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4章 知識歸納總結重點知識詳解1.物質三態之間可以相互轉變,轉變方式如下圖。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非晶體沒有熔點。液體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2.蒸發的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空氣流動速度等因素有關。3.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并在不停運動著。分子之間的空隙和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擴散的原因。擴散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而在氣體中擴散得最快。4.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會隨溫度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5.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者的區別是看變化過程中有無別的物質生成。物質具有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6.酸堿性是物質的重要性質,不同的物質酸堿性的強弱不同。石蕊試液可判斷物質的強堿性,用pH試紙還可以方便地測定物質酸堿性的相對強弱。經典例題解析[例1] 在大熱天,狗常會伸出長長的舌頭,這是為什么 [解析] 狗沒有汗腺,不會出汗,大熱天只能靠伸出長長的舌頭來蒸發水分,帶走熱量,調節體溫。[例2] 我們采用海波(硫代硫酸鈉)和蜂蠟進行實驗研究。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兩個分別盛有海波和蜂蠟的試管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再將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中,這樣可以使試管均勻受熱。用酒精燈對燒杯緩慢加熱,注意觀察海波和蜂蠟的變化情況,并仔細觀察溫度計的示數的變化。待被測物質的溫度升至40℃時,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固體完全熔化。再過2min后,停止加熱。自己設計一個記錄表格,將測溫時間和測得的溫度記錄在表格中。如下圖所示,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用縱坐標表示所測溫度。將所記錄的各組數據分別用點標在方格紙上,然后再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了海波和蜂蠟熔化的2個圖像。從描繪出的圖像容易看出,海波經過緩慢加熱,溫度逐漸 ,當溫度達到 ℃時,海波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 ,直到 后,溫度才繼續上升。蜂蠟的熔化過程則不同。由圖像可看出,隨著不斷加熱,蜂蠟的溫度 ,在此過程中,蜂蠟 ,最后熔化為液體。[解析] 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保證海波受熱均勻,為此在實驗中可采取如下3個措施:(1)試管應選擇較細的,以增大海波的受熱面積。(2)裝入試管的海波不宜過多。(3)對海波的加熱應較緩慢,為此可在燒杯中加一溫度計來監測燒杯中水的溫度。一般應使試管內、外溫度計的示數差保持在2~3℃左右。[答案] 圖略 升高 48 不變 全部熔化 不斷升高 逐漸熔化[例3] 將下列現象與相應的物態變化用線連接起來。雪糕化了 熔化灑水的地面變干 凝固樟腦丸越來越小 汽化樹枝上有霜 液化用鐵水澆鑄工件 升華蒸鍋上方生成“白氣” 凝華[解析] 雪糕化了是固體變成液體,屬于熔化;灑水的地面變干是水由液態變成氣態,即汽化;樟腦丸越來越小是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屬升華現象;樹枝上霜是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用鐵水澆鑄工件是由液態的鐵變成固體鐵,屬于凝固現象;蒸鍋上方生成“白氣”是指汽化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是一種液化現象。[例4] 為什么氣體受壓,體積縮小 [解析] 一般情況下,氣體內部分子間的距離較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幾乎不存在,氣體很容易受到擠壓,引起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導致體積縮小。但是氣體也不是可以無限地壓縮的。當分子間的距離達到某一程度時,分子間就存在較大的作用力,外力要壓縮它就比較困難。[例5] 比較:a.冰山消融;b.鋼鐵生銹;c.電熱絲通電發熱;.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四種變化有什么不同。[解析] a.冰山消融:屬于物理變化,因為冰融化變成了水,沒有生成新物質。b.鋼鐵生銹:屬于化學變化,因為鐵和鐵銹是兩種不同的物質。c.電熱絲通電發熱:屬于物理變化,因為電熱絲發熱時沒有生成新物質。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因為木炭燃燒時生成了新物質二氧化碳。[例6] 化學變化中是否也能引起物理變化 試舉例說明。[解析]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伴隨著物理變化,而在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伴隨著化學變化。例如: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蠟燭燃燒時蠟燭發生熔化現象,而蠟燭熔化屬于物理變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