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指導思想 高中第四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中國古代戲曲,也是中學課本中唯一的戲曲單元。中國古代戲曲多用口語,曲詞,具有很濃的抒情性和音韻美,并常常運用浪漫主義以及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精華之一。但由于時代久遠,無論從唱腔還是曲詞上,學生欣賞起來都有一定難度。而且,和小說、散文不同,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頭腦中,戲曲知識完全是空白。因此,對這個單元提出的品味戲曲語言,理解其藝術手法等單元教學目標,要循序漸進,要讓每一篇課文各有側重。 《牡丹亭》是中國古代戲曲的巔峰之作,作者湯顯祖以自然本色而又綺麗清新的戲劇語言,把女主人公杜麗娘的奔放感情和委婉心理表達得恰到好處。教授此課,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日漸衰微的古代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紐帶,有了它,我們可以攀上民族文化的高峰去領略曾經的輝煌。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為此,我們確立了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的規律。在這節課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體參與能力,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背景分析 一、選擇《游園》作為展示課的原因有四 第一,從學生的情況上看,戲曲可以說是現代學生文學欣賞的盲點,有必要讓學生接觸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第二,從課文內容上看,學生與杜麗娘年紀相仿,讀來會有親切感,能夠比較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 第三,昆曲是百戲之祖,風流文雅居百戲之首,有戲中“蘭花”之稱,蘭花總是和文人雅士離不開的。正因為這些風流才士的介入與推進,所以在眾戲之中昆曲最有風流氣質。通過對昆曲曲詞的品鑒,讓學生感受到昆曲之美,初步培養其鑒賞戲曲的能力。 第四,從藝術手法上看,與《長亭送別》相比,《游園》中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應該讓學生在欣賞中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方式、手段以及技術準備 戲曲單元要體現“戲”的特點,離不開音樂美術等輔助手段,但又要區別于音樂課,因此始終不能脫離課本上的文字。所以我認為應該從戲曲本身以及學生角度出發進行研究、挖掘、探討,將唱、讀、析結合起來,用婉轉的演唱、深情的朗誦、優美的賞析,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同時,由于學生對戲曲的了解有限,因此讓他們在討論中得出結論會更容易一些。于是我選擇了一下教學方式: 情景教學——用視頻、音頻等方式營造戲曲的氛圍。 合作學習——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在誦讀與分析的過程中感受曲詞之美。 比較閱讀——在于黃梅戲《游園》曲詞的比較中,體會昆曲曲詞的獨特之美。 三、前期教學狀況 就整個單元來說,我在幾篇課文上的側重是:《竇娥冤》重在分析作品主題(包括人物形象)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長亭送別》重在體會情景交融手法的使用,進而感受曲詞之美;《閨塾》中在人物形象的分析;《哀江南》則作為戲曲單元的結束課,對其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沉重的思想感情加以分析。另外,語文讀本上選取了《牡丹亭·游園》,我將它安排在完成《竇娥冤》、《長亭送別》和《閨塾》之后,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首先,在經過了三課書的學習后,學生對戲曲知識和《牡丹亭》的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時講《游園》這一《牡丹亭》中的精華,具備比較成熟的條件。 其次,從前三課書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能夠結合以前學過的詩歌鑒賞知識對情景交融的手法進行一定的分析,因此《游園》的教學中設計小組合作完成鑒賞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另外,通過前三課書的教學,我發現學生還不能夠欣賞昆曲的高雅之美,那么《游園》第二課時的教學可以試著解決這一問題。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通過自己出聲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熟悉課文,教師解釋課文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然后讓學生在“師大附中帖吧”上發表自己初讀《游園》后的感受。教師在課上和課后對學生所寫內容進行整理,并選取有代表性的觀點加入下一課時的教學幻燈片中。 本課(《游園》第二課時)教學目標設計 1、品味戲曲語言,體會曲詞情景交融之美。 2、初步培養鑒賞戲曲的能力。 3、激發對戲曲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一、教學目標(同上) 二、教學重點 1、誦讀曲詞,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體會情與景的交融。 2、在誦讀與分析、欣賞、比較過程中,感受昆曲曲詞獨特之美。 三、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 2、合作學習 3、比較閱讀 四、輔助設備 多媒體投影、背景音樂(昆曲《牡丹亭》選段)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牡丹亭》視頻片斷,營造氛圍。 1、展示學生初讀《游園》的感受。 2、以“黛玉聽曲”導入“鑒賞曲詞”環節。 (二)合作學習,鑒賞曲詞 1、分組討論鑒賞曲詞 同學們分為六個小組,合作完成: (1)討論研讀曲詞,將集體鑒賞的成果寫在紙上。 (2)挑選代表朗誦曲詞。 2、當堂交流鑒賞成果 (三)比較閱讀,初步領會昆曲戲詞的高雅之美 與黃梅戲《游園》曲詞作比較,體會昆曲曲詞的幽蘭之美。 (四)在悠悠昆曲和《牡丹亭》圖片展示中結束。六、板書設計 (注:以上板書內容隨學生課堂發言情況靈活調整)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預計在本課書教學完成之后,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作用,并且通過對曲詞的品味,會有一部分學生對昆曲這一古老的藝術產生一定興趣。而教師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對戲曲藝術和戲曲教學有更深層的認識,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自身修養的提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頁 (共 3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教師課后反思 語文教學中,分析情節和理解人物是比較容易展示和操控的,鑒賞詞句就非常難了。