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關愛動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第六單元教學總結本文綱要:1. 動物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2. 關愛動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3. 了解并關愛動物是本單元的宗旨4. 科學教學提高學生現代文明素質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過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天體,但它卻是一個偉大的星球。因為,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地球依然是人類截至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唯一一顆有生命的天體。當然,人類自然是這顆星球上最偉大的生命,人類也理所當然以自己是地球主人身份自居。人類和動物無疑是地球最偉大的兩個生命群體。雖說人類是從動物進化而來,但人類早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動物。盡管如此,人類依然離不開動物。可以這么說,動物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當然,人類也離不開其他生物)。或者說,離開了動物,人類就無法很好地生存:1.動物為人類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豐富的動物資源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物質寶庫。時至今日,仍有靠獵取動物為生的民族,如巴西東南部游牧的高楚人。有許多國家,動物資源是維持國計民生的支柱。澳大利亞一向以“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而著稱。號稱“沙漠之舟”的駱駝,多少世紀來一直是阿拉伯人賴以取得衣食的重要來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對食物的選擇性越來越強。從祖先的茹毛飲血、饑不擇食,到后來變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今天又轉向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并從含脂肪較多的肉食轉向含蛋白質較多的肉食。2.人類健康與動物的關系密切保持身體健康、防病治病、延緩衰老是人們的愿望。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發現很多疾病可用各種各樣的動物來治療,例如古人早就知道用蛭吸瘀血,治療腫毒癤瘡等頑癥。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動物藥有461種。我國的中醫藥歷史源遠流長,廣泛使用的動物藥材很多,例如 ,我們從牛黃中提取牛黃,用它制成“牛黃解毒丸”、“六神丸”;鹿茸稱為“藥中之上品”,鹿腎、鹿血、鹿骨、鹿尾和鹿鞭等都可入藥;麝香是雄麝的麝香腺分泌的一種物質,在中藥中應用非常廣泛,如“六神丸”、“麝香蟾酥丸”、“麝香膏”等均用它作原料; 熊膽是珍貴的中藥材,它具有消肝、潤肺、健胃、鎮靜和解毒等功效;穿山甲的鱗片是很好的中藥,有通經絡、下乳汁、消腫止痛等功效。許多動物是都是人類保證健康的藥材來源。3.動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衣著原料當人類對動物的了解越來越多以后,人們發現有些動物的“產品”,諸如動物的毛皮、羽毛等物大有用途,可以成為美化生活的原料。比如,產絲昆蟲的奉獻, 絲綢早已成為人們衣著的原料;蓖麻蠶的繭與羊毛混紡,制成毛線或嗶嘰衣料。華貴的毛皮大衣使人雍容爾雅,合體的皮茄克使人英姿颯爽,色彩斑斕的羊毛衫褲使人充滿活力,穿上毛料大衣、西服,更讓人風度翩翩。4.動物是傳播花粉的使者在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是“生產者”,它為各種動物制造營養物質,并提供棲息場所。但是,植物離開了動物也不行。離開了動物,植物就不能很好的繁殖后代,植物的生存能力就會下降,就有死亡的危險。據估計,在開花植物中,約有84%的植物是通過昆蟲來幫助它們授粉的。人類至今對豐富的物種資源的認識依然十分有限,已利用的更是其中的小部分。由此可見,動物種群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質基礎。在動物面前,人類也許出于無知,或是出于自大,許多生物由于人類私欲的原因在地球上從此消失。從地球上有生物誕生以來的35億年間,各種生物誕生、滅亡,這樣的變化不斷進行著。但是,20世紀以來,各種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從地球上消失。在恐龍時代,每一千年僅有一種生物滅絕。1600年至1900年的300年間,約每4年間有一種生物滅絕。可是,20年代以后,每年有一種生物滅絕,1975年至2000年間,預測將在每13分鐘內有一種生物,每年有4萬種以上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由于人類捕殺,野生生物逐漸減少。除捕食外,作為寵物飼養熱帶魚,毛皮大衣、鱷魚皮制作的提包、象牙首飾等,使瀕臨滅絕的動物不斷遭到捕殺。人類正在迫使作為朋友的動物和植物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人類終于認識到這種無休止的盲目的野蠻的殺戮和貪婪,不僅會使地球物種滅絕的可能,也必然損害和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因此, 1953年動物保護聯盟(WFPA)成立,1959年動物保護國際聯合會成立,1981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成立。協會促使歐盟議會通過了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現今有13個辦公室分布在世界各地,440多位動物保護專家分布在101個國家。不僅如此,人類也充分認識到,動物也有生存的權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關心各種動物的每一個個體的安寧,其信念是所有動物的基本需要都應當得到尊重和保護,首先是動物在不受可避免的痛苦的狀況下生存。地球,人類不能再唯我獨尊!有這么兩個事例:事例一:貂是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一種動物,它的皮毛價值昂貴。獵殺貂是生活在北極地區獵人的生存方式。