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檢測題填空題(每空3分,共27分)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由_________外殼和內部的_______________組成。2、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內。3、___________的繁殖速度驚人,在適宜的條件下,每隔20分鐘就能繁殖一代。4、采摘蘑菇的時候,不能________直接采摘,要用_________夾取。5、細菌對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作用。6、___________是既不屬于動物又不屬于植物的一類生物。7、平菇、香菇、金針菇、木耳都屬于_____________。二、判斷題(每題3分,共18分)1、病毒雖然很小,但是絕大多數病毒用肉眼就能看到。 ( )2、在土壤、空氣、水中以及動植物的身體內外,都可以找到細菌,它們無處不在。( )3、真菌能使人致病,能讓食物和水果腐爛,所以說真菌對人類的危害極大。( )4、將采摘的蘑菇撕斷菌株,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在空氣中容易變色,這樣的蘑菇一般來說有毒。( )5、無毒的蘑菇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 )6、有毒的蘑菇顏色鮮艷,采摘后容易變色。( )三、選擇題(每題3分,共24分)1、病毒的繁殖是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里進行的,它們利用這些生物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形成新個體,從而對這些生物造成危害。A. 活細胞 B. 器官 C. 身體 ( )2、細菌是一類__________的生物,個體微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A.雙細胞 B. 活細胞 C.單細胞 ( )3、目前已經發現的真菌約有_____萬種。A.7 B. 8 C.9 ( )4、有些細菌在遇到惡劣環境時,會形成一些_____等特殊結構,以幫助它們渡過難關。A. 細胞群 B.芽孢、莢膜 C. 新個體 ( )5、自然界中無數的____________會促使動植物遺體不斷地腐爛、分解,最終消失掉。A. 腐生細菌 B. 真菌 C. 病毒 ( )6、食物發霉與___________有關。A. 溫度和濕度 B. 食物數量的多少 C. 食物的質量 ( )7、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發霉的霉菌、用來發酵的酵母菌、味道鮮美的蘑菇,都屬于________.,它們是既不屬于植物又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A. 食用菌 B. 真菌 C .細菌 ( )8、蘑菇是依靠__________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的。A. 菌蓋 B. 菌托 C. 菌絲 ( )四、簡答題(共31分)1、根據病毒所寄生的生物細胞不同,可將病毒分為哪三類?舉例說明(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樣識別有毒的蘑菇?(1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你說說真菌與我們的關系怎樣?(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測試題 姓名:填空題(每空4分,共60分)1、我們所說的_____________,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2、要想描述一個物體是_________的還是__________的,必須先確定另一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定的物體叫________________,它一般認為是靜止不動的。3、人坐在車上,拿_____作參照物,人是靜止的;拿路兩旁的樹木作參照物,人是_________________的。4、相同時間內比較兩物體運動的距離,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說明物體運動的速度越_________。5、在相同距離下,比較兩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用的時間越______,說明物體運動得越____。6、__________是青藏高原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可達到每小時_______千米。7、所有的物體都具有_________。8、獵豹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____________千米,是動物界當之無愧的短跑之王。9、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二、說一說(共40分)1、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靜止的,哪些物體是運動的?請舉例說明。(20分)答:2、用文字描述馬的行走方式并用圖示說明。(20分)答: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檢測題 姓名:一、填空題(每空4分,共28分)1、像蠟燭、木塊燃燒這樣的變化,不僅是______發生了變化,還會產生__________。2、在干燥的空氣中,金屬不容易___________。3、生活中,人們經常需要改變_______________或使其產生________________。4、玻璃等物質破碎后,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復_______,而水泥放入水中,不能____________。二、判斷題(每題3分,共24分)1、泥土放入水中,水變混了,我們說泥土溶解在水中了。 ( )2、我們把鹽放入水中,過一會兒,我們看不見了,這說明鹽變成其他新物質了。( )3、有人說蠟燭熔化是形態發生了變化,蠟燭燃燒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4、物質變化是細微的,對人們的生活沒有多大關系。( )5、鐵生銹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6、我們只要隔絕空氣就能防銹。( )7、金屬不一定都生銹。( )8、人們把花生榨成油,只是形態發生了變化,而物質并沒有變。( )三、選擇題(每題4分,共12分)1、可以改變蠟燭形態的做法是( )A. 切割 B. 用紙包住 C.加熱 D. 放在保險柜里2、蠟燭燃燒后產生的新物質是( )A. 蠟燭油 B. 煙 C. 直接消失了3、防止金屬生銹的方法錯誤的是( )A. 電鍍 B. 噴漆 C. 擦油 D. 放在那里不用四、分類題(16分)①水被燒開 ②毛線織成毛衣 ③豆子生成豆芽 ④面粉做成饅頭 ⑤冰雪化成水 ⑥木塊燃燒 ⑦食物變質 ⑧花生榨油其中:只是形態發生變化的是:能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的是:五、問答:(共20分)1、請你根據下圖判斷一下水的變化是形態變化還是變成了其他物質?說出你的理由?(10分) 答: 2、你能自己制作膠水嗎?說出你的制作過程。(10分)答: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測試題一、填空題(每空5分,共45分)1、不同的動物生活的__________也不同,動物和環境相互依存。2、蚯蚓喜歡__________________的環境,____________出來活動。3、向光性、想地形、向肥性、向水性統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日葵的“頭”會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轉動的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交錯,就形成了食物網。6、草原的清道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稀有的觀賞植物,被譽為“茶花皇后”。8、_________________屬于我國特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國寶”。二、選擇題(每題5分,共20分)1、貓頭鷹夜間出來活動主要是 ( )A.