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一節《生物和非生物》第1課時導學稿一、課程學習目標1、學會使用放大鏡。2、觀察蝸牛,學會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3、通過觀察蝸牛,激發探索生物的興趣。4、重點: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蝸牛的形態結構蝸牛的感覺5、難點:蝸牛的結構和感覺二、課前預習1、下列物體中沒有生命的是( )A、電視 B、樹 C、小草 D、小兔2、下列具有生命現象的是( )A、空中的烏云 B、制成標本的樹葉 C、房子 D、仙人球3、放大鏡一般用玻璃制成,用手摸可感覺到它是 厚、 薄。4、蝸牛的外形特征:蝸牛由 、 、 、 、 等部分組成。5、蝸牛的生活環境學校科學興趣小組為了觀察蝸牛的形態,決定到野外捕捉蝸牛,甲組到背陰潮濕的田壟處,乙組到向陽干燥的高地上,丙組到水草叢生的淺水中捕捉,一小時后回到學校,老師發現其中有一組捕捉的特別多,詢問后表揚了他們。(1)你認為得到表揚的是 組(2)結合你自己捕捉蝸牛的經驗,你認為捕捉蝸牛最佳時間是(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任何時間(3)根據你掌握的知識,蝸牛的生活習性三、學習過程(一)放大鏡的使用1、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放大鏡不要與觀察的物體離得 ,或 ,觀察時,可將放大鏡在 與 之間適當移動,使看到的物體較清晰為止。2、用放大鏡觀察指甲、頭發、直尺上的刻度、書上的文字。3、放大鏡能將觀察對象 ,看到的是一個 的, 的像。4、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時,可以擴大觀察的范圍,屬于 觀察。(二)觀察蝸牛1、蝸牛的外形特征足部:蝸牛用寬大的 匍匐前進,足部能分泌出一層光滑的 ,使蝸牛移動時更加容易。蝸牛 觸角:在蝸牛能收縮的頭部有 對觸須,蝸牛用觸角上的感覺器官對外界辨味和觸摸,大觸角的頂部長有 。口:蝸牛口長在 下面,蝸牛的齒舌長在口床上,蝸牛像伸舌頭一樣從口中伸出齒舌,刮取細小的食物顆粒。21世紀教育網2、探究:蝸牛的生理特征假 設 實 驗 方 法 實驗結果假設一:有 覺假設二:有 覺假設三:有 覺假設四:有 覺(三)課內練習(1)蝸牛為什么要四處爬行?(2)蝸牛爬過的地方有痕跡的原因是有什么作用(3)蝸牛的食物是( )A、腐爛的食物 B、植物的莖、葉 C、小動物 D、植物的幼苗四、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五、課外作業(一)、作業本(二)、選一選1、觀察蝸牛時所需要的儀器是 ( )A.放大鏡 B.顯微鏡 C.天平 D.刻度尺2、為了不驚動蝸牛,以便用放大鏡觀察到蝸牛觸角上雙眼,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前后移動蝸牛 B.放大鏡靠在蝸牛上C.同時移動頭部和放大鏡 D.將蝸牛放在放大鏡上3、洞穴中的魚類,終年不見陽光,則它哪種器官有可能退化 ( )A.觸覺器官 B.嗅覺器官 C.視覺器官 D.鰭(三)、填填看1、通過觀察蝸牛,回答下列問題:(1)用筆尖觸碰蝸牛的各個部位,你認為蝸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有保護作用,它的攝食器官是________。(2)蝸牛是農業的_________(填害蟲或者益蟲)六、教學反思(學習心得)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一節《生物和非生物》第2課時導學稿一、課程學習目標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2、了解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3、學會區分生物和非生物。4、學會區分動物和植物。5、知道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二、課前預習1、人們用鉛筆觸動蝸牛,蝸牛的身體會縮回殼里,觸動桌子,桌子卻沒有反應。這表明 ( )A.蝸牛對刺激有反應,所以是生物 B.桌子對刺激沒有反應,所以是非生物C.生物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對刺激沒有反應 D.以上說法都對2.將下列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貓 、燕子 、機器人 、大象 、自行車 、鐵樹 、狗 、電話 、書本 、人 、荷花 、日光燈 、推土機 、蝸牛、 鴕鳥玩具。生物非生物3、將上題中生物分成動物與植物動物 植物三、學習過程(一)生物與非生物1、討論:生物與非生物的差別是什么?生物 非生物 舉例1、有應激性 沒有應激性2、能生長 不能生長3、需要營養(能新陳代謝) 不需要營養(不能進行新陳代謝)2、歸納: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二)動物與植物1、討論:區分動物與植物區分的理由 植物 動物是否需要吃東西是否自由快速運動2、歸納:動物與植物的根本區別:(三)課內練習1.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恐龍化石 B.美人魚 C.病毒 D.雪花2、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是( )A、有沒有生命 B、細胞生長 C、能呼吸 D、能繁殖后代四、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世界上的物體五、課外作業(一)、作業本(二)、選一選1、下列各項中,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運動 B.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的功能C.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一般生物所共有的特征的是( )A.需要養分 B.能逐漸生長C.有延續種族的能力 D.有顯著的運動或遷移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植物種子發芽 B.酵母菌一個變成兩個C.蝌蚪長出后肢 D.水分進入餅干4、我們在爬山時,可以看到巖石上生長著許多粗糙的東西,這是生物界的開路先鋒——地衣。它們能生長在巖石上并繁殖,這是因為它們能產生一種叫地衣酸的物質。該物質能腐蝕巖石,起到分化巖石的作用。這說明生物體具有的特征是( )A.新陳代謝作用 B.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適應性和多樣性 D.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的特性5、用手輕觸含羞草的葉,含羞草的葉會合攏,這說明( )A.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 B.含羞草能呼吸C.非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 D.含羞草能生長6、下列名詞中都屬于生物的有( )A.空氣、蘑菇、花瓣 B.煤、鳥、細菌C.樹木、草、土壤 D.蘑菇、青霉、病毒7、動物和植物最主要的區別是( )A.能否運動 B.營養方式 C.是否綠色 D.能否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8、植物的葉一般是綠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這樣,如紅楓,葉呈紅、橙黃或黃綠色。我們仍說它是植物,這是由于( )A.它不能移動位置 B.它能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養料C.它沒有呼吸作用 D.它只能在陽光直接照射下生活9、下列哪種生物只能通過攝取食物以獲得養料才能維持生活 ( )A.青萊 B.睡蓮 C.蜻蜓 D.紅松10、如果有一天太陽毀滅了,那么無法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哪些:( )A.只有人類 B.只有人類和其它動物C.只有人類和綠色植物 D.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體(三)、填填看1、各種各樣的生物中,最常見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生物之所以能區別于非生物,是因為生物有許多基本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但是它們也是有區別的,它們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于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征:(1)貓生小貓屬于____________ ___ (2)小貓長成大貓屬于__________________(3)貓生貓,鼠生鼠屬于______ __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及花貓的現象屬于__________(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進洞里的現象屬于_______________六、教學反思(學習心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上導學稿.doc 七上導學稿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