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十 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相關問題考點解析☆目標分解b級目標:認識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及其重要意義;說明農業生產(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原理;說明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人體生命活動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與特點。c級目標: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點;舉例說明消化酶在人體消化過程的作用及影響因素;了解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目標分解: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②食物的消化與吸收③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④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考點剖析☆聚焦高頻考點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1.(2014?金華)下列關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運走、耗盡葉片內的淀粉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C.?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溫度過高引起燃燒D.?葉片經脫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顯藍色【答案】D 【解析】該實驗的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檢驗→沖掉碘液觀察葉色.據此解答.21·cn·jy·com【解答】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使葉片內的淀粉會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A正確;B、光合作用必須需要光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所以白天有光,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B正確;【出處:21教育名師】C、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揮發,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目的是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C正確;D、將葉片部分遮光,陽光下照射2﹣3小時,取葉片脫色,特定化學試劑檢測發現遮光部分不變藍,原因是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藍色,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夠制造淀粉,D錯誤.故選:D.2.(2017?金華)海爾蒙特、普利斯特利、薩克斯等多位科學家用了幾百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才對光合作用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許多關于“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的經典實驗流傳至今。現將其中一個實驗的思路及過程簡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維持溶液中CO2濃度恒定。其原理是當CO2濃度降低時,NaHCO3稀溶液能釋放CO2,當CO2濃度升高時,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①剪取一煙草葉,立即將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發現葉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該葉片中的氣體后,發現葉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將該容器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發現葉片逐漸上浮;④再將該容器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段時間。發現葉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對以上③、④中葉片的上浮與下沉現象進行解釋。【答案】①葉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②葉片在黑暗中,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③NaHCO3稀溶液既能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CO2,又能吸收CO2。④浸在液體中的葉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⑤光照下,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 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版權所有:21教育】⑥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 【解析】本題是實驗設計的問題,從題型看,屬于根據實驗目的和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完成實驗步驟的續寫,預期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是用于對照性實驗的生物材料,試管兩支用于對照性實驗的裝置,NaHCO3用于對照性實驗的溶液和條件,更重要的是用來控制光合作用是否進行的唯一的變量因子二氧化碳,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解答】①葉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②葉片在黑暗中,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③NaHCO3稀溶液既能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CO2,又能吸收CO2。④浸在液體中的葉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⑤光照下,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⑥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3.用玉米幼苗作實驗材料,利用下圖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活動。裝置中隔板與無色透明鐘罩之間以及隔板中央小孔與玉米莖之間都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內放一小燒杯。分析并回答問題。(1)將裝置內0點至24點之間二氧化碳濃度的連續變化情況,繪成曲線圖。分析0點到6點的曲線變化情況,可知該時間段內植物主要進行________作用。 (2)若用裝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燒杯內加入30mL氫氧化鈉溶液,其對照實驗裝置中的小燒杯內應加入________。 【答案】(1)呼吸(2)30mL(或等量)清水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并能夠通過實驗現象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從實驗裝置來看,該同學設計的實驗因小燒杯里的液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實驗目的:當小燒杯里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時,是為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當小燒杯里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時,是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解答】(1)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分析曲線圖可知,0點到6點時,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加,可知該時間段內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為有機物釋放氧氣,儲存能量的過程.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其對照實驗裝置中小燒杯里的液體應為30毫升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為: (1)呼吸;(2)30mL(或等量)清水。考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2016?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實驗:①取甲、乙兩試管,分別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試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乙試管內加入2毫升的蒸餾水.③同時將兩試管恒溫37℃,水浴10分鐘取出,冷卻后分別滴加1滴碘液.④觀察結果,發現只有乙試管內液體變藍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為了讓試管內的溶液呈藍色B.?該實驗結果可用水銀溫度計直接測量并記錄C.?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該實驗結論是甲試管內液體不變藍,乙試管內液體變藍【答案】C 【解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3)該實驗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這個的特性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變量是唾液,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即除了有無唾液的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相同.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21教育網【解答】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反應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斷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A錯誤;B、該實驗可用水銀溫度測量用來加熱熱水的溫度,控制在37℃,該實驗結果與溫度計無關,不需要測量并記錄,B錯誤;【來源:21·世紀·教育·網】C、該實驗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這個的特性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變量是唾液,C正確;D、甲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乙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甲試管中沒有變藍,乙試管內液體變藍,而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D錯誤.