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目標] 1.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2.知道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和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的重要性。3.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任務、手段和方式。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1.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寫入憲法,標志著它的發展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2.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作了具體規定。(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中,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是三個最為重要的環節。二、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1.市場主體主要有三類:企業、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業。2.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基本形成。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及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 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現代企業的產權制度、現代企業的組織制度、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三、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1.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節。2.建立:黨的十四大后,在一般商品市場繼續發展的同時,生產要素市場加快發展;隨著價格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建立起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增強。我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開始形成。四、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1.意義: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2.構成:宏觀調控體系包括調控目標、任務、手段、方式等。3.形成: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宏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形成。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化,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在21世紀之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我國各項事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規定:環節具體內容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政府職能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對點訓練】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中,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它們是( )①市場主體 ②市場體系 ③所有制結構 ④宏觀調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環節。市場主體、市場體系是市場作用發揮的前提,市場體制必須有國家宏觀調控,否則就出現混亂,因此①②④是正確答案。【答案】 B全面把握社會主義的宏觀調控1.含義: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2.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主要是因為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不是萬能的,比如國防、槍支、消防等不能靠市場調節。而且市場本身存在固有的弱點和缺陷,表現為:為追逐利益而產生的各種自發性;經濟活動個體無法控制市場整體而帶來的盲目性;還有市場調節本身的滯后性等,因此市場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經濟的正常運行必須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3.主要目標:保持經濟平衡,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4.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度和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命令、指示、方針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這些手段各有所長,相互補充,但市場經濟條件下,應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5.意義:建立完善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平穩運行,有利于克服市場的缺陷,有利于國家經濟總量的平衡,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對點訓練】2.《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劃定了水資源利用管理的“三條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 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運用《經濟學常識》的相關知識,分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見的手”調節。【答案】 市場調節有利于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場也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局限。水資源完全由“看不見的手”調節,會造成過度開發、分配不公、污水排放量過多等問題,不利于可持續利用。政府參與水資源管理能夠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師生歸納必記核心要點三個環節: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個最為重要的環節。五點規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五點具體規定。一、選擇題1.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作出具體規定,制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的會議是(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B.黨的十四大C.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D.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答案】 C2.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大多數企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從經濟體制建設的角度看( )A.這是我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需要B.這有利于發展壯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C.這是我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宏觀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表現D.這表明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化,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答案】 B3.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調節和控制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特定關系。主要包括政府經濟職能、政府宏觀調控行為和政府宏觀調控關系三個方面。我國要建立的宏觀調控模式應該是( )A.直接的調控模式B.直接與間接調控平行結合的模式C.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調控模式D.以直接調控為主的調控模式【答案】 C4.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有機組成部分( )①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③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現代企業制度④社會主義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B二、非選擇題5.黨的十四大之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在第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寫入憲法,標志著它的發展有了根本保障。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請簡述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所作的規定。【答案】 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規定:①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②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③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④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6.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及政策的不斷調整,在經濟運行中通過明晰產權權利,我國造就了一大批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合格的市場主體。經過30多年的改革,我國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國有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各種非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迅速,其中僅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產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就已占到1/3以上。各種形式的外資企業大量引進,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云集之地。(1)市場主體主要有哪些?我國為什么要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市場主體?(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怎樣形成的?【答案】 (1)①市場主體主要有三類:企業、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業。②原因: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2)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基本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