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科學試驗一、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材料:顯微鏡、洋蔥、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碘酒。方法:1.準備好顯微鏡。2.將洋蔥切開,掰下一片嫩的鱗葉;用刀片在鱗葉表面輕輕劃一個“井”字,用鑷子在“井”字中央輕輕撕下一塊洋蔥鱗葉的表皮。3.在載玻片上滴幾滴水,用鑷子夾住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鑷子夾蓋玻片蓋上,注意不要有氣泡。4.在蓋玻片的左邊有水處滴一滴稀釋的碘液,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右邊將碘液吸過來,給洋蔥表皮染色。5.將經過上述步驟做好的切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夾好。6.用低倍鏡觀察。二、制作細胞模型制作材料:一包無色明膠、一個長方形或圓形的盒子,各種顏色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制作方法:1.把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種細胞的樣子畫在紙上。2.把明膠溶解在溫水中,再把它倒進一個長方形盒子里或一個圓形盒子里。3.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模擬某種植物或動物細胞中的結構,在明膠凝固之前把它們插進明膠中。三、探究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擺擺動快慢與擺線長度有關,與擺錘的質量無關。實驗材料:細線、鉤碼、鐵架臺、秒表。實驗過程:實驗一: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擺幅大小、擺線長短不變)1.做好一個擺。2.利用秒表測量擺擺在面前10秒擺動了幾次,并記錄。(測量3次,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3.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錘的重量增加。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4.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錘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5.比較測量數據,說說自己的發現。二、改變擺幅大小的實驗(擺錘重量、擺線長短不變)1.做好一個擺。2.利用秒表測量擺擺在面前10秒擺動了幾次,并記錄。(測量3次。)3.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幅增加。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4.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幅再增加。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5.比較測量數據,說說自己的發現。三、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擺錘重量、擺幅大小不變)1.做好一個擺。2.利用秒表測量擺擺在面前10秒擺動了幾次,并記錄。(測量3次。)3.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繩縮短一半,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4.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將擺繩再縮短一半,然后,測量新擺擺動10秒擺動了幾次,并進行記錄。(測量3次。)5.比較測量數據,說說自己的發現。四、制作電磁鐵制作材料:電池、電池夾、包皮細電線、鐵釘、回紋針、工具刀、膠帶。制作步驟:1.用包皮細電線在鐵釘鈍端打結,并順著打結方向纏繞。2.如果繞的圈數增加,需回繞第二層時,可先用膠帶固定,再繼續繞即可,但方向須一致。3.把包皮細電線兩頭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別接電池的兩極,則電磁鐵制作完成。五、電磁鐵的磁力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或纏繞圈數多的電磁鐵磁力大。實驗材料:電池、包皮細電線、鐵釘、大頭針或回形針。實驗過程: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包皮細電線 ,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并記錄吸起大頭針的數量。2.在同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包皮細電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實驗結論: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纏繞圈數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六、鐵的極性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或繞線方向改變都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實驗材料:自制的電磁鐵、電池、指南針。實驗過程: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一端與指南針接近,找出電磁鐵的兩極。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改變電線的纏繞方向,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實驗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電池正負極方向或繞線方向改變都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七、風的成因模擬實驗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風是怎樣形成的。實驗材料:大可樂瓶、小刀、火柴、紙條、蚊香、蠟燭、膠帶實驗過程:用小刀將可樂瓶的底部裁掉。用小刀從大可樂瓶底部向上大約6cm處刻一個直徑2cm的圓孔。在瓶子的開口處用膠帶粘上一張折疊的小紙條。點燃蠟燭、蚊香。用可樂瓶罩住蠟燭,將蚊香冒煙處置于離可樂瓶底部圓孔處1cm處。實驗現象:蚊香的煙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處的紙條在上下晃動。實驗結論:空氣被蠟燭加熱變成熱空氣,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順著瓶口上升,冷空氣則會由底部的小孔流進補充,這樣就形成了風。八、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實驗材料:自制降落傘。實驗方法:1.選取懸吊物重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傘面大小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將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記錄降落傘落地時間。2.選取傘面大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懸吊物重量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將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記錄降落傘落地時間。3. 選取懸吊物重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傘面材料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將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記錄降落傘落地時間。實驗現象:懸吊物重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傘面大小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傘面大的降落傘下降得慢;傘面大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懸吊物重量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懸吊物輕的降落傘下降的慢。懸吊物重量、繩長、繩子數量、傘面材料相同,傘面材料不同的兩個降落傘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傘面透氣性差的降落傘下降慢。實驗結論:傘面越大,在空氣中張開的面積就大,受到的空氣阻力就越大,所以降落傘下降的就慢;懸吊物越重,受到的向下拉力就越大,所以降落傘下降的就快;傘面透氣性差的降落傘,受到的空氣阻力大,所以降落傘下降的就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