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第1課土壤是 人類、動物、植物生活的家園。土壤中動物的種類有1000多種。怎樣測量小草根的長度?答:摘下根分別測量其長度,然后把根的長度加起來求出總長。第2課土壤是由空氣、水分、腐殖質、少、黏土組成。怎樣做實驗證明土壤的成分?答:(1)、用紙巾包住握一握,攤開看有水跡,說明含有水分。(2)、把運土塊放入水中看到有氣泡冒出,說明含有空氣。(3)把土塊放入水中并攪拌,靜一會兒,土分成兩層,上層是黏土,下層是沙。(4)、把土壤放在火上燒一燒,聞到一股剌激性氣味。土壤固體中的大顆粒為沙粒,中等顆粒為粉粒細小顆粒為黏粒,根據含量的不同:沙粒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差不多的是壤土。用圖文結合證明土壤的滲水性和保水性。實驗過程:(1)將分好的同樣多的黏土、壤土、沙土分別裝入實驗器具中。(2)由三個同學同時慢慢倒入同樣多的水。(3)觀察滲水的多少。實驗證明:黏土滲了的水少,滲水性差,但保水性強,沙土滲出的水多,說明沙土的滲水性強,但保水性弱。壤土滲出的水居中,說明壤土 的滲水性和保水性居中。實驗時注意:(1)三種土壤要同樣多。(2)倒入的水也要同樣多,倒水時要同時、慢慢流入。(3)倒好后不能晃動漏斗,更不能攪動土壤。5了解感官沙土、黏土的不同。摸:感覺土壤顆粒的大小,潮濕程度等,沙土粗、干燥,黏土細,濕潤。看:觀察土壤顆粒的大小、顏色深淺等,沙土黃,黏土黑。捻:感覺土壤顆粒的硬度,粗糙程度,沙土硬、黏土軟。握和搓:通過水的作用,感覺土壤的黏性等。沙土黏性差、黏土黏性強。聞:聞一聞土壤的味道。搖:聽一聽干燥土壤的聲音。燒:通過火的作用,發現土壤的變化,變硬了,變白了。第3課腐殖質:表層土的養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很豐富,下層土能提供給植物的養分就少多了,隨著土壤嘗試增加,巖石也增多,巖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層。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而在貧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則細弱、柔軟且枯黃。土壤貧瘠的原因:(1)、水土流失(2)各種污染。土壤貧瘠的改良方法:(1)修筑梯田、防止水土流失。(2)增加腐殖質、可采用秸桿還田,(3)種植綠肥和收集落葉和人畜糞便漚肥。能說出制作肥料袋的過程:(1)、往塑料袋中裝土、水果皮、菜葉等。(2)均勻地往塑料袋中灑一點水,把塑料袋口輕輕地扎上。(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第4課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它為植物提供了養料、水分、為動物提供 了生存的棲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圖文結合說說水土流失的對比實驗。在托盤的一端放入相同的土壤,其中一個有植被。(2)把托盤有土壤的一端稍稍墊高一點。(3)用相同的方法往土壤中澆入同樣多的水,(4)觀察托盤無土壤一端流出水的多少。實驗說明:有植被的土壤保水性強、水力、肥力流失較少。人類常見的破壞土壤的現象有哪些?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答:常見的有亂用農藥、亂丟垃圾、工業建設、開山毀林。。。等。我們應少用農藥、少丟垃圾、少破壞土表。為什么要保護土壤?做滲水實驗中要注意什么?答:(1)托盤被托起一端要同樣高。(2)土壤的多少、水流大小 、水量多少要一樣。(3)一個托盤中的土壤要有植被,另一個無植被。第二單元第1課凡是有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構造的都是果實。種子萌發的條件是: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怎樣證明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答:我是這樣做的:先找4只瓶子,編上1、2、3、4號,都要4只瓶里放入兩張紙巾,并放入相同的種子,再將1號瓶擰緊,使其缺少水分,將2號、3號瓶內撒些水,同時將4號瓶的種子全浸在水里,使其隔絕空氣,再分別將1、3、4放在平常溫度下,而將2號放入冰箱里,使其溫度低,幾天后我發現只有3號瓶的種子萌發了。這就明種子萌發要有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能說說種子傳播的方法嗎?答:種子傳播一是主要利用風力,如:挪威楓、蒲公英。二是利用彈力,如子甲花。三是動物,如漿果、刺果。四是利用水力,如椰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種子萌發時無論怎樣放,它的根始終向下張,芽向上張。第2課植物的根分成直根和須根,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根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莖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常見的有:纏繞莖,如牽牛花、菜豆、何首烏,直立莖,如竹子、玉米、楊樹、柳樹,攀援莖如爬山虎、葡萄、黃瓜,還有匍匐莖如西瓜、甘薯、草莓。形態各異的莖把植物身體的各部分連成一個整體,它承擔著運輸的任務——把水和養料從根部運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取一株有莖、葉的植物,插入紅水中,過一段時間后,發現莖、葉都就紅了,這說明莖有運輸的作用。第3課葉的形態各種各樣,葉主要由葉柄、葉片組成,葉片上有葉脈。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靠綠葉制造的。設計實驗研究植物體內的水分是怎樣散失的。答:先選擇一株葉片寬且角質層較薄的植物,如月季,再將植物滿足水,放在陽光充足、溫度較高的地方,選取兩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條,將其中的一根枝條的葉全部摘除。給兩根枝條同時罩上塑料袋并扎緊。大多數植物利用陽光(也可用燈光代替)、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