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0年11月16日樂清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科學質量分析會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0年11月16日樂清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科學質量分析會資料

資源簡介

課件26張PPT。2010學年樂清市八年級(下)期末學業水平檢測實驗探究,分析計算題答題情況分析樂成公立寄宿學校 何榮宇一.實驗探究題答題狀況共3小題,10個空格,20分27.(8分)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用相同的鐵釘和漆包線制成了甲、乙兩電磁鐵,并連接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圖中將甲、乙兩電磁鐵串聯起來的目的是 ▲ 。
(2)實驗中,電磁鐵磁性強弱通過觀察 ▲ 現象獲得。
(3)分析圖中的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
(4)若讓乙釘尖再多吸一些大頭針,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向 ▲ 端移動。難度:0.477,平均得分:3.82 答題反饋:部分學生寫成“保證兩端的電流相等”部分學生僅寫控制變量,沒寫清楚控制電流這個變量
錯誤分析:電流講通過,電壓講兩端,概念的模糊導致描述的不規范。答題習慣不好,知道答案,但沒明確詳細地描述,使答案不明確。 27.(8分)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用相同的鐵釘和漆包線制成了甲、乙兩電磁鐵,并連接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圖中將甲、乙兩電磁鐵串聯起來的目的是 ▲ 。
(實驗方案設計)針對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條件,確定相關實驗原理,控制變量,設計實驗方案難度:0.434,平均得分:0.868答題反饋:題目中陳述過是大頭針,但相當多的學生寫成鐵釘;也有一部分學生未寫“被吸引的”幾字,從嚴格程度來講,也是要扣分的
錯誤分析:學生做題過程中粗枝大葉,學生對主觀題的答題不夠嚴謹(2)實驗中,電磁鐵磁性強弱通過觀察 ▲ 現象
獲得。
(證據的獲取)依某一屬性(或規則)進行有計劃地觀察難度:0.6 ,平均得分:1.195 答題反饋:有半數的學生未寫“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這個條件,使得分率下降了一半.部分學生回答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
錯誤分析:學生對結論的回答不夠嚴謹,沒有注意層次以致不到位.今后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關注,在表述一個問題或結論時要引導學生嚴密的思維.(3)分析圖中的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難度:0.305 ,平均得分:0.61(得出結論)運用文字、符號、圖表、模型、公式
等解釋并概括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答題反饋:部分學生填向“右”移動滑片
錯誤分析:對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及電路認識不足(4)若讓乙釘尖再多吸一些大頭針,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向 ▲ 端移動。難度:0.573 ,平均得分:1.14628.小明同學用雙氧水(過氧化氫)清洗傷口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發現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小明聯想到自己曾經用二氧化錳作過氧化氫的催化劑,他猜想水泥塊也可能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他們設計了如下圖裝置進行氣體的收集和測量實驗。實驗時以收集到1瓶氣體為標準,相關記錄見下表:
(1)右圖的裝置圖中裝置中B宜采用的氣體收集方法是 ▲ 。
(2)上述實驗中“待測數據”是指 ▲ 。
(3)如果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分解緩慢,加入水泥塊后的反應明顯加快,若要證明水泥塊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增加實驗來驗證它們化學反應前后的 ▲ 和化學性質是否改變。難度:0.193,平均得分:1.541答題反饋:半數以上的學生寫成“向上排空氣法”
錯誤分析:本題沒有明確提出“可觀測”幾個字,學生沒有讀懂“實驗時以收集到1瓶氣體為標準”中隱含的信息.翻譯出來就是用一個可觀測的方法來收集氧氣,大部分學生都忽略了向上排空氣法的難觀測性,此題難度較大。 (1)右圖的裝置圖中裝置中B宜采用的氣體收集方法
是 ▲ 。難度:0.256,平均得分:0.512(設計實驗方案)針對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條件,確定相關實驗原理,
列出探究實驗所使用的相關材料,儀器,設備等,設計相關實驗方案.答題反饋:學生答收集的氧氣或所用的時間都有;部分學生把待測數據寫成“相同時間收集的氧氣含量”,而題目中已用“收集一瓶氧氣為標準來進行比較” .
錯誤分析:學生忽視待測數據應該具有可量度性.且習慣于菜單式的回答,讓他們進行創造性的逆向的思維.確實難度很大.(2)上述實驗中“待測數據”是指 ▲ 。難度:0.08 ,平均分:0.161(得分最低)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將變量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現象和方法.說明在實驗中如何測量一個變量,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答題反饋:答速度的或是空著.