獵殺貂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獵人殺貂的方式過于卑劣!貂生性善良(也可以說是動物的習性)。看到有人臥在雪地里,它就會從洞穴里跑出來,用自己的身體溫暖那些裝死的獵人。獵人利用貂的“善良”,輕而易舉的抓住貂。這種獵貂的方式引起美國動物保護協會的抗議,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當地人終于擯棄這種不地道捕獵手段!事例二:2011年央視春晚由出身于中國著名傅氏魔術世家的傅琰東主演的魔術《年年有魚》,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至極”的魔術表演。傅琰東現場訓練金魚,而6條安靜的金魚也在他的口令下聽話的走起方陣,讓人難以置信地左轉,右轉,交叉,解散……此后,傅琰東又將畫中的金魚變到了魚缸里,掀起現場小高潮。以往春晚的魔術多以靜物為主,此次傅琰東用金魚作為魔術的工具讓整個魔術變得更加生動,也更具觀賞性和娛樂性。不過節目播出不久,引起許多網友的質疑和批評:這是一種虐魚行為,因為人們懷疑在金魚肚子里放有磁鐵,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動物不再僅僅是一種動物而已!他們也應有它們合法的生存權利。這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一些有識之士對動物的關注不再僅僅停留在動物的生存和物種的保護上,而是上升到動物個體的合法生命權益上。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廣大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人們對世界、對生命、對自身的思考也不斷加深。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公民,理應具備科學的、開放的世界觀和認識觀。本單元所編輯的5篇課文,以生動的形象讓我們多角度走進動物,多角度審視人和動物的關系,以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貓》:當我們高興時,我們把貓作為寵物掌玩,當我們不喜歡時,它就就成了我們發泄的對象;《斑羚飛渡》:斑羚悲壯的選擇,正是我們人類殘忍的寫照;《虎》:人們去動物園看老虎,好奇也好,欣賞也罷,其實都是建立在剝奪老虎天性的基礎上;《馬》:我們肯定家馬的馴良、忠勇,其實也就是人類對馬天性的奴化;《狼》:我們剝奪狼的生命,還譏笑狼的“聰明”。其實,以上理解都只是一種解讀。不管怎樣,本單元的動物,不單單只是一個個動物而已,它們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動物——他們都是生命!其實,再往深一步想,他們何止是一種動物而已,它們就是我們偉大的“人”自身的寫照。由“物”性到“人”性,由人及己,不就是學生思想成熟的標志,素質提升的表現,人類文明進步的佐證!為保證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我們以科組為單位,整體協作;以單元為目標,整體規劃;課堂教學,在目標提出、課程實施、課后實踐上,緊扣單元宗旨,努力做到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加強學生思想、文明教育。讓學生長知識的同時,長思想、長智慧。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的思想明顯提高,對動物的認識,不再單一、簡單。在單元寫作實踐中,許多學生以自身和動物打交道的經歷,發表正確看法,評述相關涉及動物的事件,能設身處地從動物角度考慮。能關愛動物,就是關愛生命;能關愛生命,就是關愛自身。這正是我們期望并努力想實現的目標。當關愛動物成為我們生活習慣的時候,正是我們人類文明不斷走向文明進步的表現。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精品課程模塊整體研發規劃中山市民眾中學 林德杰 一、教學理念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合適人才,國家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綱要中明確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些指導思想要求學校教育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關心學生的“成長成才”,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和環境矛盾也日益凸顯,也引起人們的反思和重視:人和環境應如何相處,也包括,人和動物之間究竟應是怎樣的一種關系?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反思人類在地球的“宗主”地位,一些普通人也開始重視人和動物的關系,要善待動物,保護動物,使人和動物之間協調發展。語文學科其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高度的人文性。語文閱讀文本以其感人的故事,生動的細節,感染人,喚醒人,教育人,使學生們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這是語文學科的優勢,也是語文這門基礎學科教育的宗旨之一。語文教育應堅持和發揚這種理念,培養學生真確的科學動物觀念。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閱讀文本5篇,綜合性學習一課,多角度展示人和動物的交往:既有人對動物的同情、愛護和贊揚,也有對動物的傷害。但不管怎樣,動物這個群體作為地球生命體的組成部分,他們值得關注,而且,作為地球的高端動物,動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世界學習,甚至為它們大聲唱贊歌。這也是語文教材編輯這一單元的意圖之一。《貓》——記敘了“我”三次養貓的經歷。三只被養的貓都遇到不幸結局。養貓的主人自然也是三次受到傷痛,揭示了人與動物之間復雜的思想感情。《斑羚飛渡》——記敘了一隊斑羚為躲避捕獵隊的追捕,保持種族的延續,通過接力跳的形式,犧牲一半來贏得另一半的生存。故事悲壯。在令人感佩的同時,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思考:造成動物痛苦選擇的原因是誰呢?《華南虎》——作為英雄象征的動物之王,被囚鐵籠,成為游客調笑的對象,我們是敬佩老虎的威嚴,還是同情老虎不幸的處境,還是批評人的行為的可笑和愚蠢?《馬》——馬在大自然中桀驁不馴。一部分被培養成人類忠實的伙伴和朋友,被人類豢養和贊美,其實那些奔跑在草原中的駿馬不也同樣令人敬佩和贊美馬?他們是那樣自由和奔放。《狼》——和人比較,有的動物,比如狼,有它聰明的一面,其實很難說它是聰明還是狡猾,最終可能也是機關算盡。狡猾的狼的被消滅的結局,是狼還是人?