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本考點在近幾年高考不是考查重點。要求學生綜合掌握“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關系,哲學與時代精神,哲學的作用”這些知識點。從題型上看,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突出考查學生調到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考查方式上看,主觀題選材大多以名人名言作為載體,切入點較小。設問模式:談談你對具體科學和哲學關系的認識答題模板:區別+聯系(基礎+觀點+指導+觀點)答題要點:(1)區別: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任務是揭示整個世界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特定領域,任務是揭示某個特定領域的規律,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的指導。(2)聯系:①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1.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因此,有人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學了哲學就一通百通。請你談談對上述觀點的認識。【答案】(1)哲學對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因此,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2)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但哲學的派別眾多,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其他哲學流派有其片面性,有的甚至是反科學的。所以不能說哲學一定是“科學的”。(3)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對學習和研究具體科學有巨大的指導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具體科學,二者研究對象是不同的。因此,題中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學了哲學就一通百通”是錯誤的。【解析】本題考查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回答此題,提取教材理論結合材料分析即可。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笛卡兒,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近代歐洲哲學心理學思想的創始人之一。在哲學上,笛卡兒力圖建立一整套由少數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出發推演出的“整整一系列數的真理”,一整套奠基和脫胎于數學的哲學體系。他在“物理學”中堅持物質是唯一的實體,是存在和認識的唯一根據,把機械運動看作物質生命的表現。他在普遍懷疑之后,得出存在三種實體的結論,即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并存,而上帝則是最高的、絕對的實體。但他又承認思想獨立于物質,所謂“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并最終把物質和精神都歸因為上帝的產物。(1)笛卡兒的世界觀對他的科學研究可能產生哪些影響?(2)結合材料簡要評述笛卡兒的哲學思想。【答案】(1)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笛卡兒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推動了他的科學研究,唯心主義世界觀會阻礙他的科學研究。(2)①與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相比,笛卡兒的哲學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以近代自然科學為基礎,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②但笛卡兒把物質歸結為“物理學”意義上的物質,因而又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他的哲學體系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歷史觀上是唯心的,并把“上帝”當做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③笛卡兒的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回答把物質和意識都看作世界的本原,并用“上帝”來解釋世界本原的問題,最終滑向了唯心論。(2)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簡要評述笛卡兒的哲學思想,因此,我們需要回到材料分析笛卡爾的思想是什么。從材料:“他在‘物理學’中堅持物質是唯一的實體,是存在和認識的唯一根據,把機械運動看作物質生命的表現”可以看出與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相比,笛卡兒的哲學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以近代自然科學為基礎,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他的思想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因而又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他的哲學體系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歷史觀上是唯心的。從材料“即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并存,而上帝則是最高的、絕對的實體。但他又承認思想獨立于物質,所謂‘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并最終把物質和精神都歸因為上帝的產物”可以看出笛卡兒的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回答把物質和意識都看作世界的本原,并用“上帝”來解釋世界本原的問題,最終滑向了唯心論。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他明確指出:“研究人員的世界觀將永恒決定著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 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說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答案】(1)材料一說明自然科學研究受世界觀的支配,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受哲學世界觀的制約。材料二說明自然科學是哲學的基礎。(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以及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一方面哲學和具體科學之間存在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關系。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并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哲學又指導具體科學,并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另一方面,具體科學研究的方法由世界觀決定,具體科學研究的方法要以方法論為指導。4.圍繞哲學和世界觀這兩個概念,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請你概括評述同學們的觀點。【答案】(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和不系統的,而哲學就是把零散的、不自覺的和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和理論化。所以,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可見,哲學中講的世界觀和一般人的世界觀,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有世界觀,所以我也是哲學家”的觀點看到了哲學中的世界觀和一般人的世界觀的聯系,但忽視了兩者的區別。(2)哲學思想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正確的哲學思想才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所以,“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的觀點是不準確的。(3)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故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所以,“哲學也包括方法論”的觀點是正確的。【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哲學和世界觀的科學內涵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答題時主要運用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思想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等知識分析漫畫中的觀點。唯物主義及其形態本考點不是近幾年高考的重點。從題型上看,選擇題為主。突出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考查方式上看,切入點較小。在知識落實方面,要求學生綜合把握以下知識點:哲學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唯心主義及其形態。設問模式:01.簡述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及其思想觀點答題模板: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答題要點: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形態:主要的有三種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自然界、物質、存在是①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識、思維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而意識則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和在人腦中的反映。③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但無神論者不一定是唯物主義者,可以是主觀唯心主義者。設問模式:02.簡述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及其思想觀點答題模板: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意識第一性,意識決定物質。答題要點: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現實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主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兩種觀點的共同點是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一切唯心主義在世界本原問題上都是錯誤的,但究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對人類的認識發展有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因此不能對所有的唯心主義全盤否定。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說反映了人們對事物多樣性及世界本原的認識。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的觀點。