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全章資料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全章資料包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3節 升華與凝華
聯想情景導入
夏天把冰棍從冰箱中拿出來后,常??梢姷奖魃嫌幸粚印鞍追邸?;用久的白熾燈泡內壁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冬天的早晨,??梢姷轿蓓數耐咂嫌幸粚铀?。那么,“白粉”與霜是怎樣形成的呢
放在衣柜中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會變小甚至消失,打開衣柜能聞到“樟腦丸”的氣味,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學習“升華和凝華”的有關知識吧。
重點知識詳解
1.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過程中要吸熱。如:樟腦丸由大變?。槐鶅龅囊路兏?;干冰升華等。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過程中要放熱。如:碘蒸氣遇冷后直接變成碘晶體;霜的形成等。
3.云、雨、雪、霧、露、霜的形成。
(1)云:由水蒸氣溫度降低后凝結成的小水珠、小冰晶聚集而成。
(2)雨:云中的小水珠逐漸變大,落向地面就是雨。
(3)雪:當高空的溫度很低時,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4)霧:由小水珠組成的云接近地面就是霧。
(5)露:夜間的溫度比白天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會液化凝結在植物或其他物體上而形成露。
(6)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在夜間遇到溫度很低的地表物體和植物時會凝華而成白色的霜。
本節知識結構
升華
↓↑ 概念、條件、特點
凝華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普通白熾燈泡用久了,玻璃內壁會發黑,這是什么原因
[解析] 燈泡中的燈絲的材料是金屬鎢,高溫下鎢會發生升華現象而變成鎢氣體。當燈泡停止工作時,鎢蒸氣遇到冷的燈泡壁會發生凝華現象,變成固體狀鎢,.附在玻璃壁上,這就是燈泡壁會發黑的原因。同時,燈泡發光強度也會減弱,也會影響燈泡壁透光能力。
[例2] 在燒瓶里放少量的碘,且對瓶底微微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 ( )
A.固態碘開始熔化,接著汽化,變成紫色的碘蒸氣
B.固態碘熔化變成液態的碘后保持不變
C.固態碘升華成碘蒸氣,若停止加熱,碘蒸氣又會凝華變成固態碘,附著在燒瓶內壁上
D.以上都不對
[解析] 由于碘能夠發生升華和凝華現象,故加熱時碘沒有熔化而直接升華變成紫色碘蒸氣;停止加熱時碘蒸氣也沒有液化而直接凝華變成固態碘,附著在燒瓶內壁上。
[答案] C
[例3] 冬天的早晨,我們經常發現在房間的窗戶 壁(填“內”或“外”)上會出現一層薄薄的小冰花或水冰晶,這是 現象。
[解析] 冬天的早晨,室內和室外溫度相差很大,窗玻璃溫度與房間內空氣溫度相比顯得較低,但與房間外空氣溫度相比顯得較高。故房間內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后放出大量的熱,凝華變成了小冰晶或小冰花,而室外的水蒸氣遇到熱的玻璃吸熱是不會發生凝華現象的。
[答案] 內 凝華
實踐創新應用
1.下列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
A.夏天的早晨,樹葉上有露珠 B.冬天冰凍的衣服會變干
C.冬天的早晨,地面上有霜 D.敞開瓶蓋的香水逐漸減少
2.火箭在飛行時,外殼與空氣發生摩擦產生高溫,因此在火箭外殼上涂有一層特殊材料,防止火箭外殼溫度過高,其原理是 ( )
A.材料升華吸熱使溫度降低 B.材料不傳熱使溫度不升高
C.材料升華放熱使溫度降低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3.演唱會時,舞臺上往往要用彌漫的白霧,給人以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這種白霧實際上是 ( )
A.向舞臺噴射的真實的煙氣
B.利用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C.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霧”
D.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液化成“霧”
4.實驗室要制造低溫而又干燥的環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
A.用大量的冰塊熔化來降溫
B.用噴水方法加快蒸發來降溫
C.用大功率電風扇來吹散熱降溫
D.用干冰升華來降溫
5.下列現象中,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 )
A.水變成水蒸氣 B.碘加熱后變成碘蒸氣
C.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的霜 D.春天早晨出現的大霧
6.下列幾組物態變化中全部要吸熱的是 ( )
A.凝固、升華、凝華 B.凝華、汽化、熔化
C.熔化、汽化、升華 D.熔化、汽化、液化
7.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華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8.夏天的早晨在海邊常可以看到大霧彌漫,而寒冷的冬天,清晨的草地上常鋪滿潔白的霜。大自然真是絢麗多彩!上面霧的形成是 現象,霜的形成是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
9.飛機在人工降雨時向云層噴灑于冰(固態二氧化碳),促使水蒸氣凝結降雨。這一過程中干冰和水經歷了 、 、 三種物態變化。
10.冬天,0℃以下冰凍的衣服也會干,是 現象,在這個過程中,需要 熱量。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外面往往有一層“白粉”,這是 現象。這個過程需要
熱。
課后練習答案
1.升華 吸收 2.說明該固體物質具有升華的特點。 3.略
1.C 2.A 3.C 4.D 5.B 6.C 7.B 8.液化 凝華 9.升華 凝華 熔化 l0.升華 吸收 凝華 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5節 物質的溶解性
聯想情景導入
你媽媽給你買了一件新衣服,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有油滴滴到你的新衣服上,如何想辦法把它洗掉 平時你喝雪碧打開瓶蓋時,看到有大量的氣泡從瓶中冒出,但蓋上瓶蓋氣泡馬上消失?!鉀Q或解釋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學習有關“物質的溶解性”的知識。
重點知識詳解
1.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溶解。
(1)固體在液體中的溶解。
a.在一定條件下,固體在同一種液體中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
b.在一定條件下,同一種固體在不同的液體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如:碘在水中溶解能力差,在酒精中溶解能力強。
c.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固體在同一種液體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如: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較大,熟石灰在水中溶解能力較小。
d.物質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外界條件(如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升高而增強。
(2)液體在液體中的溶解。
不同的液體對物質的溶解能力不同,如油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容易溶解。
(3)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隨氣壓的增大而增強。
2.溶解的吸熱與放熱。
物質溶解時,有的溫度會升高,要放出熱量(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溶于水);有的溫度會降低,要吸收熱量(如硝酸銨、碳酸氫銨等物質溶于水)。
3.影響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水溫的高低、是否用玻璃棒攪拌、食鹽顆粒的粗細等。
本節知識結構
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質,溶解能力并不相同
同一物質在不同物質中溶解能力不一樣
物質的溶解性 溫度影響物質的溶解能力
氣體也能夠溶解在液體中
物質溶解過程中會有熱量變化 放熱
吸熱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色拉油滴在衣服上,用水洗不掉,為什么用汽油可以洗干凈
[解析] 因為在相同條件下,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液體中溶解能力不同。色拉油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容易溶解,故色拉油滴在衣服上,用水洗不掉,用汽油可以洗干凈。
[例2] 一些工廠向河里排放熱水,造成河里的魚死亡,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
[解析] 工廠向河里排放熱水,使河水的溫度升高,水中的溶解氧減少,則河里的魚會因缺氧而死亡。
[例3] 你知道汽水瓶打開蓋子后為什么會冒泡嗎
[解析] 汽水瓶打開后,導致瓶內的氣壓降低,而氣體的溶解能力跟氣壓有關,氣壓越小,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小,導致原來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因氣壓減小而逸出。
[例4] 如圖所示為蔗糖、松香分別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性實驗。比較圖中的A1、B1或A2、B2,我們可得到結論一: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體在同一物質里的溶解能力 (填“相同”或“不相同”);比較A1、A2或B1、B2,則可得到結論二:

[解析] 比較圖中的A1、B1或A2、B2,共同點是將相同質量的蔗糖、松香分別投入相同質量的水或無水酒精中,從實驗結果看,第一次蔗糖全溶、松香部分未溶;第二次蔗糖部分未溶、松香全溶,這說明了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在同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比較A1、A2或B1、B2,這是把相同質量的兩份蔗糖或松香分別投入到相同量的不同液體中,從實驗結果看,第一次蔗糖全溶,第二次蔗糖部分未溶;松香剛好相反。這說明了在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在不同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答案] 不相同在相同的條件下,相同物質在不同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