故選:C2.如圖所示為消化器官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①⑦?????????????B.?分布于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有③⑥C.?④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D.?⑤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種類最多【答案】B 【解析】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口腔可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但沒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無消化功能又無吸收功能。在胃內,可把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淀粉、蛋白質和脂肪都可在小腸內被消化,它們的消化最終產物也都可被小腸吸收。大腸只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卻沒有消化功能。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和腸腺等。題圖中①~⑦分別表示口腔、食道、胃、肝臟、胰腺、小腸、大腸。21·世紀*教育網【解答】A.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小腸,即圖中⑥。A不符合題意。B.胃里有胃腺,小腸里有腸腺。所以分布于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有圖中③⑥。B符合題意。C.④是肝臟,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食物的消化酶,但是對脂肪起乳化作用。C不符合題意。www-2-1-cnjy-comD.腸腺能夠分泌腸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多種消化酶,對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有消化作用。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所以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種類最多的是⑥。D不符合題意。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故答案為B.3.(2016?溫州)近年來,一種號稱由幾十種水果發酵而成的“酵素”成為人們熱購的產品. (1)“酵素”是部分國家和地區對酶的稱呼,酶在生物體內起________作用. (2)某商家宣稱: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食用這種酵素可以達到減肥效果,有同學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該酶素屬于蛋白質,與其它蛋白質一樣,食用后在小腸內會被消化成________而被人體吸收,所以無法達到減肥效果. 【答案】(1)催化(2)氨基酸 【解析】酶即酵素,是生物體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酶的顯著特征是它們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專一性.理解掌握蛋白質的消化過程.【來源:21cnj*y.co*m】【解答】解:(1)酶即酵素,是生物體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酶的顯著特征是它們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專一性.(2)蛋白質經消化液中多種消化酶的作用,在小腸內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該酶素屬于蛋白質,從而不能達到減肥效果.故答案為:(1)催化(2)氨基酸考點三: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1.(2017·寧波)如圖所示,A、B、C、D、E表示與人體新陳代謝直接相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完成A過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腸??????????????????????B.?經過B過程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C.?C過程可以表示組織內氣體交換???????????????????D.?完成D,E過程的結構單位是腎單位【答案】B 【解析】圖示表示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血液循環、尿的形成等生理過程.圖中過程A、B、C、D、E表示與人體新陳代謝直接相關的生理過程,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C表示組織細胞與血液的氣體交換,D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作用,E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解答】解:A、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分析圖示可知:過程A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A正確.B、B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經過B過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B錯誤.C、C過程可以表示組織內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全身的毛細血管的時,由于組織細胞中氧的濃度比血液中氧濃度低,血紅蛋白與氧迅速分離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因此通過組織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C正確.D、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D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作用,E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因此完成D、E過程的結構單位是腎單位,D正確.故選:B2.(2014?杭州)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樣,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又知在緊急情況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丙和丁紅細胞上都有B凝集原?????????????????????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會發生凝集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會發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答案】D 【解析】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可知丙、丁屬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確定乙為O型血,丙為A型血,丁就為AB型血,甲為B型血.據此解答.【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們的紅細胞上都有A凝集原,A錯誤;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為O型血,血清中兩種凝集素都有,所以會發生凝集,B錯誤;C.乙的血細胞上沒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會發生凝集,C錯誤;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確.故選:D3.血液流經某器官時,其中的成分往往要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都發生在循環系統的毛細血管處。下圖為人體某部位的結構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四處的不同體液。(1)如該部位為小腸,則正常人①處葡萄糖濃度總比④處________(填“高”或“低”); (2)如該部位為腦,則圖中CO2濃度最高處是________;(填序號,下同) (3)如該部位為肺,則圖中O2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處; (4)如該部位為腎,則圖中代謝廢物較多的是________處。 【答案】(1)高(2)②(3)①(4)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血液循環途徑的理解,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腎小球是入球小動脈形成的毛細血管球匯集成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兩端連的分別是肺動脈和肺靜脈,據此解答。2-1-c-n-j-y【解答】(1)如該部位為小腸,血液流經小腸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故①處葡萄糖濃度總比④高;(2)如該部位為腦,則組織液②中CO2濃度較高;(3)如該部位為血液中①氧氣較多,從而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地;(4)腎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因此經過腎后代謝廢物較多,故代謝廢物較多的是④。故答案為:(1)高;(2)②;(3)①;(4)④。考點四: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1.(2017?杭州)根據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下列關于人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心臟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腎小管壁薄且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利于血液濾過形成原尿C.?小腸內有胰液、腸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營養物質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答案】B 【解析】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人體心臟、血管、肺、腎、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四肢靜脈內的瓣膜叫靜脈瓣,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腎小管與腎小囊壁層相連的一條細長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含有多種消化液。