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十 質量守恒定律知識點一: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定律實質:構成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數目、種類、質量都沒有改變,只是組合發生了變化。因此反應中組成各物質的元素種類、質量也不發生任何變化。 定律推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和反應生成的各物質質量關系一定,即質量呈一定比例關系。知識點二: 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知道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及應用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 ②配平化學方程式; ③注明反應發生的條件,如加熱、高溫、點燃、催化劑等。 化學方程式的應用主要有: (1)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 (2)求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及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離子數目比; (3)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4)判斷所屬基本反應類型或其他反應類型等。知識點三: 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洞察考向] 1、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中考的熱點,要求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學反應過程中,宏觀上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質量、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的種類一定改變。微觀上,原子的數目、原子的種類、原子的質量不變,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圍繞理解這一考點,中考在這部分的命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某些現象或批駁某些觀點,揭批“偽科學“的荒謬言論; (2)運用元素質量守恒、粒子個數守恒去解答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等; (3)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為內容的探究題; (4)以研究質量守恒定律為內容的跨學科試題,如氣體壓力、浮力、天平平衡等; (5)化學反應過程中,各物質質量的計算。 2、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是歷年中考的重要內容。其命題趨勢為: (1)化學方程式正誤的判斷; (2)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反應的基本類型; (3)提供生產、生活、科技等客觀事實和信息,寫出化學方程式; (4)運用化學方程式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及物質的組成元素。[真題剖析]考點一:質量守恒定律 例題1、發射“嫦蛾一號”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規推進劑,其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則X的化學式為 ( ) A.N2 B.H2 C.O2 D.CO 【解析】該題目考查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方程式中的應用。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化學反應過程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根據反應方程式的左右兩邊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發現方程右邊少了6個氮原子,因X前的系數是3,故X為N2。 【答案】 A舉一反三 【變式1】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如下表物 質 甲 乙 丙 丁反應前質量(g) 4 1 42 10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0 6 31 關于此反應,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 A.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一定是置換反應 B.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為1:9 C.乙、丁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一定為10:9 D.甲反應后的質量為8g 【解析】由表可以發現反應后乙物質的質量增加了19 g,丙物質的質量減少了36 g,而丁物質的質量也增加了21 g。即:36 g的丙物質參與了反應生成了19 g乙和21 g丁。但是36 g<19 g+21g,于是推出還有物質參與了反應。根據題意可知是4 g的甲參加了反應。于是參加反應的甲和丙的質量為1︰9。本反應雖然是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了兩種新物質,但不一定是置換反應,也可以是復分解反應。 【答案】B 【變式2】在反應2A+5B=2C+4D中,C、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22。若2.6gA與B完全反應后,生成8.8 gD。則在此反應中,B與D的質量比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解析】根據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得出質量比為:先設生成C的質量為x 2A + 5B= 2C + 4D 2X9 4 X22 x 8.8g 解得x =1.8 g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求出B的質量:8.8+1.8-2.6=8g B:D=8:8.8=10:11 故答案:C 【答案】C考點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含義 例題2、下列化學方程式符合題意且書寫正確的是 ( ) A.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的原因:CO2+H2O=H2CO3 B.醫療上用氫氧化鎂中和過多胃酸:Mg(OH)2+HCl=MgCl2+H2O C.工業上用高溫煅燒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CaO+H2O D.證明鐵是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之前的金屬:2Fe+6HCl=2FeCl3+3H2↑ 【解析】該題目考查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判斷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首先看物質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再看是否配平,最后看反應條件、氣體或沉淀符號是否標注。B中沒有配平;C中生成物之一二氧化碳錯誤寫成水;D中產物氯化亞鐵錯誤寫成氯化鐵。 【答案】A舉一反三 【變式3】若分別用和代表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這兩種元素分別組成的單質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反應前后的微觀模擬圖11—1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成物屬于純凈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代表、B代表,請用A、B表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題中是給定了不同的原子,由其構成的物質的微粒回答化學變化的有關問題。同種的原子構成了分子,不同的分子通過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的分子。由于生成物是不同的原子構成的,所以屬于化合物。 