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科學第二章第6節 為什么會降水(二)課型:新授 課時:1課時 姓名 學號【學習目標】1、理解空氣中水汽凝結的原因;2、了解降水的形成過程;3、學會測量降水量。【學習重點】1、凝結與降水的形成。【學習難點】水汽凝結和降水。【預習導學】1、云或霧(云接地就成了霧)的組成: 。2、圖2-44這個實驗過程中,先后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和 。3、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要滿足三個條件:① ;② ;③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凝華形成云之后,就一定會形成降水。( )(2)降水就是指降雨。( )(3)空氣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發生凝結現象。( )(4)空氣中所能含水汽的數量與氣溫有關。( )(5)雨滴和雪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長變大而成的。( )5、空氣中凝結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以后 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 ,最終形成降水。降水包括 、 、 等,最常見的降水是 。6、降雨量一般用 來計量。它表示 。氣象觀測中常用 把雨水收集起來。【課堂學習】降水1、水汽凝結實驗現象:燒杯的空氣中出現水霧--即發生水汽凝結。結論:在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所能容納水汽得能力下降而達到過飽和,水汽就發生凝結。2、水汽凝結的條件:①相對濕度達到100℅;②氣溫降低到一定程度;③空氣中有微小的塵粒。3、降水的形成階段:空氣上升、冷卻降溫、水汽凝結、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結的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漸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以圖2-45討論與講解)降水的形成條件:空氣的上升運動(冷卻降溫)--必要條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條件【討論】根據凝華、凝結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說說云和降雨時怎樣形成的?4、降水量的觀測:⑴計量單位:毫米;⑵表示:一定時間內地面積水的深度;⑶測量儀器:雨量筒。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來,觀測時把貯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內,讀出刻度即為降水量(說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測量)【閱讀】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方法也可用于消雨:即在降雨云團移來前,對云團先期實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它地方。【課堂練習】1、判斷正確與否:(1)一定溫度下,干濕球溫度計的干濕差越大,表明空氣中相對濕度越小。( )(2空氣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發生凝結現象。( )(3)空氣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會出現降水。( )(4)空中有云就會降水。( )(5)降水就是指降雨。( )(6)冰雹也是大氣降水的一種形式( )2、空氣中容納水汽的能力隨氣溫的升高而 。當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 時,就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水汽。此時如果空氣的溫度下降,就可能產生 。3、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幾個階段,請排列出一個大致的降水過程。(用字母表示)A、水汽凝結 B、水珠和冰晶增大 C、冷卻降溫 D、空氣上升 E、形成降水→ → → → 。4、降水量的量度單位是 ,降水量的測量工具是 。5、在大氣的云霧里,水的狀態有( )A、液態 B、固、液、氣態 C、固態和液態 D、氣態6、下列關于降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大氣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會出現降水 B、大氣降水形式就是降雨C、冰雹也是大氣降水的一種形式 D、空中有云就會降水7、在四只相同的燒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們的水溫分別是25℃、35℃、45℃、65℃,在燒杯口同時蓋上玻璃片,過一會兒看到如下圖所示的現象,則甲杯中的水溫為 ( )A、25℃ B、35℃ C、45℃ D、65℃8、云飄在空中而不降水,這可能是( )A、空氣中的水汽不足 B、氣溫不夠高C、云中凝結的水珠還不夠大 D、云的上升運動太快9、降水是指( )A、從云霧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態水 B、從云霧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態水C、從云霧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態水和固態水 D、下雨或雪10、下列哪些情況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①空氣上升;②空氣下降;③海洋上空;④氣溫多變;⑤氣溫穩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11、大氣中能夠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塵埃 D、氧氣和二氧化碳12、在人口及工業集中的城市上空的霧和云比遠郊區多,原因是城市上空( )A、水蒸汽增多 B、塵埃多 C、風力大 D、氣溫低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塵埃對形成云、霧、雨等有作用,所以越多越好B、降水量可用毫米來度量C、一般地說,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D、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多少14、氣象部門報告,該地昨天降水量為23毫米,它表示的是( )A、每小時的降水體積 