材料二 霍爾巴赫是18世紀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屬性都是不變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是原子的結合和分離在空間位置的變化所造成的。材料三 恩格斯說:“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得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的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就是把他的質的差異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各種特定的、實在的物質不同,他不是感性的存在著的東西”。(1)上述材料的三種觀點共同體現了什么樣的哲學世界觀?(2)對以上三種觀點作出簡要評價。【答案】(1)上述材料的三種觀點共同體現了唯物主義的哲學世界觀。(2)①材料一的觀點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從本質上是正確的,但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這就是唯物主義的第一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②材料二的觀點雖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但這一觀點是在結合自然科學的基礎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猜測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質屬性等同于原子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這就是唯物主義的第二種基本形態:“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③材料三的觀點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萬事萬物的共性:“物質性”,這是唯物主義的第三種基本形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2)本題知識限定不明確,通過承接上一問,可以得出是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題目類型觀點評析類。評析類的材料題是高考的常考內容,它具有辨析題的思維含量,又具有材料題的內容范圍。特別是最近兩年迎合具體知識考查,基本概念理解類的評析材料題較為多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應該明確評析標準,即解答此題的核心知識點。其次立足正反兩個方面進行理論闡述,最后明確正確的方向和標準。關于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各自的優缺點,教材有明確表述,熟練記憶,準確表述即可。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有學者指出:時代在不斷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但大量事實都充分而又深刻地說明,實踐基礎上的人文創新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變革的先導,哲學社會科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是自然科學所不能替代的。否則就會誤入歧途,甚至會走向偽科學的泥潭。材料二 費爾巴哈認為:“神是否創造世界,即神對世界的關系如何,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關于精神對感性、一般或抽象對實在、類對個體的關系如何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屬于人類認識和哲學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整個哲學史其實只在這個問題周圍繞圈子。”赫胥黎曾說:“在我知道可能為真的事物中,我的個性是我最有把握的,但我一試著思考這到底是什么,就陷入語言的微妙之處中,我經常是在自我和非我、本體和現象等的廢話上折騰了那么久,還沒覺察到:試圖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已經出乎了人類智力所能及的深度……”(1)如何理解“哲學社會科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這一論斷?(2)材料二蘊含了哲學的基本問題,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3)對哲學基本問題兩個方面的不同回答又會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①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②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實踐的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無論是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面,還是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從而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3)①對第一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②對第二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認為人類能夠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觀點,就是可知論;凡否認認識世界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可能性的觀點,就是不可知論。【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哲學社會科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這一論斷,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實際是考查哲學的功能和作用。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實踐的發展。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3)本題考查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3.漫畫《大樹的對話》反映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人類的影響,運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相關知識,談談對“大樹”對話的理解。【答案】(1)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漫畫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人類的影響。(2)從本質上說,唯物主義對世界本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唯物主義經歷了不同的發展形態,對其科學性要具體分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由于對物質的解釋不夠科學,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3)一切唯心主義在世界本原問題上都是錯誤的,但究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對人類的認識發展有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因此不能對所有的唯心主義全盤否定。【解析】本題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知識。一棵樹果實累累,自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另一棵樹開滿鮮花,認為因為自己的美才讓他人欣賞。兩者各有優點,也有局限性。考查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全面的認識:唯物主義發展的三種基本形態,各有各的優點和局限性。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各有區別和局限性。因此都不能全部肯定或否定。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毛澤東在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針對當時我國理論界的爭論,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他說:“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說二者為一,不是說二者等同,不是說思維等同于存在。思維是一種特殊物質的運動形態,它能夠反映客觀的性質,能夠反映客觀的運動,并且由此產生科學的預見,而這種預見經過實踐又能夠轉化成事物。”(1)為什么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2)怎樣理解思維和存在的同一?【答案】(1)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是因為思維和存在的性質不同,思維是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存在是客觀的、第一性的東西。(2)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是指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對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了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就區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在認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時,我們既要把二者區分開,又要看到二者的聯系。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古代社會,自然是人類的主宰,人們把自然神化,對自然頂禮膜拜,認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龍王降雨,遇事求神靈保佑。材料二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機器轟鳴田野,衛星遨游太空,人們認為自然是人類征服的對象,人可以主宰自然。材料三 但是,隨著人類活動規模的擴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洪水肆虐、物種減少……正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人應該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的哲學觀點及其基本主張,并分析兩種觀點的共同點。(2)分析材料三反映的哲學觀點及其基本主張,材料三和材料一、二反映的哲學觀點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把自然神化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現實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材料二認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其基本觀點是主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兩種觀點的共同點是都屬于唯心主義,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2)材料三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其基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材料三和材料一、二反映的哲學觀點的根本分歧是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何者為本原的問題。