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命系統的結構和層次(一)時間: 年 月 日 總 第 課時【中考要求】《考試說明》P133(一)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 ▲1.觀察生物①結合常見生物的形態與生活習性,識別常見生物與非生物②學會使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生物 ab(二)細胞 ▲1.細胞基本結構①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繪制簡單的生物圖②概述洋蔥鱗莖表皮、人體口腔上皮等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光學顯微鏡水平)③用細胞的結構模型解釋某些生命現象 bbc▲2.細胞與生命活動①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②通過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說明細胞的分裂及其意義③說明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統 abb【知識回顧】單元一: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1.觀察生物①結合常見的生物的形態與生活習性,識別常見的生物和非生物 a【基礎練習】1、生物的基本特征是:(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 構成的;(2)都有的作用;(3)都有 性;(4)都有生長現象;(5)都有生殖和發育;(6)在生殖過程中都有 和 的特性;(7)都能適應 ,環境。2、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植物能進行 作用,自己制造營養物質;動物通過獲取營養物質,自己 制造營養物質。②使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生物 b【基礎練習】1.右圖是顯微鏡結構圖,根據此圖回答:(1)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需要調節焦距,找到物象;此時必須轉動圖中標號為 的部件。(2)觀察時應先選用 物鏡。(填“高倍”或“低倍”)(3)如果顯微鏡的目鏡有5×、10×、15×,物鏡有10×、20×、40×。這個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是 。(4)當由低倍鏡改為高倍鏡觀察時,發現視野亮度,細胞數目 ,細胞體積 。(5)當要觀察的細胞處在視野的左下方,應該,才能將細胞移到視野中央。2.在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中,有以下幾個實操作步驟:A、把物象移到視野正中央;B、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C、轉動粗準焦螺旋;D、轉動細準焦螺旋;E、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晰。要把顯微鏡視野中的物象從甲圖轉為乙圖,其正確的操作步驟為( )→(A)→( )→( )。3. 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要滴一滴__________,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在臨時裝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它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單元二:細胞▲1.細胞基本結構①制作簡單的臨時裝片,繪制簡單的生物圖 b1、利用顯微鏡觀察生物體的微觀結構時,必須把待觀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玻片標本,標本要求薄而透明,這樣可以使 能夠直接透過。玻片標本有切片、 和裝片三種。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應該在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然后用鑷子在洋蔥鱗片葉的 側表皮上撕取一層很薄的表皮,放在水中;用 展平,蓋上蓋玻片。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一邊接觸水滴,用鑷子挑起另一端,然后輕輕放下蓋玻片,以避免產生 。為了能觀察清楚,用稀釋的碘液或紅墨水進行 。滴一滴染料在蓋玻片一側,用 從另一側吸,使染液浸潤整個標本。2、繪制生物圖的要求是:科學性和準確性,各部分的比例要 ,大小、位置要 ,繪圖及注字用 筆,線條要 ,用圓點襯陰表示 和的深淺,不能用鉛筆涂抹。②概述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光學顯微鏡水平) b1.右圖是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動物細胞的三個基本結構分別是(A) 、(B) 、(C) 其中( ) 有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 ) 是許多生命活動進行的場所,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的染色體是在圖中_______結構中產生的。(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比,多了 、 、 。③應用細胞的結構模型解釋某些生命現象 c1.看圖,并在橫線上填上相應的細胞結構名稱:(1) 甲、乙兩圖中,可能是蝸牛的體細胞的圖是_ _,可能是柳樹的體細胞圖的是_______。(2)柳樹的細胞呈立方體與細胞結構中的 __有關。(3)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在細胞結構中的 ;(4)“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___________。▲2.細胞與生命活動①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a1.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功能相同、形態相似的細胞聚集形成 ,由各種不同功能的組織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②說明細胞的分裂及其意義 b1.