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測試卷(三)發展的選擇選擇題(每小題2分,20題,共40小題)1.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兩者都(??? ) A.?推翻了國內的封建統治 B.?實現了國家主權獨立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D.?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2-1-c-n-j-y2.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與探索史實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來源:21cnj*y.co*m】A.?鴉片戰爭——洋務運動 B.?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亥革命C.?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新文化運動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十余省,最終到達陜北。關于長征起止點所在地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位于季風區 B.?一月均溫都在0"C以下 C.?河流含沙量都較大 D.?都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4.下列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合理的是 A.?“五四”運動——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C.?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D.?中國加入WTO——標志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5. 201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 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五四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南湖紅船,13位中華優秀兒女,做出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回答下列各題。 6.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 ) A.?自強“求富”B.?三民主義C.?民主和科學D.?共產主義7.中國共產黨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下列屬于中共領導下反法西斯侵略的戰役是(? )①平型關戰役??? ②臺兒莊戰役??? ③蕭皇塘戰役??? ④渡江戰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圖4資料取自于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對此文件理解正確的是①這份文件的名稱是《聯合國家宣言》②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甲午戰爭③該文件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④文件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21*cnjy*co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雅爾塔會議召開10.以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搭配正確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A.?中共一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B.?南昌起義——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C.?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西安事變——十年內戰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1.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 ) 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12.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而早在“這場戰爭”發生前的二百年,此時的西方國家(? ) A.?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B.?啟蒙運動達到高潮C.?美國確立了共和體制 D.?英國開始資產階級革命21教育網13. (2017·臺州)下列圖示反映了中美關系的變化。這體現了(??? )①中美關系不斷的深化發展 ②我國外交政策由對抗走向對話③我國積極尋求與大國結盟 ④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B.?新中國的建設C.?“一五”計劃成就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答案】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重大史實的識記。15.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時指出,“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重申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這是因為(?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②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③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創始國④中美兩國都是發達國家,需加強南北對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億人口。近年來,沿岸每年有近400億噸的污水排入長江。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下做法符合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是①依法整治污染企業??????? ②加快開發長江沿岸的自然資源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④長江經濟帶暫緩實施二孩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教授歐拉率領研究團隊,首次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這項研究成果有利于①開發利用新能源??????? ②緩解資源短缺? ???③跨區域調配資源??????? ④根治環境污染 www.21-cn-jy.com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016年5月底,湖州太湖溇港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現場考評。為了解溇港文化,我市某校文史社團開展研究性學習,其中在圖書館找到了以下資料。據此回答18-20題。18.他們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實地考察B.?訪問調查C.?文獻調查D.?問卷調查19.通過觀察圖2,他們發現了資料中使用的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方法是 A.?公元紀年B.?民國紀年C.?干支紀年D.?年號紀年20.通過對圖2、圖3等資料的研究,他們進一步發現,溇港是太湖沿岸勞動人民依據當地地理環境創造的圩田系統,具有利用太湖水進行旱引澇排的功能。這一創舉體現的理念是 A.?因循守舊B.?因地制宜C.?優勢互補D.?人定勝天材料題(每小題10分,6小題,共60分)2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節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選)國會是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行政權賦予總統,總統是行政首腦、國家元首或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權賦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除非瀆職,任職終身。“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法院依據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材料二:美國獨立革命的歷史曾鼓舞著孫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國也是他在華僑中發動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據地。……美國政制及其實踐,是世界憲政史上的一個創舉。孫中山憲政思想的形成過程中,美國因素是一個巨大存在。——鄧麗蘭《美國憲政理念與孫中山憲政思想的演進》 www-2-1-cnjy-com(1)材料一的兩部文獻分別是哪次革命的成果?這兩部文獻有何相同之處? (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美國歷史給孫中山帶來如此重大影響的原因。 (3)從中、美兩國革命對各自國家歷史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22.(10分)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那一天”令人銘記。催人奮進,閱讀材料,回答回題。??? 我們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義勇軍和部分東北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侵略。1937年——1938年,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四次大會戰。1940年8月,八路軍打響了“百團大戰”。抗日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地道戰等游擊戰。從七七事變到1940年,各地僑胞捐款迭六億多元。??? 《人民日報》報道:“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 21*cnjy*com(1)那一天,火炬高擎。簡述那一天學生提出“外爭主權”的歷史背景及結果。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 2·1·c·n·j·y(3)那一天,民族新生。