實踐創新應用
1.下列物質不能溶于水的是 ( )
A.食鹽 B.油漆 C.硝酸銨 D.氫氧化鈉
2.關于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只有固體能夠在水中溶解
B.只有液體能夠在水中溶解
C.只有固體和液體能夠在水中溶解
D.固體、液體、氣體都可能在水中溶解
3.小明和小芳兩位同學分別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體積的白開水,小明用的是熱開水,小芳用的是冷開水,隨后,他們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蔗糖,兩位同學都將蔗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為止。其結果是 ( )
A.小明的糖水更甜 B.小芳的糖水更甜
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 D.兩杯水一樣甜
4.物質在溶解時會發生溫度的改變,它與吸放熱的關系正確的是 ( )
A.有的溫度升高,要放熱
B.有的溫度降低,要吸熱
C.有的溫度不變,吸熱和放熱等效
D.以上說法都有道理
5.將食鹽溶解在水中的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①玻璃棒;②藥匙;③燒杯;④溫度計。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市場上出售的玻璃瓶裝啤酒,在工廠生產時,是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充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加蓋密封而成的。如果將這樣的啤酒放在爐火旁燒烤,玻璃瓶有可能炸裂,炸裂的原因是 ( )
A.玻璃瓶被烘烤炸裂了
B.溫度高,瓶內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性減小而逸出,使瓶內氣壓增加,把瓶炸裂
C.溫度高,瓶內啤酒沸騰,使瓶炸裂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7.在一定條件下,蔗糖在水中溶解的量是 (填“有限的”或“無限的”)。如果升高溫度,則在同樣質量的水中,溶解的蔗糖質量可以 。(填“多一些”“少一些”或“無變化”)
8.小李同學買了一瓶雪碧,在瓶蓋打開前,他感覺瓶壁很堅硬,瓶內也沒有氣泡產生;但當他剛打開瓶蓋,馬上發現瓶內的雪碧中產生了大量的氣泡,同時瓶壁變得軟了。對于這個現象,小李感到很奇怪。經查閱資料,知道了雪碧中冒出的氣泡為二氧化碳氣體,同時他也知道了瓶壁堅硬時瓶內氣壓大,瓶壁軟時瓶內氣壓小。在此基礎上,小李同學提出了氣體溶解性跟 有關,具體關系是: 。
9.某同學在學習了物質的溶解性一節內容后,對物質的溶解性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丶液笏昧艘恍┗柿蛩徜@做實驗,實驗過程如下:
取一個較大的玻璃杯,里面放了÷的水,然后小心地用藥匙將一些硫酸銨加入水中,結果發現硫酸銨全部溶解了,同時玻璃杯的外壁冒出了一些“汗珠”,用手摸了一下杯壁,發現溫度明顯下降了。
該同學經過思考,利用所學過的知識成功地解釋了以上現象。他的解釋是
。
10.小明的媽媽買了一瓶蜂蜜,到了冬天,她發現瓶子里析出了白色的晶體。她覺得非常不滿,認為是蜂場里的工作人員弄虛作假,將蔗糖混入蜂蜜,以次充好。但蜂場的工作人員則認為這白色的晶體是葡萄糖晶體,是從蜂蜜中析出的,絕不是蔗糖。請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你的老師,你覺得他們誰有理 請說明理由。
課后練習答案
1.醬油能溶解在水中,而麻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2.因為有氧氣溶解在水中,魚兒就是依靠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而進行呼吸的。 3.海水中的鹽來自:當雨水流過地表時,會將巖石、土壤中的鹽分溶解,這些鹽分最終會隨江河水匯集到大海,經過億萬年的積累,海水慢慢變咸了。
1.B 2.D 3.A 4.D 5.D 6.B 7.有限的 多一些 8.氣壓 氣體的溶解性隨氣壓的升高而增大,隨氣壓的降低而減小 9.硫酸銨在溶解于水時要吸收大量的熱,使得瓶壁降溫,從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而液化 l0.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4節 物質的構成
聯想情景導入
將一塊方糖放入熱水中,很快方糖看不見了,同時水變成甜的了,這個現象說明糖以肉眼看不到的極小的顆粒分散到了水中,我們把這樣的極小顆粒叫做分子。分子間有沒有空隙 分子運不運動 ……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來說明
重點知識詳解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較大的分子。構成物質的微粒還可以是原子、離子等。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鐵是由鐵原子構成;氯化鈉(俗稱食鹽)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同種物質具有相同的分子。
2.分子的特點。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間有空隙,如50L,水和50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I00L。
(3)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如擴散現象。
(4)分子間存在作用。如:物質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證明分子之間存在作用力。
3.分子由于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不但說明了分子之間有空隙,同時也說明了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
4.固體、氣體、液體都可以擴散。
(1)氣體擴散: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
(2)液體擴散: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擴散越快。
5.氣體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之間有空隙,并且空隙比較大。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固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比較大。
本節知識結構
分子很小
分子 分子之間有空隙
物質的構成
分子處于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之中
其他微粒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一滴紅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過一會兒后,整杯水都變紅了,我們把這種現象叫擴散。下列有關擴散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如果水的溫度為0℃,則不會發生擴散現象
B.固體問沒有擴散現象
C.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D.溫度越低,擴散進行得越快
[解析]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現象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客觀表現,它在固體、液體、氣體間都可以發生,故B錯誤;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擴散得越快,故A、D錯誤。
[答案] C
[例2] 水結成冰,分子間的距離如何變化
[解析] 水結成冰是一種凝固現象。由于水和冰的狀態不同引起了水和冰的密度不同,而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導致同質量的水變成冰體積變大,引起了分子間的距離也變大。
[例3] “墻內開花墻外香”這句話涉及的科學知識是 。
[解析] 花容易釋放出具有香味的分子,而分子的特點之一是能作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使得墻內的香味分子跑到墻外來,所以“墻內開花墻外香”這句話涉及的科學知識是: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
[答案] 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
[例4] 我們知道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為什么蒸發有致冷作用
[解析] 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而蒸發是汽化的一種方式,也要吸熱。從分子運動的角度看,蒸發實質上是處于液體的表面的分子由于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在液面分子離開的過程中要向液體及周圍吸收熱量,導致液體及周圍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說蒸發有致冷作用。
實踐創新應用
1.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
A.在小盤子里倒一點酒精,滿屋子都是酒精氣體
B.掃地時,灰塵在空氣中飛舞
C.腌咸菜時,時間一長菜就變成了
D.曬衣服時,水分蒸發衣服變干
2.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原來的體積之和,這是因為 ( )
A.沒有擴散現象 B.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D.分子之間有空隙
3.油庫附近嚴禁煙火是因為 ( )
A.分子之間有間隙 B.同種分子性質相同
C.汽油分子在不斷地擴散 D.汽油分子非常小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冰融化成水,體積會變小,這說明冰中分子之間的間隙比水中的間隙要大
B.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
C.物質的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D.固體分子之間也有間隙
5.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下列現象的原因。
(1)溫度越高,液體蒸發越快: 。
