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學2010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011年2月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期繼續任教初三( )班和初三( )班的科學,經過2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科學的習慣,也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但由于第五冊的難度較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厭學情況加重,兩極分化比較明顯。二、教材分析九年級下冊教科書是7~9年級《科學》的最后一冊。這冊教科書共有4章:演化的自然,生物與環境,人的健康與環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4章以“演化”、“發展與和諧”為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其中第一章第2、3兩節和第四章全部屬于選教內容。 九年級下冊第l章“演化的自然”可以看成是從演化的角度來認識有關地球、宇宙生命現象、物質的運動與變化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自然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學習這一章內容時,應注意與前五冊內容的聯系,以前五冊有關內容作為解釋演化過程的實例。 第2章“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的中心概念是生態平衡及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學習了宇宙和地球的起源與演化之后,初步理解地球上形成適合人類和各種生物生存的生物圈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因此,要十分珍惜和愛護環境。 第3章“人的健康與環境”,增加了人體健康、免疫、防病的內容,尤其是公共衛生和傳染病,涉及到人類生產、生活能否正常進行,顯得更加重要,本章有兩個與科學素養密切相關的價值觀問題,一是人的健康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傳染源可以看成是環境因素之一);二是每個人都應有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和個人衛生習慣。 除了生理健康,本章還強調了心理健康和社會關系健康,對健康提出了較全面的要求。 第4章“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概念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和諧”。人類的生存與繁衍要依賴環境提供的各種資源,人類活動不斷影響和改變著環境,被改變了的環境又會將其影響反作用于人類。 九年級下冊教科書共有4個學生制作和實驗:“制作生態球”,“血管栓塞對血液流動的影響”,“利用能源的模型或方案”,“觀察酵母種群”。共有4個探究:“樺樹尺蛾群體中不同體色個體變化的原因”,“探索食物網”,“香煙的煙霧對小白鼠的影響”,“一定地域內人口數量的增長與環境資源變化的關系”。另有4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供師生選用。九年級下冊教科書教學時間一般安排12周左右,比其他各冊短,要留出一定時間用于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的復習。三、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人類認識宇宙的科學發展過程、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論、地球的誕生、地層的演化和地質發展史、生命的誕生、生物的進化學說、遺傳和變異、基因等知識。2、引導學生學習有關生物群體的知識,包括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與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等因素。3、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健康和傳染病知識,認識到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聯系和協調發展的觀點,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學習傳染病、計劃免疫,引起冠心病、腫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吸煙毒品的危害。4、及時有序的進行中考復習。四、教學措施1.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嚴肅,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2.定期進行章節檢測3.做好個別輔導工作4.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5.合理利用多媒體五、教學進度安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建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xls 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檔.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