請談談你對“民族新生”的理解。 23.(10分)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開辟了第二條戰線,以圖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經濟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蔣(介石)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訓練的部隊——第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該部相當成功地阻擋了敵軍的推進達三個月之久。?????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全國所有的省市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轉口,上海港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來往,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超過10萬億元。這些資金通過項目投資、貸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國家,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 【出處:21教育名師】(1)近代史上,上海成為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據圖7分析其原因。 (2)寫出材料二中兩個師所參加的會戰的名稱和意義。 (3)結合材料三,分析上海是如何發揮其經濟中心的輻射作用的。 24.(10分)在實踐中前行,在反思中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材料三:1928 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 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等【版權所有:21教育】(1)指出材料一中緊急會議上確定的方針,并說明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所作出的戰略轉變。 (2)根據材料二分析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3)綜合三則材料,分析這條新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并指出開辟的目的。 25.(10分)光伏是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發電技術。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光伏項目規模居全國第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近年來,眾多光伏企業落戶浙江,獲得良好效益。據浙江正泰光伏電站介紹,雖然前期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但全部建成后,預計未來25年,可創稅收8億元,節約標準煤1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3萬噸,節約用水912萬噸。浙江積極發展光伏產業與本地很多因素有關(見下表)。浙江省2015年主要經濟要素發展水平居全國的位次表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浙江主要經濟要素GDP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每十萬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人數人口密度油氣資源居全國位次第4位第5位第13位第8位陸域尚未發現(1)材料一影響光伏發電的因素中,哪一個主要由人為造成?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2)結合材料,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分析說明浙江省發展光伏產業的理由。 26.(10分)探索“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華民族的英勇抗戰】材料一:為落實中央關于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部組織歷史專家進行了認真研究,對教材修改進行了全面部署。從2017年春季教材開始,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軍侵華罪行。材料二:如下表所示21·cn·jy·com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否有軍事行動輸出20多萬華工上前線堅持長期對日作戰,中國遠征軍兩次赴緬作戰中國戰場與整個戰爭的關系無關緊要是世界反法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系不平等走向平等中國在戰后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參加國際聯盟聯合國創始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慘痛的教訓】材料三:席卷全球的二戰,先后有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屠殺平民與戰俘,使用生化武器等……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材料四:二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被完全打破了,國際關系發生變化: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曾經是一流強國的英、法受到嚴重削弱,美、蘇大國崛起,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對峙階段……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結合材料一,“14年的艱苦抗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當時國共兩黨的態度又如何?請你分別簡述。 21cnjy.com(2)研讀上表,并分析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地位的變化。 (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艱難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其過程也是極其復雜,請你將下列二戰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按時間進行排序________①德國突襲波蘭;②斯大林格勒戰役;③一列顛之戰;④諾曼底登陸;⑤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⑥太平洋戰爭爆發 【來源:21·世紀·教育·網】(4)上世紀30年代有這樣一次會議,它最早提出對戰后處置日本的安排,確立了中國在世界的四強地位。根據所學的知識,這指的是哪一次會議?再寫出該會議的其他兩條內容。 (5)根據材料三,四和所學的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戰后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階段測試卷(三)發展的選擇選擇題(每小題2分,20題,共40小題)1.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兩者都(??? ) A.?推翻了國內的封建統治 B.?實現了國家主權獨立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D.?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答案】D 【考點】辛亥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美獨立戰爭和中國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美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所以A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后,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沒有實現國家主權的獨立,所以B錯誤;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確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題意;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的了解。2.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與探索史實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鴉片戰爭——洋務運動 B.?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亥革命C.?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新文化運動【答案】C 【考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始,所以AB錯誤;甲午戰爭后,為挽救民族危機,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所以C正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革命黨迅速發展,發動革命,而新文化運動發生在北洋軍閥政府通知時期,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理解。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十余省,最終到達陜北。關于長征起止點所在地的自然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位于季風區 B.?一月均溫都在0"C以下 C.?河流含沙量都較大 D.?都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答案】A 【考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長征起止點所在地的自然特征。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出發地為瑞金,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終點是甘肅會寧,位于北方地區,它們都位于季風區,所以A符合題意。瑞金位于南方地區,一月均溫都在0"C以上,所以B不符合題意。瑞金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所在地植被茂密,水土保持較好,河流含沙量較少,所以C不符合題意。