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作用[學習目標] 1.了解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的背景。2.知道計劃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3.理解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及弊端。一、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1.背景(1)新中國成立之初,要改變我國落后的經濟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發展工業,盡快建立起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2)建國初,我國經濟結構簡單,物質基礎薄弱,在此情況下,我國參照蘇聯的模式,在“一五”計劃期間,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基本特點:國家運用指令性計劃,直接掌握、控制人財物資源;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計劃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二、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1.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國家的經濟獨立,進而鞏固了國家的政治獨立。2.抑制了多年來一直困擾我國的惡性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增加了財政收入。3.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情況下,國家通過對國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證了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實現了社會公平。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1.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純”,致使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一狀況越來越不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也不利于方便群眾生活。2.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政企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的作用。政府對企業管得過多、統得過死,不利于激發企業活力,而且造成國民經濟的條塊分割,不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不利于社會化生產的發展。3.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嚴重。在農村,社員憑工分參與年終分配,收入差距很小;在城鎮,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嚴重影響人們工作積極性的發揮。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和積極作用1.基本特點國家運用指令性計劃,直接掌握、控制人財物資源;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計劃規定的范圍內進行。(1)在計劃管理上,一般是國家自上而下地層層下達指令性計劃,規定企業生產的品種、數量、質量、成本、利潤等。(2)在財務管理上,實行統收統支,企業的純收入和基本折舊全部或大部上繳,開支由國家撥給。(3)在物質管理上,國家對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和主要消費資料,實行統購統銷、統一分配、限量供應的辦法。(4)在勞動管理上,實行由國家勞動部門統一分配的制度。(5)在價格管理上,許多產品都由國家統一定價。(6)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實行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把企業劃分為中央管理的企業和地方管理的企業,把物資劃分為中央管理的物資和地方管理的物資等。2.積極作用第一,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國家的經濟獨立,進而鞏固了國家的政治獨立。第二,抑制了多年來一直困擾我國的惡性通貨膨脹,穩定物價,增加了財政收入。第三,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情況下,國家通過對國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證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實現了社會公平。【對點訓練】1.對計劃經濟體制積極作用的認識,正確的是( )A.計劃經濟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B.使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國家經濟獨立C.計劃經濟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D.用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解析】 A項是其特點;C項是消極作用;D項說法與題意不符。【答案】 B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1.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這與我國多層次的生產力狀況不相適應,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2.集權過多,片面強調中央集權領導,政企不分,采用行政辦法管理經濟,國家對企業統得過死,企業沒有生產自主權,企業失去生機和活力。3.國家計劃管得過細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不利于社會化生產的發展,不利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4.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影響了人們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對點訓練】2.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其影響有( )A.在當時沒有任何意義,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B.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眾生活C.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D.有利于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解析】 A項說法過于絕對;C、D兩項說法錯誤。【答案】 B師生歸納必記核心要點兩個特點: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三個作用: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三個弊端: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一、選擇題1.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的經濟狀況是( )A.經濟結構簡單,物質基礎薄弱B.已建立起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C.已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D.打破了外國對我國的經濟封鎖【答案】 A2.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結構簡單、物質基礎薄弱。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完成工業發展的任務( )①需要集中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②要求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③適合采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④要求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3.“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制造廠生產解放牌載重汽車等。這些成就的取得( )①離不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②需要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抑制惡性通貨膨脹 ③需要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一步發揮國家對國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作用 ④需要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④ D.①②④【答案】 C4.下圖是我國計劃經濟年代全國通用的糧票。當時,使用糧票的根本原因是( )A.我國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B.我國實行計劃經濟C.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生活資料匱乏D.國家掌握著人、財、物的分配【答案】 C二、非選擇題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在農村,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是集體的;在城鎮,除了部分集體企業以外,其他企業都是國營的,連吃飯、理發、照相這樣的事情也只能到國營的單位去完成。(1)材料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有何特點?(2)這一社會現實對我國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有何影響?【答案】 (1)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②這種體制的特點:國家運用指令性計劃,直接掌握、控制人財物資源;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計劃規定的范圍內進行。(2)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純”,致使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一狀況越來越不適應發展了的生產力,也不利于方便群眾生活。6.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理念。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據上述論斷,有人指出:計劃經濟在我國未起過積極作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該觀點。【答案】 ①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建國之初的經濟、社會條件,這一體制當時在許多國家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②在我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也曾發揮過積極作用,第一,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國家的經濟獨立,進而鞏固了國家的政治獨立。第二,抑制了多年來一直困擾我國的惡性通貨膨脹,穩定了物價,增加了財政收入。第三,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情況下,國家通過對國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證了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實現了社會公平。③在新的條件下,繼續堅持這一體制,就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④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