錯誤分析:要求學生了解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化學性質及質量不變,原本屬于容易題,但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就不會,說明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欠佳. (3)如果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分解緩慢,加入水泥塊后的反應明顯加快,若要證明水泥塊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增加實驗來驗證它們化學反應前后的 ▲ 和化學性質是否改變。難度:0.434 ,平均得分:0.868(檢驗與評價)對觀察和測量的精確性作出評價,能提出增加證據
可靠性或獲得進一步證據的相關探究的具體改進建議29、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高低的關系進行了野外調查,他們分別選取離河邊不同距離(說明:離河越遠,地下水位越低)的幾株同種植物,對根系進行觀察,并記錄根系分布的平均深度,實驗結果記錄如右表:
(1)興趣小組提出了各種猜想,根據實驗記錄結果可驗證的猜想是 ▲ 。
(2)在處理實驗數據時,要除去了特別短和特別長的根,這樣做的目的是 ▲ 。
(3)由于野外調查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采用實驗室栽培進行實驗可能更好,你認為采用實驗室栽培主要優點是 ▲ 。
難度:0.43,平均得分:0.86(1)興趣小組提出了各種猜想,根據實驗記錄結果可驗證的猜想是 ▲ 。答題反饋:①不寫地下水位高低,而寫離河邊的距離②籠統寫成根系的分布與地下水位有關
錯誤分析:平時學生對猜想一般都會寫有關或是地下水位越深可能植物根系分布得越淺,越深.本題是對“根據實驗記錄結果可驗證的猜想”, 對學生平時的定性思維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此外學生也沒能對離河邊距離和地下水位高低進行處理,簡單地復制,反映出學生運用信息能力不強.難度:0.42 ,平均得分:0.84(進行猜想和假設)對探究的方向和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答題反饋:①籠統地寫成使實驗更準確②使根的長度相同
錯誤分析:缺少對特殊數據處理的訓練.實驗措施目的性理解不到位,導致詞不達意. (2)在處理實驗數據時,要除去了特別短和特別長的根,這樣做的目的是 ▲ 。難度:0.47,平均得分:0.93(獲取事實與證據)會記錄和處理觀察、測量的結果 答題反饋:①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元素②可增加實驗的準確性
錯誤分析:對實驗的忽視,導致對實驗室栽培過程不清,以致答非所問.(3)由于野外調查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科學興趣小組
的同學認為采用實驗室栽培進行實驗可能更好,你認為
采用實驗室栽培主要優點是 ▲ 。難度:0.41 ,平均得分:0.82(實驗方案的評價)二.分析計算題答題狀況共2小題,12分30.(6分) 今年春節,武漢工業學院何東平教授一項關于地溝油回流餐桌的調查,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再次擔憂。地溝油含有害化學成分,如苯并芘可導致人患胃癌、腸癌,丙烯醛可導致人慢性中毒和誘發癌癥。苯并芘的化學式為C20H12,無色至淡黃色、針狀、晶體(純品),不溶于水,化學性質穩定,長期生活在含苯并芘的空氣環境中,會造成慢性中毒。
(1)苯并芘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苯并芘中碳和氫的質量比 ▲ 。
(2)苯并芘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難度:0.62,平均得分:3.7331.(6分)將氯酸鉀放入大試管中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錳混合共25.6克一起加熱,完全反應收集所制氧氣后,停止加熱讓試管冷卻,稱得試管內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6克。
已知化學方程式為:
(1)如果根據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可以求出生成O2的質量是 ▲ 克。
(2)如果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氯酸鉀完全分解生成的氯化鉀質量是多少?難度:0.40 ,平均得分:2.387計算題設計難度值較合理,題干題意表達明確清晰,但學生平均得分率卻不高,因此要重視與加強計算題的教學與訓練
兩道計算題涉及的知識點為相對分子質量計算、化學式中各元素的質量比、化學式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及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考核知識即重點又基礎。(1)苯并芘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
答題反饋:(填空題)計算錯誤
錯誤分析: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知識不扎實 難度:0.69,平均得分:1.38難度:0.65,平均得分:1.24苯并芘中碳和氫的質量比 ▲ 。答題反饋:計算錯誤:寫成12:1(碳氫相對原子質量比)或寫成20:12(碳氫個數比)
錯誤分析:混淆化學式中的元素質量比、原子個數比或相對原子質量比的關系。 (2)苯并芘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題反饋:格式錯誤 如:C%=C20/C20H12
或C%=C/C20H12 或 C20%=C20/C20H12
錯誤分析:元素符號意義及化學式中的數字含義沒有理解透;計算格式細節重視性不夠。 難度:0.53,平均得分:1.05(1)如果根據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可以求出生成O2的質量是 ▲ 克。
答題反饋:不理解“混合共25.6克固體”經加熱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為16克”,其實差量法后就是O2 的質量。
錯誤分析:對質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對常用的“差量法”思想運用不熟。 難度:0.53,平均得分:1.05(2)如果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氯酸鉀完全分解生成的氯化鉀質量是多少?難度:0.35,平均得分:0.45
答題反饋:1.解設對象錯誤,根據題意應設為對象為KCl的質量,部分學生設了求KClO3的質量,錯求成KClO3的質量造成的錯誤;
2.算錯氯化鉀與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多學生);
3.把25.6克混合物質量錯當成KClO3的質量來計算;