(2)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對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物質和意識(存在和思維)何者為本原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本考點不是近幾年高考的重點。從題型上看,選擇題為主。突出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考查方式上看,切入點較小。在知識落實方面,要求學生綜合掌握以下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設問模式:簡要敘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征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答題模板:三大發現+三個統一+理論成果答題要點:(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除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外,還有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2)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征: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并且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堅持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依次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同時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1)結合材料,從哲學與時代精神的角度,說明社會變革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作用。(2)結合材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的認識。【答案】(1)①當今社會大變革,我國政治與經濟生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②當今社會大變革,我國需要反映自家時代客觀要求和社會發展趨勢的哲學,這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能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國家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②能動員和掌握群眾,并轉變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指導國家的社會變革等活動,推動國家前進步伐。(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本問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設問指向你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的認識,要從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真正的哲學。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客觀要求的歷史趨勢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2.讀下圖,回答問題。(1)上圖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什么?(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在它的產生中還有哪些因素起著重要作用?(3)你能從上圖中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哲學有什么不同嗎?【答案】(1)圖中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除了直接的理論來源外,還有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3)黑格爾哲學主要在辯證法領域具有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哲學成就主要是唯物主義,堅持世界是物質的,兩者都將唯物論與辯證法對立起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并且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2)本問繼續考查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條件。馬克思主義產生除了其理論來源之外,還有其產生的階級基礎和自然科學基礎。(3)本問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哲學不同,主要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黑格爾是辯證法不唯物,而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不辯證,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并且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三個“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特色,形成了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大眾需求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把國情同世情結合起來,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民族性,又彰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學認識同價值目標結合起來,堅持在理論創新中做到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指導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學基礎。(1)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必須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2)上述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哪些基本特征?【答案】(1)①真正的哲學必須正確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2)①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既立足國情,又把握世界潮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②堅持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出發,立足國情和世情,堅持了科學的實踐觀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指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特征。(2)本題要求考生分析說明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哪些基本特征,屬于體現類的解答題。考生在分析說明時,首先可以從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然后可以從堅持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某校高三(2)班同學開展以“追尋馬克思主義的足跡”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情境一: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同學們從教材中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情境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情境三: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是我們黨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過程,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過程(如下圖),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發展的過程。(1)根據情境一,請說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自然科學基礎及其體現的哲學道理。(2)根據情境二,請你結合“哲學的作用”的相關知識,分析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3)根據情境三,請你填出上圖中對應的理論體系,并選擇其中一項簡要說明其主要內容。【答案】(1)①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這說明哲學是人類實踐的產物,是特定時代政治和經濟的反映。②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這說明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2)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解放了人的思想,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落后,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提供了精神動力。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預見和指明了中國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了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中國人民追求美好未來;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人民群眾,并將其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巨大物質力量。(3)理論體系依次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結果,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實事求是是其精髓,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其活的靈魂。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的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第一要義是經濟社會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本題考查哲學的作用,設問指向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哲學的作用有兩點,首先體現它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其次,哲學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鑒于哲學問答題答案一般都是由哲理和材料分析構成,因此考生只要說明材料是如何體現哲學的作用即可。(3)解答本題關鍵是要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成果,熟悉每個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毛澤東思想指出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以及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作出了科學回答。然后選取任何一項簡要說明其主要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