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三版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1、 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形、文字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等。符號的作用: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以避免由于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交通符號、電學符號、元素符號…2、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如:地球儀、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圖 2.表 3.計算機圖像 4.公式 5.化學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第二節 物質與微觀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義與性質:1.分子的定義: 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和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是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現的屬性,是宏觀的,所以單個分子是不能表現的。保持化學性質的粒子除了分子外,還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離子等。)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性質:(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見,需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等顯微設備來觀察。(2)分子不斷運動: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如遠處可聞到花香,樟腦球在衣柜中時間久了就不見了。(3)分子間有空隙:一般來說氣體分子間間隔很大,固體、液體分子間間隔較小,因此氣體容易壓縮(如可向輪胎中打氣),固體、液體不易被壓縮。不同液體混合總體積小于兩者的原體積和等現象。(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此處的性質是指化學性質。二、用分子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只是分子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變化,變成其他物質的分子。如: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只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通直流電時,水分子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物質的分子;三、原子的定義與性質1、原子的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學方法不能再分)(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2、原子的性質(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見,需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等顯微設備來觀察。(2)原子是不斷運動的。(3)原子間有空隙:如由原子構成的金屬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4)同種物質的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原子性質不同,此處性質是指化學性質。3、物質的構成(1)有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等。(2)有的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如金屬單質、碳(石墨)、磷等固態非金屬單質(碘除外)、氦氣、氖氣和氬氣等稀有氣體。(3)有的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如食鹽、燒堿(氫氧化鈉)等。則:物質 分子 原子 離子4、 不同的分子1、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2、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3、同種原子構成不同物質時結構是不一樣的。4、物質的性質是由它自身的結構決定的。結構→性質金剛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網狀,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層狀,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狀。 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物理性質“硬度、導電性、熔點、沸點等”不同;化學性質一樣。(科學家做過的實驗:在密閉的容器中充滿氧氣,分別放入金剛石和石墨,結果都生成唯一的產物--二氧化碳。)5、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6、分子和原子間的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五、粒子的大小與質量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⑴ 原子半徑:10-10米數量級⑵ 原子質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數量級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質量往往不同。第三節物質與微觀粒子模型一、原子結構模型建立歷程道爾頓 實心球模型湯姆生 西瓜模型盧瑟福 行星繞太陽模型(核式結構模型)波爾 分層模型現代科學家 電子云模型二、原子結構 質子: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⑴ 原子 中子:不帶電荷(電中性)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繞核高速運動。⑵ 同一個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⑶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體積很小,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⑷ 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構成。(5)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6)原子核內質子數可以為零。三、原子的“孿生兄弟”---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電荷數為6的原子的總稱。元素只有種類而不講個數。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的統稱。如氫有氕、氘、氚三種同尾數原子。大多數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3、同位素的應用:核設施、化學分析、消除細菌、文物鑒定、醫學診斷等4、同位素原子的表達:左下角數字表示質子數,左上角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四、帶電的原子——離子1、離子: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2、離子是構成物質的第三種基本微粒:離子和分子、原子一樣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3、離子的分類:離子:原子失去電子形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形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陽離子---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離子 如:鈉離子(Na+)、銅離子(Cu2+)陰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氯離子(Cl-)、硫酸根離子(SO42-)離子所帶電荷數取決于它得失電子的數目。4、原子與離子的區別和聯系粒子種類 原子 離子陽離子 陰離子區別 粒子結構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 顯負電聯系 得電子 得電子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失電子 失電子第四節 組成物質的元素一.元素的種類1.物質由元素組成,目前人類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種,包括人造元素2、自然界的物質按組成物質成分的多少,可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金屬元素---鐵、銅、鋁…3、元素的類型 非金屬元素---氧、氫、碳…稀有氣體---氦、氖、氬…4、元素名稱的由來:金屬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非金屬元素如是氣態的以“氣”作偏旁,液態的以“氵”作偏旁,固態的以“石”作偏旁。3、單質與化合物………………元素存在形態單 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游離態)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態)注意點:單質與化合物都是純凈物,所以概念陳述時,必須強調純凈物。