而且,戲曲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難的一個部分,因為戲曲是一個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雜技等各方面的特點,它的美是通過舞臺全方位的展現出來的。同時,語文課不同于音樂和美術課,語文課無論怎樣翻新,無論怎樣百花齊放,語言都是這門課的核心要素。如果放棄了語言這一核心要素,不管教學過程有多么花哨,教學手段多么先進,課堂氛圍多么熱烈,它都有可能異化成空中樓閣。 《游園》節選自我國古典名著《牡丹亭》,是我國古典戲劇中的經典之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情境導入、合作學習、比較閱讀等幾個環節。在各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好處,但是要用得恰當,用得到位。這是一堂戲曲文學鑒賞課,不能讓過多的表演視頻影響了學生對文字的把握。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適當穿插了相關的音頻、視頻與圖片資源,主要是為了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戲曲教學的獨特之處。所以,語文課是應該也必須引入現代化手段的,但如果教師能夠將現代手段與傳統教學恰當結合,那么效果會更加突出。 第二、注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分小組討論,這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在合作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了主體性,課堂氛圍很好,學生也始終處于活躍的探究狀態。 同時,這堂課中,我注意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特別是在學生討論之后的小組發言中,我能夠比較及時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對每一個小組加以引導與點評,使得學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發言也越來越精彩。 第三、為戲曲教學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語文教學中,古代戲曲的教學是難度較高的。首先是由于學生的陌生感,其次則因為戲曲本身的豐富性。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力圖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戲曲教學之路。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基本上是成功的,既用多媒體技術體現了戲曲的特點,又緊扣文本,用朗讀、寫作等方式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關鍵。在這課結束后,我將基本思路運用到《哀江南》的教學中時,由于沒有聽課老師,學生更加放得開,效果也更好。 當然,這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對學生的鼓勵不夠。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但是我并沒有能夠完全、及時地把他們發言中最精彩的部分提煉到板書之中,這是我在駕馭這堂課時的一個比較大的遺憾。 其次,由于時間所限,沒有能夠讓學生完全展示他們的朗讀成果。我在課堂中提醒了兩次“時間限制”,客觀上對學生的發言和朗讀展示起到了阻礙的作用,也是非常可惜的。 通過這次展示課,我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特別是戲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他們自己去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同時,教師個人也要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我就是在準備這次展示課的過程中,對中國古代戲曲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2 頁 (共 2 頁)高二語文執教: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張洋老師wmv文件,時長:38分16秒.有教學設計、專家點評和課后反思值得青年教師借鑒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1、特級教師薛川東點評 張洋老師的這節課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 教育有“三個面向”,落腳點在“面向未來”,核心是“面向現代化”。新課標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素養,同時要求教師提升自己的職業生存機會和水平。 《游園》是古人的陽春白雪,離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很遠,但它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因素,代表了民族的純真情感。 張洋老師具有良好的臺風,隨機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很強。同時也有良好的文化基本功,特別是最后引導學生對昆曲的認識,說明教師對戲曲的理解已經有一定深度。另外,她的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美。而這種感受,是通過學生自己的看、聽、思考、討論得出來的。從今天課堂的反應來看,學生的表現非常出色,發言很精彩。不足在于個別地方教師處理比較倉促,應該允許更多的學生提出不同意見。 2、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鄧虹老師點評 這節課比較好地貫徹了我們本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 從這節課看來,學生的發言非常精彩,而老師則起到了一個指導和提升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是不斷變化的,手中的教案只是一個基本原則,學生的歸納和概括有的時候非常優秀,所以要求我們的老師有比較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一點上,張洋老師做得是比較好的,當然還可以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質疑。 這節課成功的另一點是體現了戲曲教學的特點。課堂中始終有一陣悠悠的昆曲之音,令學生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感受昆曲曲詞的魅力,這是課堂中的一大亮點,也為我們的戲曲教學提供了一種思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頁 (共 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家點評.doc 教學反思.doc 教學設計.doc 游園.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