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了解動物其實也是了解人,認識我們自身。通過專題《馬》的綜合性學習會得到很多有益的教誨。三、學情分析 面向農村,步入初中第一年,學生知識面狹窄,認識問題單一,對動物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喜愛或討厭層次。為數不多的學生能站在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高度看待動物。他們對動物的看法簡單、直觀,對人類的某些行為也缺乏辯證思想。這些都是他們樸素的真實的看法。通過學習,教育,引導,會提高他們研究動物的興趣,提高他們正確看待動物的思想水平,增強他們的人文思想,進而指導他們關心動物,善待動物,認識到,人和動物是地球人類發展的共同體。 四、單元目標分析以及確立(一)知識性目標: 1。了解作者及相關的寫作背景和文體特征。2。積累本單元中的重點字詞。(二)認知性目標:1.了解本單元描寫的貓、斑羚、虎、馬、狼等動物習性,拓展知識面,增強對動物的認識。2.研究以動物為寫作對象文章的寫法,細心揣摩其敘事風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達。3.聯系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了關注動物,并從動物身上汲取有益教誨,并善待動物,提高我們自身的思想水平。(三)實踐性目標:1.了解動物,觀察動物,善待動物,關愛動物。2.學習仔細觀察動物習性,養成動筆書寫動物題材的文章,做到描寫生動,議論準確,抒情真摯。 五、單元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感悟、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2.學習、研究動物題材文章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科學看待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設想1.學生對動物比較感興趣,可布置學生課外收集一些有關動物習性的知識,一邊課堂交流,豐富文本學習的內容。2.學生雖然喜歡動物,但大多停留在感性階段。老師可提高一些人和動物相處正面的或反面的事例,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性看待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3.科學分配課時.閱讀教學實行講讀和自讀相結合的單元整體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4.學以致用,安排一次單元寫作實踐和單元綜合性練習,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及時加以總結分析。 七、課堂細節:1.閱讀教學。閱讀教學不必面面俱到,科學把握每篇文章的切入點,做到一點帶面。把《貓》、《斑羚飛渡》作為講讀課,重點指導學生怎么去讀這類文章,比如,理一理文章的思路,找出描寫的重點,畫一畫作者議論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文章可作為自讀課,重點練習、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既提高單元教學的效益,又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2.綜合實踐。綜合實踐的關鍵在于過程,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課堂老師的講解。教師可提前介入,做好規劃和指導。最好以小組的形式,分解資料查找任務。讓學生在資料查找的過程中提高動手的能力,分享成功,并增強對馬以及動物的了解,進而提高他們對動物的正確的思想觀,學會善待動物,關愛動物。 把課堂作為總結、交流、分享、提高場所。3.寫作:鼓勵學生觀察身邊動物,了解周邊相關動物生存狀況,或關注社會生活中富有影響的人與動物關系的事件。培養學生觀察世界的能力,提高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并進而形成正確的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世界觀。寫作課可以課外完成,也可以歸于單元綜合性練習一并進行。4.綜合性練習。在考察學生單元語文基礎的同時,選擇一些和動物相關的閱讀材料,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正確辨析人和動物正確關系的能力。5.單元學習總結結合單元綜合性練習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總結的重點不要放在學生練習的結果上,重點總結學生單元學習的效果比如方法、心智、以及人與動物關系認知水平上。八、教學課時安排《貓》 : 2課時 《斑羚飛渡》: 2課時 《華南虎》 :1課時《馬》 :2課時 《狼》 : 2課時 口語交際與 綜合性學習 : 1課時寫作 (合并到綜合性練習中或課外完成) 綜合性練習:2課時綜合性練習講評 2課時 合計:14課時九、課程模塊分工內容: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內容 教學設計 課件 教學反思 鞏固拓展性練習 錄像課《貓》 盧小潔 盧小潔 盧小潔 盧小潔《斑羚飛渡》 何興梅、趙冬玲 何興梅、趙冬玲 何興梅、趙冬玲 何興梅、趙冬玲 何興梅《華南虎》 陳瑩靖 陳瑩靖 陳瑩靖 陳瑩靖 陳瑩靖《馬》 林德杰 林德杰 林德杰 林德杰 林德杰《狼》 陳玉鵬 陳玉鵬 陳玉鵬 陳玉鵬 陳玉鵬寫 作 卜亞群 卜亞群 卜亞群 卜亞群 卜亞群綜合性學習 劉春蓮 劉春蓮 劉春蓮綜合性練習 一份(劉春蓮)單元教學總結一篇 一篇(貢宇凡)2011-2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66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馬布封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3.揣摩體會對比描寫及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4.理解并賞析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5.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動物。【重點難點】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本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分別有什么特點?