瑞金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道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長征起止點所在地的自然特征的了解。4.下列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合理的是 A.?“五四”運動——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C.?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D.?中國加入WTO——標志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出處:21教育名師】【答案】C 【考點】五四運動,三大改造,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標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是鴉片戰爭,故A不正確;標志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是渡江戰役,故B不正確;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以四大經濟特區的設立為標志,故D不正確。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了解。5. 201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有(? )? 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五四運動??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 【考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初期是由學生發起的,后來工人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不是由孫中山領導的。因此③錯。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孫中山革命事業的了解。21cnjy.com南湖紅船,13位中華優秀兒女,做出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回答下列各題。 6.這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實現(? ) A.?自強“求富”B.?三民主義C.?民主和科學D.?共產主義7.中國共產黨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下列屬于中共領導下反法西斯侵略的戰役是(? )①平型關戰役??? ②臺兒莊戰役??? ③蕭皇塘戰役??? ④渡江戰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6D7B 【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6本題考查的是共產黨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共一大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故選擇D。7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敵后戰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領導的,渡江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所以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共產黨成立和抗日戰爭敵后戰場的了解。8.圖4資料取自于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對此文件理解正確的是①這份文件的名稱是《聯合國家宣言》②文件中的臺灣被日本所竊源于甲午戰爭③該文件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④文件簽署有利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www.21-cn-jy.co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 【考點】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開羅宣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料卡片中的內容不是出自《聯合國家宣言》,而是《開羅宣言》,所以①不能選;《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所以③錯誤。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開羅宣言》內容的識記和影響的理解。9.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雅爾塔會議召開【答案】C 【考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故選擇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時間的識記。10.以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搭配正確的是(? )??????? A.?中共一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B.?南昌起義——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C.?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西安事變——十年內戰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21*cnjy*com【答案】C 【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意義的準確識記。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他關的轉折點。ABD搭配錯誤,故選C。【點評】掌握對遵義會議意義的準確識記。21·世紀*教育網11.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 ) A.?反對儒家學說 B.?主張白話寫作 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答案】B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提出《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白話寫作,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了解。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12.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而早在“這場戰爭”發生前的二百年,此時的西方國家(? ) A.?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B.?啟蒙運動達到高潮C.?美國確立了共和體制 D.?英國開始資產階級革命21·cn·jy·com【答案】D 【考點】鴉片戰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戰爭”是指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而早在“這場戰爭”發生前的二百年即1640年,此時英國開始資產階級革命。【點評】本題難得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了解。13. (2017·臺州)下列圖示反映了中美關系的變化。這體現了(??? )①中美關系不斷的深化發展 ②我國外交政策由對抗走向對話③我國積極尋求與大國結盟 ④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 【考點】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外交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②③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外交政策的理解。14.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B.?新中國的建設C.?“一五”計劃成就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答案】B 【考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建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漢長江大橋、農業生產合作社發生在一五計劃時期,當時新生政權早已鞏固,所以A不符合題意;1950年土地改革是為鞏固新生政權所采取的措施,所以C不符合題意;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以D不符合題意。1950年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生產合作社都是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重大史實的識記。【版權所有:21教育】15.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時指出,“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重申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這是因為(?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②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③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創始國④中美兩國都是發達國家,需加強南北對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 【考點】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美關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美兩國都是聯合國創始國與中美兩國必須加強合作無關,所以③不符合題意,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④錯誤。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美關系發展的理解。21*cnjy*com16.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億人口。