(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
6.固體、液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比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要 (填“大”或“小”)。
7.如圖所示,下面的集氣瓶中盛放的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上面的集氣瓶中盛放的是空氣,現把中間玻璃片拿掉,使上面的集氣瓶倒扣在下面的集氣瓶上,則過一段時間后我們會看 ,這個現象說明了 。
8.有如下實驗:取一根細空心玻璃管在酒精燈上燒制成如圖甲所示的一端封口,一端開口的玻璃容器,然后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用水稀釋的紅墨水(約一半左右),再向其中注入酒精直到注滿容器為止(如圖乙所示)。靜止一段時間后,我們將觀察到容器左、右兩端液體的顏色 (填“均勻”或“不均勻”)。用大拇指堵住容器口,加以振蕩,待混合均勻后再觀察(如圖丙所示),液體中有一真空氣泡。這一實驗說明了分子具有哪些性質
。
課后練習答案
1.大 2.我們能夠聞到一些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的氣味,就表明固體、液體、氣體物質會向空氣中擴散。 3.略
1.B 2.D 3.C 4.B 5.(1)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這時有更多的分子從液體跑向空氣 (2)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其空隙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6.小 7.上面瓶子中的氣體顏色也逐漸變成了紅棕色,同時下瓶的顏色變淺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8.均勻 分子之間有間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4章 物質的特性
第1節 熔化與凝固
聯想情景導入
你遇到過下雪天嗎 你玩過打雪仗、堆雪人、玩雪球嗎 在玩這些游戲的同時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雪球握在手上為什么很快會變成水,同時手會感到冷 雪人堆得很高大,為什么過幾天也會消失 你聽到過“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嗎 帶著種種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節內容。
重點知識詳解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吸熱。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放熱。
2.固體的熔化過程。
(1)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如下圖)。
a.AB段:物質處于固態,吸熱升溫。
b.BC段:物質處于熔化狀態,吸收熱量后,溫度不變。B點物質處于固態,C點物質處于液態,BC之間的任何一點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c.CD段:物質處于液態,吸熱升溫。
(2)松香的熔化過程(如下圖)。
a.A點之前:松香處于固態,吸熱升溫。
b.AB段:松香處于熔化狀態,吸熱但溫度升高。
c.B點之后,松香處于液態,吸熱升溫。
(3)硫代硫酸鈉與松香的熔化:
相同:a.都要達到一定溫度才能熔化。
b.都要吸熱。
不同:硫代硫酸鈉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而松香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一直上升。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在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如:金屬、明礬、冰、硫代硫酸鈉等。非晶體在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上升,如:玻璃、蜂蠟、橡膠、塑料、松香等。
4.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有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冰的熔點是0℃。不同晶體的熔點不同,熔點是物體的一種特性。
5.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在凝固時都要放熱。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凝固點。
6.同一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相同。非晶體既沒有熔點,也沒有凝固點。
7.晶體熔化的條件:(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吸熱。
本節知識結構
概念
條件
熔化
規律
實例
區別與聯系
概念
條件
凝固
規律
實例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如右圖是固體A、B的熔化曲線,從圖中
可知屬于非晶體的是 ;屬于晶體的
是 ,該晶體的熔點是 ,熔化
過程持續了 分鐘;在CD段A物體
處于 狀態。
[解析] 根據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曲線形狀,即可知固體A為晶體,B為非晶體。CD段為晶體熔化階段,故晶體熔化的時間為4分鐘;C點為熔化的起始時刻,物體的狀態為固體;D點為熔化結束時刻,物體處于液態;CD之間為固液共存狀態;故CD段為物體處于固態或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答案] B A 48℃ 4 固態或液態或固液共存
[例2] 把一塊0℃的冰塊放入到0℃的水中(周圍氣溫也是0℃),過一段時間后,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冰將熔化
B.冰不會熔化
C.水將全部結冰
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
[解析] 根據熱傳遞條件,物體間只有存在溫度差時熱傳遞才能進行。根據題意,冰、水及環境的溫度均各0。C,相互間不能發生熱傳遞;而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必須吸熱,在凝固過程中必須放熱。所以冰不吸熱不會熔化,水不放熱不會結成冰。
[答案] B
[例3] 在南極長城站附近,氣溫常達一40℃以下,在那里測量氣溫應選用 ( )
A.水銀溫度計 B.酒精溫度計
C.水銀或酒精溫度計 D.都不行
[解析] 首先應知道液體溫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即溫度計內的物質所處的狀態一定要液體,其次應知道水銀和酒精的凝固點分別是一39℃和一117℃。南極長城站的氣溫低于水銀的凝固點,因而只能選擇酒精溫度計。
[答案] B
[例4] 為什么說“下雪不冷化雪冷”
[解析] 因為下雪時空中的氣溫低于0℃,使空氣中的液態水凝固成雪花狀的固體(當然也有水蒸氣發生凝華),需要放熱使周圍環境的溫度升高。而化雪是一個熔化過程需吸熱,使周圍的環境溫度下降,因此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
實踐創新應用
1.硫代硫酸鈉的熔點是48℃,則48℃硫代硫酸鈉所處的狀態是 ( )
A.固態 B.液態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2.下列物質全部都是晶體的一項是 ( )
A.鐵、食鹽、松香 B.萘、食鹽、水晶
C.鋁、石蠟、玻璃 D.冰、瀝青、松香
3.鉛的熔點是32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鉛塊溫度升高到327℃便全部熔化
B.鉛塊溫度升高到327℃就逐漸熔化
C.鉛塊在327℃以下已開始熔化,到327℃時全部熔化
D.鉛塊溫度升高到327℃后,繼續吸熱才能逐漸熔化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用質量相同的O℃的水或O℃的冰來冷卻物體,其冷卻效果相同
B.萘的熔點是80℃,80℃的萘可以是液態,也可以是固態,還可以是固液共存
C.松香加熱到一定溫度時便開始熔化,所以松香也有熔點
D.物體熔化時的溫度就是熔點
5.甲、乙兩盤水里都有冰塊,甲盤里的冰塊多些,乙盤里的冰塊少些;甲盤放在陽光下,乙盤放在背陰處,當兩盤里的冰塊都未完全熔化掉時,則 ( )
A.甲盤水的溫度比乙盤水的溫度高
B.乙盤水的溫度比甲盤水的溫度高
C.兩盤水的溫度相同
D.不用溫度計測量,無法比較兩盤水的溫度高低
6.將鐵水澆鑄成零件的物態變化圖線,應是下圖中的 ( )
7.美國有一家工廠要制造一種特殊用途的鋼鋁罐。即鋼罐內表面要壓接一層0.25毫米厚的鋁片。焊接專家、鍛壓專家都束手無策。后來,圣迪亞實驗室內的科學家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先把薄薄的鋁片裝到鋼罐內與內表面相貼,再往鋼罐內灌滿水,水中插入冷凍管,使水結冰,冷凍后鋁膜就與鋼罐接牢了。使鋁罐接牢的原因是 ( )
A.鋁膜與鋼罐之間的水把它們凍牢了 +
B.水結冰時放熱使它們焊牢了
C.水結冰時膨脹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它們壓牢了
D.水結冰時,吸收了大量的熱,把它們冰凍住了
8.如圖所示為萘的熔化圖像,有關這個圖像的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
A.BC段沒有吸收熱量
B.BC段繼續吸熱,完全熔化過程
C.BC段繼續吸熱,完成凝固過程
D.BC段溫度不變,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物質狀態不變
9.下列屬于熔化的是 ( )
A.鹽放在湯中后,湯會逐漸變咸
B.從冰箱中取出的碗,外壁出現水珠
C.露水的形成
D.棒冰不放在冰箱中,會慢慢變成水
10.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溫度是0℃以下的房間里,在冰的質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 ( )
A.保持不變 B.溫度降低
C.溫度升高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11.按有無一定的熔化溫度,固體分 和 兩類。在①松香;②萘;③冰;④玻璃;⑤鐵;⑥塑料;⑦橡膠;⑧蜂蜜;⑨水晶;⑩硫代硫酸鈉中,屬于晶體的是 (填序號),它們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它們在熔化過程中要 熱量(填“吸收”或“放出”),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屬于非晶體的是 (填序號),它們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在它們熔化過程中要 熱量(填“吸收”或“放出”),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
12.填寫下列現象各屬于什么物態變化。
