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7節 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聯想情景導入你聽到過在自然界中有變色龍、竹節蟲這兩種生物嗎 為什么取名為變色龍,竹節蟲 在沙漠中生活著的仙人掌長得十分奇特,具有肉質的莖,刺狀的葉,你知道為什么嗎 其實,這些都是在地球上能夠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方式適應了環境。你還知道其他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事例嗎 你還想知道生物有哪些“適應性”嗎 重點知識詳解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21世紀教育網生物在生存競爭中發展出種種性狀,使它能在某一環境條件中更好生活的現象。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適應是自然選擇長期作用的結果,包括兩方面的性狀:一是由遺傳而來的器官結構和功能,如魚適于游泳,鳥適于飛翔,綠葉適于進行光合作用等;二是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在生活過程中形態和生理機能發生某些變化加以應付,如變色龍的體色能隨環境色彩的改變而改變;人從低地到高山,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會相應增加;在熱天會出汗,以降低體溫等。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是動物典型的形態適應性特征,它們的區別如下表:適應性特征 作用 實例保護 顏色與大背景相同 避免被敵害發現 蛙、北極熊、比目魚、蝗蟲警戒色 顏色與大背景不同,但具有惡臭、毒牙、毒刺和毒毛等 警告作用,這與條件反射有關 黃鼬、蝮蛇、黃蜂擬態 形狀和色彩與背景中的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由于敵害誤認為是一種不易受攻擊的生物或非生物,而避免被敵害發現 枯葉蝶、尺蠖、具有鮮艷體色的無毒蛇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1世紀教育網(1)現有生物約500萬種,有文獻記載的約有175萬種。(2)在我國有豐富的野生生物資源。21世紀教育網已知種或屬 特有種或屬 占世界的百分比哺乳動物 499種 73種 14.6鳥 類 1186種 99種 8.3爬行動物 376種 26種 6.9兩棲類 279種 30種 10.8魚類 2804種 440種 15.7苔蘚類 494種 8屬 1.6蕨類 224種 5屬 2.2裸子植物 32種 8屬 28.1被子植物 3116種 235屬 7.5(3)我國有很多珍稀動物。珍稀特有的植物有:銀杏、銀杉、珙桐、金錢松等。一級保護植物有:桫欏、水杉、臺灣杉、金花茶、人參、望天樹等。珍稀特有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麋鹿等。(4)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不同種生物及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的差別,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有差別;生物棲息在一定的環境中,不同空間內的生物與環境形成了各種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應當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5)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1世紀教育網(6)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樣需要現代科學技術。21世紀教育網(7)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應當大力發展自然保護的保護功能、科學研究功能和宣傳教育功能。21世紀教育網本節知識結構生長現象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行為體色體形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關系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我國特有的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經典例題解析[例1] 冬眠是兩棲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對什么環境因子的適應 ( )A.溫度過低 B.氣候干燥 C.食物不足 D.光照不足[解析] 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是適應的,兩棲類動物和爬行動物屬于變溫動物,其體溫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即進入冬眠狀態。[答案] A[例2] 竹節蟲的體色和體態與周圍環境的色彩等保持一致,這樣就有利于 ( )A.生長發育,并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B.躲避天敵,也有利于捕捉食物21世紀教育網C.捕捉食物,但不利于躲避天敵21世紀教育網D.躲避天敵,但不利于捕捉食物21世紀教育網[解析] 竹節蟲的體色和體態與周圍環境的色彩等保持一致,叫做擬態,是動物適應環境的一種行為,這樣不僅能幫助竹節蟲躲避天敵,也能幫助它捕捉食物[答案] B[例3] 下列關于植物向光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向光性說明植物不能適應環境B.植物向光性有利于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植物向光性有利于植物吸收陽光21世紀教育網D.植物“向光性”實驗中,常常使用多側光照射[解析] 植物向光性是植物對光照刺激的一種反應,一般表現為植物體向著光照方向生長。在“向光性”實驗中,常常使用單側光,因為這樣的光照利于植物的向光性表現得更加直觀。21世紀教育網[答案] C[例4] 目前,保護珍貴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有效的手段是 ( )A.禁止捕殺 B.植樹造林C.設立自然保護區 D.以上都是[解析] 目前,我國野生生物資源急劇下降,如何做好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尤為重要,可以從①加強教育的法制管理;②建立自然保護區;③提倡有計劃,合理地利用這些方面做起。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是設立自然保護區。所以我國有廣東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長白山、四川省的臥龍山、貴州省的梵凈山等l0多個自然保護區參加了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答案] C實踐創新應用1.生活于洞穴的魚類,因終年不見陽光,哪一種器官有退化現象 ( )A.味覺 B.視覺 C.嗅覺 D.聽覺2.下列各地區中生物種類及數量最多的是 ( )A.洞穴 B.溫暖濕潤的地方C.極地 D.沙漠3.在綠色環境中生活的青蛙的體色往往呈 ( )A.綠色 B.灰色 C.黃色 D.褐色4.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是 ( )A.植物的葉片是綠色的,能進行光合作用B.枯葉蝶的體色與體形與一片枯葉非常相似C.仙人掌的葉變成針刺狀21世紀教育網D.“變色龍”的體色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5.如圖,枯葉蝶的體色和形態與其生活環境極其相似,這樣有利于 ( )A.躲避天敵,但不利于捕捉食物B.捕捉食物,但不利于躲避天敵C.躲避天故,且有利于捕捉食物D.生長發育,并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6.以下人的行為不會破壞自然環境的是 ( )A.亂砍濫伐森林 B.隨意開荒造地C.隨意排放工業廢氣、廢液及廢物 D.建立自然保護區7.下列珍稀植物中,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 )A.銀杏 B.銀杉 C.珙桐 D.水杉8.蜜蜂在桃花上只采蜜的生物學意義在于 ( )A.蜜蜂獲得食物,為桃花治病B.蜜蜂鍛煉身體,為桃花治病C.蜜蜂獲得食物,為桃花傳播花粉D.蜜蜂鍛煉身體,為桃花傳播花粉9.自然界中的許多陸生動物為了逃避敵人的攻擊,常常利用自身的體形和體色來逃避敵人:如竹節蟲具有的 ,大刀螂具有的 ,毛毛蟲具有的 ,避役的體色能隨環境的變化而 等。10.19世紀,美洲的一個小島上生活著狐貍和鹿,并生長著一種豚草,狐貍經常掠食幼鹿,而鹿則喜歡吃豚草。人們為了保護幼鹿,就大量捕殺狐貍,狐貍很快就滅絕了。鹿因沒有了天敵,繁殖得很快,豚草被吃光了,鹿也因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請就這個事例發表一下你的意見。課后練習答案1.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體溫恒定,保證了其體內各種生命的活動不受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從而有利于它們捕食、躲避敵害等,有利于它們更好地適應環境。 2~3.略1.B 2.B 3.A 4.A 5.C 6.D 7.C 8.C 9.擬態保護色警戒色變化10.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