問題。21世紀教育網(2)城市化和工農業生產中產生的“三廢”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和農藥污染等污染,產生的環境問題有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2.改善環境所應采取的措施。(1)計劃生育。21世紀教育網(2)環境保護。21世紀教育網(3)我們的行動:官傳、減少能源消耗;搭車或乘公交車減少大氣污染及溫室效應;使用無磷洗衣粉;不將化學品廢物如油漆、油漆稀釋劑等隨意倒入下水道;電池回收。經典例題解析[例1] 關于環境問題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城市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21世紀教育網B.在廣大的鄉村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C.從全球看,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展中國家嚴重D.有些環境問題不只影響某一個國家或地區,而且可能影響到其他國家甚至全球[解析] 在城市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在廣大的鄉村地區,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故A、B均錯。從全球看,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這主要是因為:一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較快;二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三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故C錯。[答案] D[例2]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 )A.人口的壓力過大 B.資源的不合理利用21世紀教育網C.大搞農田水利建設 D.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21世紀教育網[解析] (1)人口問題是導致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人口持續增長,對物質資源的需求和消耗隨之增多,最終會超出環境供給資源和消化廢物的能力,進而出現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故A是對的。(2)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時間的,一旦利用超過了極限,要想恢復是困難的。由于人類對自然資源無限度地、盲目地索取,使水、土、生物、礦產等資源顯得不足,甚至陷于虧缺,因而環境質量也隨之下降。故B是對的。21世紀教育網(3)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環境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更好地造福于人類。故C不對。21世紀教育網(4)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人們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從而在局部甚至全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故D對。21世紀教育網[答案] ABD[例3]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相對滯后,與生態示范區建設不相適應。為此,某校自然科學興趣小組成員對市區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調查,結果如圖甲:取該市垃圾填埋場不同深度的垃圾樣品,測定鉻(Cr)、鉛(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數據如圖乙。請根據這些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圖乙生活垃圾中有害元素的含量(1)從圖甲可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__為主。(2)對垃圾填埋場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有害元素含量隨著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21世紀教育網B.各種有害元素在0~30cm層含量低于30~60cm層含量C.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無價值21世紀教育網(3)請你根據上述信息對我市城市垃圾處理提出合理的建議或設想。(寫出兩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為信息題,要求大家在掌握有關垃圾處理知識以及了解環保常識的基礎上按照具體要求進行分析答題。[答案] (1)有機物或A (2)B (3)分類收集;分類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氣;垃圾發電:回收廢電池;不亂扔垃圾;加強科研,提高垃圾利用效率等。(合理答案均可)考點應試必備1.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問題是工業社會的產物 B.固體廢棄物不會產生環境污染C.中國的生態破壞已得到全面控制 D.中國的環境污染仍在不斷蔓延2.某建筑工地不分晝夜地打夯,散裝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亂扔,這樣會周圍居民區造成 ( )A.有毒氣體、有害廢水、噪聲污染 B.有害廢水、噪聲、大氣粉塵污染C.噪聲、大氣粉塵、固體廢棄物污染 D.大氣粉塵、固體廢棄物、放射物污染3.2008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行“限塑令”,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產和使用可降解塑料C.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D.應禁止使用塑料制品4.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成為確保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新的關鍵詞,下列活動或舉措與該主題無關的是 ( )A.我市開展的“奉獻一張廢紙,獻出一片愛心”活動21世紀教育網B.我市對雨水、污水管道實施規范化整治,做到清污分流C. 2007年6月我市舉辦的“珍愛生命 拒絕毒品”大型簽名活動D.2008年6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限塑令” 21世紀教育網5.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下列圖標中,屬于物品回收標志的是 ( )A B C D6.