【答案】(1)化合物 (2)A2+B22AB(或A2+B22BA) 【變式4】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 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 小劉、小李按下面的步驟進行探究: (1)提出假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不變。 (2)設計并進行實驗:小劉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11—2A所示,小李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11—2B所示,他們在反應前后都進行了規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①這兩個實驗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小劉的實驗:_________________ 小李的實驗: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結論: 小劉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 小李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總質量與反應物總質量不相等。 ③你認為______________的結論正確,導致另一個實驗結論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認為正確的結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⑤使用上述實驗裝置,請你選擇另外兩種藥品進行實驗達到實驗目的,這兩種藥品可以是______和_________(填化學式)[注:以上四種藥品均不能再用] 【解析】該題考查學生的活動探究能力和知識靈活運用能力。學生需明確在做質量守恒實驗時,若反應有氣體產生則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小劉的實驗沒有氣體產生,在敞口容器中進行,質量不會發生改變;而小李的實驗有CO2生成,故反應后燒杯的總質量會減小,導致小李得出錯誤的實驗結論的原因是反應后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質量守恒的實質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問題⑤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題,所選藥品應滿足反應后無氣體產生,如NaCl與AgNO3、NaOH與H2SO4等 【答案】 ①BaCl2+Na2S04=BaS0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小劉 反應后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意思正確也給分) ④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意思正確也給分) ⑤NaCl AgNO3(與順序無關;寫名稱不給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HCl中的任一種不給分;其他合理答案給分)[備考技法]1、要理解和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意義和應用。 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抓住:“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及“一個可能改變”。 “五個不變”:①反應物、生成物總質量不變,②元素種類不變,③原子種類不變,④原子質量不變,⑤原子數目不變。 “兩個一定改變”:①物質種類一定改變,②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 “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應用質量守恒定律要抓住關鍵,主要有: (1)解釋一些化學現象; (2)推斷某反應物、生成物的組成元素; (3)推斷某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質量比等; (4)判斷化學方程式寫得是否正確等,隨著學習的深入,表現形式更加豐富。 同時應注意: ①質量守恒定律只解釋化學變化,而不解釋物理變化; ②質量守恒只強調“質量守恒”,不包括分子個數、體積等方面的守恒; ③“質量守恒”指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不包括未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也不包括雜質; ④很多化學反應中有氣體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包括固、液、氣三種狀態的物質,不能因為生成了氣體而誤認為質量減少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2、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避免出現以下錯誤。 (1)錯寫物質的化學式; (2)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化學方程式,如對復分解發生的條件理解不透,寫出一些不能進行的反應; (3)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 (4)錯標或遺漏氣體生成物(↑)或沉淀物(↓); (5)錯寫或漏寫反應條件。3、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及應用。 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質的方面:①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質;②表示反應物的一種性質;③生成物的一種制法。 (2)量的方面:①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間粒子數之比;②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比。 化學方程式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是化學方程式應用的依據。[真題演練] 1.工業上常用乙炔燃燒產生的高溫火焰來切割金屬。若用R表示乙炔,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則乙炔的化學式是 A.C2H4 B.C2H2 C.CH3COOH D.C2H6 2.下列四個反應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學式為A2B5,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A.2AB2 + B2 == 2C B.3AB2 + B2 == 2C C.4AB2 + B2 == 2C D.AB2 + 4B2 == 2C 3.2008年奧運會“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燒后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體現了“綠色奧運”的理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xH8+5O23CO2+4H2O,則x的數值是 A. 1 B.2 C.3 D.4 4.對反應X+3NaOH=3Y+Fe(OH)3↓的分析,錯誤的是( ) A.X中含有三價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5.現將10 gA和足量的B混 合加熱,A和B發生化學反應。10 gA完全反應后生成8 gC和4gD,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6.A、B、C三種物質各15 g,它們化合時只能生成30 g新物質D。若增加10 g A,則反應停止后,原反應物中只余C。根據上述條件推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第一次反應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應后,D的質量為50 g C.反應中A和B的質量比是3∶2 D.反應中A和C的質量比是5∶2 7.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物質 a b c d反應前質量(g) 6.4 3.2 4.0 0.5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56 7.2 0.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a和b是反應物,d可能是催化劑。 B.反應后a物質的質量為4.64g C.c物質中元素的種類,一定等于a、b二種物質中元素的種類 D.