近年來,沿岸每年有近400億噸的污水排入長江。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下做法符合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是①依法整治污染企業??????? ②加快開發長江沿岸的自然資源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④長江經濟帶暫緩實施二孩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 【考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有關知識。材料中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該戰略的精神;②中“加快開發自然資源”的說法是錯的,對自然資源要合理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④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無關,明顯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17.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教授歐拉率領研究團隊,首次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甲醇燃料。這項研究成果有利于①開發利用新能源??????? ②緩解資源短缺? ???③跨區域調配資源??????? ④根治環境污染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 【考點】世界資源問題,我國資源問題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源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氧化碳轉化成燃料既緩解資源短缺,又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與跨區域調配資源、根治環境污染無關。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資源問題的理解。2016年5月底,湖州太湖溇港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現場考評。為了解溇港文化,我市某校文史社團開展研究性學習,其中在圖書館找到了以下資料。據此回答18-20題。18.他們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實地考察B.?訪問調查C.?文獻調查D.?問卷調查19.通過觀察圖2,他們發現了資料中使用的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方法是 A.?公元紀年B.?民國紀年C.?干支紀年D.?年號紀年20.通過對圖2、圖3等資料的研究,他們進一步發現,溇港是太湖沿岸勞動人民依據當地地理環境創造的圩田系統,具有利用太湖水進行旱引澇排的功能。這一創舉體現的理念是 A.?因循守舊B.?因地制宜C.?優勢互補D.?人定勝天【答案】18C19D20B 【考點】大一統的漢朝,如何開展社會調查,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8本題考查的是文獻調查法的有關知識。依據題干中的調查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圖書館找到了以下資料”可知該調查方法是文獻調查。故選擇C。19本題考查的是年號紀年的有關知識。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為漢武帝首創。“同治六年”屬年號紀年,故選擇D。20本題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原則的有關知識。溇港是太湖沿岸勞動人民依據當地地理環境創造的圩田系統,具有利用太湖水進行旱引澇排的功能,可見,這一創舉體現的理念是因地制宜。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獻調查法、年號紀年和因地制宜原則的理解。材料題(每小題10分,6小題,共60分)2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節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節選)國會是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行政權賦予總統,總統是行政首腦、國家元首或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權賦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除非瀆職,任職終身。“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法院依據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材料二:美國獨立革命的歷史曾鼓舞著孫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國也是他在華僑中發動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據地。……美國政制及其實踐,是世界憲政史上的一個創舉。孫中山憲政思想的形成過程中,美國因素是一個巨大存在。——鄧麗蘭《美國憲政理念與孫中山憲政思想的演進》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材料一的兩部文獻分別是哪次革命的成果?這兩部文獻有何相同之處? (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美國歷史給孫中山帶來如此重大影響的原因。 (3)從中、美兩國革命對各自國家歷史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答案】(1)分別是美國獨立戰爭和中國辛亥革命的成果。相同之處:都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都體現分權制衡原則。(2)原因:①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它鼓舞著孫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通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中華民國)。②獨立后美國頒布1787年聯邦憲法,建立了共和體制,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孫中山受美國1787年憲法影響,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也實行分權制衡原則。(3)啟示:世界文明發展是相互影響的,要順應歷史潮流,善于學習、借鑒別國先進的經驗,與時俱進;要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敢于改革創新。 【考點】辛亥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辛亥革命兩個考點。(1)本題考查的是《1787年憲法》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時期和共同的性質、作用。美國《1787憲法》是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成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辛亥革命的成果,它們都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都體現分權制衡原則。(2)本題考查的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對孫中山領導革命的影響。主要從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和1787年憲法三權分立原則對美國發展資本主義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這兩方面分析美國歷史對孫中山的影響巨大的原因。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它鼓舞著孫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通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中華民國)。獨立后美國頒布1787年聯邦憲法,建立了共和體制,確立了三權分立原則,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孫中山受美國1787年憲法影響,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也實行分權制衡原則。(3)本題考查的是分析問題的能力,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主要從“美國歷史影響中國歷史”這一史實中得出世界文明發展是相互影響的,要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同時在學習、借鑒過程中要從本國國情出發等啟示,如世界文明發展是相互影響的,要順應歷史潮流,善于學習、借鑒別國先進的經驗,與時俱進;要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敢于改革創新。【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和中國辛亥革命的理解。22.(10分)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那一天”令人銘記。催人奮進,閱讀材料,回答回題。??? 我們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義勇軍和部分東北軍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軍侵略。1937年——1938年,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四次大會戰。1940年8月,八路軍打響了“百團大戰”。抗日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地道戰等游擊戰。從七七事變到1940年,各地僑胞捐款迭六億多元。??? 《人民日報》報道:“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 【來源:21·世紀·教育·網】(1)那一天,火炬高擎。簡述那一天學生提出“外爭主權”的歷史背景及結果。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七七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節點。 www-2-1-cnjy-com(3)那一天,民族新生。請談談你對“民族新生”的理解。 