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解答】A、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四肢靜脈內的瓣膜叫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正確;B、腎小管壁薄且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原尿是透過腎小球濾過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尿液,故B錯誤;C、小腸內有胰液、腸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營養物質,故C正確;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D正確。故選B2.(2014·紹興)如圖為生物常見的物質交換模型,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A.?若X為組織細胞,Y為毛細血管,則②可表示為營養物質和氧氣B.?若X為肺泡,Y為毛細血管,則血液流經Y后,含氧量增加C.?若X為葉肉細胞,①為水,則Y為葉脈中的導管D.?若X為根毛細胞,①為水,則Y可表示輸導組織【答案】C 【解析】A、B考察的血液循環系統中的物質交換。物質能進出只出現在毛細血管網和腎小球兩處位置。C、D考察的是植物體內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水分、無機鹽由導管自下而上的運輸,有機物由篩管自上而下的運輸。21*cnjy*com【解答】A.當血液流經全身的毛細血管的時,由于組織細胞中氧的濃度比血液中氧濃度低,血紅蛋白與氧迅速分離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通過組織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同時血液中的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細胞代謝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血液由血液運走,A正確。B.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若X為肺泡,Y為毛細血管,則血液流經Y后,含氧量增加,B正確。C.若X為葉肉細胞,①為有機物,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篩管,則Y為葉脈中的篩管而不是導管,C錯誤。D.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D正確。3.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e~J表示生理過程,據圖回答問題:(1)進行e、i生理過程的原理是________。 (2)E系統內的________(器官)作為“泵送血液”的動力裝置。 (3)C系統具有有下列結構:①膀胱 ②出球小動脈 ③腎小管 ④入球小動脈 ⑤腎小囊 ⑥輸尿管 ⑦腎小球;當血液流經C系統時,血液中的尿素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依次是:血液(含尿素)→腎動脈→________→尿道→體外(選擇以上序號和箭頭表示)。 (4)圖中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_(字母表示)。 (5)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神經系統調節,還需要直接分泌至血液的________進行調節。 【答案】(1)氣體擴散(2)心臟(3)④→⑦→⑤→③→⑥→①(4)I、J、g(5)激素 【解析】(1)從A系統與氣體之間的關系可知,A系統是呼吸系統,E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氣體在A系統與血液之間是利用擴散來完成的;(2)心臟是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動力裝置;(3)C系統會形成尿液,所以C系統是泌尿系統,由此可以完成路徑;(4)人體中的水分可以通過呼吸、皮膚汗液、泌尿系統等方式排出;(5)人體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內分泌腺是無管腺分泌的液體會直接進入血液。21*cnjy*com【解答】(1)在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運動;(2)E系統是指血液循環系統,心臟作為“泵送血液”的動力裝置;(3)C系統是泌尿系統,當血液流經C系統時,血液中的尿素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依次是:血液(含尿素)→腎動脈→入球小動脈④→腎小球⑦→腎小囊⑤→腎小管③→輸尿管⑥→膀胱①→尿道→體外;(4)人體中的水分可以通過呼吸、皮膚汗液、泌尿系統等方式排出,所以生理過程有I、J、g;(5)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神經系統調節,還受內分泌系統調節,所以還需要直接分泌至血液的激素進行調節。故答案為:(1)氣體擴散;(2)心臟;(3)④→⑦→⑤→③→⑥→①;(4)I、J、g;(5)激素考點過關☆專項突破考點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1.(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____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寫出一點) 2.(2012?義烏市)取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裝滿水后分別放入等量的金魚藻,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蓋上瓶蓋.然后將甲包上黑膠布,乙不作處理.放在同樣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n小時,再次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兩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________?g;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是________?g.3.(2015?臺州)如圖甲,植物能將太陽能貯存在_______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________?(填器官名稱)從土壤中吸收。圖乙為中國科學家首創的低碳生活新技術,在室溫光照下,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同時釋放氧氣,類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________作用.4.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氣釋放速率表示)的變化情況,設計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構成的小室(如圖甲所示,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CO2濃度保持不變)。(1)將該裝置放在自然環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小室內植物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乙所示曲線。那么影響小室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的主要環境因素是________。(填兩個因素) (2)裝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點是在1 天中的________點。(填乙圖中的字母) (3)與B相比,A點呼吸作用是減弱的,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下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表示的生理活動的名稱是 ________。 (2)在白天光照條件下,根吸收的水分沿著莖向上運輸到葉片,其主要動力是來自于葉片的________作用。 2·1·c·n·j·y(3)植物的呼吸作用發生在 ???????。 A.?白天?????????????????????????????????????????B.?晚上?????????????????????????????????????????C.?全天6.(2016?金華)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于是,小科決定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鑒“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組別甲組乙組實驗材料同種紅葉石楠多株同種紅葉石楠多株環境條件陰暗、低溫光照充足,適宜溫度處理方法裝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后認為,因為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________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為________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考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2012?衢州)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如圖所示,食物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三類營養物質,必須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2.試管內裝有一定量的植物油,加入下列哪組消化液后,經充分振蕩和適宜條件下的靜置,植物油能被徹底分解?( )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唾液?????????C.?膽汁、胰液、腸液????? ????D.?胰液、膽汁、胃液3.某些藥物常被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服用,以免對胃產生刺激。從消化道內的消化特點來看,原因是( ) A.?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可經胃進入小腸??????????B.?膽汁不能消化地方C.?淀粉在口腔內初步消化,便于吞咽??????????????????D.?胃能消化淀粉,使藥物慢慢滲出4.(2014·杭州)杭州某中學的小胡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的1500米長跑比賽。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________作用。 (2)跑步時小胡的呼吸和脈博明顯加快,從而及時為骨骼肌細胞運送________;請寫出其中某種成分從小胡肺泡毛細血管中運送至骨骼肌細胞的途徑或路線________。 (3)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雙腿酸脹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人說小胡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并說明理由。