若物質a與物質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則反應中a與b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 8.氫氣是一種綠色能源。科學家研制和利用太陽能產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氫氣的新技術。利用此技術使海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2H2O 2H2↑+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TiO2在反應中作催化劑 B.該技術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氫能 C.水分解不產生污染物 D. TiO2在反應中質量會減少 9.有關2 CuO + C 2 Cu + CO2↑的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 B.C發生了還原反應 C.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 D.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 10.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它與化學反應基本類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示例中錯誤的是 A.陰影1:C+O2CO2 B.陰影2:2H2O2H2↑+O2↑ C.陰影3:Mg(OH)2+2HCl=MgCl2+2H2O D.陰影4:Fe+CuSO4=FeSO4+Cu 11.有一種新型的“即熱飯盒”,其飯盒底部分為兩層,一層盛有水,另一層盛放鎂和鐵的混合物。使用時打開隔離層,即發生反應:Mg+2H2O=Mg(OH)2+X ↑。根據上述信息可以推斷物質X屬于( ) A.單質 B.化合物 C.有機物 D.混合物 12.下列應用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正確的是 ( ) A.用適量的稀鹽酸除鐵銹 Fe2O3 + 6HCl =2FeCl2 + 3H2O B.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CO+O2CO2 C.高溫煅燒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CaO+CO2 ↑ D.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S + O2 SO2 13.根據下列圖示實驗,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類型。 ①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 ( ) ③_________________ ( ) 14.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填空: (1) 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__; (2)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炭黑_________________;收集鎂條燃燒后的固體粉末于燃燒匙中,將其放于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并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燃燒匙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固體粉末含碳元素。你認為該結論_______ (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5. 右下示意圖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變化。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該示意圖說明了化學變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 16.金屬鈦及鈦的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重要的金屬材料,地殼中的鈦礦石主要是金紅石(TiO2),TiO2中鈦的化合價是_____________。目前工業上制取鈦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溫時,將金紅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氣(Cl2)制得TiCl4和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在氬氣的環境中,用過量的金屬鎂在加熱條件下與TiCl4反應制得金屬鈦(氬氣不參加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之一是讓農民飲用清潔的自來水。ClO2 是新一代飲用水的消毒劑,我國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如下: 試回答: (1)ClO2 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高錳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與氯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差很小,但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分別加熱,充分反應后,高錳酸鉀分解產生氧氣的質量卻遠遠小于氯酸鉀分解產生氧氣的質量。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原因。答案:[真題演練] 1. 【解析】該題目考查的是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等來確定生成物的化學式。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共有4個C,4個H和10個O,則可推斷出R為C2H2。 【答案】B 2. 【解析】在選項中代入C的化學式,看是否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相等。 【答案】C 3. 【解析】依據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相等,得x=3。 【答案】 C 4.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X是含鐵的化合物,根據堿的化學性質X可以是FeCl3、Fe(NO3)3,所以Fe的化合價是+3價,Y可能是NaNO3、NaCl;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來看,X不能是Fe2(SO4)3 。 【答案】 B 5. 【解析】該題考查質量守恒定律,這是中考的重點。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可知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2g,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為5:1。 【答案】C 6. 【解析】物質間的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從題分析,三種物質化合只生成了30 g新物質D說明反應物沒有完全用完;根據第二句中闡述若增加, 10 g A,反應停止,說明在第一次反應后A完全反應掉了,由此列出了第二次反應后C有剩余,說明A B反應完,由此列出A B的比例式求第一次反應消耗B的質量,然后根據質量守恒求出.設第一次反應B的質量為X 第二次反應的C的質量為 Y A + B + C =D 25 15 15 x x=9g 反應的C物質的質量為:30-15-9=6g 第一次反應后,B剩余6 g 反應的 A C質量比: 25:Y =15:6 Y=10g 所以第二次反應后生成D的質量為:25+15+10=50g 反應的A:B=25:15=5:3 A:C =15:6=5:2故選B D. 【答案】B D 7. 【解析】反應后c的質量增加3.2g,是生成物,b質量減少0.64g,是反應物,d質量不變是催化劑,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得出a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3.2g-0.64g=2.56g,a、b反應的質量比為:4:1,因此反應中a與b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故選B。 【答案】B 8.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反應過程中催化劑作用的理解,以及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等等。