一顆小小的種子能長成參天大樹,這是細胞的 、 和的結果。一個母細胞經過一系列變化,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稱為 。在該過程種最引人注目的是細胞核種出現了 ,并且它又 分配到了兩個子細胞中去了。細胞分裂的結果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裂的意義:細胞核中有遺傳物質 ,而DNA是的主要成分之一,細胞分裂實現了染色體的復制與均分。因此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漢的遺傳物質相同。③說明細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統 b1.構成植物的五大基本組織:保護組織、____ ____、機械組織、___________和分生組織;構成動物的四大基本組織是:上皮組織、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經組織。由組織構成器官,植物的五大組織構成植物兩類器官: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營養器官包括:根、 和葉;生殖器官包括:花、 和 。【知識梳理】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和記憶點【全真訓練】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 )A、克隆羊“多莉” B、炭疽桿菌 C、“熊貓燒香”病毒 D、轉基因老鼠2.下圖是顯微鏡觀察某生物裝片時的視野,若使視野甲轉變成乙,則移動裝片時,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3.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 ( )A、光圈太小 B、目鏡不干凈 C、反光鏡不干凈 D、物鏡不干凈4.市場上出售的黃瓜屬于 ( )A、營養器官 B、營養組織 C、生殖器官 D、保護組織5.人體的構成可以表示為 ( )A.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B.細胞→組織→器官→人體C.細胞→器官→系統→人體 D.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6.皮屑實際上是皮膚死亡后的表皮細胞,但人體皮膚并沒有因每天脫落皮屑而遭受損傷,這主要是因為皮膚內的某些結構能進行 ,這一事實說明了 。7.1958年,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將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進行培養,最終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過程中,細胞數目的增多是通過 進行的;(2)如果在此過程中的較早時期,把由這些細胞發育成的“細胞團”人工分離成幾個“細胞團”,最終都能發育成完整的植株,且這些植株相同。由此說明,這些細胞中含有相同的 。(3)如果用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培育,發現最終是不能培育成一棵新的植株的,這說明了細胞器是細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細胞是生物體的。【提高練習】1、【2006.衢州】地球上的生物種類非常之多,構成生物(病毒除外)結構的基本單位都是( )A.組織 B.器官 C.細胞 D.系統2、【2006.安吉】1999年12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武夷山作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自然保護區內的紅豆杉、黃腹角雉、金錢豹、微生物等生物組成了一個(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3、【2006.臺州】下列生物中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A.草履蟲 B.熊貓 C.桃樹 D.草魚4、【2006.浙江舟山】下列關于生物病毒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生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B.生物病毒具有遺傳物質C.計算機病毒屬于生物病毒 D.生物病毒不能獨立生活5、【2007.湖州】今年5月以來,太湖部分水域藍藻大面積發生,細菌等分解者也隨之增加,水質迅速惡化,對太湖流域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藍藻和細菌都屬于原核生物,即它們的細胞內沒有(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6、【2006.浙江舟山】甲用顯微鏡做“觀察植物細胞的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實驗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發現目鏡上有污點.用自帶的餐巾紙擦拭鏡頭B.用左眼觀察物像時,閉上右眼以防止干擾C.為看清物像,先調節細準螺旋再調節粗準焦螺旋D.觀察物像時,先用低倍物鏡觀察,再用高倍物鏡觀察7、【2006.臺州】在做“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甲、乙兩位同學各自制作臨時裝片,并在低倍鏡下觀察,觀察到的物像如圖所示, 同學的觀察效果較好;另一位同學觀察效果不好,是因為在臨時裝片中留有8、【2007.麗水】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制作洋蔥鱗片葉臨時裝片,并在高倍鏡下觀察。請回答有關問題:(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操作步驟為:①蓋上蓋玻片;②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鑷子撕下一小塊洋蔥表皮;④用鑷子把洋蔥表皮展平。操作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2)現要使洋蔥表皮細胞放大400倍,應選用目鏡10×和 。(3)右圖中“5”表示細胞核的位置,請在圖中畫出其結構。