________。 5.(2017?麗水)酶的發現,許多科學家曾經做過一系列實驗: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發現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分解,說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畢希納實驗證實了________; (3)下列關于酶發現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酶只能在細胞內起作用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數酶是蛋白質C.?科學的發現是一個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6.社會上有許多年輕女生認為“保持苗條身材可通過節食(減肥)”。醫學研究表明,過度節食,容易引起多種疾病。英國Carpenters的主唱曾因過度節食得了“厭食癥”,最后不治身亡。 (1)某女孩長時間節食減肥,臉色蒼白。下表是她驗血報告的一部分數據:分析該驗血表的數據可發現,該女孩的身體已經出現了________癥狀。 (2)通常很多人認為,少攝入脂肪類物質可以使人不肥胖。其實不然,因為除攝入脂肪多外,營養素中的________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從而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也不能攝入過多。 (3)從不同角度上看,人體出現“肥胖”現象的原因可以是________。①新陳代謝角度: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②新陳代謝角度:異化作用強于同化作用③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④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 7.為了研究酶的催化特點,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淀粉、蔗糖分解的產物都能使淺藍色的班氏試劑變成磚紅色。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一:取潔凈的試管4支,根據表中物質種類和數量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并均勻混合。試管號1%淀粉溶液(滴數)1%蔗糖(滴數)唾液(滴數)0℃冰浴10分鐘后的唾液(滴數)100℃沸水浴10分鐘后的唾液(滴數)1100500210005031000054010500步驟二:將上述各試管置于37℃水浴中保溫10分鐘,然后向各試管中加入班氏試劑20滴,觀察顏色變化。步驟三:取不同人體的唾液淀粉酶重復上述實驗。(1)步驟二中,保持37℃的目的是________。?(2)若1號試管出現磚紅色,4號試管沒有出現磚紅色,說明了酶具有什么特性?________。?(3)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實驗結果卻發現:2號試管出現了與1號試管相同的磚紅色,3號試管沒有變色。請推測其原因:________。21cnjy.com考點三: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1.甲圖、乙圖分別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某組織處局部血管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③肺動脈、D為右心房、⑤為靜脈???????????????????????B.?血液途徑D→②→⑤→⑥→⑦→①→A的循環屬于體循環C.?若⑥為小腸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的葡萄糖比與⑤內血液的葡萄糖要少??????????D.?若⑥為肺部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為靜脈血且首次回到甲圖中的心腔C2.如圖甲是陽陽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視野,圖乙是欣欣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金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圖甲中的②具有細胞核,能夠吞噬病菌B.?圖甲中的③數量最多,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C.?圖乙中a、b、c三條血管分別是靜脈、毛細血管、動脈D.?若圖乙表示肺部血管,則血液流經b后靜脈血會變成動脈血3.(2011?杭州)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物質在體內的運輸與循環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右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www.21-cn-jy.com(1)血管A的名稱是________,它與心臟的左心室相連. (2)血液流經________后,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3)餐后兩小時,A,B,C,D四處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標號). 4.如圖所示為人體血管中血液內的O2和CO2含量的變化。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A代表肺動脈,則曲線b表示的是________在血液中含量的變化。 (2)若B表示小腸絨毛(毛細血管),則a可表示??????? (單選)。 A.?只有廢物、二氧化碳?? ????B.?只有營養、氧氣??????C.?廢物、營養、氧氣????? ?D.?廢物、營養、二氧化碳5.(2016?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1:2011年3月,兩名醫生將美國心臟病人劉易斯的整個心臟摘除,然后為他安裝一個“人造心臟”.這種“人造心臟”主要是由兩個類似渦輪的新型離心泵組成.它工作時能保持身體內血液不停流動,完成血液循環.材料2:2012年1月,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利用這些平滑肌細胞和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臟病、腎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術. (1)“人造心臟”中一個離心泵的功率相對較小,主要功能是________;另一個離心泵的功率相對較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肺靜脈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個離心泵?________; (2)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屬于________層次的結構;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時,必須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會引起免疫反應的特征,然后才能進行血管移植,否則,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體內后,患者血液中的________細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________物質刺激時會大量增殖分化,其中大多數分化成能分泌抗體的細胞,從而引發免疫排斥反應. 6.如圖所示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A、B、C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過程。請回答以下問題:(1)食物所含的七大類營養成分中,不經過過程①直接進行過程②的有機物是________。 (2)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純牛奶,那么C的成分是________。 (3)復方丹參含片是一種含化劑,能自人體舌下黏膜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有效成份吸收完全、起效快,三分鐘迅速解除胸悶、氣短、心絞痛等癥,在臨床應用中適用于急救、治療和保健。該含化劑最終通過________靜脈進入心臟。 考點四: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1.海鹽滾燈被列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在元宵節燈會進行表演。表演者以滾燈為道具,運用協調靈活的動作,將競技與舞蹈融為一體。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活動都不是一個系統單獨完成的,它需要多個系統協調配合,在各系統之間起調節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系統。 (2)表演者在舞蹈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能量主要是在組織細胞內發生________時分解有機物產生的。 (3)演出時, 表演者一會就大汗淋漓, 以汗液形式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除此之外,人體還能通過________的方式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4)表演者表演時要維持身體平衡,負責人體動作協調性的是________。 2.近年來國際上經常出現糧食危機,甚至在一些國家出現糧荒。糧食作為人體的營養物質,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大米在人體內的主要變化,完成下列各題: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體的口腔內經初步消化后,最終在________內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進入血液。 (2)葡萄糖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的右心房,經過________循環再回到心臟。隨后從主動脈流出。 (3)順著動脈,部分血液流到腎臟,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經過________作用進入原尿,在________處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隨著血液循環最終到達組織細胞處,在那里它被分解成________,同時釋放出________,這樣,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3.讀圖然后回答問題:(1)從圖一結構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會經過圖________ , 此時,血液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 (2)圖一中的血液流經圖四時,結構3中一定沒有________。 (3)血液流經圖四中的結構4比1中________明顯減少,原因是血液流經腎臟時,經過________和腎小管重吸收兩個過程,尿素與其他廢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同時________的含量明顯降低,這是因為它參與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飯后一小時,圖二中6中血液的特點是________。 (5)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藥,有部分藥物經尿液排出,那么這部分藥物經過上述結構的順序________? 。 (6)張老師從福建某初級中學到西藏貢噶參加支教工作,半年后體檢時發現,血液中有一種成分顯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 (7)醫生常根據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成分輸血。對于嚴重貧血的病人,應該輸入什么血液成分________?。對于嚴重燒傷患者應該輸入的成分是________。? 4.?如圖是人體某些生理活動示意圖,據圖完成下列問題.(1)消化道內參與消化蛋白質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Ⅰ代表人體某生理過程,該生理過程叫________?. (3)構成E器官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E器官通過Ⅱ生理過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與血漿相比不含________?. (4)若靜脈注射藥物,則藥物經過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圖中b氣體與a氣體比較,氣體成分中________?明顯減少. (6)圖中①~⑥表示血管,A、B、C、D表示心臟各腔,其中流動脈血的結構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和字母) 5.?如圖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圖中①和②分別代表某結構,③和④分別代表所形成的某液體,請據圖回答問題:(1)腎單位由________?和________?構成. (2)結構[①]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________?,叫做________?. (3)結構[②]________?對血液有________?作用. (4)液體[③]是________?,其成分與血液相比,主要缺少________?和大分子蛋白質. (5)當液體[③]流經腎小管時,通過腎小管的________?,含有的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所有的________?將被吸收回血液,形成液體[④]. 6.?如圖中A、B、C、D、E代表不同的器官或系統,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a、b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B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運動實現的. (2)圖甲中物質②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人體各部位. (3)食物中蛋白質進入A系統后,在消化道中的________?開始初步消化,最終被分解為物質①,則①是________?. (4)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________? (填標號).若圖乙中C、D分別為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則E內流________?血. (5)若圖乙曲線表示腎單位某些部位尿素含量的變化,則D處進行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填圖甲中的a或b). 專題二十 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相關問題考點解析☆目標分解b級目標:認識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及其重要意義;說明農業生產(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原理;說明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人體生命活動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與特點。c級目標: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點;舉例說明消化酶在人體消化過程的作用及影響因素;了解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目標分解: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②食物的消化與吸收③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④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考點剖析☆聚焦高頻考點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1.(2014?金華)下列關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運走、耗盡葉片內的淀粉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C.?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溫度過高引起燃燒D.?葉片經脫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顯藍色【答案】D 【解析】該實驗的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檢驗→沖掉碘液觀察葉色.據此解答.【解答】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使葉片內的淀粉會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A正確;B、光合作用必須需要光才能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所以白天有光,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B正確;C、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揮發,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目的是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C正確;D、將葉片部分遮光,陽光下照射2﹣3小時,取葉片脫色,特定化學試劑檢測發現遮光部分不變藍,原因是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藍色,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夠制造淀粉,D錯誤.故選:D.2.(2017?金華)海爾蒙特、普利斯特利、薩克斯等多位科學家用了幾百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才對光合作用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有許多關于“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的經典實驗流傳至今。現將其中一個實驗的思路及過程簡述如下:(注:NaHCO3稀溶液能維持溶液中CO2濃度恒定。其原理是當CO2濃度降低時,NaHCO3稀溶液能釋放CO2,當CO2濃度升高時,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①剪取一煙草葉,立即將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發現葉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該葉片中的氣體后,發現葉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將該容器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發現葉片逐漸上浮;④再將該容器放在黑暗環境中一段時間。發現葉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對以上③、④中葉片的上浮與下沉現象進行解釋。【答案】①葉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②葉片在黑暗中,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③NaHCO3稀溶液既能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CO2,又能吸收CO2。④浸在液體中的葉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⑤光照下,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 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⑥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 【解析】本題是實驗設計的問題,從題型看,屬于根據實驗目的和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完成實驗步驟的續寫,預期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是用于對照性實驗的生物材料,試管兩支用于對照性實驗的裝置,NaHCO3用于對照性實驗的溶液和條件,更重要的是用來控制光合作用是否進行的唯一的變量因子二氧化碳,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解答】①葉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②葉片在黑暗中,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吸收O2,釋放CO2。③NaHCO3稀溶液既能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CO2,又能吸收CO2。④浸在液體中的葉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⑤光照下,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CO2,釋放O2,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⑥黑暗中,葉片不進行光合作用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O2,釋放CO2。釋放的CO2被NaHCO3稀溶液吸收。此時葉片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當葉片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葉片下沉。3.用玉米幼苗作實驗材料,利用下圖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活動。裝置中隔板與無色透明鐘罩之間以及隔板中央小孔與玉米莖之間都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內放一小燒杯。分析并回答問題。(1)將裝置內0點至24點之間二氧化碳濃度的連續變化情況,繪成曲線圖。分析0點到6點的曲線變化情況,可知該時間段內植物主要進行________作用。 (2)若用裝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燒杯內加入30mL氫氧化鈉溶液,其對照實驗裝置中的小燒杯內應加入________。 