(1)春天,冰雪消融。
(2)鐵水澆入模子鑄成鐵件。
課后練習答案
1.固體熔化時有無熔點 2.0℃ 冰 3.應選用酒精溫度計,這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為一39℃,當氣溫低于一39℃時,水銀已凝固,無法指示氣溫。
1.D 2.B 3.D 4.B 5.C 6.D 7.C 8.B 9.D l0.A 11.晶體 非晶體 ②③⑤⑨⑩ 吸收 保持不變 ①④⑥⑦⑧ 吸收 升高 12.(1)熔化 (2)凝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6節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聯想情景導入
我們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又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在你的身邊物質也存在著許多變化。比如:鋼鐵生銹、煤的燃燒、木頭做成椅子、巖石的粉碎、電燈的發光發熱等,你認為它們的變化本質是一樣的嗎
重點知識詳解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在變化時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只是形狀、狀態方面發生了變化,物質本身沒有改變。如:物質的三態變化。
(2)化學變化:在變化時,生成了新的物質。物質本身發生了變化。常伴有發光、發熱、產生沉淀、放出氣體、顏色變化等現象發生。如煤的燃燒。
(3)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看變化時有沒有生成新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氣味、光澤、軟硬、熔點、沸點、溶解性、密度、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電磁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生銹、燃燒、酸性、堿性、牛奶發酸、食物變質、腐壞、發霉、釀酒等。
(3)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
(4)食醋具有酸性,一些果汁也具有酸性。一般的雨水具有微弱的酸性,有些地方由于工業廢氣的過量排放,雨水酸性較強,形成酸雨,造成傷害。
(5)三大強酸:硫酸、鹽酸、硝酸。
(6)小蘇打、純堿、洗滌劑等溶液具有堿性。四大強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鈣、氫氧化鉀。
(7)強酸和強堿都有很大的腐蝕性。當有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沖洗。
3.物質酸堿性的測定。
(1)定性測定——用酸堿指示劑。
a.用紫色石蕊試液: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記作“石酸紅,石堿藍”。
b.用無色酚酞試液:酸性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定量測定——最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
a.測定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
b.pH值的大小可判定酸堿的強弱。
pH范圍在0~14之間:pH>7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pH=7,中性;pH<7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
(3)精確測定pH值可使用酸度計。
本節知識結構
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的性質
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酸性物質
物質的酸堿性
堿性物質
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試
液變紅
定性(用石蕊試劑)
堿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試
酸堿性的測定 液變藍
pH<7酸性溶液
定量(用pH試紙) pH=7中性溶液
pH>7堿性溶液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化學變化區別于物理變化的標志是 ( )
A.有氣體放出或有沉淀產生的變化
B.有發光發熱的變化
C.物質的狀態及顏色的變化
D.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解析] 物質的變化有兩種形式,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的發生。判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有許多依據,但最本質的是看有無新物質生成,如化學變化中通常伴隨著發光、發熱、生成沉淀、放出氣體、顏色變化等現象,但不絕對。如電燈鎢絲通電后能發光發熱,這是鎢絲發生的物理變化,故B錯;同時可以排除A、C選項。
[答案] D
[例2] 在下列物質的變化或屬性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木材做成各種家具 B.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C.酒精揮發 D.煤油燃燒
E.氧化鎂是白色粉末 F.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
G.煤油能燃燒 H.酒精易揮發
[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應辨清“變化”與“性質”,物質“變化”強調的是一個過程或現象,而物質的“性質”強調的是物質的某一“能力”或“屬性”,表述物質性質的語句中通常有“能、易、難、會、可以、具有”等詞語。如“煤油燃燒”和“煤油能燃燒”,前者表示煤油發生了化學變化,后者表示的是煤油的可燃性,即化學性質。又如“酒精揮發”和“酒精易揮發”,前者表示的是一個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后者表示的是一種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答案]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A、C,屬于化學變化的是D,屬于物理性質的是B、E、H,屬于化學性質的是F、G。
[例3] 下列物質中具有堿性的是 ( )
A.蒸餾水
B.治療胃酸過多所服用的口服藥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D.現代工業城市中的降水
[解析] 根據教科書內容提示及科學常識,我們知道:蒸餾水是中性的,二氧化碳常和酸性飲料聯系在一起,故可推測其水溶液呈酸性。現代工業城市中的降水常常因為溶解有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而具有酸性,稱為“酸雨”,呈酸性。治療胃酸過多所服用的藥物一般是胃舒平(氫氧化鋁),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一樣呈堿性。
[答案] B
[例4] 有一種pH=3的鹽酸,要使其pH變大,下列做法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
A.加水 B.加pH=1的硫酸溶液
C.加pH=6的稀鹽酸 D.加堿溶液
[解析] pH表示的是溶液的酸堿度,即酸堿性的強弱,pH越大,則溶液的堿性越強,酸性越弱。加水稀釋溶液使酸性減弱,故pH增大;酸性溶液中加入堿性溶液,溶液的堿性當然增強,故pH也增大。加入pH比它大的稀鹽酸,它的酸性也會變弱,故pH值也增大。而pH=1的硫酸的酸性比pH=3的鹽酸的酸性還要強,故加入后溶液的酸性增強,pH應減小。
[答案] B
實踐創新應用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潮濕衣服經太陽曬后變干了 B.銅錠抽成銅絲
C.鐵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 D.煤的燃燒
2.能說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現象是 ( )
A.發出白光
B.放出大量的熱
C.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木炭的質量變小
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化學變化表現出了物質的性質
B.發光發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C.化學變化并不一定有明顯的現象產生
D.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4.氮氣具有下列性質,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
A.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在低溫高壓下能變成無色液體或雪狀固體
C.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與氫氣作用變成氨
D.極難溶于水
5.某固體物質受熱后變成氣態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定是物理變化 B.一定是化學變化
C.一定不是物理變化 D.無法確定
6.下列變化中既發生了物理變化,又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
A.用空氣為原料制取氧氣
B.以木材為原料制作家具
C.冬天的早晨在屋頂上經常會出現霜
D.鋼鐵生銹
7.下表所列為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
泡菜 葡 萄 番茄 雞蛋清
3.0~3.6 3.7~4.5 4.0~4.4 7.6~8.0
A.泡菜 B.葡萄 C.番茄 D.雞蛋清
8.某溶液pH=3,則該溶液 ( )
A.呈酸性 B.呈堿性
C.呈中性 D.無法判斷酸堿性
9.人體內一些液體的近似pH值如下:血漿7.35~7.45,膽汁7.1~7.3,胰液7.5~8.0,胃液0.9~1.5,其中一種液體呈酸性,該液體是 ( )
A.血漿 B.膽汁 C.胰液 D.胃液
10.已知蘋果汁的近似pH值為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 ( )
A.無色 B.紅色 C.藍色 D.紫色
1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廚房中使用的食醋呈酸性
B.燒堿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有很強的去污性
C.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堿性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12.某人在大量喝水時,其胃液的酸堿性變化符合下圖所示中的 ( )
13.鐵具有的下列性質和現象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填序號)
