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案2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編制:藺雪萍 審核:肖慶喜 批準: 班級 姓名 學號 【學習目標】 哲學是什么?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學習重點、難點】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學 生 活 動學生記錄、教師備課【檢查預習】1、哲學是什么?哲學就是關于 的學問。哲學是 的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是世界觀就成了方法論。(2)二者關系:世界觀 方法論,方法論 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 的統一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 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 。聯系: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2).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 的指導。【質疑探究、成果展示】1、P7 閱讀回答: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這是為什么呢?2、P8閱讀回答: (1)上述做人做事的不同觀點體現了什么樣的世界觀? (2)人的思想觀念與其為人處世方式方法之間有什么關系?3、材料一 十九世紀思想界的中心人物達爾文,他的進化論思想否定了“物種是至高無上的上帝創造的”。在進化論看來,宇宙中存在的各種形式都是通過自然的過程而產生的,不是神創造的。這一理論為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自然科學理論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是另外的兩個基礎)。材料二 牛頓是古典力學的奠基人,在自發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晚年的牛頓,在尋找行星繞日運動的初始切線力時,屈從于神學,把太陽系運動的原因歸到上帝的“第一推動力”上,從而走向了唯心主義,在科學的道路停止了前進的步伐。 從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的角度思考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點評提升】哲學是什么?①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③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④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2.世界觀與方法論(1)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2)二者聯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聯系: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2).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檢測反饋】一、單項選擇題1、哲學A、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 B、就是世界觀 C、都是正確的 D、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2、下列有關世界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c.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科學觀點 D、有的人有世界觀,有的人沒有世界觀 3、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 A、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 B、方法論決定世界觀,世界觀體現方法論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D、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4、具體知識不包括A、自然科學知識 C、思維科學知識 B、社會科學知識 D、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般規律5、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具體知識之間聯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哲學是世界觀和具體知識的統一 B、哲學就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具體知識 C、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具體知識 6.(2013江蘇小高考22題)愛因斯坦指出,哲學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這是因為 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B.哲學是關于方法論的科學 C.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指導 D.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7、哲學和具體科學的區別在于A.哲學是理論體系,具體科學不是理論體系B.哲學是世界觀,具體科學是方法論C.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又對具體科學的研究起指導作用D.哲學研究的是整個世界的普遍規律,具體科學研究的是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8、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三者之間關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A.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不同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不同 C.科學的世界觀決定科學的方法論 D.要有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必須學習哲學 二、判斷題(必修班做)( )1.哲學就是世界觀或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 )2.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世界觀與方法論相互決定,相互體現。( )4.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 )5.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指導哲學。【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