【答案】(1)呼吸(2)30mL(或等量)清水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并能夠通過實驗現象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從實驗裝置來看,該同學設計的實驗因小燒杯里的液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實驗目的:當小燒杯里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時,是為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當小燒杯里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時,是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解答】(1)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分析曲線圖可知,0點到6點時,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加,可知該時間段內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為有機物釋放氧氣,儲存能量的過程.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其對照實驗裝置中小燒杯里的液體應為30毫升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2·1·c·n·j·y故答案為: (1)呼吸;(2)30mL(或等量)清水。考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2016?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實驗:①取甲、乙兩試管,分別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試管內加入2毫升唾液,乙試管內加入2毫升的蒸餾水.③同時將兩試管恒溫37℃,水浴10分鐘取出,冷卻后分別滴加1滴碘液.④觀察結果,發現只有乙試管內液體變藍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為了讓試管內的溶液呈藍色B.?該實驗結果可用水銀溫度計直接測量并記錄C.?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該實驗結論是甲試管內液體不變藍,乙試管內液體變藍【答案】C 【解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3)該實驗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這個的特性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變量是唾液,在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控制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即除了有無唾液的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相同.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出處:21教育名師】【解答】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反應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斷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A錯誤;B、該實驗可用水銀溫度測量用來加熱熱水的溫度,控制在37℃,該實驗結果與溫度計無關,不需要測量并記錄,B錯誤;C、該實驗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這個的特性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的變量是唾液,C正確;D、甲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乙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甲試管中沒有變藍,乙試管內液體變藍,而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D錯誤.故選:C2.如圖所示為消化器官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①⑦?????????????B.?分布于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有③⑥C.?④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D.?⑤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種類最多【答案】B 【解析】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口腔可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但沒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無消化功能又無吸收功能。在胃內,可把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淀粉、蛋白質和脂肪都可在小腸內被消化,它們的消化最終產物也都可被小腸吸收。大腸只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卻沒有消化功能。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和腸腺等。題圖中①~⑦分別表示口腔、食道、胃、肝臟、胰腺、小腸、大腸。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解答】A.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小腸,即圖中⑥。A不符合題意。B.胃里有胃腺,小腸里有腸腺。所以分布于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有圖中③⑥。B符合題意。C.④是肝臟,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食物的消化酶,但是對脂肪起乳化作用。C不符合題意。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D.腸腺能夠分泌腸液,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腸液和胰液中都含有多種消化酶,對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有消化作用。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所以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種類最多的是⑥。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2016?溫州)近年來,一種號稱由幾十種水果發酵而成的“酵素”成為人們熱購的產品. (1)“酵素”是部分國家和地區對酶的稱呼,酶在生物體內起________作用. (2)某商家宣稱: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食用這種酵素可以達到減肥效果,有同學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該酶素屬于蛋白質,與其它蛋白質一樣,食用后在小腸內會被消化成________而被人體吸收,所以無法達到減肥效果. 【答案】(1)催化(2)氨基酸 【解析】酶即酵素,是生物體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酶的顯著特征是它們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專一性.理解掌握蛋白質的消化過程.【解答】解:(1)酶即酵素,是生物體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酶的顯著特征是它們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專一性.(2)蛋白質經消化液中多種消化酶的作用,在小腸內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該酶素屬于蛋白質,從而不能達到減肥效果.故答案為:(1)催化(2)氨基酸考點三: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1.(2017·寧波)如圖所示,A、B、C、D、E表示與人體新陳代謝直接相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完成A過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腸??????????????????????B.?經過B過程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C.?C過程可以表示組織內氣體交換???????????????????D.?完成D,E過程的結構單位是腎單位【答案】B 【解析】圖示表示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血液循環、尿的形成等生理過程.圖中過程A、B、C、D、E表示與人體新陳代謝直接相關的生理過程,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C表示組織細胞與血液的氣體交換,D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作用,E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解答】解:A、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分析圖示可知:過程A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A正確.B、B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經過B過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B錯誤.C、C過程可以表示組織內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全身的毛細血管的時,由于組織細胞中氧的濃度比血液中氧濃度低,血紅蛋白與氧迅速分離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因此通過組織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C正確.D、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D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作用,E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因此完成D、E過程的結構單位是腎單位,D正確.故選:B2.(2014?杭州)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樣,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又知在緊急情況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丙和丁紅細胞上都有B凝集原?????????????????????