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學習目標] 1.了解“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提出的背景。2.知道“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內容。3.理解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一、國家市場為主體,自由市場為補充1.“三個為主,三個補充”要求的內容(1)在工商經營方面,應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2)在生產計劃方面,全國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部分應按計劃生產,附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為補充。(3)在市場方面,應以國家市場為主體,附有一定范圍的由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2.“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要求提出的意義: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發揮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的作用的同時 ,也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二、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毛澤東的主張:毛澤東堅持列寧關于利用商品交換鞏固工農聯盟的主張,堅持斯大林關于發展商品經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觀點,并強調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毛澤東提出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背景是什么?【提示】 1958年,在“大躍進”的形勢下,出現了把商品生產與社會主義對立起來,要限制乃至消滅商品生產的主張,然而,人民公社消滅商品經濟的嘗試失敗了。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的原因與范圍1.原因:毛澤東認為,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2.范圍:毛澤東提出有些生產資料也是商品的論斷,突破了斯大林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只有生活資料是商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的認識。四、價值規律是一所偉大學校毛澤東一方面認為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決定性調節作用。另一方面主張在限制價值規律的消極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三個主體、三個補充”1.提出背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國民經濟恢復期間,毛澤東對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都持積極態度,這對保證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大改造過程中,雖然采取了一些限制市場作用的措施,但毛澤東仍然非常注意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總結社會主義改造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與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要求。2.具體內容角度內容工商經營方面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生產計劃方面全國工農業產品的主要部分應按計劃生產,附有一部分計劃外的生產為補充市場方面以國家市場為主體,附有一定范圍的由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3.評價“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是對前蘇聯單一計劃經濟模式的突破,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理論;這一要求,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發揮公有制經濟和計劃的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它是對中國當時實際情況的客觀反映,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對點訓練】1.1956年,我們黨提出:在工商經營方面,應該以____________為主,附有________為補充。( )A.國家經營 集體經營B.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 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C.公有制 個體私營經濟D.公有制 私有制【解析】 本題考查對我國“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要求的認識。在工商經營方面,我們黨提出:應該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答案】 B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認識主要觀點背景馬克思社會主義社會是建立在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社會主義不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自由競爭時代列寧商品經濟的存在只是權宜之計(消滅商品經濟——政府直接控制商業——政府調節商業)蘇俄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具備消滅商品經濟的條件斯大林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限于個人消費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價值規律在商品流通領域保持著一定的調節作用,但不是社會主義生產的調節者蘇聯經濟建設與50年代的爭論毛澤東國家市場為主體,自由市場為補充;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調節作用,但主張在限制價值規律消極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大躍進、人民公社嘗試的失敗【對點訓練】2.在發展商品生產的問題上,毛澤東與列寧、斯大林相比( )A.都堅持商品生產可以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B.都認為發展商品生產會導致資本主義C.都堅持只有生活資料是商品,生產資料不是商品的認識D.都承認商品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巨大作用【解析】 此題考查三位領導人對商品經濟認識的共性。A項的觀點迷惑性最大,他們雖都承認商品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巨大作用,但仍認為商品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是不兼容的,發展商品經濟只是權宜之計,故D項可選。【答案】 D師生歸納必記核心要點一個意義:“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提出的意義。一個主張:毛澤東關于商品經濟的正確主張。兩點歷史局限性:毛澤東對商品經濟存在范圍和價值規律作用的局限性。一、選擇題1.“大躍進時期”,人民公社消滅商品經濟的嘗試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沒有堅持黨的領導B.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C.違背經濟發展規律D.沒有堅持“基本照搬”蘇聯模式【答案】 C2.1956年的三大改造即( )A.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改造C.對三座大山的社會主義改造D.對農、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答案】 A3.在總結社會主義改造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與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要求。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A.注重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的作用B.對保證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C.限制商品經濟的發展,防止資產階級復辟D.是為了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答案】 A4.“價值法則、等價交換,不僅存在于公社內部,也存在于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之間,實際上生產資料各部門之間也有價值法則起作用。”“所有的經濟單位都要利用價值規律,作為經濟核算的工具。”這段話表明的觀點是( )A.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B.要限制價值規律發揮作用C.要運用價值規律管理經濟,進行經濟核算D.要發揮價值規律的基礎性作用【答案】 C二、非選擇題5.毛澤東指出:“只有當一切生產資料都歸國家所有了,只有當社會產品大為豐富了,而中央組織有權支配一切產品的時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經濟不必要而消失。相反,只要兩種所有制沒有變成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商品生產就還不可能廢除,商品交換也還不可能廢除。”“斯大林說,蘇聯的‘特種的商品生產’的‘活動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這看來很不妥當。它的活動范圍不限于個人消費品,在我國,有些生產資料,例如拖拉機等生產資料是屬于商品的。”根據材料回答:毛澤東如何分析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的原因?【答案】 ①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的原因這一問題上,贊同斯大林的觀點,即承認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兩個社會主義生產部門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根本原因。②但又認為斯大林的說法不完整。因為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是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的,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毛澤東認為,即使實現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如果產品還不很豐富,某些范圍內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有可能依然存在。這就從生產力這一最終根源上說明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的原因。6.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經濟問題,曾經是困擾著我們黨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問題才得以真正解決。毛澤東在探索實踐中,對商品經濟理論作過許多精辟的論述,也有難以避免的缺點和失誤。(1)毛澤東對商品經濟理論的精辟論述有哪些?(2)毛澤東對商品經濟理論的認識存在著哪些歷史局限性?【答案】 (1)①商品經濟適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消滅商品生產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必須利用商品經濟為社會主義服務,并強調了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作用。②不能把商品生產同資本主義生產混為一談。③商品生產的命運和社會生產力水平有密切關系。④生活資料是商品,有些生產資料也是商品。(2)①對商品經濟的范圍界定的還較小。其實生產資料都可以是商品。②對價值規律作用的看法也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商品生產,價值規律還起作用,還要利用它;另一方面又認為它不能起決定作用,認為起決定作用的是計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