若說成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則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剛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若說成不同元素組成的物質,則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單質中元素為一種,化合物中元素為兩種或兩種以上。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殼的分布:主要由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等元素組成。并:硅>鋁>鐵>鈣2、在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氣78%體積百分數,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氣21%)、稀有氣體(0.94%)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以外,含量較高的是氯元素和鈉元素(氧85.5%,氫10.7%,氯2.0%,鈉、鎂等1.5%),還有貴重的金屬等---海洋是資源寶庫,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4、在人體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氫;5、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纖維主要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的。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氫。7、人造元素通過核反應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對人體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第五節 表示元素的符號一、元素符號1、書寫規則:國際上統一采用的符號,使用該元素拉丁文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2、熟記P18表格中元素名稱和符號3、元素符號的意義---以N(氮)為例:⑴ “N”表示氮元素---表示一種元素⑵ “N”表示一個氮原子---表示一個原子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族---縱行為族:七個主族、七個副族、0族和第八族。周期---橫行為周期:七個周期和鑭素、錒系。2.每一個周期都是金屬元素開始,稀有氣體結束;3.每一主族基本上是非金屬元素開始,金屬元素結束。4.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屬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屬,第5~7主族以非金屬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氣體。5.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質子數逐漸增加。6.在同一族內,各元素的化學性質都很相似。第六節 表示物質的符號一、化學式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分子組成的式子2、化學式書寫原則① 物質的化學式是通過實驗來確定的,(如水的組成是通過電解水實驗,分析產物得到的)不是能憑空想像;② 一種物質(純凈物)只能有一種化學式。⑴ 單質化學式的寫法:① 先寫出組成單質的元素符號,再在右下角標出構成1個單質分子的原子個數。② 稀有氣體、金屬單質和部分非金屬單質,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⑵ 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及讀法① 氧與其它元素組成,氧寫在右邊;讀法:氧化某或幾氧化幾某如:MgO 、CuO 、CO2 、 SO2 、Fe3O4、P2O5 、MnO2氧化物:兩種元素組成,其中有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② 氫與其它元素組合,一般情況下氫寫在左邊;讀法:某化氫-------氫化物如:H2O、HCl、H2S。氫與其它元素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氣)、CH4(甲烷)③ 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常用其離子最簡單整數比表示。金屬左,非金屬右。讀法:某化某二、化學式的意義1、表示某種物質2、表示組成物質的種類3、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4、表示物質分子的構成【例】分析化學式“CO2” 表示的意義⑴ 表示二氧化碳⑵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⑶ 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三、離子的符號1、離子符號的表示:⑴ 先寫上元素符號,在其右上角標出所帶的電荷數及其電性。如Na+ Cl-⑵ 有些離子是帶電的原子集團,方法與上同,將它看成一個整體即可,稱為某某離子 如:銨根離子NH4+ 碳酸根離子CO32-原子: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不顯電性離子: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顯電性2、常見的原子團離子離子名稱 離子符號 所帶電荷數氫氧根離子 OH- -1硫酸根離子 SO42- -2硝酸根離子 NO3- -1碳酸根離子 CO32- -2碳酸氫根離子 HCO3- -1銨根離子 NH4+ +1亞硫酸根離子 SO32- -2磷酸根離子 PO43- -3氯酸根離子 ClO3- -1高錳酸根離子 MnO4- -1四、化合價1、化合價的含義:各種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原子之間都有固定的化合數目,用化合價表示這種性質。⑴ 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即化合價是在化合時體現出來的。⑵ 化合價的種類:有正價和負價之分。⑶ 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正上方用帶“+”、“-”的小數字表示。如:鐵的化合價為+3價,表示為:Fe⑷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根據此來推出各元素的化合價)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見課本P25表)常見化合價口訣: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價硫齊全;二價銅汞最常見。3、常見原子團化合價:(見P25表)⑴ 原子團化合價與原子團離子所帶電荷數相同⑵ 原子團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就是該原子團的化合價。4、化合價的一般規律。⑴ 在化合物里氫元素通常顯+1價、氧元素-2價。⑵ 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⑶ 非金屬元素與氫元素和金屬結合形成化合物時顯負價、與氧元素結合時顯正價。⑷ 單質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⑸ 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顯示相同的化合價,如 SO2 CO2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如NH4NO3。5、元素化合價的應用⑴ 根據化合物的化學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價;原則: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總和為零⑵ 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第七節 元素符號表示的量一、相對原子質量1、標準: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的1/12(標準=1.661×10-27千克)2、相對原子質量---以C-12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符號為“1”,無須表明4.“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二、相對分子質量1、定義: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就是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2、求相對分子質量例Ca(OH)2的相對分子質量=40+(16+1)×2=74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1×2+32+16×4=98三.化學式意義 例⑴ 表示某種物質 二氧化碳⑵ 表示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 碳元素和氧元素⑶ 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物質分子的結構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⑸ 表示它的相對分子質量 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是44四、根據化學式的計算類型:以AxBy為例1.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xa + yb2.根據化學式求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A原子個數:B原子個數= x :y3.根據化學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A元素質量:B元素質量=x a:yb4.根據化學式求某元素的質量分數A元素的質量分數A%= —————100%5.根據化學式計算某元素的質量元素A的質MA = MAxOy×A%金剛石 石墨 足球烯原子核宏觀微觀+3xaxa + yb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