4.在比例式中氧氣質量9.6后該不該寫上克,學生較混亂;
5.計算格式不規范:如先寫化學方程式再寫“解設”,如相關質量數據沒有寫在對應化學式的正下方等。
錯誤分析:審題不清,跳躍式看題的壞習慣; 沒注意化學方程式的格式,對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不引起足夠重視。 三.實驗探究題的思考
1.是否應更重視對實驗技能的考查2.是否應更重視對較深層次探究的考查3.是否應更重視對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4.是否應更重視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四.分析計算題思考1.練習要講質,也要講量
2.嚴格把握教學的深廣度謝謝大家!課件33張PPT。2010年中考科學探究題的幾點思考樂清市英華學校 鄭希壩總體思想:穩中求變。
(1)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
重點知識技能重點考。對命題工作的反思(2) 適度嘗試改革試卷結構(如分值分配等)
對命題工作的反思(3)重視對探究能力的考查。
(4)繼續做好開放性試題的編制。
A.重視思維的嚴密性,表達的完整性與科學性.
B.評分標準: 學習SOLO評價的相關理念.
(5)重視對教材實驗的有效考查。
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評價對象是OECD國家(也包括個別非OECD國家)15歲的青
少年. PISA的“評估重點主要是評價學生是否做好了應對未來挑戰的準備。它選擇閱讀、數學、科學素養的三個領域作為其評估對象,認為這是現代生活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人們應對生活所需的關鍵能力。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09年3月26日至27日,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省委黨校召開了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命題與評價研討會。 2009年PISA項目已經在我國上海啟動,未來若干年必將逐步影響我國的基礎教育評價機制與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 省教研室王耀村老師也對與會人員作了強調和要求:試題中的科學性錯誤要避免、要牢牢把握《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力求創設真實的情境、控制好難度、高中內容不能下放、把PISA的精神與內容可在本次命題中滲透體現一些。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溫州市中考科學命題組?試題又能注重能力立意,并適度體現PISA的命題思想,如第28題(3)、第34題(2)等,較好地體現了發展性。第34題(2),要求學生利用題目給出的部分文字和右圖信息,結合相關知識,對“燈蛾撲火”現象作出解釋。 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一、科學概念:PISA要求這部分內容應主要來源于生命和健康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技術科學三大領域的應用。二、科學方法;
A科學地確定可研究的問題的能力。
B確定科學地觀察所需要的論據的能力。
C得出或評價結論的能力。
D傳播(交流)有效論據的能力。
E論證對科學概念的理解的能力。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A科學地確定可研究的問題的能力。▲1.提出科學問題①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的觀察中發現并提出可以進行科學探究的問題②領會提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③理解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的意義▲2.進行猜想和假設①根據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②通過思考可檢驗的猜想或假設③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猜測與假設④理解猜想和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B確定科學地觀察所需要的論據的能力。▲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①針對探究的目的和條件,根據相關的實驗原理,列出探究實驗所使用的相關材料、儀器、設備等,設計相關實驗方案,畫出相關裝置圖。②分析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對所研究的問題中的各種變量(自變量、因變量、調節變量、無關變量)進行確認與分類。③將變量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現象和方法(行為),說明在實驗中如何測量一個變量,說明需要“做什么”和“怎樣做”,應用控制變量方法來設計實驗▲4.觀察與實驗,獲取事實與證據③依某一屬性(或規則)進行有計劃的觀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進行一系列比較和測量觀察,能針對變量的性質,采取合適的測量策略。④會記錄和處理觀察、測量的結果。C得出或評價結論的能力。▲5.檢驗與評價①將證據和科學知識建立聯系,得出基本符合證據的解釋。②能區別和預想不一致的的現象,并作出簡單的解釋③對探究過程和證據獲得方式、方法、過程作出合適評價,能說明反常結果和證據的不可靠。或解釋證據是否充分支持結論。④對觀察和測量的精確性作出評價,能提出增加證據可靠性或獲得進一步證據的相關探究的具體改進建議。⑤理解科學探究需要運用科學原理,模型和理論。D傳播(交流)有效論據的能力。▲6.表達與交流三、科學態度試題。利用Likert量表和最后30分鐘的調查問卷可大致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PISA:國際學生評價計劃例:咪咪和迪安想知道防曬霜產品對皮膚的最佳保護作用。防曬霜產品上有防曬指數SPF,表達每一種產品對太陽光紫外線成份的吸收程度。一個高SPF的防曬霜比低SPF的更長的防護時間。咪咪想出一種方法來比較一些不同的防曬霜產品。她與迪安選擇了下列材料:
? 兩張不吸收太陽光的透明塑料紙;
? 一張感光紙;
? 礦物油 (M)和含有氧化鋅(ZnO)的乳霜;
? 四種不同的防曬霜命名為 S1, S2, S3, S4。
采用礦物油的原因是它能讓大多數的太陽光透過,而氧化鋅幾乎能徹底擋住太陽光。迪安將每一種物質在一張塑料紙上分別滴在已經圈定的一個個小圓圈內,然后用第二張紙蓋于其上。他用一本大書放在兩張塑料紙上并按壓。咪咪再把這二張塑料紙放在感光紙上。感光紙隨它在太陽下暴曬的時間增加會由灰變白(或非常淺的灰色)。最后,迪安將它們放在太陽下。M(礦物油)
ZnO
S1
S4
S2
S3
S1-S4為四種不同的防曬霜(1)下列哪一科學描述的作用是比較防曬霜與
礦物油和氧化鋅的的效果的?
