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塞翁失馬》課堂實錄(課前熱身)同學們,咱們一起背誦曹操的《觀滄海》、晏殊的《浣溪沙》,你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加入表情和動作,盡情的去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師:上課!生:老師好!師:同學們好!師:《觀滄海》氣勢恢弘,聲震山河;晏殊的《浣溪沙》情致纏綿,淡雅溫厚。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散文像潺潺溪水,入情入境,美在其中,詩歌如歌入畫,婉轉流暢,妙不可言,我還特別喜歡寓言故事,文章短小 ,語言詼諧,卻意義深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文言體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板書課題)師:請同學們圈劃文下注釋①,這則寓言選自——生:《淮南子.人間訓》。師:課文早讀時我們已預習過了,下面我們有感情的一齊來讀一遍課文。(生齊讀課文)師:同學們讀得聲音很洪亮,哪位同學愿意給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朗讀?生①:……師:這位同學讀得很熟練,但要注意語速不要太快,注意抑揚頓挫。生②:……師:這篇文章的重點字詞我們不進行集體勾劃,下面我們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不要著急,先聽清楚方法:小組首先集體翻譯一遍課文,有疑問組內互相商量解決,然后每個同學至少提問兩個字詞,一人問,三人答,輪流進行,這樣每組至少要問八個字詞,好,開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回指導)師:好,討論結束,同學們還有疑問嗎?生:沒有了。師:那我可要考你了,老師設計的有一星級,兩星級和三星級的題目,下面我們進行搶答。首先是一星級的題目,“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善”什么意思?(一組生):精通。師:得一顆星,“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中“將”?(三組生):帶領。師:很好,得星。“此何遽不為福乎”中“何遽”?(四組生):怎么就,表示反問。師:好,一顆星。“丁壯者引弦而戰”中“引弦”?(六組生):拉開弓弦。師:好,得星。“死者十九”中“十九”?(八組生):十分之九,這里指絕大部分。師:很好,下面的問題可就有些難度了,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回答。聽好:文言文中常遇到的詞語有“故”,結合學過的文言文,請列舉出“故”字的用法,并舉例。(生稍做思考)(十組生):第一種用法是“所以”,“故時有物外之趣”,第二種用法“緣故”,“馬無故亡而入胡”。師:你們組還有補充嗎?(六組生補充):第三種用法是“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師:給十組生加一顆星。第二個詞“以”,請你列舉出用法并舉例?(十一組生):第一種用法是“把”,“以叢草為林”,第二種用法是“用”,“以億萬計”。第三種用法是“因為”,“此獨以跛之故”。師:很好,加兩顆星。下面翻譯句子:“此何遽不為福乎”?(十二組生):“這怎么就不是福呢”。師:好,給你們加上三顆星。“死者十九”?(七組生):絕大部分都死了。師:這句話根據文意回答是——(生齊答):絕大部分都戰死沙場。師:好,給七組加上一顆星。這課的字詞同學們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我們的檢查到此為止。讓我們來整理一下文章的內容,這則寓言篇幅簡短,情節卻波瀾起伏,大起大落。(師生一齊梳理脈絡)首先塞翁失馬,在別人看來這是“禍”,接下來塞翁得馬,在別人看來這是“福”,然后塞翁的兒子從馬上摔下來,在別人看來這是“禍”,最后父子性命得以保全,“禍”又變成了“福”。(簡要板書脈絡)師:從這則寓言的情節來看,結合老師的板書,它要告訴我們什么呢?生①:壞事和好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看事情不要只看一面,生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全面的看待問題。生②: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多想想它的益處,轉化成有利于自己的,當我們遇到幸福的時候,不能只沉浸于此,還要想想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的弊處。生③:我認為這響應了一句話,“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師: 同學們的發言都很正確,意義頗為深刻。從文章內容來看,福與禍、得與失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那可太好了,當我們遇到禍和不幸的時候,我們就坐在這里等著吧,不久福就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可以嗎?生:不可以。師:是的,福與禍、得與失之間轉化是需要有一定條件的。那么,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關鍵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空口無憑,我們要結合具體事例進行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每個同學思考一個事例,可以是從書中讀到的,可以是通過媒體看到的,還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學生靜心思考1分鐘)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把自己想的事例在小組內生動地講一遍,然后討論轉化的關鍵什么。