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高考頻度:★★★☆☆ 難易程度:★★★☆☆(2017·全國卷1文綜)傳統石油鉆井產生了大量的廢棄泥漿,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某油氣田采用“泥漿不落地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將廢棄泥漿制成免燒磚等,既有效消除了鉆井污染隱患,又節約了土地、水泥等資源。鉆井廢棄泥漿的資源化利用佐證了①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消除客觀條件的制約③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④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有利于價值的創造性實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 1.聯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孤立的觀點。聯系具有客觀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2.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上要澄清幾種觀點:(1)“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說法不準確,只有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組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會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部分的變化推動整體的發展”的說法錯誤,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整體的發展,不一定是推動。(3)常見的錯誤觀點還有:整體就是指由事物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還包括其發展的全過程);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性作用(在一定條件下)。3.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1.“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費”是分享經濟的兩個核心理念。分享經濟之下,人們的生活更趨向于簡潔化,不僅僅是主動的應用別人的眾享成果,更是將自己手中的閑置資源分享給別人。從哲學上看,對分享經濟的理解正確的是A.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創造出事物的聯系B.聯系是客觀的,分享經濟將會替代傳統經濟C.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的“分享經濟”是主觀的D.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分享經濟有效連接供需雙方2.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梅拉賓在1971年提出了一個法則: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于談話的內容,輔助表達的方法如手勢、語氣等則占了38%,肢體動作所占的比例則高達55%。該法則體現了①聯系具有客觀性、多樣性 ②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體功能 ③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④意識的內容與形式是統一的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已進人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等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一轉變啟示我們A.要堅持經濟增長量的積累,促成事物質變B.經濟高速增長和高質量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C.抓住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堅持重點論D.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實現經濟發展最優目標【參考答案】并不意味著傳統經濟的消失,B項說法錯誤;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的“分享經濟”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C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D。2.A 【解析】本題考查聯系的客觀性、多樣性、系統優化的方法。材料中的法則表明,對一個人的印象,由談話內容、輔助表達的方法、肢體動作等構成,這表明聯系具有客觀性和多樣性,這也是堅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看待事物的體現,①③正確且符合題意;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之和的關系取決部分以什么樣的結構形成整體,②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意識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應排除④;故本題選A。3.D 【解析】這一轉變啟示我們要堅持經濟增長量的積累,促成事物質的飛躍,“促成事物質變”說法不科學,A項不選;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不是啟示我們經濟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相互轉化,B項不選;材料沒有啟示我們要抓住社會發展主要矛盾,C項不選;“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等體系”這啟示我們要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實現經濟發展最優目標,D項正確。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