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一框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1.了解總體小康成就的表現。2.知道總體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些新要求。重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難點:正確區分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基礎·初探]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1.總體小康(1)標志: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2)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3)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4)特點: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幾億人口。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預習·提升]1.判斷(1)到20世紀末,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基本完成。(×)(2)實現由貧困到溫飽的歷史性跨越,表明我國已達到總體小康。(×)(3)我們的總體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4)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想一想你了解“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嗎?【提示】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戰略構想。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七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對答案 1.教材P85探究問題【提示】 (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鄉村基礎設施改善,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略。2.教材P86探究問題【提示】 (1)約10%。(2)略。學生分組探究 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建設的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從1981年至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至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第二步目標的達成意味著我國實現了什么樣的小康社會?它有什么特點?【提示】 總體小康。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2.第三步目標中包含的小康社會是什么樣的小康社會?它有哪些要求?提示:是全面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項新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3.從社會民生方面描繪一下第三步目標中包含的小康社會的景象。【提示】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1.全面小康≠消除差距全面小康強調發展比較平衡,但并不意味著就消除了地區、城鄉以及各階層之間的差距,只是縮小了差距。2.全面小康≠同時同步小康(1)不同地區的建設進程是不同的,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2)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得快些,率先實現現代化;相對落后的地區要奮起直追,加快發展。(3)同時,國家要做好“五個統籌”,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對我國現階段的小康水平認識正確的是( )A.只是在經濟上實現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經實現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較低D.是少數人的小康,多數人還處于貧困狀態【解析】 現階段的小康水平是總體小康,其特點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符合題意,A、C、D說法錯誤。【答案】 B2.下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理解正確的是( )①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溫飽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追求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共同發展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原則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正確理解。①錯誤,解決溫飽問題已于20世紀末實現;②③④都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準確把握。【答案】 C3.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 )①堅持全面推進,實現同步富裕 ②放慢東部發展步伐,促進西部開發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 ④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中的“同步富裕”表述錯誤;②中的“放慢”表述錯誤。【答案】 B蘇南地區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到2020年,該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區域現代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萬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4萬元,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城鎮化率達到75%;到2030年全面實現區域現代化,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平,成為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民主法治的現代化地區。——————————————[先對接知識]————————————材料信息知識對接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域現代化,人均收入、生產總值大幅提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30年全面實現區域現代化,成為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民主法治的現代化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再演練應用]————————————1.蘇南地區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實現區域現代化。這表明( )A.全面小康的目標在貧困地區是難以實現的B.我國應著力確保貧困地區率先進入小康社會C.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D.解決貧困地區的小康問題,只能靠國家的扶持和幫助【解析】 努力推動蘇南地區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積累經驗、提出示范,這表明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故應選C。A、B、D認識錯誤。【答案】 C2.到2020年,蘇南地區實現人均生產總值18萬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接近4萬元的目標。這( )①突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②強調要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③降低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④可以更好地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和人均生產總值大幅提升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的更高要求,故③錯誤,排除。【答案】 B3.簡要描述2020年蘇南地區基本實現區域現代化后人民的生活狀況。【答案】 ①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體實現。②就業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④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