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和制作小生態瓶學案 【設計原理】1、生態瓶是一個有限的空間,應根據生態系統的原理,將生態系統具有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其內應同時包括 、 和 ,在這樣構建適宜的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形成了合理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因此,該生態系統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并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小型生態瓶應能維持1-3年。2、生態瓶必須是密封的,不能添加 和 ,唯一可進入系統的只有 ,整個系統也是靠光線作能量推動的。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除了可見的動物、植物外,水中還有 、 和微生物,而且還溶解有各類礦質元素。【設計要求說明】1、生態瓶必須是無色透明的,既有利于植物采光,又便于進行觀察。2、生態瓶中的生物應具有較強的生活力。3、要特別注意 的合適比例,以能夠形成 為原則。投放的動物宜 ,要考慮生產者的能力,以免破壞食物鏈。4、最好能設計對照實驗。可選擇在水質、植物數量、動物數量、基質類型、見光與否等項目之一作為自變量,設計對照實驗。最終找出較好的設計方案。5、定期觀察,同時做好觀察記錄。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也可能是短暫的。如果發現生態缸中的生物已經全部死亡,說明此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已被破壞,記錄發現的時間。6、依據觀察記錄,對不同生態缸進行比較、分析,說明生態缸中生態系統穩定性差異的原因。【設計并制作小生態瓶的步驟】1、確定模擬的生態系統類型(淡水生態系統或陸地生態系統)2、設計和制作生態瓶需要合理地配置生態系統的組分,并進行記錄(1)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①動物的大小及數量; ②動物的生長及繁殖;③動物蛻皮; ④植物種類及數量;⑤個別動物的死亡; ⑥ 植物的生長及繁殖。⑦水質與量(2)若學校實驗室提供兩種小魚、兩種水生植物和一種石螺,容器和其它材料自備,請你具體考慮設計方案,并將選定的生態系統各組分和數量記錄在下表中:生態系統組分對照組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 實驗參數 容器 水質植物數量動物數量基質內容見光與否(4)變量分析:①自變量為 ②因變量為 ③要控制的無關變量有 (5)日常管理 ① 容器:保持外面清潔 ② 放置:陽光雖然對水草生長有幫助,但也極易造成藻類的蔓延;同時蝦類也怕熱。在春夏秋季,每日斜射(散射)4-6h為宜,冬季可延長至12h。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要隨意變動生態瓶擺放位置。③ 溫度:14-28℃范圍均可,能穩定在20-25℃范圍內則更好。要避免溫度突變。3、定期觀察生態瓶中動植物的生活狀況,記錄幾種生物存活時間的長短(定期觀察生態瓶中生物種類與數量的變化),并進行記錄。日期氣溫水質植物生活情況動物生活情況基質變化4、討論:(1)哪一組小生態瓶中哪種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2)石螺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是什么成分?有何證據?(3)根據生態瓶中生物存活時間的長短,分析如何改進實驗裝置以延長瓶中生態系統的持續時間。(4)預測生態瓶中群落的演替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