最后由組長做出總結,聽明白了嗎?生:明白了,好,下面開始!(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師:討論到此為止,可以了嗎?生:可以了。師:回答時,組員同學先說,組長最后總結。哪個小組最先展示你們的討論成果?二組生①:我舉的例子是我身邊的一位同學,那次月考她考試失利,但是卻沒有仔細分析失利的根本原因,有人勸她,她卻說自己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對學習不以為然,結果下次考試還是沒有考好。師:好,不用心去分析失利的根本原因,怎么會考出好成績呢。二組生②:我講的例子是霍金,他年輕時就深遭不幸,但他卻沒有被病魔嚇倒,頑強地同病魔斗爭,認真努力地生活著每一天,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二組生③:我講的是我讀書讀到的一個故事:幾個人一起去山洞里玩,山洞里地勢不平,彎特別多,結果這些人迷路了,他們非常恐慌,完全喪失了信心,結果在一個拐彎處餓死了,此時人們正全力地尋找他們,結果找到了他們的尸體,人們發現在轉過這一個彎,就是洞口。師:這雖是一個故事,卻有深刻的啟發意義,我們為故事中的那幾個人感到惋惜!二組生④:我來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結合這些事例,我們認為禍與福、得與失之間轉化不是必然的,關鍵在于面對二者時的心理態度。面對禍,如果能冷靜客觀地分析,吸取教訓,并且認真努力,就會轉化為福,如果面對福,就沖昏了頭腦,那么福也會轉化為禍的。師:同學們說他們小組的發言好不好?生:好!師:給他們加上四顆星。下面哪一組接著發言?九組生①:我講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前有一位農民種地很認真,有一次,他在田間鋤地,忽然一只兔子跑來撞在樹樁上碰死了,農民很高興,以后每天他都去田間,只是不是去耕地,而是躺在地頭睡覺,想著還會有兔子跑來撞死的,結果莊稼荒了,這位農民也餓死了。九組生②:我講的是我的一位同學,他作文很好,但是在一次作文競賽中沒有獲獎,他自己非常難過, 從此以后學習一直萎靡不振,不去努力,結果成績越來越差。九組生③:我講的是我們原來的班級,學校舉行合唱比賽,我們班沒有唱歌很好的同學,第一次就失敗了,第二次我們努力去練,可是比賽結果依然不好,到了第三次比賽,同學們不再去努力了,結果還是沒有取得好名次。師:深有體會,我覺得只要努力了,會有希望的,但是不去努力,就真得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九組生④:我總結出來了:福與禍之間的轉換不是必然的,二者之間轉化的關鍵是人們的心理,當禍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正視禍的來臨,將禍轉化為最低限度,當福來臨的時候,我們也不要驕傲,要不然會樂極生悲。師:好,給他們小組加上四顆星。還有哪個小組起來發言?十組生①:我講的是貝多芬的例子,貝多芬耳朵失鳴,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師:好,舉例很典型,接著說下去——十組生②:我舉的是卓別林的例子,他母親有一天嗓子突然說不出話來,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不幸,但是他依然鼓起勇氣,上臺唱歌,結果許多觀眾都往臺上扔錢,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福。師:那么他因此獲得了許多錢,這就是福嗎?十組生②:不是的,我要表達的是他又抓住了一次練習的機會,這是一種最寶貴的財富。師:很好,抓住每一次機會鍛煉自己,希望同學們今后在生活和學習中也這樣做。十組生③:我講的是我小學時的同學,那次考試他考得不錯,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他從此就驕傲了,失去了上進心,結果成績 一落千丈。十組生④:我來總結:我認為二者之間轉化不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態度問題,當我們遇到福的時候,我們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得意忘形,因為驕兵必敗,當禍來臨的時候,也不要膽怯退縮,我們要認真努力,充滿信心,這樣就有將禍轉為福的希望。師:好,你們組有一位發言不夠熟練,有一位聲音不洪亮,給他們小組加上三顆星。七組生①:我講的是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看了《塞翁失馬》后,心想:我也把我的小馬放出去,說不定也能領回一群馬來,那我可就發大財了,他越想越美,果真這樣做了,結果兩天后,放牛娃來告訴他,他的棗紅馬掉下懸崖摔死了。七組生②:我講的是我自己的經歷。六年級時,我不小心右胳膊骨折,不能寫字,那時又面臨期末考試,于是我堅持用左手練習寫字,現在我已經是兩只手都會寫字了。師:你的事跡真感動人啊,我很佩服你!同學們,這種感人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班,希望同學們都來學習他的堅強面對不幸的精神。十組生③:我講得是我的好朋友的例子,那一次他競選班長,結果沒能如愿,只當上了勞動委員,但他依然認真地為同學們服務,同學們都很喜歡他,后來集體投票,被選為濟南市“優秀班干部”。七組生④:福與禍的轉化不是必然的,這要決定于我們的信心和努力。如果我們能夠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頑強地去努力,那么禍就可能轉化為福,如果面對不幸只是怨天尤人,那么不可能轉化為好事,并且有可能還會失去原有的。師:很好,給你們小組加四顆星。通過同學們的發言,我發現同學們讀書時很動腦,都能夠通過讀作品中的人物,聽別人的故事引發深刻的思考,這就是最大的收獲,更可貴的是能指導我們自己的行動,你是最了不起的!師:老師曾看過一期節目《直面人生》,接受采訪的主人公是何慶奎,也就是著名藝術家高秀敏的丈夫。