(4)主要起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的作用的細胞結構是 。9、【2007.麗水】小靜飼養黃粉蟲作為觀賞小鳥的飼料,黃粉蟲原是糧倉中的有害昆蟲。她在飼養中發現,鋪在養蟲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會吃泡沫塑料嗎 實驗一:她把黃粉蟲分為兩組進行喂養,甲組只喂麥麩和菜葉,乙組加喂塑料餐盒片。發現黃粉蟲確實會吃塑料餐盒。實驗二:她又對塑料餐盒片和乙組黃粉蟲的糞便做了實驗,現象如下:實驗內容 靜電吸附 燃燒 浸水 氣味塑料餐盒片 能 能 漂浮 無糞便 不能 不能 下沉 腐敗臭味請回答:(1)黃粉蟲在分類上屬于 (填“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2)實驗一的假設是 ;(3)實驗二的現象說明 。【課堂小結】【課后訓練】1、閱讀:課本、2、書面:《中考復習導引》生命系統的結構和層次(二)時間: 年 月 日 總 第 課時【中考要求】《考試說明》P134(三)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類①理解分類是依據一定的特征逐級進行的②識別分類的依據 ba▲2.生物與環境①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②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ab▲3.生態系統①結合某一具體生態系統,概述其組成部分、結構及功能②應用生態系統的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問題 bc▲4.生物圈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②感知生物界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 aa【知識回顧】單元三: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1、生物的分類①理解分類是依據一定特征逐級進行的 b②識別分類的依據 a【基礎練習】1、抓住事物的某一 ,可以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類。根據體內有無 骨,可以將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 動物。脊椎動物又可以分成魚類, 類,類,鳥類和 類。植物可以根據有無 ,分成了種子植物和無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可以分成了 植物和 植物;無種子植物也可以分成藻類植物, 植物和 植物。2、根據動物的特征,請你判定以下各項分別屬于哪一類動物:A、終身生活于水中,用鰓呼吸的脊椎動物屬于 類; B、身體和足分節,有外骨骼的無脊椎動物屬于 ;C、體外有毛,胎生哺乳的脊椎動物屬于 。▲2、生物與環境①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基礎練習】1、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中的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中的 。生態系統是指 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 。2、植被(vegetation):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被。把被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植被。3、在一片青菜地里,菜葉上有許多蚜蟲和菜青蟲,地里有蟾蜍和蝸牛、土壤里有蚯蚓和細菌等,那么這塊菜地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青菜 B、蟾蜍、菜青蟲、蝸牛C、細菌和蚯蚓 D、所有生物4、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A、泰山林區 B、黃河中的鯉魚C、大明湖中的各種生物 D、草原上的全部羊5、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 )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 B.海南島的紅樹林C.青藏高原的高山苔原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6、森林中的植物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結構。上層是 ,中層是 ,下層是 ,底層是 ,形成這種群落結構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假如把一片森林中的上層和中層植物全部砍掉,請說明下層植物和底層植物的生長狀態并闡明理由 。②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b【基礎練習】1、生物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生物適應環境表現出:普遍性和相對性2、植物群落的分層現象是植物對 的一種適應;仙人掌的針形葉是對沙漠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生物受到了環境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和分布的環境因素叫 。它分成了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組成非生物因素的主要是 、、 、 、 等。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⑴同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互助(螞蟻、蜜蜂)的現象,也存在著斗爭(爭奪食物、空間或配偶)的現象。――種內互助,種內斗爭⑵不同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如下關系:互惠:彼此有利,分開后能獨立生活,也叫種間協作 如:花與蝴蝶 共生:彼此有利,分開后不能獨立生活 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地衣競爭:彼此互相抑制,也叫種間競爭 如:水稻與雜草 捕食:一方殺死或吃掉另一方 如:鳥吃蟲寄生: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 如:蛔蟲寄生于人體內、莬絲子、細菌等偏利、偏害:對一方有利或有害,另一方則沒有影響▲3.