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六節 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環的學案1.學習目標1、了解碳循環的途徑;2、了解溫室效應的原理、利弊;3、培養學生讀圖表述,分析歸納能力;4、培養小組協助能力;5、增強環保意識;2.重點難點1、了解碳循環的途徑;2、了解溫室效應的原理、利弊;3、中考考點▲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氧循環 ①知道自然界巾碳循環的主要途徑 a②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環的主要途徑 a4.預習內容一、自然界的氧循環活動1現象:蠟燭熄滅時間A鐘罩較 ,B鐘罩較 。(長或短)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該裝置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結果會怎么樣?現象:蠟燭熄滅時間A鐘罩較 ,B鐘罩較 。(長或短)實驗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圖表模型來模擬玻璃罩內氧氣的循環過程 (蠟燭或植物)O2 CO2在整個大自然中,消耗氧氣的途徑有哪些?產生氧氣的途徑是什么?氧氣的途徑:產生氧氣:思考題1、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場所,有什么辦法使教室的空氣保持清新 2、王某在大棚內種植了大量的蔬菜,請你給他想想辦法,如何使棚內的蔬菜增產?二、保護臭氧層臭氧層的作用:臭氧層破壞的原因:保護臭氧層的方法:三、自然界的碳循環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 的形式存在,在大氣中二氧化碳占空氣總體積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是通過___________來完成的自然界中碳的循環主要有哪些途徑 CO2→____作用→____物→_______作用→CO2CO2→___作用→___物→ ___吸收→體內氧化→CO2CO2→____作用→____物→動植物尸體→微生物分解→CO2CO2→_ __作用→__ __物→動植物殘體→地下漫長反應→煤、石油、天然氣→燃燒→CO2活動:取兩只塑料杯,各裝1/2請水,在一只盛水的塑料杯上蓋一塊玻璃片。同時放在太陽下曬0.5小時,分別測量水溫,進行比較。測量水溫:__________杯水的溫度較高.解釋原因:四、溫室效應(一)溫室效應的原理:(二)溫室效應的成因1、2、(三)溫室效應的利弊:1、利:2、弊:(四)溫室效應加劇的防治方法1、2、5.學習小結6課后反思:7.達標檢測1、CO2占空氣總體積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環如下圖所示,在A處不參與該循環的是(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燒C、發展利用氫燃料 D、人和動物的呼吸2、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是通過二氧化碳來完成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是( )A、呼吸作用 B、蒸騰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3、關于溫室效應,有下列說法:①溫室效應有利也有弊;②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大氣層中臭氧層受到破壞引起的;③溫室效應的加劇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發展太陽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⑤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衡定,適于動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可以消除溫室效應。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4、當你復印材料時,經常能聞到一股特殊的氣味,這種氣體就是臭氧。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臭氧,以下關于臭氧說法正確的是(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 單質 D、化合物5.空氣中氧氣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變成臭氧的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臭氧和氧氣是由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 B.臭氧是多個原子構成的化合物C.氧氣轉化為臭氧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D.臭氧和氧氣都存在于大氣中中考練習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A. 水變成水蒸氣 B.動植物的呼吸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化石的燃料的燃燒2、“低碳”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 D.盡量乘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3、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氣候變化問題進一步成為了人類關注的熱點,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A.溫室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臭氧等。B.在生產和生活中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用具C.開發新能源,禁止開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提倡乘坐公交車、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4.世博“零碳館”是中國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A.CO B.CO2 C.CH4 D.C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