對于催化劑的理解應抓住其特征“一變兩不變”,一變:化學反應速率改變,兩不變: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本題該反應中TiO2是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其質量不變。故本題不正確的選D。 【答案】D 9.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化學方程式知識,從題可知,是碳還原氧化銅的題,氧化銅具有氧化性,而碳發生了氧化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氧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發生了改變。故選A C。 【答案】AC 10. 【解析】由圖陰影1表示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相交部分,表示該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CO2是化合反應,在反應過程中 C的化合價由 0價變為 +4價,O 的化合價由0 價變為 -2價,是氧化還原反應;陰影2 表示該反應既是分解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 2H2O2H2↑+O2↑是分解反應,同時反應中的 H、O元素由化合物變為單質,化合價改變,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陰影3 表示氧化還原反應,Mg(OH)2+2HCl=MgCl2+2H2O中各元素化合價沒有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陰影4既是置換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Fe+CuSO4=FeSO4+Cu是置換反應,Fe化合價由0價變為+2價,Cu化合價由+2價變為0價,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C 11. 【解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進行計算,X中含有2個H原子,由此推測X的化學式為H2,H2是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 【答案】A 12. 【解析】 A中生成的鐵的化合物其化合價發生變化了,復分解反應前后化合價是不變的;B沒有配平;D中給定的物質是紅磷,而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是硫。故答案C。 【答案】C 13. 【解析】書寫化學方程式化學式要正確,還要正確的標上反應條件和氣體、沉淀符號。 【答案】①3Fe+2O2Fe3O4 化合反應 ②2H2O2H2↑+O2↑ 分解反應 ③ HCl+NaOH==NaCl+H2O 復分解反應 14. 【解析】(1)書寫方程式時不要漏掉反應條件和“↑”,(2)根據所給反應的文字信息,先找出反應物是鎂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化鎂和炭黑,反應條件是點燃,再吧方程式書寫完整即可;究竟中含有碳元素,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碳會使石灰水變渾濁,干擾了固體粉末是否含有碳元素的鑒定。 【答案】(1) 2H2O22H2O+O2↑ (2)2Mg+CO2 ==== 2MgO+C 不正確 酒精燃燒也產生CO2 15. 【解析】由圖示可知,每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和一個氧分子參加反應生成2個二氧化碳分子,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都不變,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答案】2CO+ O2===2CO2 原子發生了重新組合(或分子發生了變化) 16. 【解析】化合價依據化學式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來確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首先弄清楚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反應發生的條件,然后注意配平。 【答案】+4;TiO2 + 2C + 2Cl2 TiCl4 + 2CO 2Mg + TiCl4 2MgCl2 + Ti 17. 【解析】本題主要是從微觀的角度考查學生的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相關知識,理解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微觀意義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答案】(1)二氧化氯 +4 (2)Cl2 +2NaClO2==2ClO2+2NaCl 18. 【解析】等質量的高錳酸鉀與氯酸鉀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質量相近,化學反應前后氧元素的質量不變,但高錳酸鉀中的氧元素在反應后只有一小部分轉化為氧氣,而氯酸鉀中的氧元素全部轉化為氧氣。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答案】見解析[中考探究]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震后災區要特別注意環境淆毒,防止疫情發生。次氯酸鈉(NaClO)是災區使用的消毒劑之一,它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O+H2O==NaOH+X,反應生成的x具有強殺菌作用,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_________________。 2. 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將氫氣和氮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合成氨(NH3)。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分別表示N2、H2、NH3。觀察下圖,寫出符合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將下面五張圖按反應過程順序用序號排列)。 (3)表面化學對于化學工業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過程。在潮濕的空氣里,鐵表面吸附了一層薄薄的水膜,同時由于空氣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氣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可使尾氣中的CO和NO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反應,產生兩種空氣組成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語“點石成金”,本意為古代術士的一種法術,即能使石頭變成黃金;現比喻能化腐朽為神奇。有人說他能把石灰石變成黃金,請你用化學知識說明石灰石不能變成黃金的道理。[中考探究答案] 1. 【解析】根據題中的方程式NaClO+H2O==NaOH+X,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由此可計算X的化學式為HClO,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35.5+16=52.5。 【答案】52.5 2. 【解析】此題考查的內容之一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注意條件的確立,同時給定了微觀的反應模型,確定反應的步驟。這部分的內容就是先確定開始時不同的分子,然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之二給定了表面化學對于化學工業很重要,在空氣中存在有水蒸氣,與二氧化碳起反應生成的水膜成酸性即形成了酸。之三是汽車尾氣的如何凈化,是在催化劑作用下使CO與NO反應生成兩種空氣組成的氣體。要求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 (1)N2 + 3 H2 2 NH3 (2)⑤④①②③ (3)H2O + CO2 = H2CO3 2 CO + 2 NON2 + 2 CO2 3. 【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 ),黃金(Au)是一種單質。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石灰石不能變成黃金。 【答案】見解析。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