生態系統①結合某一具體生態系統,概述其組成部分、結構及功能 b【基礎練習】1、 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受人類影響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為作為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在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是 ,它的作用是 ;微生物是 ,它的作用是 。2、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 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 。3、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動,其中能量的流動是向、 遞減的。能量從生產者的光合作用中固定,沿食物鏈在各營養級中流動,作用以呼吸作用散失熱量的流失。②應用生態系統的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問題 c▲4.生物圈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a②感知生物界是一個復雜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 a【知識梳理】1、知識結構2、重點、難點和記憶點【全真訓練】1、 對于一個池塘來說,下列各種說法正確的是( )A.池塘中所有的鯽魚是一個種群B.池塘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構成了池塘的生物群落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池塘生態系統D.對池塘中的青蛙來說,池塘中的水是它的全部生態因素2、海拔超過5000米以上很少看到植物,造成這種現象的的非生物因素( )A、溫度 B、陽光 C、氧氣 D、二氧化碳3、在南半球,大多數山坡北面的小麥比山坡南面的小麥長勢好,主要原因是 ( )A、陽光充足 B、水分多 C、空氣新鮮 D、溫度高3、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兩種成分是 ( )A、綠色植物和動物 B、綠色植物和微生物C、動物和微生物 D、綠色植物和非生物4、針對某同學對“DDT等農藥的中毒會食物鏈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的猜想,而在驗證過程中得出的實驗數據如下表,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樣本 植物 草食動物甲 草食動物乙 肉食動物DDT濃度(ppm) 0.04 0.35 0.36 4.6A實驗不適用于砷、鉛等有毒化學物質B因動物能將DDT等農藥排出,因此猜想是正確的C由實驗的數據得出,猜想應改為:隨食物鏈的增長,農藥的濃度會逐漸增高D猜想是科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5、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A.泰山林區 B.黃河中的鯉魚C.大明湖中的各種生物 D.草原上的全部羊6、農田生態系統中,假設有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內對該個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 B.水稻蟲害嚴重C.蛇的數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數量迅速增加7、下列食物鏈中,假設蚱蜢與鼠從生產者獲得的能量數值相同,那么,哪一條食物鏈提供給貓頭鷹的能量最多( )A.綠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貓頭鷹B.綠色植物→鼠→貓頭鷹C.綠色植物→蚱蜢→青蛙→蛇→貓頭鷹D.綠色植物→鼠→蛇→貓頭鷹8、下列圖1和圖2分別為傳統耕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生態系統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⑴從食物關系看,圖1生態系統中具有 條食物鏈。⑵圖2生態系統比圖1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能量角度看,是因為① ②【提高練習】1、【2007年.溫州】分類是依據一定的特征進行的。右圖中將生物分為甲、乙兩類的依據是( )A.是否多細胞 B.有無生命C.是否胎生、哺乳 D.能否運動2、【2007.嘉興】對事物進行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按所給的標準對事物分類。能分成三類的一組是( )A.按元素性質區分鐵、碳、硫、磷B.按生物類別區分鯽魚、黃魚、鯨、娃娃魚C.按導電性區分石墨、銅絲、橡膠、不銹鋼D.按新的行星定義區分金星、水星、火星、冥王星3、【2006.安吉】1999年12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武夷山作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自然保護區內的紅豆杉、黃腹角雉、金錢豹、微生物等生物組成了一個(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4、【2006.安吉】不同的葉有不同的著生方式,但無論什么植物,其相鄰的兩片葉總是不重疊的,而形成鑲嵌式的排列,這是植物對A蒸騰作用的適應 C異化作用的適應C光合作用的適應 D呼吸作用的適應5、【2007.嘉興】青藏鐵路的建設者為了保護沿途的高原凍土生態系統,在建設中十分重視對凍土植被的保護,施工中要將草皮剝離后單獨堆放并養護,待土建工程完成后再將草皮覆蓋到裸露地面,建成后又帶走所有的建筑、生活垃圾。這是因為高原凍土生態系統( )A.光照不足 B.沒有分解者C.沒有消費者 D.自動調節能力弱6、【2007.麗水】土壤動物不但能夠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并能改良土壤結構,其類群組成和數量是評價農田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下表是某農田使用兩種肥料后4類土壤動物物種數和密度(個/米2)的調查數據:動物種群 跳蟲類 蜱螨類 線蚓類 線蟲類物種數 密度 物種數 密度 物種數 密度 物種數 密度有機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化肥田土壤動物的物種數較少,生態系統成分相對簡單B.