【答案】(1)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2)第一層次,能從單個角度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如,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第二層次:能從兩個角度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兩個角度的如: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從對立專項合作,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有邏輯的,如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第三層次:能多角度,有邏輯的說明七七事變是十四年抗戰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如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考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那一天,火炬高擎”是指五四運動。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的廢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在大戰中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多項正當要求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它們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國內的五四運動。對外,最終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2)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七事變爆發后,國民政府轉變抗日態度,國共兩黨從對立轉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3)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七七事變、新中國成立的了解。23.(10分)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開辟了第二條戰線,以圖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經濟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蔣(介石)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訓練的部隊——第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該部相當成功地阻擋了敵軍的推進達三個月之久。?????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全國所有的省市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轉口,上海港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來往,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超過10萬億元。這些資金通過項目投資、貸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國家,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 (1)近代史上,上海成為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據圖7分析其原因。 (2)寫出材料二中兩個師所參加的會戰的名稱和意義。 (3)結合材料三,分析上海是如何發揮其經濟中心的輻射作用的。 【答案】(1)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樞,扼長江入海口。(2)淞滬會戰。意義: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3)利用上海的港口優勢,發揮其對外貿易的輻射作用;利用上海的資金優勢,發揮其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 【考點】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分析問題“據圖7分析其原因”可知,從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成為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的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樞,扼長江入海口。(2)本題考查的是淞滬會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此一事件是指淞滬會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八一三”事變又稱“八一三”淞滬抗戰,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八一三事變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1937年8月13日爆發,即第二次上海事變。日本侵略軍為了占領中國的經濟中心,迫使國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淞滬抗戰爆發。淞滬會戰遲滯了日軍進攻,消耗了日軍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3)本題考查的是上海經濟中心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全國所有的省市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轉口,上海港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來往,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可知,利用上海的港口優勢,可以發揮其對外貿易的輻射作用;分析材料“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超過10萬億元。這些資金通過項目投資、貸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國家,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可知,利用上海的資金優勢,可以發揮其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上海經濟中心地位和淞滬會戰的理解,以及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4.(10分)在實踐中前行,在反思中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后,毛澤東等人發動群眾,進行了武裝暴動。在遭受較大損失后,毛澤東指著地圖說,“我們要到這眉毛畫得最濃的地方去當山大王”。——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材料三:1928 年起,毛澤東先后寫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書本上并沒 有講到中國湖南、湖北,它講的只是基本原理”,“共產黨的任務……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摘編自石崇科《毛澤東選集》(第二版)等(1)指出材料一中緊急會議上確定的方針,并說明武裝暴動受挫后毛澤東所作出的戰略轉變。 (2)根據材料二分析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3)綜合三則材料,分析這條新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并指出開辟的目的。 【答案】(1)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放棄攻打城市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2)①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②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3)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了革命新道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 21教育網【考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七十年前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是指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會議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后,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2)本題考查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自然環境: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邊平原 地區地勢平坦;井岡山根據地為了堅持革命道路而開展糧食生產的人文環境:政策支持,農民分到田地,生產和革命熱情高漲,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3)本題考查的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條新道路是指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它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實踐中開辟的革命新道路。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辟的目的在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解放。【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5.(10分)光伏是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發電技術。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光伏項目規模居全國第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近年來,眾多光伏企業落戶浙江,獲得良好效益。據浙江正泰光伏電站介紹,雖然前期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但全部建成后,預計未來25年,可創稅收8億元,節約標準煤1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3萬噸,節約用水912萬噸。