捉田鼠 B. 放風 C. 找朋友 D. 找家 2、人們利用“魚在水中游”的啟示發明了 ( )A. 魚雷 B.雨衣 C.隔離衣 D. 船3、雷達是人們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啟示發明的 ( )A. 貓頭鷹能在夜間看清楚物體 B.蝙蝠發出的超聲波C.蜻蜓在空中自由飛翔 D. 螞蟻能找到自己的家4、下面屬于我國珍稀植物的是( )A. 銀杏 B.落葉松 C.椰子樹 D.橡膠樹三、說一說(15分)到田里取一顆茅草,仔細觀察葉子邊緣的鋒利小齒,同鋸條比一比,看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再用手輕輕在葉子邊緣拉一拉有什么感覺?說一說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答:四、思考題(20分)取一只雞蛋,用手用力捏,雞蛋能否被捏碎?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觀察你周圍有哪些建筑應用這種結構?答:第四單元達標檢測題一、我會填:1、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后,波蘭天文學家( )在其著作《天體運行論》中提出了“日心說”。2、月相變化的周期大約是( )。3、對月球的探索過程:( )—( )—( )—( )。4、月相變化是月球在( )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5、月球運行到( )中間,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因( )就形成日食。6、日食發生在農歷的( )前后,月食發生在農歷的( )。7、月球是地球的( ),它( )圍繞地球公轉,公轉一周時間大約是農歷的( )。8、從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時圓,有時缺,人們所看到的月球表面發亮部分的形狀叫( )。二、我會判:1、在白天,我們早上上學時,有時會發現天空中有月亮,這是在農歷的上半月。 ( )2、日食發生時,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可以看到。 ( )3、月相圓缺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星期。 ( )4、地球公轉到冬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 ( )5、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 ( )6、地球儀做成傾斜的樣子是為了好看。 ( )7、日食和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地區,可以準確的推算出來。 ( )8、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 ( )9、地球上的四季現象是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形成的。 ( )10、不管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 ( )三、我會選:1、農歷正月十五看到的月相是( )A、 B、 C、 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A、由西向東 B、由東向西 C、由北向南3、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A《天體運行論》 B、《八十天環游地球》 C、《天論》4、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指向( )。A、頭頂正上方 B、北斗星 C、北極星5、提出“日心說”理論的是波蘭天文學家(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6、由于地球不停的自傳,就形成了( )A、晝夜現象 B、日食現象 C、月食現象 D、四季現象7、月球上的山脈基本上都是( )。A、高原 B、環形山 C、火山 D、丘陵8、下列城市,一天中最早迎來黎明的是( )。A、拉薩 B、重慶 C、北京9、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自北向南10、農歷每月十五,天空中的月亮變成( )A、滿月 B、凸月 C、新月 D、殘月四、我會答:1、哥白尼的“日心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春季有哪幾個節氣?簡單解釋每個節氣的意義?3、請你畫出從初一到十五再到三十的月相變化圖。初一、初二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三、二十四4、下面這些動物,有些喜歡在白天活動,有些卻喜歡在夜晚活動,請你按照他們的活動時間把他們分分類:貓 飛蛾 蜜蜂 貓頭鷹 馬 老鼠 鳥 牛 蟑螂 蝴蝶 白天活動的動物 晚上活動的動物5、畫出日食時太陽、地球、月亮的位置簡圖。6、月食是怎樣產生的?7、月球是一個怎樣的天體?8、我國的登月計劃是怎樣的?9、寫出6種月球的美稱與雅號。五、我會做。寫出你研究晝夜的過程。寫出你研究四季形成的過程。(二選一)1、實驗材料:2、實驗過程:3、實驗現象:4、實驗結論: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測試題 姓名:填空題(每空4分,共36分)1、日心說又叫太陽中心說,是波蘭天文學家___________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2、日心說提出: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地球等都是在圓形軌道上圍繞____________運行的。3、地球每天自西向東自轉一周,因而出現日月星辰_____________的現象。4、18世紀的植物學家________________利用“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是不同的”這一特點制作了花鐘。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________________。6、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____________,看上去陰暗的部分是__________,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斷題(每題4分,共12分)1、日食的成因是太陽本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 ( )2、日食發生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 ( )3、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這三個天體大致在一條直線上。 ( )三、觀察與實驗(32分)按照農歷日期,每隔幾天觀察一次(農歷20以后,可以在早晨觀察),并記錄觀察結果。日期初二或初三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觀察結果日期二十三二十八初二或初三觀察結果通過以上觀察,可以知道:1、傍晚,圓圓的月亮從東方升起,大約是農歷的什么時間?答:2、傍晚,亮面朝西的半個月亮掛在南方的天空中,大約是在農歷的什么時間?答:四、說一說(20分)科學課上,小剛向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月球不會發光、發熱,但是我們為什么會看到明亮的月亮呢?” 你能幫助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嗎?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檢測題.doc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測試題 姓名:.doc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測試題.doc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測試題.doc 第四單元 太陽、地球和月亮 達標檢測題.doc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測試題 姓名:.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