有機肥田的土壤動物數量小于化肥田的土壤動物數量C.化肥田土壤動物個體總數較少,生態系統成分相對復雜D.有機肥田的各類土壤動物密度總是大于化肥田的各類土壤動物密度7、【2007.湖州】右圖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環的示意圖,生產者和分解者分別是圖中的(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乙 D.丙和甲8、【2007年.臺州】如圖表示栽培小麥、野生小麥、栽培玉米及野生玉米各種群中個體的多樣性程度。如果環境劇變或某種植物病蟲害暴發,在自然條件下,其中生存幾率最大的植物種群是( )A.栽培小麥 B.野生小麥C.栽培玉米 D.野生玉米9、【2007.麗水】2007年2月2日是第11個世界濕地日。位于我市龍泉鳳陽山上的鳳陽湖,是江浙最高的高山濕地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濕地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B.該濕地的生產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C.生活在該濕地中的所有藻類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D.只要有極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該濕地,就會破壞其生態平衡9、【2006.溫州】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制作了以下4個密閉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環境中。請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判斷哪個瓶中生物的生存時間最長( )10、【2006.臺州】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不僅要把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帶離南極,還需把糞便等生活垃圾帶離南極,這是因為南極( )A.缺少生產者 B.沒有消費者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設施11、【2006.衢州】發展生態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某年輕農民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在自家菜園搞了一個小型農業生態系統:地面養蘑菇,空中架箱養蚯蚓,頂上搭架種葡萄,同時用蚯蚓養雞,雞糞喂豬,豬糞匯集沼氣池,沼氣作燃料,沼渣當肥料,最大限度的實現了物質資源化。(1)此生態系統中,蘑菇、蚯蚓屬于 (填“生產者”、“分解者”或“消費者”)(2)在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中,把太陽能固定在生物群落中是通過 作用完成的。12、【2006.浙江舟山】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生物,諳觀察并回答如下問題:(1)在草原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存在的食物關系,請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2)圖中還有2種生態系統的成分沒有體現,一種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另一種是 (選“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13、【2006.杭州】右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⑴根據_________________作為分類依據,可將圖中的消費 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食蟲鳥、蛇、青蛙、鼠,另一類是蜘蛛、食草昆蟲。⑵圖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⑶若人們大量捕捉鳥類和青蛙,則該生態系統最初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數量將會增加,這可能導致生態平衡被破壞。⑷動物行為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兩大類,青蛙捕食昆蟲的行為屬于________________。【課堂小結】生命系統的結構和層次(三)時間: 年 月 日 總 第 課時【中考要求】【知識回顧】【知識梳理】1、知識結構細胞 細胞基本結構細胞與生命活動生物與非生物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顯微鏡觀察生物生物的分類種群、生物群落、 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態系統生物圈2、重點、難點和記憶點【全真訓練】1、在森林公園中有一群灰喜鵲,它們是這個公園里馬尾松的“保護神”,這一群灰喜鵲稱之為一個( )A.物種 B.種群 C.群落 D.生態系統2、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屬于( )A.一個群落 B.一個種群 C.一片植被 D.一個種3、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 )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 B.海南島的紅樹林C.青藏高原的高山苔原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4、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種類分布有差異B.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層現象C.在動物群落中,無水平結構D.