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學習目標] 1.知道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2.了解蘇聯經濟建設和五十年代初的爭論。3.理解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一、蘇聯經濟建設與五十年代初的爭論1.蘇聯經濟建設的成就及意義: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從1925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在此過程中,先實現了工業化,后實現了農業集體化。1936年宣布蘇聯建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醫治了戰爭帶來的創傷,增強了蘇聯的經濟實力,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2.蘇聯經濟界對若干問題的爭論:從1952年2月1日到9月28日,斯大林先后四次就政治經濟學問題發表意見。這些意見被匯編成冊,以《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為書名于當年公開發表。二、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1.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規律,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的對立物而產生的,是當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基礎上產生的。2.最適合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這個概念的,是剩余價值規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三、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1.斯大林指出保持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是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2.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3.斯大林認為,價值規律的作用存在兩種情形: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領域,主要是在個人消費品流通領域中,價值規律在一定的范圍內保持著調節者的作用;其二是在生產領域,價值規律對社會主義生產有影響,但不是社會主義生產的調節者。斯大林所說的兩種公有制和兩個生產部門分別指什么?【提示】 兩種公有制,指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個生產部門指全民所有制的生產部門和集體農業的生產部門。四、斯大林對計劃與贏利之間關系的認識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社會化生產的客觀要求,制定、執行科學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可以避免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避免破壞國民經濟并給社會帶來巨大物質損害的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保證社會主義國家國民經濟的高速、持續增長。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認識1.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原因斯大林認為: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他進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是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2.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斯大林認為:不能把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混為一談。只有存在著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存在著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制度,商品生產才會引導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雇傭勞動制度已被消滅,因此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發展不會導致資本主義。3.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特殊性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沒有資本家參加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生產。這一認識,劃清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界限。但是,他又片面地認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對點訓練】1.斯大林和列寧一樣,曾經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不存在商品生產。在20世紀50年代初,斯大林改變了自己原來的觀點,他認為( )①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 ②共產黨人要學會經商 ③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 ④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本題考查對斯大林關于商品生產觀點的理解。斯大林原來的觀點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不存在商品生產”,抓住材料中“改變了自己原來的觀點”,即承認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存在商品生產。②是列寧的觀點,可排除。①③④符合題意。【答案】 C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1.對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規律的認識斯大林指出: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規律,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的對立物而產生的,是當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基礎上產生的。2.對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認識斯大林指出:最適合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這個概念的,是剩余價值規律,即資本主義利潤產生和增殖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其內容是:通過擴大和提高對雇傭工人的剝削來獲得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3.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認識斯大林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對點訓練】2.針對社會上關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問題的討論,斯大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由此可見,斯大林( )A.主張經濟規律是可以創造的B.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內容的表述總體上是正確的C.科學地表述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規律D.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可以認識利用【解析】 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客觀存在著,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表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完全正確,所以選B項。【答案】 B師生歸納必記核心要點一個概念:高級贏利。一個規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揮規律。兩種情形:價值規律在商品流通領域和生產領域的作用不同。一、選擇題1.針對20世紀50年代初經濟學界的爭論,從1952年2月1日到9月28日,斯大林先后四次就政治經濟學問題發表意見。這些意見被匯編成冊,以________為書名于當年公開發表。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理論成果主要集中在這本書中。( )A.《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B.《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C.《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問題》 D.《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答案】 D2.斯大林在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認識中,認為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是( )A.保持商品生產、限制商品分配B.保持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C.限制商品生產、鼓勵商品交換D.限制商品生產、發展商品交換【答案】 B3.斯大林認為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這里所說的“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是指( )A.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B.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C.全民所有制的生產部門和集體農業的生產部門D.農業和工業【答案】 C4.關于斯大林對計劃與贏利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A.科學地認識到計劃的作用B.科學地認識到計劃和市場都是調節經濟必不可少的手段C.片面強調計劃的作用D.國民經濟的計劃可以兼顧到各方面的利益【答案】 C二、非選擇題5.斯大林指出:“在有商品和商品生產的地方,是不能沒有價值規律的。”“在我國,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首先是包括商品流通,包括通過買賣的商品交換,包括主要是個人消費的商品的交換。在這里,在這個領域中,價值規律保持著調節者的作用,當然,是在一定范圍內保持著調節者的作用。”他還進一步指出:“價值規律的作用,并不限于商品流通的范圍內,同時還擴展到生產方面。誠然,價值規律在我國社會主義生產中,并沒有調節的意義,可是它總還影響生產,這在領導生產時是不能不考慮到的。”閱讀上述材料,說說你對上述觀點的認識。【答案】 斯大林在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中,分析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特殊性。他認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沒有資本家參加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生產。斯大林的這一認識,劃清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界限。但是,他又片面地認為,由于受決定性經濟條件的制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當代商品經濟學理論認為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因此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范圍的分析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學的。6.斯大林的著作影響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他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是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著作,為人們研究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尋找到了一條路子。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是怎樣的?【答案】 ①對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斯大林指出: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規律,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的對立物而產生的,是當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基礎上產生的。正是由于存在這一規律,才使得國家計劃機關有可能去正確地計劃社會生產。②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認識,斯大林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堅持了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內容的表述,從總體上來看是正確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