①鐵具有銀白色光澤 ②鐵塊在高溫下變成鐵水 ③鐵生銹 ④鐵在點燃條件下能跟氧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 ⑤經敲打后鐵塊能變成鐵板 ⑥鐵能導電
14.用小刀切開一小塊金屬鈉,發現切面呈銀白色。將一小塊鈉投入到水中,金屬鈉浮在水面上,與水發生劇烈反應,金屬鈉熔化成一個閃亮的小球,水面有氣泡冒出,水溫升高。根據以上介紹,請你總結出有關鈉的物理性質 (至少寫兩條),寫出鈉的一條化學性質 。
15.pH數值反映了 強弱,它的范圍一般在 之間。pH<7,溶液呈 性,pH>7,溶液呈 性。
16.小明同學在稀釋濃硫酸的過程中,因不小心皮膚上沾上了幾滴濃硫酸,接觸處立刻感到有一種灼燒的感覺,這是因為濃硫酸具有 ;這時小明同學該怎么做
。
17.檸檬汁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檸檬汁呈 性,其pH 7。在下列各項措施中能使檸檬汁的pH增大的是 (填序號)。
①加入食鹽固體 ②加入鹽酸 ③加入稀硫酸 ④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18.化學變化中除了生成新物質外,常伴隨著發光、發熱、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但也有些化學變化發生時常無明顯的變化,如石灰石煅燒。為了探究石灰石煅燒后有無發生化學變化,實驗中常借助進一步的反應讓新物質“顯露”出來。請分析下圖中所示實驗的設計原理。
19.取4種植物的花瓣,分別放在研缽中,加入酒精研磨、過濾,然后,各取少許溶液,用稀堿溶液和稀酸溶液進行檢驗,結果如下:
花的種類 花汁在酒精中的顏色 花汁在酸中的顏色 花汁在堿中的顏色
大紅花 粉紅色 橙 色 綠 色
玫瑰 粉紅色 粉紅色 綠色
萬壽菊 黃色 黃 色 黃色
雛菊 無色 無色 黃色
(1)你認為能作酸堿指示劑的花汁有哪些 為什么
(2)在玫瑰花汁中加入小蘇打后,你認為會呈現什么顏色
課后練習答案
1.燈絲用金屬鎢制成,主要利用鎢的熔點較高的性質,這種性質是鎢的物理性質。 2.堿性酸性中 3.略
1.D 2.C 3.B 4.C 5.D 6.D 7.A 8.A 9.D l0.B 11.D l2.A 13.②⑤ ③ ①⑥ ④ 14.金屬鈉的顏色為銀白色,鈉的密度比水小,鈉的熔點低、鈉質軟 鈉能跟水反應生成氣體 l5.溶液酸堿性0~14酸 堿 16.腐蝕性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清水沖洗,然后涂上硼酸 17.酸 < ④ l8.圖中的下半部分說明石灰石煅燒前溶于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而上半部分則說明石灰石煅燒后再溶于水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故通過對比就能得出石灰石煅燒后生成了一種新的物質,新的物質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本實驗設計所依據的原理為對照實驗法,由此得出的結論比較科學。 l9.(1)大紅花、玫瑰、雛菊;因為它們在酸堿中能顯示不同的顏色。 (2)綠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4章 知識歸納總結
重點知識詳解
1.物質三態之間可以相互轉變,轉變方式如下圖。
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非晶體沒有熔點。液體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
2.蒸發的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空氣流動速度等因素有關。
3.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并在不停運動著。分子之間的空隙和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擴散的原因。擴散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而在氣體中擴散得最快。
4.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有些物質的溶解能力會隨溫度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5.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者的區別是看變化過程中有無別的物質生成。物質具有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6.酸堿性是物質的重要性質,不同的物質酸堿性的強弱不同。石蕊試液可判斷物質的強堿性,用pH試紙還可以方便地測定物質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在大熱天,狗常會伸出長長的舌頭,這是為什么
[解析] 狗沒有汗腺,不會出汗,大熱天只能靠伸出長長的舌頭來蒸發水分,帶走熱量,調節體溫。
[例2] 我們采用海波(硫代硫酸鈉)和蜂蠟進行實驗研究。用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兩個分別盛有海波和蜂蠟的試管中各插入一支溫度計,再將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中,這樣可以使試管均勻受熱。用酒精燈對燒杯緩慢加熱,注意觀察海波和蜂蠟的變化情況,并仔細觀察溫度計的示數的變化。
待被測物質的溫度升至40℃時,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固體完全熔化。再過2min后,停止加熱。
自己設計一個記錄表格,將測溫時間和測得的溫度記錄在表格中。
如下圖所示,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用縱坐標表示所測溫度。將所記錄的各組數據分別用點標在方格紙上,然后再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了海波和蜂蠟熔化的2個圖像。
從描繪出的圖像容易看出,海波經過緩慢加熱,溫度逐漸 ,當溫度達到 ℃時,海波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 ,直到 后,溫度才繼續上升。
蜂蠟的熔化過程則不同。由圖像可看出,隨著不斷加熱,蜂蠟的溫度 ,在此過程中,蜂蠟 ,最后熔化為液體。
[解析] 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保證海波受熱均勻,為此在實驗中可采取如下3個措施:
(1)試管應選擇較細的,以增大海波的受熱面積。
(2)裝入試管的海波不宜過多。
(3)對海波的加熱應較緩慢,為此可在燒杯中加一溫度計來監測燒杯中
水的溫度。一般應使試管內、外溫度計的示數差保持在2~3℃左右。
[答案] 圖略 升高 48 不變 全部熔化 不斷升高 逐漸熔化
[例3] 將下列現象與相應的物態變化用線連接起來。
雪糕化了 熔化
灑水的地面變干 凝固
樟腦丸越來越小 汽化
樹枝上有霜 液化
用鐵水澆鑄工件 升華
蒸鍋上方生成“白氣” 凝華
[解析] 雪糕化了是固體變成液體,屬于熔化;灑水的地面變干是水由液態變成氣態,即汽化;樟腦丸越來越小是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屬升華現象;樹枝上霜是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用鐵水澆鑄工件是由液態的鐵變成固體鐵,屬于凝固現象;蒸鍋上方生成“白氣”是指汽化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是一種液化現象。
[例4] 為什么氣體受壓,體積縮小
[解析] 一般情況下,氣體內部分子間的距離較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幾乎不存在,氣體很容易受到擠壓,引起分子間的距離縮小,導致體積縮小。但是氣體也不是可以無限地壓縮的。當分子間的距離達到某一程度時,分子間就存在較大的作用力,外力要壓縮它就比較困難。
[例5] 比較:a.冰山消融;b.鋼鐵生銹;c.電熱絲通電發熱;.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四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解析] a.冰山消融:屬于物理變化,因為冰融化變成了水,沒有生成新物質。
b.鋼鐵生銹:屬于化學變化,因為鐵和鐵銹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c.電熱絲通電發熱:屬于物理變化,因為電熱絲發熱時沒有生成新物質。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因為木炭燃燒時生成了新物質二氧化碳。
[例6] 化學變化中是否也能引起物理變化 試舉例說明。
[解析]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伴隨著物理變化,而在發生物理變化時一定不伴隨著化學變化。例如: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蠟燭燃燒時蠟燭發生熔化現象,而蠟燭熔化屬于物理變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4章 自主檢測卷(A)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屬于物質的特性的是 ( )
A.熔點 B.沸點 C.質量 D.溶解性
2.下表是幾種物質的熔點,科學家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活動時,應選用哪一種溫度計來測量溫度 ( )
物質 固態煤油 固態水銀 固態酒精
熔點/℃ -30 -39 -117
A.水銀溫度計 B.煤油溫度計
C.酒精溫度計 D.水銀溫度計和煤油溫度計都可以
3.炎熱的夏天,鋪有瀝青的路面會變軟,這是因為 ( )
A.瀝青是晶體,受熱后達到熔點,所以變軟
B.瀝青是非晶體,受熱后達到熔點,所以變軟
C.瀝青是晶體,受熱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變軟
D.瀝青是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受熱后逐漸變軟
4.下列自然現象中,要吸收熱量的是 ( )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廣場上霧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現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5.下列現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 ( )
A.煙霧繚繞 B.花香怡人 C.雪花飄飄 D.塵土飛揚
6.在足球比賽中常??梢姡寒斠磺騿T腳被撞傷倒地不能起來時,一名醫生馬上跑過去在受傷部位噴上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汽化后能使受傷部位溫度下降,起到暫時止痛作用。這種液體沸點最有可能的是 ( )
A.12℃ B.32℃ C.40℃ D.100℃
7.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 ( )
A.水的沸點低于或者高于100℃
B.一l0℃的冰塊放在0℃的水中,冰塊會熔化