A. 礦物油與氧化鋅都是被測試的因子。
B. 礦物油是被測試因子而氧化鋅是參照物質。
C. 礦物油是參照物質而氧化鋅是被測試因子。
D. 礦物油和氧化鋅都是參照物質。D③將變量轉化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現象和方法(行為),說明在實驗中如何測量一個變量,說明需要“做什么”和“怎樣做”,應用控制變量方法來設計實驗(2)下列哪個問題是咪咪與迪安想回答的?
A. 每一種防曬霜與其它三種比較在防護效果上如何?
B. 防曬霜是如何保護你的皮膚免遭紫外線的?
C. 是否有防曬霜防護效果比礦物油還差?
D. 是否有防曬霜防護效果比氧化鋅還好?
(3)為什么在按壓第二張塑料紙?
A. 為了使滴物不致于變干。
B. 為了盡可能地把滴物甩遠。
C. 為了使滴物保持在圈定圓圈內。
D. 為了使滴物有相同的厚度。AD①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的觀察中發現并提出可以進行科學探究的問題③依某一屬性(或規則)進行有計劃的觀察;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進行一系列比較和測量觀察,能針對變量的性質,采取合適的測量策略。32.一般燙發常用兩種藥水先后加在頭發上使頭發變成波浪狀,第一種藥水是堿性物質,第二種是酸性物質。為了研究溶液的酸堿性強弱對發質的影響程度,小明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一)用水、鹽酸、氫氧化鈉配制pH分別為1、2、……14
的溶液各50毫升。
(二)從理發店收集同一個人的若干根基本相同的頭發,每組3根分別浸泡在配制的14種溶液中。
(三)3小時后取出頭發,用紙巾吸干頭發上的液體,用測力計測出頭發的拉力值(頭發被拉斷時的拉力大小)。
(四)記錄實驗數據求得平均值,繪制圖像如下:(4)繼續做好開放性試題的編制。重視思維的嚴密性,表達的完整性與科學性.(1)為減少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實驗中小明對哪些變量進行了控制? ▲ (列舉兩個)。
(2)通過實驗,小明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請寫出一點改進建議: ▲ 。(4)繼續做好開放性試題的編制。【錯答示例】32(1)頭發的質量;時間;實驗時間;反應時間;放入時間;溶液;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的分數;水、鹽酸、氫氧化鈉各物質的質量;溫度;濕度;32.(1)發質;浸泡時間;溶液體積;每組頭發數(其它合理答案也給分)(2)強酸性、強堿性溶液對發質都有較大影響,強堿性溶液比強酸性溶液對發質影響更大【錯答示例】(2)pH等于7的溶液對發質影響最小; 酸性、堿性溶液對發質都有影響;pH等于7的溶液平均拉力最小,pH值大于7或小于7平均拉力值變小;pH值越大對發質影響越大。有些僅說出一方面如只講強酸、強堿性溶液對發質影響較大,或只講強堿性溶液對發質影響最大。31.小明家的廚房中有電飯煲、電磁爐和微波爐。他為了比較這三種電器在加熱水時的耗電。情況,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一)量取500毫升水,測出水的初溫,關閉其它用電器,將電飯煲單獨接入電路給水加熱。當電能表的轉盤轉動100圈時,立即切斷電路,測出電飯煲內水的末溫。再把電飯煲換為電磁爐、微波爐重復實驗,結果如表一。【原題再現】【原題再現】(二)增加水量和電能表的轉數,重復上述實驗,結果如表二。(1)除電能表外,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
(2)本實驗通過觀察 ▲ 來比較三種電器的耗電情況。
(3)本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有 ▲ 。【參考答案】 31.(1)溫度計和量筒(或量杯)
(2)水的溫度差(或末溫)
(3)加熱等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三種電器中電磁爐耗電最少,微波爐耗電最多;同種電器加熱等量水,升高相同溫度時,分為二次加熱比一次性加熱更耗電。(1)量桶、測溫計、水溫表、?測溫度計?、量水筒、兩水器
(2)水溫、相同電功率時的末溫、升溫的快慢、三種用電器的末溫【錯答示例】31.某些資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向太陽”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盤真的始終朝向太陽嗎?小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①在一塊向日葵田里,隨機挑選2組處于不同花蕾時期的向日葵,每組20株;
