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節 機械運動八年級上(1-4)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節 機械運動八年級上(1-4)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
第1章 機械運動
第一節 機械運動
1、 機械運動定義: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
2、 怎樣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
1、 選擇參照物:假定不動的物體
因參照物可以任選,所以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一般選擇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
2、 飛行器的對接:飛行器之間要保持相對靜止(速度大小和方向一樣)
如地球的同步衛星,就是相對靜止的(主要看兩者的位置是否變化,變化說明是運動的。)
3、 運動快慢的比較
1、 在相同的路程中,時間短的速度快(100米賽跑)
2、 在相同的時間內,路程長的速度快(1分鐘跑)
3、 速度:單位一定要統一,計算的時候公式寫明,單位一定要代入。
單位:km/h(千米每時) m/s(米每秒 國際制單位) 1 m/s=3.6 km/h
4、公式:s=vt v=s/t t=s/v
5、平均速度:總路程除以總時間
瞬時速度:物體在某個時刻的速度,如路牌、速度計等。
四、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不變,沿直線運動。
由v=s/t 可得出:路程與時間成正比(速度不變)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勻=V瞬=V平
一些事物的速度:真空中光速為:3*108m/s
聲音的速度為;331 m/s
第二節 力
一、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的判別(以主動出擊的那個物體為施力物體)
一個物體為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也能產生力(如磁鐵吸引鐵釘)
兩個接觸的物體并不一定產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的改變和方向的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三、力的測量和力的單位
1、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常用彈簧測力計
2、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N
3、彈簧測力計原理:伸長越長,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即成正比。
4、彈簧測力計使用注意點;
(1)使用前調零
(2)注意量程。如5N
(3)最小刻度值
(4)彈簧的伸長方向跟被測力在同一直線
(5)被測的力不能超過量程
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有關。
1、 力的圖示的作法
(1)、標定標度
(2)、作出力的作用點
(3)、作出力的大小與方向
(4)標出力等于幾牛
第三節、幾種常見的力
一、摩擦力:阻礙物體發生運動或運動趨勢的力。
符號表示:f
1、靜摩擦力
(1)方向:與物體的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對于水平放置的物體,用力推物體沒動時,推力等于靜摩擦力
(3)對于壓在墻上的物體,靜摩擦力等于重力,方向:豎直向上
2、滑動摩擦力
(1)、方向:與物體的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2)、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用彈簧測力計拉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所受的拉力與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即F= f滑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為: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根據a、b兩圖可得出:在壓力大小相同時,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根據b、c兩圖可得出:在接觸面粗糙程度
相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4)、削鉛筆的卷筆刀是滑動摩擦。
3、滾動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要小。
4、 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可減小摩擦;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把滑動改成滾動,可減小摩擦;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可減小摩擦。
增大摩擦就相反
二、重力
1、 定義: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施力物體:地球。
2、 大小:G=mg 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g=9.8N/kg 意義: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
3、 方向:豎直向下(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永遠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可檢驗 一個面是否水平或豎直)
4、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 符號:C
尋找重心的方法:(1)質量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2)質量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的物體A、平衡法 B、懸掛法
明確物體的重心并不一定在物體上面。如圓環。
5、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任何時間地點都不變。
3、 彈力 方向:使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
第2章 運動過程的變化
1、 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它們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包括速度始終等于零的靜止狀態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
(2)、實驗中注意的事項:
A、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靜止釋放(為了讓小車
進入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B、實驗研究的目的:速度變化快慢(運行距離的遠近)
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C、比較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的長短得出結論:
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離越長。
D、假定底面光滑,球作勻速直線運動(即牛頓第一定律)