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會發生凝集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會發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答案】D 【解析】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可知丙、丁屬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確定乙為O型血,丙為A型血,丁就為AB型血,甲為B型血.據此解答.【解答】解: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們的紅細胞上都有A凝集原,A錯誤;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為O型血,血清中兩種凝集素都有,所以會發生凝集,B錯誤;C.乙的血細胞上沒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會發生凝集,C錯誤;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D正確.故選:D3.血液流經某器官時,其中的成分往往要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都發生在循環系統的毛細血管處。下圖為人體某部位的結構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四處的不同體液。(1)如該部位為小腸,則正常人①處葡萄糖濃度總比④處________(填“高”或“低”); (2)如該部位為腦,則圖中CO2濃度最高處是________;(填序號,下同) (3)如該部位為肺,則圖中O2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處; (4)如該部位為腎,則圖中代謝廢物較多的是________處。 【答案】(1)高(2)②(3)①(4)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血液循環途徑的理解,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腎小球是入球小動脈形成的毛細血管球匯集成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兩端連的分別是肺動脈和肺靜脈,據此解答。【解答】(1)如該部位為小腸,血液流經小腸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故①處葡萄糖濃度總比④高;(2)如該部位為腦,則組織液②中CO2濃度較高;(3)如該部位為血液中①氧氣較多,從而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地;(4)腎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因此經過腎后代謝廢物較多,故代謝廢物較多的是④。故答案為:(1)高;(2)②;(3)①;(4)④。考點四: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1.(2017?杭州)根據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下列關于人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心臟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腎小管壁薄且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利于血液濾過形成原尿C.?小腸內有胰液、腸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營養物質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答案】B 【解析】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人體心臟、血管、肺、腎、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四肢靜脈內的瓣膜叫靜脈瓣,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腎小管與腎小囊壁層相連的一條細長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含有多種消化液。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解答】A、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四肢靜脈內的瓣膜叫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正確;B、腎小管壁薄且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原尿是透過腎小球濾過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尿液,故B錯誤;C、小腸內有胰液、腸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營養物質,故C正確;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D正確。故選B2.(2014·紹興)如圖為生物常見的物質交換模型,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A.?若X為組織細胞,Y為毛細血管,則②可表示為營養物質和氧氣B.?若X為肺泡,Y為毛細血管,則血液流經Y后,含氧量增加C.?若X為葉肉細胞,①為水,則Y為葉脈中的導管D.?若X為根毛細胞,①為水,則Y可表示輸導組織【答案】C 【解析】A、B考察的血液循環系統中的物質交換。物質能進出只出現在毛細血管網和腎小球兩處位置。C、D考察的是植物體內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運輸。水分、無機鹽由導管自下而上的運輸,有機物由篩管自上而下的運輸。www.21-cn-jy.com【解答】A.當血液流經全身的毛細血管的時,由于組織細胞中氧的濃度比血液中氧濃度低,血紅蛋白與氧迅速分離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通過組織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同時血液中的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細胞代謝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血液由血液運走,A正確。21*cnjy*comB.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若X為肺泡,Y為毛細血管,則血液流經Y后,含氧量增加,B正確。C.若X為葉肉細胞,①為有機物,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篩管,則Y為葉脈中的篩管而不是導管,C錯誤。D.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D正確。3.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e~J表示生理過程,據圖回答問題:(1)進行e、i生理過程的原理是________。 (2)E系統內的________(器官)作為“泵送血液”的動力裝置。 (3)C系統具有有下列結構:①膀胱 ②出球小動脈 ③腎小管 ④入球小動脈 ⑤腎小囊 ⑥輸尿管 ⑦腎小球;當血液流經C系統時,血液中的尿素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依次是:血液(含尿素)→腎動脈→________→尿道→體外(選擇以上序號和箭頭表示)。 (4)圖中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_(字母表示)。 (5)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神經系統調節,還需要直接分泌至血液的________進行調節。 【答案】(1)氣體擴散(2)心臟(3)④→⑦→⑤→③→⑥→①(4)I、J、g(5)激素 【解析】(1)從A系統與氣體之間的關系可知,A系統是呼吸系統,E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氣體在A系統與血液之間是利用擴散來完成的;(2)心臟是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動力裝置;(3)C系統會形成尿液,所以C系統是泌尿系統,由此可以完成路徑;(4)人體中的水分可以通過呼吸、皮膚汗液、泌尿系統等方式排出;(5)人體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內分泌腺是無管腺分泌的液體會直接進入血液。【解答】(1)在肺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運動;(2)E系統是指血液循環系統,心臟作為“泵送血液”的動力裝置;(3)C系統是泌尿系統,當血液流經C系統時,血液中的尿素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依次是:血液(含尿素)→腎動脈→入球小動脈④→腎小球⑦→腎小囊⑤→腎小管③→輸尿管⑥→膀胱①→尿道→體外;(4)人體中的水分可以通過呼吸、皮膚汗液、泌尿系統等方式排出,所以生理過程有I、J、g;(5)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神經系統調節,還受內分泌系統調節,所以還需要直接分泌至血液的激素進行調節。故答案為:(1)氣體擴散;(2)心臟;(3)④→⑦→⑤→③→⑥→①;(4)I、J、g;(5)激素考點過關☆專項突破考點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1.(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____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寫出一點) 【答案】(1)蒸騰(2)d(3)多于(4)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等 【解析】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以及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全過程及場所,進而判斷中數字表示的生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分析曲線圖的能力,根據曲線找到呼吸速率以及凈光合速率,并能夠利用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公式進行相關計算。【解答】(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來源于植物的蒸騰作用;(2)d為呼吸作用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相等的臨界點,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3)當光照強度為f時,合成的有機物速率等于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f點AB的凈光和速率相等,A的呼吸速率大于B,因此A的產生的有機物多于B;(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等。故答案為:(1)蒸騰;(2)d;(3)多于;(4)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等。2.(2012?義烏市)取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裝滿水后分別放入等量的金魚藻,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蓋上瓶蓋.然后將甲包上黑膠布,乙不作處理.