C.物體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D.在敞開的鍋中燒水沸騰,再用猛火繼續加熱,則水的溫度也不會升高
8.關于蒸發和沸騰有以下說法:①都屬汽化現象;②都要吸收熱量;③都發生在液體表面;④都要在一定溫度下進行;⑤都是溫度越高進行得越快。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9.下列操作中不會使汽水中已經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逃逸出來的是 ( )
A.打開汽水瓶蓋,使瓶內壓強減小 B.攪拌汽水
C.加熱汽水 D.冷凍汽水
10.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
A.高壓鍋爆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牛奶變酸 D.鋼鐵生銹
11.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形成這種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態變化是 (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華 D.汽化和升華
12.下列關于課本用紙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
A.白色 B.難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13.有甲、乙、丙三支溫度計,其中一支刻度不正確,
現把它們分別放在空氣中、盛酒精的開口瓶中和
密封的盛有酒精的瓶中(如圖),一段時間后,三
支溫度計的示數均為l8℃,則 ( )
A.甲溫度不準確
B.乙溫度不準確
C.丙溫度不準確
D.不能確定
14.甲、乙兩盆水里都有冰塊,甲盆里的冰塊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塊少一些,甲盆放在背陰處,乙盆放在陽光下,在兩盆里的冰都未完全融化時,兩盆水的溫度相比 ( )
A.甲盆中水的溫度高 B.乙盆中水的溫度高
C.兩盆中水的溫度一樣高 D.無法判斷
15.下列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是 ( )
A.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速度 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酒精的蒸發速度 D.酒精的沸點
16.如圖是研究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這個探究方案中正確的是 ( )
①圖(a)是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大小關系的
②圖(b)是研究蒸發快慢與溫度高低關系的
③圖(c)是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附近氣流快慢關系的
④整個過程中是利用“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進行探究的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確
17.下列曾被中央電視臺曝光的質量問題事件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
A.用工業石蠟等給瓜子“美容”
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摻和成“奶粉”
C.用硫磺燃燒法熏蒸粉絲
D.用毛發水、醬色、水、鹽等兌換成“假醬油”
18.我們平時用的高壓鍋的作用是 ( )
A.堅固耐用 B.增大壓強,提高液體的沸點
C.縮短水沸騰時間 D.增大壓強,降低液體的沸點
19.小華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開后繼續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開后小火煮,保持鍋中水一直沸騰,直到煮熟。則 (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時間
B.第一次比第二次費燃料,但省時間
C.第一次比第二次費燃料,也費時間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時間差不多
20.夏天有人用濕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會很快變質。這種做法 ( )
A.毫無意義,因為物體間溫度相同時不發生熱傳遞
B.錯誤,濕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熱困難,牛奶反而要變質
C.正確,濕毛巾中的水分蒸發,要從奶瓶吸收部分熱量,從而延緩牛奶變質
D.很難說,可能會變質,可能不會變質
二、填空題(每空l分,共33分)
1.上科學課時,老師寫下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杯中冰水,水結冰冰溫未降”;下聯是“盤內水冰,冰化水水溫不升”。對聯包含的物質變化是 和 ,反映一個共性

2.若你想知道平時喝的“雪碧”這種飲料是呈酸性還是堿性,最簡單的檢驗方法是用干凈試管取少量雪碧,往其中滴加 試液,若該試液變紅色則說明“雪碧”這種飲料是呈
性的。若還要鑒定“雪碧”這種飲料的酸堿性的強弱,則最簡單的方法是用 ,測定的方法是: ,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3.取暖室的散熱器里,通入的是l00℃的水蒸氣,出來的水也是l00℃,(1)此物態變化叫
,向外界 (填“釋放”或“吸收”)熱量;(2)猜測一下:當100℃的水變成100℃的水蒸氣時,需要 (填“放熱”或“吸熱”)。
4.小青把驅蚊片放到電驅蚊器的發熱板上,通電一段時間后,在整個房間里就能聞到驅蚊片的氣味,這種科學現象是 現象;如果驅蚊片不加熱,在房間里就難聞到驅蚊片的氣味,可見, 越高,這種現象就越明顯。
5.在廚房的墻壁上或油煙機上,經常可看到油滴,這些點滴在形成過程中所經歷的物態變化有 。用水很難把油滴洗去,而用洗潔精能方便地洗去,這是因為
。
6.燒菜湯時,往湯里放麻油和鹽,攪拌后看到麻油漂在上面,而鹽粒卻看不見了,這說明
。
7.小華想吃冰棍,打開冰箱冷凍室的門,發現冒出一股“白氣”,這是 形成的;他拿出冰棍,發現硬邦邦的冰棍上粘著白花花的“粉”,這是 形成的;剝開包裝紙,冰棍就冒“白氣”,這是 現象;把這冰棍放進茶杯里,茶杯外壁冒“汗”,這是 現象。
8.小明為了研究液體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將體積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別裝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然后將它們放置在同一房間(相同環境)里。過了一段時間,他觀察到酒精液面明顯低于水的液面。試根據這個蒸發快慢的現象,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
9.2008年9月25日21時,我國成功地發射并回收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鸺l射時,高溫火焰向下噴射到發射臺的地面,很多物體遇到這樣的高溫火焰都會 。為了保護發射臺底,就建了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中,利用水的 來吸收巨大的熱,大量的“白氣”從發射臺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這是 形成的。
10.如圖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圖像,根據該圖像能夠獲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溫為25℃;
信息二: ;
信息三: 。
11.將下列現象與對應的變化、性質用直線連接起來。
A.木炭可以燃燒 ①物理變化
B.蘋果爛了
C.濕衣服變干 ②化學變化
D.樟腦丸變小
E.金剛石很硬 ③物理性質
F.晶體有熔點
G.煤燃燒 ④化學性質
H.鋼鐵會生銹
三、簡答題(第1小題6分,第2小題9分,第3小題l2分,共27分)
1.如何鑒別酒精和水 (4e求至少寫出三種方法)
2.某同學通過觀察發現:肥皂、洗衣粉、洗發露等洗滌用品都呈堿性,據此他提出了一種猜測:堿性物質可能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1)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問題:
(2)請你再設計一個對照實驗證明他的猜測:
3.探究影響保溫瓶中水溫下降的快慢的因素。
保溫瓶是家中廚房常用的器具。我們發現保溫瓶中裝水越少,過一夜后,瓶中的水溫就低。另外,冬天保溫瓶中的水溫度降低得更快。下面我們將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來探究影響保溫瓶中水溫下降快慢的因素。
(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
猜測l:保溫瓶中水量的多少可能是影響的一個因素。
猜測2:
(3)實驗檢驗:
實驗1 實驗2
實驗目的
條件控制 控制保溫瓶型號、水的初溫和環境溫度一致;使每個保溫瓶內盛放的水量不同。即取四個相同的保溫瓶分別倒人1/4瓶、l/2瓶、3/4瓶和整瓶開水,然后放在同一地點。 控制保溫瓶型號、水的初溫和保溫瓶內的水量環境溫度一致;使每個保溫瓶在不同溫度的環境中。即取兩個相同的保溫瓶都倒滿開水,然后一個放在廚房的地板上,另一個放在冰箱中。
一、l.C 2.C 3.D 4.A 5.B 6.A 7.B 8.A 9.D l0.A 11.C 12.C l3.B l4.C l5.D l6.D l7.C l8.B l9.D 20.C 二、1.凝固 熔化 晶體熔化或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溫度不變 2.紫色石蕊 酸pH試紙 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該飲料滴在試紙上 3.液化 釋放 吸熱 4.擴散 溫度5.汽化和液化 油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洗潔精中 6.相同條件下,各種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7.液化 凝華 液化液化 8.液體蒸發的快慢是否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9.熔化 汽化 水蒸氣液化 l0.海波是晶體海波的熔點是48℃ 11.①C、D②B、G③E、F④A、H 三、l.可通過氣味、熔點、沸點、可燃性、揮發性等來鑒別 2.(1)堿性物質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嗎 (2)在兩塊一樣沾有油污的玻璃上,分別用一般的抹布和沾上堿性物質的抹布去擦,比較擦拭后的去污效果。 3.(1)影響保溫瓶中水溫下降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保溫瓶周圍環境的高低可能是水溫下降的快慢的一個因素。 (3)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4章 自主檢測卷(B)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任何溫度下液體都可以蒸發