一星期前,他的兒子剛剛出事,就在他去廣州奔喪的途中,又傳來妻子去世的噩耗,同學們,人生中最大的不幸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再加之自己相如以沫的老伴去世,靜心想一想,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你的身上,你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嗎!人們都非常地關心他,何慶奎因此被請進了演播室,他深情地這樣回答觀眾:“謝謝你們,放心吧,我能挺住的。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回報關心我們的人。”在我們的校園里,有一位每天拄著雙拐來上學的姑娘,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生:遇到過。師:這位姑娘身體殘疾,但你從她的身上讀不出痛苦,她的臉上依然洋溢著陽光般得燦爛,寫滿自信和快樂。其實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有鮮花有荊棘,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同學們想,什么是最重要的?生齊:心!師:很好。因此當我們遇到福與禍、得與失的時候,我們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同學們,當困難和挫折來到你的身邊,不要抱怨世事的不公,當榮譽和鮮花環繞著你的時候,也不要沾沾自喜,我們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笑傲人生!(板書 坦然面對 笑傲人生)寫在書上,記在心里!師:同學們,我們深入理解了文章,懂得了深刻的道理。下面讓我們重新有感情來朗讀一遍這篇文章。(生讀課文)教學設計思路:1. 根據文體特點確定教學目標。這篇文章從文體上屬文言體式寓言故事,寓言大多通過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從而啟迪人生。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①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②深刻理解文章寓意,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重點)2. 重視設計課前導語,做到引生入境,自然進入學習狀態。我從自己對中國文化深刻的體驗談起,引出寓言的特點,特別強調意義深遠,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3. 小組合作解決字詞疑難,省時、高效。小組集體翻譯,查找自己的疑難,兵教兵,捆綁式幫助學習、提問,改變了文言文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機械記錄的現狀,這樣大大調動了積極性,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4 .課堂檢測要分層別類,聯系舊知,觸類旁通。教師對學習效果的檢測應設立不同層次的題目,不能只是學生知識點的重復,這樣培養學生學會梳理要點,將知識融會貫通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5 .聯系生活,激活學生思維。在這個環節中,我設立了一個激發學生表達興趣的“點”,學生迅速搜集生活和讀書的腦海寶庫,小組內部交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和自己的思想實際講述事例,做到人人享有發言權,研討核心問題,得出結論,深化對文章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6. 用心與學生交流,達到情感的高潮。學生有對生活的體驗,教師也要講出自己對生活的感觸。因此我用樸實的語言,真實的事例,誠摯的心去感染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正確樹立面對生活得與失的坦然心境,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課后反思:這節課后,我自己作為執教者,有兩點感受頗為深刻:①討論一定要找到學生思維的激活點,問題確實有討論的價值,使學生感到有表達的需要,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不能帶有盲目性,問題不能太瑣碎,討論不能過于頻繁,要目的明確,突出重點。②教師要錘煉語言,用心與學生交流,用情去感動學生,傾聽學生思維跳躍的美妙,珍惜學生思考時發散的每一點火花,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語文豐富的情感,欣賞到語文的特有的魅力。在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組長點評:邢珍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環節設計完整、清晰,環環緊扣,有邏輯性;課堂語言精練、生動,有感染力。從總體上來看,考慮了初一孩子的特點,并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精神,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本節課小組合作共兩次,第一次重在鞏固基礎知識,加強文言字詞的記憶和比較,簡單易行;第二次重在聯系生活實際,對課文進行延伸和思考,有些難度。兩次合作有層次性,目的明確,要求具體,便于學生操作,能夠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組內每個同學都動起來。而且討論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動口,還注意了讓學生動手組織語言,將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在檢查環節注重了以小組形式發言,讓組內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不是好學生的“一言堂”。 (李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