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快速地閱讀課文,圈點勾畫,思考問題:文章給我們介紹了那兩種狀態下的馬?人工馴養的馬(家馬)天然野生的馬(野馬)家馬野馬?誰更美欣賞人工馴養的馬(家馬)1. 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精神抖擻,耀武揚威。2.服從主人操縱,滿足主人的愿望,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甚至生命。家馬勇毅、馴良人工馴養的馬(家馬)的主要特點欣賞天然野生的馬充沛的精力,高貴的精神,不受拘束,沒有節制,不屑于受人照顧,強壯、輕捷、遒勁。天性絕不兇猛,豪邁而獷野,群居,團結,不爭斗,和平生活,不妒忌。身材高大,身體各部分配合得最勻稱,最優美。內在的美外在美野馬天然野生的馬(野馬)的主要特點強壯、輕捷、遒勁,豪邁獷野,和平生活,自由自在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如 果 我 為 馬梁曉聲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度呢? 1、有人說過:“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而人類卻不是馬的好朋友.”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看法.探究之2:說說家馬的苦難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關語句說說。探究之3揣摩體會,對比描寫 (1)、課文第五段描繪野馬的外形時,還寫到了其他的一些動物,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 說說你的看法。節能4賞讀品味:請找出文中你喜歡的語句或語段有感情地朗讀并加以品味。請用下面的句式說說:我喜歡“_____”(語句或語段),因為這個語句(或語段)_______(提示:可從內容、修辭等各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閱讀感受。)老馬●臧克家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的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的淚只往心里咽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頭望望前面深層探究:作者借對兩種馬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感態度? 對你有什么啟示?崇尚自由 善待生命關愛動物 尊重自然廣泛收集資料,寫篇關于狗或你喜歡的一個小動物(要求使用對比,題目自擬,字數500字以上)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馬》布豐一:教學目標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作者簡介: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 、作家。他從小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 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 ( 植物園)主任。1753年他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用畢生精力經營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疏通字詞。相覷 鬣毛 剽悍 馴良 窺伺瘡痍 闊綽 觀瞻 妍媚 庇蔭顎骨 遒勁 獷野 畸形 給予駕馭 羈勒 勒得變了形2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快速地閱讀課文,思考問題.本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分別有什么特性?-A B①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②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③你覺得家馬和野生的馬誰更美?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為什么? 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小結交流。3探究一:說說家馬的苦難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關語句說說。四:能力知多少:(馬的成語)參考答案:1、qù liè piāo hàn xùn kūi sìchuāng yí chuò zhān yán mèi bì yìnè qiú jìng guǎng jī jī yǔyù jī lè lēi2、A人工飼養的馬(家馬)B天然野生的馬(野馬)(1)勇毅、馴良(2)強壯、輕捷、遒勁,豪邁獷野,和平生活,自由自在(3)(言之有理即可)3、“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4、馬的成語有:一馬當先 一馬平川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馬革裹尸 龍馬精神 等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馬》課堂實錄林德杰【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3.揣摩體會對比描寫及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4.理解并賞析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5.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動物。【重點難點】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教學設想】1.這是一篇自瀆課文,在教法上關鍵是引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故本課先讓學生通過看圖片后閱讀全文,再通過辯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質疑,讓學生討論,從而達到理解全文的目的。2.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設計】一、新課導入1、師:我們中國人常把自己比作“龍的傳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然而,龍畢竟是虛無的,是人們想像中的動物。