B.所有的固體都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C.物質升華時會放出熱量
D.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
2.下列措施中,為了加快蒸發的是 ( )
A.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
B.將濕衣服展開后晾在向陽、通風處
C.用保鮮袋裝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
3.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幾種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中,屬于凝華現象的是 ( )
A.室外凍冰的衣服會變干
B.房間窗戶玻璃的內表面出現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氣”
D.河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4.下列自然現象中,屬于熔化現象的是 (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灑在地上的水變干
C.秋天,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霧
D.冬天,湖水結冰
5.若想在高山上將飯煮熟,可用的方法是 ( )
A.減少加熱時間 B.減小火力
C.用高壓鍋煮 D.打開鍋蓋
6.午飯后,小明和小玲來到商店,小明買了根“冰棍”,小玲買了根“棒棒糖”。當他們把冰棍和棒棒糖放進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對于這一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7.夏天打開冰箱門時,可以看到門的附近出現了“白氣”。這些“白氣”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時 ( )
A.液化形成的 B.汽化形成的
C.升華形成的 D.熔化形成的
8.“縹緲的霧,晶瑩的露,凝重的霜,輕柔的雪,同樣的水分子,裝扮著我們生活的時空。”這是一首描述物理現象的抒情詩,對這首詩中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 )
A.“縹緲的霧”是汽化現象 B.“晶瑩的露”是液化現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現象 D.“輕柔的雪”是熔化現象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金屬熔化和液態金屬凝固的過程中,溫度均保持不變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況下水的沸點都是l00℃
D.任何情況下冰的溫度一定低于0℃
10.下列現象的產生,需要吸熱的是 ( )
A.夏天,輸水管外出現小水珠
B.嚴冬,玻璃窗內壁結了一層冰花
C.擦在皮膚上的酒精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霧迷漫
11.戴眼鏡的乘客乘坐冷氣很強的出租汽車一陣后下車,有時會發覺眼鏡鏡片模糊。此現象是由于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鏡片發生 ( )
A.液化 B.凝華
C.熔化 D.凝固
12.下列現象屬于液化的是 ( )
A.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會“冒汗”
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干
C.盤子里的水,過一段時間會變少
D.杯子中的冰塊,過一段時間也會變成水
13.一鍋沸騰的油,魔術師把手伸進去,一分鐘、兩分鐘……再把手拿出來——沒事!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這是不可能的,是一種偽科學
B.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騰時溫度不斷升高
C.這是可能的,一定是油的沸點很低
D.這是可能的,是手上沾有水,水從油中吸收了熱
14.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 )
A.加在飲料中的冰塊化為水
B.曬在太陽下的濕衣服變干
C.剛從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圍冒出“白氣”
D.冰箱冷凍室內壁出現白色的“霜”
15.我國古代有許多藝術性、科學性較高的飲器。有一種杯叫“常滿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圓錐體,放在空氣中,不斷有水滴產生,使其常滿。關于此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氣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種比熱較小的物質,相同條件下溫度變化顯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嶺中能自動“生”水
二、填空題(每空l.5分,共27分)
1. 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單位是 。
2.請寫出圖中溫度計的正確讀數,溫度為 ℃。
3.水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 (選填“升高”“下降”或“不變”),該過程水 (選填“吸熱”“放熱”或“不吸熱也不放熱”)。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熔點是一117℃、沸點是78℃;水銀的熔點是一39℃、沸點是357℃。你認為要測沸水的溫度應選用 (選填“酒精”或“水銀”)溫度計。
4.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樹葉上常常有晶瑩的小露珠,這是 現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時常??吹酱皯羯嫌幸粚影咨谋?,這是 現象。
5.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覺涼,這是因為酒精在 時要 熱(填“吸”或“放”)。
6.生活處處有科學,留心觀察皆學問,你知道嗎 廚房中也包含著很多物理知識,如手拿剛出籠的饅頭時,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會感到很燙,這是由于 的緣故。
7.請寫出以下現象所屬的物態變化名稱:夏天吃棒冰時,揭開包裝紙后棒冰會冒“白氣” ;用熱風干手器將濕手吹干 ;用久了的燈泡鎢絲比新時細 。
8.為合理利用資源,小明提出如下設想:在夏季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的電能制冰,白天利用冰 吸熱給室內致冷(填物態變化名稱);冬季,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的電能燒水,將電能轉化為 能,通過熱循環管網為房間供暖。
9.如圖,先把兩手同時放入熱水和冷水中,過了一段時間后,再將兩手同時拿出并放入溫水中,這時兩手的感覺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這個事實說明
。
三、實驗題(每1小題l8分,第2小題l0分,共28分)
1.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炎熱的夏季,家中的蠟燭、柏油路上的瀝青會變
軟。而冰塊熔化時,沒有逐漸變軟的過程。由此推測,
不同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可能不同,我們選
用碎冰和碎蠟研究物質的熔化過程。為讓碎冰和碎蠟
均勻和緩慢地熔化,我們把碎冰放到盛有溫水的燒杯
中,把碎蠟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分別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圖1是 (填“冰”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圖2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蠟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 ℃。
(2)在冰和蠟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冰和蠟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 。
(3)如果讓你自己做實驗探究冰和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你在實驗中會想到注意哪些問題呢 請你至少寫出一條注意事項 。
2.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小文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了有關數據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溫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請根據記錄的數據在圖3中先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畫出水的沸騰圖像。
(2)根據圖像可知,水在加熱過程中有以下特點(寫出3點即可):① ;② ;③ 。
一、l.A 2.B 3.B 4.A 5.C 6.B 7.A 8.B 9.A l0.C 11.A l2.A 13.C l4.C l5.B 二、l.溫度 ℃ 2.一3 3.不變 吸熱 水銀 4.液化凝華 5.蒸發 吸 6.水升溫時要吸熱 7.液化 汽化 升華 8.熔化 內9.不相同 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是不可靠的 三、1.(1)冰 52 (2)吸熱 (3)碎冰或碎蠟要盡量輾成粉末狀,溫度計的位置要放好,加熱過程中要不斷地攪拌等 2.(1)略 (2)①水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 ②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③在一定條件下水的沸點是99 0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節 汽化與液化
聯想情景導入
你在家為爸媽洗過衣服嗎 知道濕衣服應該晾在什么地方嗎 怎樣曬才能干得快 夏天你吃過棒冰嗎 從冰箱中取出棒冰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對以上問題,同學們在平時可能會作出許多解釋,但許多同學卻不知道自己的解釋是否正確。通過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點知識詳解
1.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過程中吸熱。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2.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過程中放熱。