B、一天內降水的體積C、一天內降水形成的地面積水深度 D、雨量筒中積水的體積1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降水即指降雨,雪花和冰雹不屬于降水的形式B、空氣相對濕度達到100﹪時,即發生水汽凝結現象C、空氣中的水汽產生凝結,即形成降水或降雨現象D、雨滴和雪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長變大而成的16、下列不屬于降水的是( ) A、雨 B、霜 C、雪 D、冰雹【課后深化】17、、降雨量一般用什么來計量(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18、有時會發現屋內電冰箱壁上會出現許多小水珠,說明此時( )A、空氣的溫度比電冰箱壁溫度低 B、空氣中的水汽絕對含量太小 C、空氣的相對濕度很大 D、屋內的空氣相對濕度達到100%19、某日降水量為16毫米,它表示( )A、一天內降水的體積 B、雨量筒內貯水瓶積水量的體積C、每小時的降水體積 D、一天內降水形成的地面積水深度20、形成降水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①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 ②空氣中有足夠的凝結核;③空氣的下沉運動; ④空氣的上升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決定云、霧、降水等天氣現象的重要因素是 ( )A、大氣的濕度 B、氣溫 C、氣壓 D、風2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幾個階段,請排列出一個大致的江水過程 (用字母回答)A、水汽凝結 B、水珠和冰晶增大 C、冷卻降溫 D、空氣上升 E、形成降水23、小明模擬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圖實驗,向錐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溫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蓋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塊,稍后,在瓶內出現朦朧的“白霧”,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漸變大,最終下落到瓶內。由此實驗可知雨滴形成的過程和物態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B.水蒸氣下降,當遇熱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C.水蒸氣上升,當遇冷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液化D.水蒸氣下降,當遇熱時,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物態變化為汽化www. ( http: / / www. / )中考資源網2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任何地方的空氣中都含有水汽B.空氣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對的,氣溫的高低不同,所含有的水汽數量也不同C.相對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豐富程度,與溫度無關D.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多少,觀測濕度的儀器稱為濕度計25、小明用一些簡單的氣象觀測儀器對氣溫、氣壓和濕度進行觀測,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氣壓降低,濕度增大,天氣可能變好B、氣壓升高,濕度降低,天氣可能變壞C、氣溫升高,氣壓逐漸降低,濕度增大,天氣可能變壞D、氣溫降低,濕度增大,天氣可能變好26、小明同學學習了“降水的形成”知識后,為家人做了“下雨”的實驗。他把盤子擦干放進冰箱里冷卻,水壺裝滿水并燒開,這時水汽不斷上升,壺嘴上方就出現一團“白氣”,這就是“云”。從冰箱里取出盤子放在壺嘴上方約15cm的地方,盤子碰到這團“云”,一會兒盤的下表面就會布滿水滴,水滴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等到掛不住時就紛紛落下,這就是“雨”。下面關于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氣”是壺中水汽形成的氣態水B、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汽”是液態水C、水汽化時放出熱量D、水滴下落時,只受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勻速下落27、2009年7月以來,貴州等地發生了罕見的干旱現象,為緩解旱情,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實施人工降雨。飛機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干冰進入冷云層,就很快 成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濕度急劇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汽便凝華成小冰粒。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流就 成為雨點落到地面上。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在氣溫30℃的環境中,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現象。貴州省專業氣象臺推出了體感溫度(舒適度)預報…”。貴州省專業氣象臺之所以會推出體感溫度(舒適度)預報,說明傳統的氣象預報只關注具體的空氣溫度,而忽視了 對人體的影響。同在30℃的環境中,空氣濕度越大,人 (填“越舒適”或“越不舒適”)(2)“…蟬的叫聲是由腹部發音器的薄膜振動而發出的,薄膜潮濕,振動不靈…”。根據材料提供的內容,你認為夏天當蟬不叫的時候,就預示著天氣將要 (填“轉晴”或“轉陰下雨”)29、夏天,電冰箱冷藏室內的相對濕度和電冰箱外空氣的相對濕度哪個大?為什么?【教學反思】EMBED MSPhotoEd.3www.中考資源網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