②定時記錄每株向日葵花盤的朝向及太陽的位置,統計結果如圖所示。
(3)該實驗的結論為 34.夏天夜晚,常會看到燈蛾撲火現象。燈蛾圍著燭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飛行,圈子越來越小,直至遇到火焰。遠古時期就有燈蛾,那時燈蛾在夜間飛行是依靠星光來辨別方向的,遙遠的星光到達地球時近似于平行光線。
科學家對“燈蛾為什么會撲火”這一問題的解釋,用如圖加以表達。
(2)請運用圖中信息,結合相關知識,對“燈蛾撲火”現象作出解釋: ▲ 。
參考答案: 遠古的燈蛾與光線(星光)成一定夾角(α)飛行,由于遺傳,現代的燈蛾仍保持與光線成相同夾角飛行的習性,燭焰等光源發出的是發散光線,導致燈蛾撲火。
滿分回答(3分):答出四個因素,且邏輯關系嚴密。例如,答出遠古燈蛾的特點(如:與遙遠星光成一定夾角飛行),答出現代燈蛾的飛行特點,答出現代與遠古燈蛾間飛行特點間的聯系(遺傳),答出火光與遙遠星光的不同。
2分的回答:至少答出四個因素中的三個,且表達的邏輯性較強。
1分的回答 :只答出四個因素中的兩個,且表達無科學性錯誤。
26“SOLO---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1982年,比格斯教授根據心理學建構理論提出SOLO評價模式(The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索羅”評價),意在為學校教師提供一種描述并評價學習者學習結果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主要從學習結果的結構復雜性角度來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分層評價。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香港地區,SOLO評價模式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國部分地區也開展了相關的嘗試。27題干中的信息一定要充分,問題的層次設計的標準是SOLO的四個層次:
單點結構層次:用一條明顯的,可以直接在題干中找到的信息;
多點結構層次:用包含在題干中的兩條或兩條以上關聯的信息;
關聯結構層次: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信息,每條信息都直接與綜合理解題干的信息有關;
拓展抽象層次:用一條抽象的普遍的原則或假設,這條原則或假設是從題干的信息中推論出來的。“SOLO---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28SOLO分類系統的五個層次 1、下列各植物結構中,屬于器官的是( )
單點結構層次
2010年3月大
22
星期一
庚寅年 初七 二月
清明 公歷4月5日 農歷二月廿二2.右圖是一張日歷,據此判斷這一天晚上的月相是
多點結構層次13.下圖是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各階段示意圖,下列哪項能正確表示菜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過程中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情況關聯結構層次(2)后來,小柯又做了“不同pH值的萵筍提取液催化分解H2O2”的實驗,得到數據并繪成如右圖曲線,分析曲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 。(2)在pH為4-7時,萵芛提取液對H2O2的催化作用隨pH增加而增加;在pH為7時,萵芛提取液對H2O2的催化作用最強;在pH為7-10時,萵芛提取液對H2O2的催化作用隨pH增加而減少(以上三個方面寫對一種即得2分,僅寫“蔬菜提取液對H2O2的催化作用受pH影響”得1分)29.小敏觀察到長在向陽處的蒲公英,葉片較大,葉緣(即葉片的邊緣)缺刻(即葉片邊緣上的凹陷)小;長在蔭蔽處的蒲公英,葉片較小,葉緣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葉型可能與陽光照射有關。他設計了下面的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步驟】①選取一根長在向陽處且生長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裝有濕沙土的花盆中催芽;②發芽后。分別移栽到裝有沃土的6個花盆中,分為A、B兩組,每組3盆;③A組花盆放在向陽處,B組花盆放在蔭蔽處,在相同條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時間后結果。