3.(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a.與液體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反之,蒸發越慢。
b.與液體的表面積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反之,蒸發越慢。
c.與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情況有關:空氣流動速度越快,蒸發越快;反之,蒸發越慢。
(3)液體蒸發時,溫度要降低,即蒸發有降溫作用(或致冷作用)。
4.沸騰的特點: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叫沸騰。
(2)液體的溫度必須達到沸點才能沸騰。
(3)液體沸騰過程中要吸熱,但它的溫度保持不變。
(4)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沸點通常與液體表面的氣壓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
(5)沸騰的條件;a.溫度要達到沸點;b.繼續吸熱。
5.蒸發與沸騰的相同處:①都是汽化現象;②都要吸熱。
蒸發與沸騰的不同處:
①蒸發可在任何溫度下進行,而沸騰只有溫度達到液體的沸點才有可能發生;
②蒸發只發生在液體表面,而沸騰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
③蒸發比較緩慢,而沸騰較劇烈。
6.液化。
(1)液化過程要放熱。
(2)液化的方法有兩種:加壓和降溫。
本節知識結構
蒸發
物質的狀態變化 汽化 沸騰 概念、條件、特點
液化
經典例題解析
[例1]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體蒸發的是 ( )
A.把盤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B.把濕衣服揉成一團曬在樹陰下
C.把濕毛巾掛在電風扇前吹風
D.利用管道代替溝渠輸水
[解析] 對同一種液體,影響蒸發的快慢跟三個因素有關:①液體的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快;②液體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③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題目中A液體的表面積變小,B液體表面積變小且液體的溫度變低;D使得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變慢。
[答案] C
[例2] 人站在吊扇下吹風有涼爽的感覺,如果把一支溫度計放在吊扇下,溫度計的示數會 (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以上三種情況均會發生
[解析] 人體表面有汗液,在電風扇下加速蒸發,人才會感覺涼爽。而溫度計上面沒有水分,用風吹不能發生蒸發現象,故不能降溫。
[答案] C
[例3] 被l00℃的水蒸氣燙傷,比被l00℃的水燙傷要嚴重得多,為什么
[解析] 燙傷程度要看人體在相同條件下吸收熱量的多少。l00℃的水蒸氣首先會液化成l00℃的水,在這個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因此被水蒸氣燙傷要比被同溫度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
[例4] 如圖所示為“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此實驗操作過程中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小強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畫出了水沸騰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的沸點是 ℃,該圖像還能表示 的熔化圖像(填“晶體”“非晶體”)。
[解析] 這個實驗的操作是每隔一段時間觀察一次水溫并記錄,故實驗中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停表(手表也可)和溫度計。根據水在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上升,水在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的知識,小強同學測量出來的水的沸點為98℃。這種現象與晶體熔化時的現象類似。
[答案] 停表和溫度計 98 晶體
實踐創新應用
1.夏天打開電冰箱的門時??梢姷矫啊鞍讱狻?,這種現象屬于 ( )
A.熔化 B.汽化現象 C.液化現象 D.沸騰現象
2.關于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液體表面積的大小
B.液體質量的多少
C.液體溫度的高低
D.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快慢
3.某飯店安裝了熱風干手器,打開它有熱風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就會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 (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氣的流動并提高了水的溫度
B.提高了水的溫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積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氣的流動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積
D.加快了水面附近的空氣流動,提高了水的溫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積
4.從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酒精常采用蒸餾的方法,這是利用酒精和水什么特性不同 ( )
A.質量不同 B.體積不同 C.熔點不同 D.沸點不同
5.在下列現象中,屬于液化的是 ( )
A.夏天,盛冷飲的杯子外壁出現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結了一層厚冰
C.放在盤子里的水,過一段時間變少了
D.夏天,冰塊化成了水
6.一支溫度計,把它從酒精中抽出來后,它的讀數 (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7.在很冷的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室外走進溫暖的室內,發現眼鏡變模糊了,這是因為 ( )
A.從室外帶來的水汽仍留在眼鏡上
B.室內濕度太大,水汽就附到了眼鏡上
C.室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眼鏡片上
D.以上說法都不對
8.關于液體蒸發與沸騰的比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蒸發不屬于汽化現象,沸騰才屬于汽化現象
B.蒸發一般在任何溫度下都發生,而沸騰只在一定溫度下發生
C.蒸發在一定溫度下才能進行,當溫度低于CC時,蒸發就會停止
D.不同的液體蒸發的快慢是一樣的
9.喝開水時,人們經常向水面吹氣,這樣喝起來就不易燙嘴,這是因為 ( )
A.向水面吹氣,加快了水的蒸發,而水蒸發要吸熱,使水的溫度降低快一些
B.可將冷氣吹入水中,從而使水的溫度降低
C.可將熱水吹到杯底部,從而使底部的冷開水上升
D.以上說法都不對
10.某同學做如圖所示的“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
素”實驗,他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上
一滴水。根據圖示情景可知該同學主要研究
蒸發快慢是否與什么有關 ( )
A.水的溫度
B.水的表面積
C.水上方空氣的流速
D.上述三個因素
11.使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是 和 ;使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是 和 。
12.火箭剛發射時,高溫火焰向下噴到發射臺的地面,地面物體遇到這樣的高溫火焰就會 。為了保護發射臺底,就建了一個大水池,讓火焰噴到水中,利用水的 來吸收巨大的熱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間,伴有迅速擴展的龐大的白色氣團就是 形成的。
13.在烹炸食物時常會見到:滾燙的油鍋中,濺入一滴水后,會有劇烈的響聲,并濺起油來。其主要原因是 。
14.如圖所示,房間里放有一盆室溫下的水,里面
有一試管A和一支溫度計。現向試管中通入
100℃的水蒸氣。過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到:
(1)試管A出現 ,
原因是 。
(2)溫度計的示數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
15.有一假說:水果和蔬菜切開后,質量的變化可解釋為是它們內部水分的蒸發散失所致。如圖所示的是兩個試圖驗證該假設的實驗方案的部分情景,實驗材料是均勻剖開的胡蘿卜,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能驗證該假說的實驗情景是 ;
(2)作出這種判斷的理由是 ;
(3)以上情況只能說明蒸發的快慢與 有關;除此以外,還有 、
與蒸發快慢也有關。
課后練習答案
1.BC 2.提高溫度,加快液面空氣的流動速度。 3.電風扇吹風能使人感到涼爽,是因為電風扇吹動時,使汗液表面空氣流動加快,從而加快了汗水的蒸發。實驗設計:可取兩支溫度計,一支是干的,一支的玻璃泡上蘸有酒精,用電風扇對著溫度計吹,看哪支溫度計指示的溫度會降低。 4.汽化 液化 5.共同點:都是水蒸氣液化的現象。 不同點:口里呼出“白氣”是口里呼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外面遇冷而發生液化;而電冰箱里沖出的“白氣”是電冰箱里沖出來的冷氣使外面溫度較高的水蒸氣被冷卻發生的液化。
1.C 2.B 3.D 4.D 5.A 6.C 7.C 8.B 9.A l0.A 11.蒸發 沸騰 降溫 加壓 l2.熔化 汽化 水蒸氣液化 l3.水的沸點比油低 l4.(1)有積水 水蒸氣液化 (2)變大 l5.(1)情景l (2)有對照實驗 (3)液體上方空氣流動 液體的溫度高低 液體表面積大小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信丰县| 凉山| 平度市| 云林县| 石屏县| 灵台县| 镇沅| 定西市| 吴忠市| 拉孜县| 义马市| 平遥县| 鄄城县| 海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万州区| 小金县| 偃师市| 枣阳市| 新泰市| 哈巴河县| 县级市| 焦作市| 道孚县| 哈巴河县| 百色市| 武功县| 哈巴河县| 泰州市| 农安县| 昌黎县| 隆尧县| 商洛市| 漳平市| 岑巩县| 枣庄市| 东至县| 通道| 郁南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