好在,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動物可以與龍并駕齊驅,那就是馬。人們在形容雄健強盛的時候就說是“龍馬精神”,敵我相爭,沖鋒在前叫“一馬當先”,事情成功了,就說“馬到成功”,功勞很大,那就是“汗馬功勞”。可見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不單單中國人敬仰馬,外國人也同樣喜歡馬。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優美散文《馬》。幻燈12、簡介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愛好自然科學。1933年他26歲時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總管。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1748年開始寫作36卷巨冊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在整個《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貢獻。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和藝術性的,是他對動物的描繪,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語言優美,又不乏藝術的形象的描繪二、有情朗讀,理解課文師: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生(齊):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三、師:現在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馬》這篇文章,思考兩個問題:(1)文章寫了哪兩種馬?(2)這兩種馬分別有什么特點?(抓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來說。)(生閱讀約 6 分鐘。)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已經知道這篇文章寫了哪幾種馬呀?(生齊答: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 [師板書] 幻燈4師:這兩種馬的特點分別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來看人工馴養的馬,它有哪些特性啊?生:勇毅、馴良、受奴役。師:哦,這位同學看書看得真仔細,一口氣就說出三個特點(師板書:勇毅、馴良、受奴役)。你能說說勇毅這個特點表現在那里呢?生:在文章第一段里,“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師:哦,這是馬在獵場上、在演武場上、在賽場上的表現。這里哪些詞突出它的勇毅啊?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師:除了在這些場合看出馬的勇毅外,還能在其他場合看出它的勇毅嗎?生:在疆場上。在文章的開頭就寫到“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工勞苦……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這里“無畏”“慷慨以赴”突出其勇毅。師:那么,馴良這個特點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生:還是在第一段中,“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師:這里有個冒號,起什么作用?生:解釋說明。師:這冒號后面有兩句話,前一句著重想告訴我們的意思是什么?生:它的一切動作只為了滿足主人的愿望。師:第二句話的中心詞是哪一個?生:舍己從人。師:“舍己從人”這個詞是從哪一個成語演變而成的?生:舍己為人。師:這個“從”就是屈從的意思,那它的屈從表現在哪里呢?生:迎合別人的心意,看人臉色行事,無保留奉獻自己,甚至舍棄生命。師:我發現同學們在第一段就發現了人工馴養的馬的兩個特點。其實,在這段中有一句話很重要,你能找出來嗎?生:但是它的馴良不亞于它的勇毅。師:這句話在該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啊?生: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師:哪個詞承上了,哪個詞啟下了?生:勇毅承接上文,馴良啟示下文。師:現在我們來看看人工馴良的馬的受奴役情況如何。誰能說說?生:文章第二段寫到:它們身上常帶著勞動與痛苦所給予的殘酷痕跡: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師:哦,這是受苦受難的馬。生:還有,它們為了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鏈條,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師:它們吃香的喝辣的,這也是受奴役嗎?生:文中有一句話“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可見,作者認為這些馬雖然待遇好,但也屬于受奴役的。師:哦,這是另一種奴役的方式。作者對這兩種受奴役情況是怎樣看待的呢?他認為哪一種更帶侮辱性呢?生:那些受奴役情況最和婉的馬更有侮辱性。這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話里可以看出來。師:那你是怎么看的呢?請你談談你的看法。生:因為這些裝飾物并不是馬自己愿意帶的,只是為著滿足主人的虛榮心才帶上的。前面所寫的那些受苦受難的馬,苦是苦了點,俗話說“做牛做馬”,但畢竟還是馬;但這里的馬已經背離了馬性,馬不像馬的活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侮辱,所以是最大的侮辱。師:綜上所述,人工馴良的馬有勇毅、馴良、受奴役的特性。那么天然野生的馬有哪些特性呢?讓我們也來研究一番。生:天然的馬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師:它們的美質是怎樣的?生:它們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師:都是馬,為什么野生的馬就有這樣的美質了呢?生:因為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師:文中出現“自由自在”這個詞語了嗎?