【預測實驗結果】如果蒲公英的葉型只與陽光照射有關,那么小敏的實驗結果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小紅認為小敏的實驗設計不夠嚴密,還應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進行實驗。
課件23張PPT。電功和電功率復習柳市實驗中學 何海武愛迪生 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該燈銘牌上獲得了哪些跟電學有關的信息?可以獲得的信息:4.燈泡的額定電流1.燈泡的額定電壓U額2.燈泡的額定功率P額3.燈泡的電阻220V 40W問題:根據上面所給的信息再加上一個條件(科學量)你又可以設計出多少問題?比比看,看個小組設計的問題多!額 我們來歸納——
計算實際功率的一般方法:例:求出“220V 40W”的燈泡接在110V電壓下的實際功率。 我們來歸納——
計算實際功率的一般方法:例:求出“220V 40W”的燈泡接在110V電壓下的實際功率。想一想現在有兩個銘牌模糊的普通燈泡,你怎么幫助鑒別???(幾種方法) ? ?“220V 40W”“220V 100W”并聯在220V的電源上,較亮的是100w,較暗的是40w。串聯在220V的電源上,較亮的是40w,較暗的是100w。燈絲較粗的是100w,較細的是40w。伏安法測電功率電能表秒表估測方法一:方法五: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三:……1.燈的亮度是由燈的實際功率決定的。我們來歸納——全球白熾燈禁用時間表 電子節能燈
正常工作時,60W的白熾燈與11W的電子節能燈的發光效果相當,有關數據如下表:探究:為什么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那節能燈為什么會節能?LED半導體照明燈 人類正面臨能源危機,為選用節能交通信號燈的燈源,實驗室通過實驗發現,下表中的LED燈和白熾燈在正常工作時光照強度相同。有關數據如下表:(1)請根據以上材料說明使用LED燈的兩個優點:
①????????????????????????????????????? ;② .
(2)LED燈正常工作時的電流是???????? A,每天正常工作10小時,使用LED燈比使用白熾燈可節約電能為???????? kWh.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2010年世博會全面使用一種名叫LED燈的新型節能燈。使用LED燈比舊式燈泡節能90℅,且發出光的顏色會隨電壓的變化而變化(見下表)。圖乙是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夜晚在LED燈的照射下,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形象十分可愛。(1)當LED燈發出紅光時,電功率是 瓦。
(2)當LED燈發藍光1分鐘時,需消耗多少電能?練習 我們在學校經常看到教室或辦公室的電腦處于待機狀態。這一功能雖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電腦在待機狀態下的能耗也十分嚴重。 ⑴、電腦每天待機時共耗電____度。若能及時斷開電腦電源,每月可以節約電費_____(我市民用電價為0.53元/度,每月按30天計)練習⑵、請你設計一種測電腦功率的方法?⑶、請你就電腦待機功能的正確使用方法提出建議?練習:
某校學生宿舍走廊的路燈,原來用一
盞“220V 40W”的白熾燈,每晚亮10小時
。同學們發現燈泡容易損壞,需要經常更
換。后來學校電工用兩盞“220V 40W”的
燈泡串聯后代替路燈。結果,兩盞燈的亮
度比改裝前要暗,但燈泡使用壽命明顯延
長。(1)改裝前,一盞路燈每晚需要消
耗多少電能?
(2)改裝后兩燈的總功率是多少?比原來省
電還是費電?改裝后整個電路是否省電?P= U2/R燈P`=U2/(R燈+R)所以:P`

若工作相同的時間,消耗的電能少,省電!
上網了解LED照明燈的使用情 況及工作原理
作業謝 謝測量用電器電功率的方法:伏安法原理主要儀器P=UI電流表
電壓表
滑動變阻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功率的電路圖:方法注 意 點正確選
擇量程電能表下只接燈泡。若該燈泡連續工作6分鐘,該電能表轉動16圈,那么該燈泡的電功率為多大?P==16/1600kWh6/60h=0.1kWWt38黑夜看不見開關位置,為此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當單刀雙擲開關S合向b時,照明燈亮、指示燈滅,避免指示燈費電;S合向a時,照明燈滅、指示燈亮,顯示開關位置(S只能處于這兩種狀態)。他在圖示方框中完成指示燈和電阻絲的連接電路,指示燈規格 為“10V,1W”。
(1)照明燈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多少?
(2)若照明燈正常工作6h,這段時間內照明燈需消耗多少電能?
(3)為使指示燈正常發光,需接上多大電阻的電阻絲?