(3)、這個定律是經過事實、實驗和推理得出來的。
2、慣性: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慣性定律又叫牛頓第一定律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
3、二力平衡
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如果物體受平衡力作用,那么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果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么物體受平衡力作用。關鍵會應用
4.人和動物的運動狀態改變。
1.人要行走的條件是著地的這只腳的腳掌與地面間有足夠大的靜摩擦地面向上彈力和向前的靜摩擦力
第3章 2.動物起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境。身體結構及生活習慣有關生活在陸地的動物要起動都需要地面的靜摩擦力。
第4章 壓力壓強
一、壓力壓強
1、 壓力:物體與物體擠壓時產生的。
壓力的方向:垂直于物體表面指向被壓物體。
壓力的作用點:作用在被壓物體(受力物體)上
壓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2、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P=F/S(適合于固體、氣體、液體)
注意點(1)F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的,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一般由物體的重力來提供,但如斜面時,重力大于壓力等
(2)S:注意是一只腳還是兩只腳,一條履帶還是兩條履帶(人戰立:兩只腳,人走路
:一只腳)
(3)單位 N/m2=Pa
單位的意義:每平方米上受到的壓力為1N。
3、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壓強)的因素實驗:
比較①②可得出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比較②③可得出:在壓力相同時,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4、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1) 實際例子:鐵軌鋪枕木上,書包帶寬,刀薄等。
(2) 原理: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
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增大壓強,減小壓力可減小壓強。
二、液體內部壓強
1、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受到重力)如圖a:
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具有流動性)如圖b:
2、 液體內部壓強特點:液體內部有壓強的作用,同一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液體內部的壓強還與液體密度有關,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體壓強大。
控制變量法,注意實驗,壓強計的原理
3、計算公式:P= gh
單位 :kg/ m3 g:9.8N/kg h:m
總結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注意深度指與水平面垂直的,不是長度)
豎立的試管內裝水,試管傾斜,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和壓力都減小。
4、連通器原理:上端開口,下端相連通的容器。液體靜止時,各液面保持相平。
應用上:船閘
5、了解血壓
6、對于規則容器,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對于不規則的容器如下:
歸納固體和液體壓強一般方法:
固體:1、求F
2、求S
3、P=F/S
液體:規則容器:1、求F=G液
2、求S
3、P=F/S
不規則容器 1.P= gh
2、F=PS
三大氣壓強
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托里拆利實驗測出大氣壓的值。
托里拆利實驗內容:P0=760mmHg=1.013×105Pa=101.3kPa(一標準大氣壓)
3、 實驗過程:在海平面上
注意點:(1)管內真空
(3) 實驗過程中試管的大小和水銀多少無關
(4) 試管內如果漏進少量空氣,水銀柱會下降,大氣壓值會變小
(5) 試管底部破裂的話,水銀柱會下降至水銀槽面
(6)試管傾斜時,試管的長度變長,高度不變
(7)到高山上時,水銀柱會下降,因為那里大氣壓小。判斷試管內是否有空氣就裝水銀,能否裝滿證明。
3、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一切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氣壓的減小而降低。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時壓強增大,體積增大時壓強減小。(同一地方,晴天比雨天高,冬天比夏天高)。氣體壓強對液體沸點的影響:一切液體的沸點,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增高(高壓鍋、高山上燒飯)
4、人體與大氣壓的平衡
5、虹吸現象:注意點將整個管子中的空氣全部排出。
四、流速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穩定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例子:火車的1米安全線原理,機翼的上下表面速度哪個快(機翼的上表面流速快,氣壓小);水翼船的水翼上面流速大,壓強小。
第5章 浮力
1、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ρ=m/V m=ρV V=m/ρ
對于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大的體積也大。
對于不同種物質,當質量一定時,密度與體積成反比,體積大的密度小;當體積一定時,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質量大的密度大。關鍵是應用
2、密度的測量:固體物質和液體物質的方法
25、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6、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上下兩表面的壓力差。
27、阿基米德實驗 阿基米德原理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F浮=ρ液V排g
28、F浮>G物 物體上浮 F浮=G物 物體懸浮 F浮<G物 物體下沉
ρ液>ρ物 物體上浮 ρ液=ρ物 物體懸浮 ρ液<ρ物 物體下沉
29、浮力的四種求法:①漂浮的物體:F浮=G物; ②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 F下-F上;
③F浮=G-F(G為物體重力,F為物體在液體中彈簧秤示數) ④ F浮=ρ液V排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东宁县| 萨迦县| 东宁县| 长顺县| 天峨县| 汉源县| 都昌县| 辽阳市| 余江县| 鸡东县| 华亭县| 云和县| 龙游县| 纳雍县| 河间市| 正安县| 本溪| 城固县| 闽侯县| 佛冈县| 封开县| 伊宁市| 福鼎市| 米易县| 泸水县| 饶河县| 肥城市| 广州市| 新绛县| 黔西| 乌海市| 富源县| 石楼县| 上林县| 台北县| 陆丰市| 阳谷县| 阳高县| 宝兴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