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1.知道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2.理解大眾傳媒的發展階段、形式、特點和作用。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義,并能自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重點:文化交流的途徑;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及特點。難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基礎·初探]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1.含義: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2.途徑(1)重要途徑①商業貿易: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②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③教育: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2)其他途徑: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和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1.傳媒及其演變(1)含義:傳播媒介。(2)階段: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3)演變特征:新的傳媒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標志: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2.大眾傳媒(1)形式: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2)特點: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3)地位: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三、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1.意義(1)先輩們的對外文化之旅,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2)外域文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2.要求(1)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2)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預習·提升]1.判斷(1)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2)人口遷徙是一種最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3)大眾傳媒的發展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4)文化傳播手段即文化傳播的途徑。( )(5)文化交流就是我們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6)我們熱烈歡迎世界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 )【答案】 (1)√ (2)× (3)× (4)× (5)× (6)×2.思考: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有何聯系?【提示】?、傥幕鄻有允俏幕涣鞯那疤?。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用于促進文化交流。③開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先思考再核對答案1.教材P34探究問題【提示】 (1)這些現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傳播現象,通過這些活動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親朋好友聚會、圖書館閱覽圖書、看電影電視、參加文化活動、網絡交流等都屬于文化傳播。(2)文化傳播的方式主要有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2.教材P35探究問題一【提示】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貿易往來頻繁,商業活動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傳播功能,而且在文化傳播方向上增添了新的內容,具有了傳播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顯示綜合國力等新功能。3.教材P35探究問題二【提示】 (1)秦統一中國后向邊疆大量遷徙人口,促進了邊疆的開發和民族文化的融合與發展。(2)西晉永嘉之亂后,出現大規模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唐朝安史之亂后和北宋靖康之變后的大批北方人南遷分別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人口南遷高潮。伴隨著大批北方人南遷,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促進了南北方文化風俗的融合。(3)元清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明朝時山西洪洞等地的人口遷移、清末的山東人闖關東等,這些人口遷徙也促進了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進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4.教材P36探究問題【提示】 我們搜集資料的方式,主要有查閱報紙、雜志、書籍,閱讀電子讀物,上網搜索查詢或通過直接的人際傳播等。通過報紙、雜志和書籍來搜集資料,易保存且搜索不受限制,但往往內容單一、不全面、不及時。通過電子讀物和網絡搜集資料,快捷方便、雙向互動、受眾主動,且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人際交往傳播知識是最直觀最豐富的途徑,具有渠道多、方法靈活、意義豐富、反饋及時等特點。5.教材P37探究問題【提示】 唐朝時,日本共派來遣唐使近20次;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鑒真和尚幾經波折,終抵日本,帶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繪畫、醫藥及文學方面的知識。三國時期,諸葛亮把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經西南邊境少數民族,傳入緬甸。元朝時,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達20年,回國后寫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成為有史以來西方人撰寫的詳細介紹中國的第一部著作。學生分組探究一 文化傳播的途徑與手段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山東省檔案館從館藏“十藝節”檔案中選取部分文字、圖片和音像材料,在山東省檔案館官方網站展出。本次展覽由“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十藝節籌辦工作”“十藝節大事記”“檔案珍品”五大板塊組成。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網上展出“十藝節”相關內容屬于文化傳播嗎?簡要說明理由。【提示】 是文化傳播。人們通過網絡這一形式傳遞“十藝節”珍貴資料,屬于利用大眾傳媒這一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進行的文化傳遞、共享的活動。2.網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嗎?【提示】 不是。網絡是文化傳播的手段。文化傳播的途徑主要是指商業貿易、人口遷徙和教育等。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1.比較文化傳播的途徑與手段途徑手段區別內涵及側重點指的是與人們文化傳播相關聯的社會交往活動。主要強調的是文化怎樣傳播的問題指文化傳播所借助的物質技術手段。主要強調的是文化靠什么傳播的問題具體形式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此外還有留學、訪問、聚會、旅游等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聯系文化傳播以大眾傳播為載體,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途徑傳播,實現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文化傳播與傳媒文化傳播傳媒區別含義文化交流的活動和過程即傳播媒介,是文化傳播借助的物質手段途徑或方式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有各種文化傳播方式,口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其中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稱為大眾傳媒聯系(1)文化傳播總要借助一定的傳媒手段,文化傳播離不開傳媒(2)傳媒的手段直接影響文化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豐富文化傳播的內容,發展文化傳播的方式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文化傳播有多種方式,其中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是( )A.