課件34張PPT。2010學年樂清市八年級(下)期末學業水平檢測 -----選擇題簡答題答題情況分析
選擇題難度值分析(4.6%)(2.4%)(8%)(85%)(12.9%)(7.4%)(71.6%)(8.1%)(10%)(6.9%)(13.1%)(70%)(98%)(1.4%)(0.3%)(0.3%)(30%)(14%)(12.2%)(43.8%)21.(5分)了解物質構成的微觀奧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
(1)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是逐步深入的。下圖為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你認為關于原子結構的下列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填字母)
A.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不可再分 B.原子核體積很小,帶正電
C.原子核外有相對很大的空間 D.電子的體積很大
E.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和電子所帶負電荷數相等
(2)目前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 ▲ 構成。
(3)硫化氫氣體和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由該圖示得出下列結論
①從微觀角度看,化學變化前后 ▲ 的種類一定改變, ▲ 的種類、數目不變。
②每個硫化氫分子是由一個硫原子和 ▲ 構 .
學生錯答:(1)有選A,AD,D這種情況學生空著的較多,(2)有填電子的有填原子,原子核,離子的(3)氫原子,氫元素,氫
分析(1)學生審題不清,也可能題目有歧義(2)對物質的微觀結構了解不清楚(3)學生對分子、原子、離子的概念混淆,不會區別以及對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理解不清。學生對物質的微觀組成理解不清。22.(5分) 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使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低碳生活”理念已逐漸被人們理解并付諸行動,節能減排成為共識。
(1)為研究二氧化碳與植物光合作用的關系,光照條件下,在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一段時間后植物生長最茂盛的是 ▲ (填序號)。
(2)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主題是“責任共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請你寫出有利于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一種做法 ▲ 。
(3)核能的開發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氘(讀dāo)和氚(chuān)是重要的核能材料,已知氘、氚和氫是同種元素,這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 ▲ 。
(4)為了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
回答下列問題:
①水在通直流電條件下轉化為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②二氧化碳新循環體系的優點是 ▲ 。
學生錯答:(1)有選B,C的(3)有填電子數,中子數,原子的(4)有條件沒寫的,有氣體上箭頭沒標的,有配平錯誤的,也有化學式寫錯的;不污染環境,減少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可以循環利用,減緩變暖趨勢等。
分析:(1)學生對雪碧的作用不了解,并且讀圖能力欠缺(3)學生對元素的概念理解不清(4)化學方程式書寫基本功不扎實;學生審題不清,不能正確把握答題方向23.(3分)(1)如圖所示,是一種利用健身球設計的充電器,當人們在轉動球的時候就可以給電池充電,這時健身球里面的裝置相當于發電機,應用了 ▲ 原理,此過程將 ▲ 能轉化為電能再轉化為電池的化學能。
(2)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用來研究通電直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的實驗裝置是(▲)
學生錯答(1)發電機,磁生電(2)學生有部分空著(3)有選D的
分析(1)專業術語沒掌握(2)對能量的轉化理解不透(3)對電磁的幾個重要實驗的步驟、現象以及結論掌握不夠,不能很好的區分和理解24.(4分)科學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請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A B C
(1) A是實驗室制取氧氣裝置,A裝置中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
檢驗A裝置中氧氣已經集滿的方法是 ▲ 。
(2) B裝置可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燃燒匙中放入過量紅磷的目的是 ▲ 。
(3) C裝置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現象是 ▲ 。
學生錯答:(1)有條件沒寫的,有氣體上箭頭沒標的,有配平錯誤的,也有化學式寫錯的(2)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3)讓紅磷和氧氣充分反應(4)學生大多只寫出現象的一部分,沒有寫完整。
分析:(1)化學方程式書寫基本功不扎實(2)對驗證實驗操作步驟把握不完整以致答題不完整,不嚴謹(3)學生知道其中的意思卻不能正確的表達(4)學生對實驗現象觀察不仔細,描述不完整25.(7分)在學校的科學課外活動中,小明同學嘗試對某種作物進行無土栽培。
(1)若要栽培成功,首先此裝置應放置在有光的地方,以滿足植物進行 ▲ 。
(2)培養液中應提供植物所需各種元素,主要是 ▲ 等元素,并且要及時補充。
(3)用無土栽培營養液培養花卉等植物時,往往要給營養液通入空氣,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促進根的 ▲ 作用,以利于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 。
(4)如果植物在培養過程中出現了萎蔫現象,其原因很可能是營養液濃度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液濃度。
(5)無土栽培營養液中可以不含有機物,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莖和葉脈中的 ▲ 運輸。
(6)一般植物適宜種植在壤土類土壤中,右圖是小明同學畫的壤土類土壤模型圖,在模型圖中空白處還應寫上 ▲ 。
學生錯答:(2)有填氧、氫元素的,部分學生這三種元素填不完整(3)有部分學生空著 有填根的(4)有選小于的(5)有填導管的(6)有填無機鹽、無機物的。
