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斯密的政策主張[學習目標] 1.知道斯密關于增強國民財富的途徑的觀點。2.了解斯密的分工理論。3.理解斯密的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認識其科學性和局限性。一、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1.增加國民財富的兩個途徑(1)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途徑是分工。(2)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最好的辦法是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所有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每個人自由地參與市場活動。2.斯密的分工理論(1)斯密認為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他認為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2)局限性: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3.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1)內容①“看不見的手”是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②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自由放任;限制政府的作用。③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2)評價①斯密認識到市場的積極作用:市場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②他未認識到市場的消極作用: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二、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1.絕對成本學說內容: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進行交換,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2.評價:絕對成本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預習完成后,請把你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全面理解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理論1.內容: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的實現依靠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2.政策主張:斯密主張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以增進社會利益,反對政府干預經濟。3.評價(1)斯密看到了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敏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的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這些又反映了他的理論的局限性。【對點訓練】1.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人們追求自我利益的本性從未改變。正是由于這種追逐本性,百姓日常所需物品的價格提高,市場上的供給會隨之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會隨之減少。這樣,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和管理人員可以各守其業,盡其能,得所欲,這一切就好像冥冥中有一個高明的指揮者在指揮他們這樣做一樣。因此,良好的政府對這種人類本性因勢利導,有所規范,而不是與民爭利。結合材料,分析司馬遷上述觀點與斯密經濟思想的相通之處。【答案】 第一,司馬遷和斯密都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第二,他們都認為,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具有通過價格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積極作用。第三,他們都主張應該尊重市場,限制政府的作用。正確認識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1.內容: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進行交換,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2.評價:這一學說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也有局限性。(1)該學說的成立建立在兩個假設條件的基礎上,一是各國都具有絕對優勢,二是某一種社會資源都被用來生產某一種商品。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也不可能全部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2)該學說具有明顯的階級局限性,從根本上看,它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對點訓練】2.假如甲國在生產小麥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乙國在生產布方面有絕對優勢,現在兩國參與國際分工,甲國把全部社會資源用于生產小麥,乙國把全部社會資源用于生產布,在兩國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相同的情況下,兩國開展對外貿易。根據斯密的觀點可能帶來的結果是( )A.兩國均可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B.甲國獲利,乙國虧本C.乙國獲利,甲國虧本D.兩國都不能獲得利益【解析】 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認為: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進行交換,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故A項正確。【答案】 A師生歸納必記核心要點兩個途徑:斯密增加財富的兩個途徑。兩個理論:斯密的分工理論和“看不見的手”理論。兩個學說:斯密的自由貿易學說和絕對成本學說。一、選擇題1.斯密認為提高資本利用效率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 )A.提高勞動生產率B.自由放任,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C.政府干預經濟D.開展對外貿易【答案】 B2.斯密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 )A.改進技術 B.提高勞動強度C.交換 D.分工【答案】 D3.斯密認為: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①斯密意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難能可貴 ②斯密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 ③斯密認為分工決定交換,是正確的 ④斯密認為交換決定分工,是錯誤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4.下列關于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的評價正確的是( )①主張一國應專門生產和出口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 ②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 ③揭示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 ④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二、非選擇題5.甲乙兩個小型加工企業各有8名工人,專門生產一種雙聯齒輪,其生產情況如下表:甲企業流水線操作乙企業毛坯熱處理1人每個工人獨立負責完成全套工序齒坯加工1人齒形加工1人齒端加工1人齒面熱處理1人精基準修正1人齒形精加工1人外包裝1人企業每天產量160個32個(1)甲企業每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是乙企業的多少倍?(2)請運用斯密的有關經濟學理論簡析其原因。【答案】 (1)5倍。(2)①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②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其一,分工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6.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對外貿易方面的表現,就是主張對外貿易的自由化,反對對外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斯密這一主張的理論來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義時提出的對外貿易優勢原理。為了論證對外貿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絕對成本學說。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斯密是如何運用絕對成本學說解釋對外貿易的必要性的?【答案】 ①在對外貿易中,不同國家生產相同的產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②如果各國將本國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然后通過對外貿易進行交換,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所以各國都應該參加對外貿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