生:有,在第三段的第二句話中“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這句話后面所講的就是自由自在的表現。師:哦,這個句子相當于總起,這個詞語相當于中心詞,下面的內容是圍繞它而寫。哎,我們在這里又發現一個冒號了,能說說這個冒號起什么作用的嗎?生:也是解釋說明的。師:與文章開頭第一句中的冒號作用是一樣的。這時候,老師還想讓大家分析一個冒號的作用,請看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這個冒號起什么作用呢?生:總結作用,是對前面所寫內容的總結。師:可見,同樣是一個冒號,有時候起總起作用,進行解釋、說明。有時候起總結作用。因環境而異。我們繼續來研究剛才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野馬有美質的特點(師隨手板書:美質),再看看野馬還有哪些特點。生: 野馬豪邁而獷野。師:你是從哪里看到的?生:第四段的第一句寫著。師:經驗告訴我們:關鍵句往往在第一句。那你認為這一段都是就這一點而展開的嗎?請在這段里找找還有沒有寫別的內容的。生:還寫到它們喜歡成群結隊。這是群居之樂、天倫之樂。生:還寫到它們與其他動物和睦共處,馬和馬之間也從不互相妒忌。師:野馬的這種種特點,猶如一個人的品德很美,我們總的概括一下,這一段里就是寫了它的美德(板書:美德)。野馬除了質美、德美外,還有什么美嗎?生:貌美。可以從第五段看出來:它身材高大、比例勻稱、優美。師:這一段寫野馬之美貌(師板書:美貌),主要用了什么寫法?生:對比。師:用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生:通過對比,突出野馬之美。四、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師:大家來看板書,剛才我們通過閱讀交流,明確作者寫了兩種馬,也明確了這兩種馬的特點。現在老師有個問題:對這兩種馬,作者的情感態度是一致的嗎?生:不一致。對人工馴良的馬是同情,對野生的馬是贊賞。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現在我們花一點時間,找出你認為能看出作者情感傾向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待會兒我們在班上讀一讀,說一說。(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約三分鐘。)師:現在我們來當眾朗讀、交流。生:文中寫到“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說,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野馬由衷的贊美,和對人工馴良的馬的輕視。師:你從哪些詞里看出對后者的輕視呢?生:“妍媚”是一個貶義詞,說人工馴良的馬嬌艷,只會取寵于人。師:還有從“只有……而已”這樣的句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它的輕視。你認為讀這句話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生:重讀“有、充沛、高貴、只有、而已”,前半句語氣要昂揚的,后半句要帶一種不屑的語氣。師:請你把它讀一讀。(生讀)師:讀得挺有感情。請大家繼續發言。生:最能體現深刻同情的地方我認為是這樣幾句:“它們在勞動中經常是披著鞍轡的……它們再也不會因此而顯得自由活潑些了。”這里要讀得低沉、緩慢、有力,以表達對人工馴良的馬的深刻同情。(生讀)生:第三段中“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生活著的馬匹吧……所以那些野馬遠比大多數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遒勁。”這部分最能體現作者對天然野生的馬由衷的贊美。特別是最后一句話中的一個“遠”字,更能表達出對野馬深深的喜愛。師:“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找到如此清新、優美的文字,大家何不一起朗讀為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來同作者一起感受舒暢歡快吧!(生齊讀)五、寫作方法師:現在我們小結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寫作方法:1、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馬,贊美馬,在作者的筆下,馬被賦予人格的魅力,如本來馬在戰場上是被迫沖騰躥躍的,可作者寫道它“喜愛”并“追求”兵器的撞擊聲;馬是受人擺布和約束的,可作者卻說它“知道克制”自己;馬被馴服,這種馴服作者稱之為“教育”。馬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質。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2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人工馴養的馬與天然野生的馬不同生存狀況的對比,抒發了對馴馬的同情與對野馬的贊美。又如將馬與驢、獅子、牛、駱駝、犀牛、鹿、象七種動物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馬的姿態高貴。六、拓展小結師:同學們,布封的筆下,馬已被賦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所以,與其說作者贊美野馬,不如說作者贊美有著野馬一般美質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將馬寫得栩栩如生,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馬身上的緣故。我們要一個做像馬一樣的人。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曉聲就曾寫過《假如我為馬》這樣一篇文章,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是的,我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進行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七、作業:情感升華 模仿創作:師:同學們課下廣泛收集資料,寫篇關于狗或你喜歡的一個小動物,要求使用對比手法,題目自擬,字數500字以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馬》教案林德杰【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3.揣摩體會對比描寫及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4.