分析:(2)對植物所需的三大元素記不住(3)學生對植物吸水的器官和吸水的部位區分不清(4)學生對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理解不夠(5)學生對篩管和導管的功能分別不清(6)學生對土壤的結構組成記不住26.(4分)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科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具體表述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1)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A、B、C三個實驗(天平略)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小明認為,只有A裝置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B裝置不能。小明否定B裝置的理由是: ▲ 。
(2)小明將C裝置進行改進,如圖D所示。
①當將稀鹽酸與石灰石混合時,實驗的現象是 ▲ 。
②待完全反應后,將裝置D置于天平上稱量,所得數據較反應前的小。若整個操作過程無差錯且裝置氣密性良好,則造成上述實驗誤差的原因是 ▲ 。
(3)在一密閉容器中,小明放入X、Y、Z三種物質,經電火花引燃充分反應后,各物質質量的變化如右表所示。計算反應后該容器內Z的質量m= ▲ 克。
學生錯答:(1)水和酒精混合后質量不變(2)氣球被壓大,溶液變渾濁;天平有誤差(3)有寫6、7的
分析:(1)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范圍搞不清楚(2)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描述能力欠缺,對實驗觀察不仔細;學生對浮力的概念理解不透,對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理解不夠深入(3)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能力和讀表能力欠缺二:教學建議 一:加強概念的教學。對重要的科學概念要通過舉例,打比方,類比等方法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要重視把學生的前概念轉化為科學的概念。
二:注重課堂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能以講解代替實驗。盡可能多的開展實驗教學,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正確完整的描述表達能力。如22-1, 23-2, 24-1-3, 26-2等很多題目都涉及對實驗的觀察和對現象的描述。
三:實驗時要對學生講清實驗的目的和步驟,并每一步驟為什么要這樣操作,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出現的后果,如24-2。當實驗結果和預測出現偏差時,要注重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四:加強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如24-1中的第二小題,學生大多知道如何檢驗氧氣有否集滿,但表達不完整。
五:提高學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六: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題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找題目中的關鍵字和詞,把握正確的答題方向。如22-4中的第二小題。
七:上課時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優化和整合,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如錯誤率很高的26-2中的第二小題,我們可以教學生用“從現象到本質”“順藤摸瓜”的思維方法。平時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以不變應萬變。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關系有的學生認為: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
理由:騎自行車時,如果自行車車胎癟了,人就越費勁。這是因為輪胎癟氣后,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大了。可見,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滾動摩擦的本質返回學過力和運動,力和運動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實驗:小車不受力時靜止,加推力時運動,撤去推力后又停止)——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事情真的那么簡單嗎?
翻轉小車做實驗:撤去推力后小車并非立即停下。故不能說運動就需要力來維持。再說,手不推,小車就不受到力的作用嗎?
正是摩擦阻力,才使運動的小車停下。看來,力和運動的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為了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我們先來考慮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即: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究竟如何運動?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力對運動的作用可能就清楚了。
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仍會保持靜止。但對運動的物體,我們卻無法直接通過實驗來確定它在不受力作用的運動。因為運動的物體總是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阻力的。可見,要確定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需要借助推理。為了給推理提供依據,我們先來探究:不同大小的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有什么不同?
用小車做實驗,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大小可用什么去衡量?——撤去推力后小車可運動的距離。
小車可運動的距離只與阻力大小有關嗎?——不,還跟物體的初速度有關。
影響小車運動距離的因素有兩個:阻力和初速度。本實驗是探究阻力的影響,所以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改變阻力的大小。如何改變?——不同材料,不同粗糙程度。
●控制每次實驗的初速度相同。如何控制?用手推行嗎?——學生困惑。
如果提供一個斜面,能否方便地控制初速度相同?如何控制?——每次從同一高度滑下。
由實驗數據,可得出什么結論?——阻力越小,運動距離越大,速度減小越慢。
如果接觸面更光滑,完全沒有阻力,小車將做怎樣的運動?——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后)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獲得這一結論的?——實驗加推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乡城县| 丹巴县| 同德县| 广饶县| 桦川县| 怀仁县| 焦作市| 平利县| 福清市| 孟津县| 江山市| 克拉玛依市| 宝坻区| 荣成市| 司法| 东方市| 柳河县| 葵青区| 监利县| 关岭| 西峡县| 中山市| 河间市| 千阳县| 瓮安县| 保德县| 九台市| 恩施市| 余姚市| 长汀县| 湖州市| 古交市| 武陟县| 天镇县| 肃北| 侯马市| 罗山县| 达日县| 阿拉善盟|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