商業貿易 B.人口遷徙C.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 D.電視直播【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再現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判斷,C項正確,A、B、D不符合要求。【答案】 C2.借助互聯網這個分享的平臺,美國、歐洲的世界名校的網絡公開課在中國再一次掀起了陣陣旋風,廣大網民實現了與世界名校公開課的“親密接觸”。這表明( )①大眾傳媒的發展有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②大眾傳媒的發展取代了舊媒介 ③教育已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芙逃谖幕瘋鞑ブ械挠绊懭找鏀U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 舊傳媒并未退出歷史舞臺,②錯誤;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途徑而非手段,③錯誤。【答案】 D學生分組探究二 文化交流的意義與要求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2017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介紹說,“四海同春”連續舉辦9年來,受到海外僑胞和各國民眾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海外春晚”;今年春節,“四海同春”組派7個藝術團組,分赴17個國家的38個城市訪演44場,再度收獲如潮好評。裘援平表示,“四海同春”已成為春節文化“走出去”國家級品牌,未來將繼續嚴把節目質量關,把最優秀的文化資源送到僑胞身邊。推動文化“融進去”,是國務院僑辦近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爸腥A文化僅僅‘走出去’還不夠,要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裘援平指出,支持和促進海外僑社文化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談談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意義。【提示】 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促進中外文化交流。2.如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示】?、僖裱髅褡逦幕宦善降鹊脑瓌t,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要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借助大眾傳媒等文化傳播的手段。③吸收他國優秀文明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準確把握與文化交流相關的問題文化交流的過程 文化交流,是學習和借鑒各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從而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繁榮世界文化,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交流的特點 ①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包括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②文化交流的作用是雙重的。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有利于維護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繁榮;文化交流違背平等原則,推行文化霸權則不利于文化的發展文化交流的要求 ①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③既要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交流的途徑 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假如圍繞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你認為下列最合適的理論視角是( )A.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的傳播B.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起決定性作用C.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進D.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文化的一元化【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知識分析,A符合題意;B、D表述錯誤;C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 A2.中華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①使中華文化削減民族性從而成為世界性文化 ②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畚崭鲊幕、茉鰪娭腥A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表述均錯誤。【答案】 D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簡稱海博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博覽會設立“特色優勢產品貿易合作區”,集中展示廣東家電電子、家居用品、禮品飾品、服裝鞋帽、食品飲品等知名產品,6 000多家境內外知名采購企業云集,1.5萬多名專業買手參會,全力助推企業走出去發展;并設立旅游文化合作展區,集中展示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廣東特色旅游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游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先對接知識]—————————————材料信息知識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途徑設立特色優勢產品貿易合作區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設立旅游文化合作展區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再演練應用]—————————————1.“海上絲綢之路”也是文化傳播之路。這種文化傳播途徑是( )A.外出旅游 B.人口遷徙C.商業貿易 D.教育活動【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絲綢之路屬于商業貿易,所以C項正確。【答案】 C2.假如你作為某商會代表參加了旅游文化合作展區的參展活動,在活動中應該( )A.堅持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原則B.積極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C.堅持相互尊重、日漸趨同原則D.尊重、發展好本民族文化【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探究論證問題的能力。依據知識分析,開展文化交流,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故選A;B應指出是不同國家優秀文化的交流融合;C錯在“日漸趨同”;D沒有體現出“文化往來”這一設問角度,故不選。【答案】 A3.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交流方面的哪些知識?【答案】 ①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②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商人進行貿易活動,不僅通過蘊含豐富文化的商品加以交流,還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③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優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