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 ( )A.宇宙探索產生的太空垃圾 B.南極考察造成冰雪大陸污染C.人口增加導致住房擁擠 D.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7.人類對待環境的正確態度是 ( )A.停止或減緩人類的發展,使環境恢復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擴大自然保護區21世紀教育網C.由于資源的生產潛力可以不斷擴大和提高,人類可以無限制地從環境中獲取能量和物質21世紀教育網D.正確協調人類自身發展、生產力發展與環境發展的關系8.關于環境問題及其防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問題完全是由發達國家造成的B.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不可能產生環境問題C.在環境問題防治方面,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D.發達國家沒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環保資金和技術9.“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回收處理垃圾,變廢為寶B.污水經處理后排放21世紀教育網C.為了牟取暴利,可隨意捕殺、販賣野生動物D.開發新能源,逐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10.從世界范圍來看,與人口過度增長無直接關系的社會問題是 ( )A.能源短乏 B.吸毒販毒 C.環境污染 D.資源短缺11.根據方框中列出的各項內容填寫具體的環境問題(填在a、b、c的后邊):12.讀l989年人均大氣保溫氣體排放圖(15個總排放量最高的國家),回答問題。(1) 世界人均大氣保溫氣體排放量居前五位的國家按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15個國家中,哪些國家人均排放量少,但對世界大氣保溫氣體排放總量的“貢獻”仍不可低估 列舉居前三位的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當人們陶醉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中時,是否意識到有一支“垃圾大軍”正向我們逼近,影響我們的生活,危害我們的健康。(1)一群環保志愿者在某社區推廣垃圾分類,他們在居民小區放置了一些有分類標識的垃圾回收箱,結果卻發現仍然有許多居民沒有分類放置。下列不屬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煩,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B.居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C.居民的環保意識不強21世紀教育網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類的標準(2)上圖是居民區附近小型垃圾中轉站(小圓圈)的布局,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分析,它在選址上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14.閱讀短文,回答問題:21世紀教育網2008年年初,在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之間驚現一塊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塊”。這塊可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萬噸塑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積達343萬平方公里,最大厚度可達30米。這再次引起人們對海洋污染問題的關注。專家們警告:“垃圾板塊”給海洋生物造成的損害將無法彌補,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其平均壽命超過50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只能被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塊,而分子結構卻絲毫沒有改變。于是就出現了大量的塑料“沙子”,從表面上看,似動物的食物,而這些無法被消化、難以排泄的塑料最終將導致魚類和海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另外,這些塑料顆粒還能像海綿一樣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數百萬倍的毒素,其連鎖反應可通過食物鏈擴大,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至少有267種海洋生物受到這種“侵害”的嚴重影響。(1)文中提到“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這里的“生物”主要指 ( )A.像海鷗這樣的海鳥21世紀教育網B.像鯊魚這樣的海洋魚類21世紀教育網C.細菌、真菌等這樣的微生物21世紀教育網D.可以接觸這些塑料制品的任何一種生物(2)浩瀚的海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生活著20多萬種不同生物,其中魚類就有2萬多種,這些魚類為人類提供了20%以上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它與另兩類營養素并稱人類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質。它們是 ( )A.糖類、維生素 B.脂肪、無機鹽21世紀教育網C.脂肪、糖類 D.無機鹽、維生素21世紀教育網(3)海洋污染,已經成為人類無法承受之痛。在以下這些做法中,對保護海洋環境有積極意義的是(多選) ( )A.外出購物時盡量使用環保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B.在小溪、河流、湖 自和海灘游玩時,帶走自己的生活垃圾C.善待海洋生物,不食用海洋瀕危動物,少買或不買珊瑚制品D.對海洋魚類要限制捕撈,規定休漁期,維護海洋生態平衡(4)緊密結合短文內容,請你談一點你對人類和環境關系的認識: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第1節 人類發展與環境問題1.D 2.C 3.D 4.C 5.A 6.D 7.D 8.C 9.C l0.Bll.a.全球氣候變暖b.酸雨C.水土流失12.(1)美國加拿大德國前蘇聯英國或日本 (2)中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13.(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14.(1)C (2)c (3)ABCD (4)人類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動會影響環境(涉及“人類活動會影響環境”意思的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