理解并賞析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5.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動物。【重點難點】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教學設想】1.這是一篇自瀆課文,在教法上關鍵是引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故本課先讓學生通過看圖片后閱讀全文,再通過辯論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質疑,讓學生討論,從而達到理解全文的目的。2.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設計】一、新課導入1、我們中國人常把自己比作“龍的傳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然而,龍畢竟是虛無的,是人們想像中的動物。好在,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動物可以與龍并駕齊驅,那就是馬。人們在形容雄健強盛的時候就說是“龍馬精神”,敵我相爭,沖鋒在前叫“一馬當先”,事情成功了,就說“馬到成功”,功勞很大,那就是“汗馬功勞”。可見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不單單中國人敬仰馬,外國人也同樣喜歡馬。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優美散文《馬》。2、簡介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愛好自然科學。1933年他26歲時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總管。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1748年開始寫作36卷巨冊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在整個《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貢獻。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和藝術性的,是他對動物的描繪,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語言優美,又不乏藝術的形象的描繪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課后練習一)1.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2.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①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②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3.馬原本(天然野生的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4.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5.全文可分兩部分,第1、2節寫人類馴養的馬,第3、4、5節寫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了兩種狀態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三、問題探究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2.“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3.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4.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 說說你的看法。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5.寫作方法①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馬,贊美馬,在作者的筆下,馬被賦予人格的魅力,如本來馬在戰場上是被迫沖騰躥躍的,可作者寫道它“喜愛”并“追求”兵器的撞擊聲;馬是受人擺布和約束的,可作者卻說它“知道克制”自己;馬被馴服,這種馴服作者稱之為“教育”。馬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質。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②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人工馴養的馬與天然野生的馬不同生存狀況的對比,抒發了對馴馬的同情與對野馬的贊美。又如將馬與驢、獅子、牛、駱駝、犀牛、鹿、象七種動物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馬的姿態高貴。四、拓展小結1.同學們,布封的筆下,馬已被賦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所以,與其說作者贊美野馬,不如說作者贊美有著野馬一般美質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將馬寫得栩栩如生,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馬身上的緣故。我們要一個做像馬一樣的人。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曉聲就曾寫過《假如我為馬》這樣一篇文章,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是的,我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進行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2.漢字中有許多以“馬”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義為駿馬的字,越多越好3.收集古代與馬有關的歷史故事、成語或詩歌。五、作業:情感升華 模仿創作:廣泛收集資料,寫篇關于狗或你喜歡的一個小動物(要求使用對比,題目自擬,字數500字以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