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一框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1.理解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2.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3.懂得發展的意義。4.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要求。難點:生產是消費的動力與消費是生產的動力的區別。[基礎·初探]一、生產與消費1.生產決定消費(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2)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3)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4)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1)目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2)動力: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3)創造: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3.社會再生產(1)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是直接生產過程。(2)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3)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二、大力發展生產力1.原因(1)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2)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3)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4)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2.措施(1)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2)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預習·提升]1.判斷(1)生產決定消費對象,消費方式決定生產狀況。(×)(2)消費對生產的升級有引導作用。(√)(3)分配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最終環節。(×)(4)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連線 先思考再核對答案1.教材P28探究問題 【提示】 (1)利用電腦上網查找資料、看新聞、購物等,使用網絡電視等減少了去影院的次數,用智能手機學習外語、聽歌、玩游戲等。(2)生產是消費的基礎。生產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等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2.教材P29探究問題【提示】 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總之,消費對生產有著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3.教材P30探究問題一【提示】 (1)從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國力提高等方面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成就,認識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2)可以從家庭生活的住房、購車、飲食等消費方面談談感受。4.教材P30探究問題二【提示】 上述兩個觀點并不矛盾。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就必須重視人才、重視科學技術,實施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創新需要發揮人的聰明才智,所以我們要重視科技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學生分組探究一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2017年,我國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由于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較低,人們的購買熱情大大提高,更多的人選擇使用新能源汽車出行,減少風吹日曬,提高生活質量。而人們熱衷購買新能源汽車,又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發展、壯大。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有何作用?【提示】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使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成為現實。(2)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3)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減少了人們風吹日曬,提高了生活質量。(4)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低,使人們的購買熱情大大提高。2.簡要說明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增長會對該行業產生什么影響。【提示】 (1)新能源汽車消費對該行業的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發展。(2)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增長對該行業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這一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會帶動新能源產業的成長、壯大。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1.巧識生產決定消費的表現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可以理解為“有沒有”:沒有生產出來的東西,人們就無法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可以理解為“變沒變”:人們的消費方式是否發生變化,這是由生產決定的)。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可以理解為“好不好”或“高不高”:人們的消費質量和水平是否提高是由生產決定的)。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可以理解為“想不想”或“要不要”:沒有某種商品的大發展就沒有人們對這種商品的普遍需求)。2.正確理解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1)生產與消費的地位不同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中,生產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費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也不能認為二者互相決定。(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具有兩重性當消費的增長和變化與生產的增長和變化相適應時,消費對生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當消費與生產的發展不相適應時,對生產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我們既要反對重生產、輕消費,也要反對盲目的超前消費,更要反對鋪張浪費。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說:“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只有最終需求旺了,經濟才能真正地啟動起來。”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 )A.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B.消費對生產的決定作用C.消費與生產的辯證關系D.消費是生產的動力【解析】 本題考查消費的反作用。“只有最終消費需求旺了,經濟才能真正地啟動起來”,說明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故D項正確。A項與題意相反;B項說法錯誤;題意強調消費的反作用,不是強調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故C項排除。【答案】 D2.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購成為人們購物的新時尚。這主要說明(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②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③居民的購買力不斷提高④居民的消費心理日趨理性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體現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網購,這表明生產決定消費,①②符合題意;③④在材料中未體現。【答案】 B學生分組探究二 大力發展生產力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闡釋“興國之要”蘊含的經濟意義。【提示】 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這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2.如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后勁?【提示】 ①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③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全面把握大力發展生產力根本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現實依據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一條基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途徑(1)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2)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3)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4)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著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必須( )A.全面深化改革 B.大力發展生產力C.提倡積極消費 D.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解析】 抓住關鍵詞“從根本上”,A、C、D 三項都不是解決目前我國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答案】 B2.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我們必須( )①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③全面深化改革,使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相適應 ④加快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科技創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③說法錯誤,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而不是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①②④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措施,故應選D項。【答案】 D如果拿一個字來形容2017年春節期間我國消費市場的狀況,那就是“火”。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行為逐漸成為主流。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消費增長進入換檔期的關鍵時刻,讓老百姓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從而真正增強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是我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先對接知識]————————————信息提取知識對接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行為成為主流生產決定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行為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再演練應用]————————————1.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行為逐漸成為主流的根本原因是( )A.居民收入穩步增長B.社會經濟不斷發展C.商品、服務的價格持續下降D.居民消費結構日益優化【解析】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收入增加是消費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A不符合題意;物價變動影響消費需求,是消費變化的重要原因,C不符合題意;居民消費結構日益優化是消費水平提高的表現或結果,不是原因,D排除。【答案】 B2.近年來,我國擴大消費信貸,改革消費體制,著力啟動住、行和教育消費,有效地發揮了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這表明( )A.生產決定消費的數量和質量B.擴大內需就是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需求C.消費是生產的目的D.提高消費水平是社會再生產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排除A;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B說法片面;“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強調消費是生產的動力,C與此不符。【答案】 D3.“不顧生產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限度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這一說法嗎?請說明理由。【答案】 ①同意,它正確地反映出生產與消費的關系。②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及質量和水平,并為消費創造動力。因此,“不顧生產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③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因此,“在生產發展允許的限度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