動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賴于植物5、在祖國南方的某高山上,山頂是針葉林,山腰是落葉闊葉林,山腳下是常綠闊葉林,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A.陽光 B.溫度 C.水 D.土壤6、柑橘、荔枝不宜在北方寒帶種植,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土壤 C.溫度 D.病蟲害7、1960年科學家對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11022米)進行考察,發現海溝深處有魚類和蝦類,但沒有綠色植物,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A.因海溝深處沒有CO2 B.因海溝深處沒有O2C.因海溝深處沒有陽光 D.因海溝深處溫度太低8、在一個陰濕山洼的草叢中,有一根長滿苔蘚的朽木,其中聚集著螞蟻、蜘蛛、老鼠、蛇、青蛙等動物,整個草叢共同構成了一個( )A.生態系統 B.生物群落 C.種群 D.食物網9、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人們基本生活資源嚴重短缺,衛生條件極度惡化,之后伊拉克南部又爆發了勢頭兇猛的霍亂為一種非常嚴重的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為一種弧菌。請分析霍亂病原體在生態系統中屬于何種成分(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提高練習】1、關于下列結構是否屬于器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口腔、咽 ②食道、胃 ③腸、肛門 ④肝臟、胰臟A、①②③是器官 B、④是器官 C、都不是器官 D、都是器官2、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水分過度散失時葉片會向上卷起,這與葉片表皮內的泡狀細胞具有大液泡有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這些泡狀細胞只分布在上表皮B.這些泡狀細胞排列成行,與葉脈垂直 C.泡狀細胞失水導致葉片卷起與植物的適應性無關D.泡狀細胞內的大液泡為葉片貯存水分的重要結構3、有一位同學在用低倍鏡觀察一臨時裝片時,在視野內看到一黑點。當他移動裝片時,黑點不動;當他換用高倍鏡觀察后,黑點還在原處,這一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 )A、裝片上有一小黑點 B、物鏡需要清潔C、目鏡需要清潔 D、反光鏡上有黑點下表是細胞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一些數據:組別 長度(μm) 直徑(μm) 壁厚度(μm) 細胞體積(μm3) 液泡體積(μm3)階段1 26 24 2 12600 600階段2 36 330 2 3360000 2730000細胞從階段1過度到階段2發生了什么變化? ( )A.只吸收水分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纖維素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質 D.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纖維素和蛋白質4、下圖表示某處于平衡狀態的生物種群因某些外界環境變化導致種群中生物個體數量改變時的四種情形,下列有關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若圖①所示為草原生態系統中某種群,則a點后的變化可能原因是過度放牧B.若圖②所示為在0.5ml的培養液中培養大草履蟲,則b點后的變化原因可能是增加營養供應C.圖③中c點后發生的變化表明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有一定限度D.圖④曲線可用于指導海洋捕撈,最大捕獲量應少于K/2。5、圖表示是大、中、小型土壤動物(無脊椎動物)在各生態系統中數量的變化情況。這些土壤動物屬于分解者。由中緯度向高緯度,土壤有機物分解速率將 ( )A.加速 B.不變C.減慢 D.不能判斷6、在一個生態保護區內,一段時間內,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根據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捕食者的數量與被捕食者的數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B.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相互影響,使種群數量發生有規律的波動C.捕食者的數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數量的變化不受捕食者的影響D.被捕食者的數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數量的變化不受被捕食者的影響7、全年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態系統遠大于農田生態系統,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喬木為主 B、土壤肥沃C、不施農藥和化肥 D、植物群體有分層結構8、同種生物個體之間有時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橡樹樹葉的長度,有的長3cm,有的則長達8cm。形態上存在差異的不同種生物在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上,也會存在差異,如葉片面積小的物種能更好地適應干旱的氣候。下圖為某地3種不同植物葉面積與單位面積個體數量之間的關系圖。如果該地遭遇干旱,根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植物甲比植物乙更能適應B.植物乙比植物丙更能適應C.植物丙比植物甲更能適應D.植物甲和植物丙具有同樣的適應能力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切片時,畫下了如右圖所示的A、B、C三個細胞,其中最年幼的細胞是_______。如果這是根尖組織的細胞,是否適合用于觀察細胞質流動實驗的材料 _____。【課堂小結】【課后訓練】1、閱讀:課本、2、書面:《中考復習導引》甲乙第7題圖甲乙人豬農作物圖1陽光雞豬人雞糞便.廢棄物農作物食用菌陽光沼氣池大棚沼氣下腳料下腳料(微生物發酵)(燃料)圖2促進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