浙江積極發展光伏產業與本地很多因素有關(見下表)。浙江省2015年主要經濟要素發展水平居全國的位次表【來源:21cnj*y.co*m】浙江主要經濟要素GDP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每十萬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人數人口密度油氣資源居全國位次第4位第5位第13位第8位陸域尚未發現(1)材料一影響光伏發電的因素中,哪一個主要由人為造成?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2)結合材料,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分析說明浙江省發展光伏產業的理由。 【答案】(1)霧霾天氣。這說明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對會髟噙環境,環境因素又影響經濟的發展。(2)①浙江人口稠密,但油氣等能源資源短缺,不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發展光伏產業能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緩解浙江能源短缺的問題,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②光伏產業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高,但建成后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浙江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水平高,具備發展光伏產業的資金和技術。發展光伏產業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可以更好地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環境效益,促進經擠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③光伏產業既能發揮漸江發展經濟的優勢,又能彌補其劣勢,符合因地制宜原則。 2·1·c·n·j·y【考點】我國環境問題,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在霧霾天氣、雨雪天氣時,光伏發電量少,其中要注意題目中問的是人為因素,而雨、雪天氣是自然因素,因此影響光伏發電的人為因素是霧霾天氣。而霧霾是在人類改造自然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反過來環境問題又制約了經擠的發晨。(2)本題考查的是浙江發展光伏產業的有關知識,要求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分祈浙江省發展光伏產業的理由。經濟發展的原則是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答題時要結合材料分析浙征省發展光伏產業有哪些優勢條件合劣勢條件,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①浙江人口稠密,但油氣等能源資源短缺,不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發展光伏產業能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緩解浙江能源短缺的問題,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②光伏產業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高,但建成后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浙江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水平高,具備發展光伏產業的資金和技術。發展光伏產業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可以更好地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環境效益,促進經擠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③光伏產業既能發揮漸江發展經濟的優勢,又能彌補其劣勢,符合因地制宜原則。【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運用能力。26.(10分)探索“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華民族的英勇抗戰】材料一:為落實中央關于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部組織歷史專家進行了認真研究,對教材修改進行了全面部署。從2017年春季教材開始,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軍侵華罪行。材料二:如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否有軍事行動輸出20多萬華工上前線堅持長期對日作戰,中國遠征軍兩次赴緬作戰中國戰場與整個戰爭的關系無關緊要是世界反法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系不平等走向平等中國在戰后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參加國際聯盟聯合國創始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慘痛的教訓】材料三:席卷全球的二戰,先后有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屠殺平民與戰俘,使用生化武器等……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材料四:二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被完全打破了,國際關系發生變化: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曾經是一流強國的英、法受到嚴重削弱,美、蘇大國崛起,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對峙階段…… 2-1-c-n-j-y(1)結合材料一,“14年的艱苦抗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當時國共兩黨的態度又如何?請你分別簡述。 (2)研讀上表,并分析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地位的變化。 (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艱難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其過程也是極其復雜,請你將下列二戰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按時間進行排序________①德國突襲波蘭;②斯大林格勒戰役;③一列顛之戰;④諾曼底登陸;⑤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⑥太平洋戰爭爆發 (4)上世紀30年代有這樣一次會議,它最早提出對戰后處置日本的安排,確立了中國在世界的四強地位。根據所學的知識,這指的是哪一次會議?再寫出該會議的其他兩條內容。 (5)根據材料三,四和所學的知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戰后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答案】(1)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當時國民黨主張“不抵抗”;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2)由受列強支配、國家利益被任意踐踏的弱國轉變為初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3)①-③-⑤-⑥-②-④(4)開羅會議;討論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發表《開羅宣言》。(5)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災難;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世界歷史在戰后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推動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 【考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1)8年抗戰的起點是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的七七事變,14年抗戰的起點,是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的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主張“不抵抗”,致使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2)由表格內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一個受列強支配、國家利益被任意踐踏的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開始成為初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3)依據所學,德國突襲波蘭發生在1939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不列顛之戰開始于1940年7月;諾曼底登陸發生在1944年;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于1940年9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于1941年。因此按時間進行排序應該是①-③-⑤-⑥-②-④。(4)1943年召開的開羅會議,最早提出對戰后處置日本的安排,確立了中國在世界的四強地位。開羅會議討論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發表《開羅宣言》。(5)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災難;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世界歷史在戰后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推動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段測試卷(三) 發展的選擇學生版.doc 階段測試卷(三) 發展的選擇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