放在同樣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n小時,再次測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兩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________?g;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是________?g.【答案】(b﹣c);(a﹣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因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運輸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釋放的.【解答】解:綠色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實驗中甲瓶包上黑膠布,則瓶內的金魚藻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分析圖示可知,在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瓶內原有的氧氣量b減去n小時后剩余的氧氣量c,即消耗的氧氣里是(b﹣c)g;乙瓶內的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的量,因此乙瓶內氧氣的含量增加,增加的量為n小時后瓶內的氧氣量a減去瓶內原有的氧氣量b,即(a﹣b)g;同時,瓶內的金魚藻在n小時內又通過呼吸作用消耗了(b﹣c)g氧氣,即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a﹣b)+(b﹣c)=(a﹣c)g.故答案為:(b﹣c);(a﹣c)3.(2015?臺州)如圖甲,植物能將太陽能貯存在________?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________?(填器官名稱)從土壤中吸收。圖乙為中國科學家首創的低碳生活新技術,在室溫光照下,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同時釋放氧氣,類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________作用.【答案】有機物;根;光合 【解析】(1)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進行的主要器官是葉。(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由根從土壤中吸收,再由導管運輸到莖、葉等器官,供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自然界中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唯一途徑就是光合作用,所以圖乙在室溫光照下,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同時釋放氧氣,類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為:有機物 ? ?根 ? ?光合4.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氣釋放速率表示)的變化情況,設計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構成的小室(如圖甲所示,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CO2濃度保持不變)。(1)將該裝置放在自然環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小室內植物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乙所示曲線。那么影響小室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的主要環境因素是________。(填兩個因素) (2)裝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點是在1 天中的________點。(填乙圖中的字母) (3)與B相比,A點呼吸作用是減弱的,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光照和溫度(2)G(3)A點時刻溫度較低 【解析】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測定,意在強化學生的識圖判斷和分析作答能力,加強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圖乙中,C、G表示光補償點,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氣孔部分關閉,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導致光合作用下降.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解答】(1)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圖甲是密閉裝置,內有二氧化碳緩沖液,說明實驗過程中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不變,那么影響小室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變化的主要環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強度和溫度;(2)裝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動是由氧氣的增減造成的,只在有氧氣釋放,液滴就會右移.圖乙中G點表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等,超過該點將消耗氧氣,所以18(或G)點時儲存氧氣最多;(3)與B相比,A點呼吸作用是減弱的,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點時刻溫度較低。故答案為:(1)光照和溫度;(2)G;(3)A點時刻溫度較低。5.下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表示的生理活動的名稱是 ________。 (2)在白天光照條件下,根吸收的水分沿著莖向上運輸到葉片,其主要動力是來自于葉片的________作用。 (3)植物的呼吸作用發生在 ???????。 A.?白天?????????????????????????????????????????B.?晚上?????????????????????????????????????????C.?全天【答案】(1)光合作用(2)蒸騰(3)C 【解析】掌握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據此解答。【解答】(1)圖中葉綠體在光照的條件下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和氧氣,屬于光合作用;(2)根吸收的水分沿著莖向上運輸到葉片的動力來源是植物的植物的蒸騰作用;(3)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發生在全天;故答案為:(1)光合作用;(2)蒸騰;(3)C。6.(2016?金華)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于是,小科決定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鑒“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組別甲組乙組實驗材料同種紅葉石楠多株同種紅葉石楠多株環境條件陰暗、低溫光照充足,適宜溫度處理方法裝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后認為,因為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21cnjy.com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________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為________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答案】(1)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陰暗、適宜的溫度(2)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解析】在探究實驗時,要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設置對照實驗目的在于消除無關變量對實驗對象的影響.為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探究實驗一定要設置對照組.【解答】解:(1)①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為保證變量唯一,試驗中的材料應該是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②該試驗是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變量是光照,所以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為陰暗、適宜的溫度.(2)試驗現象: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故答案為:(1)①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②陰暗、適宜的溫度;(2)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考點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2012?衢州)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如圖所示,食物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三類營養物質,必須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C 【解析】圖示表示了消化系統的一部分結構,甲是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腸,丁是大腸.【解答】解:食物中含有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等小分子的營養物質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質、糖類、脂肪這些大分子的營養物質是不溶于水的,必須在消化道內變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質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小腸長約5~6 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故選:C2.試管內裝有一定量的植物油,加入下列哪組消化液后,經充分振蕩和適宜條件下的靜置,植物油能被徹底分解?( )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唾液?????????C.?膽汁、胰液、腸液????? ????D.?胰液、膽汁、胃液【答案】C 【解析】此題考察的是脂肪的消化,首先明確的是脂肪的消化部位,參與的消化液,據此解答。【解答】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的消化部位是小腸,因小腸內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種消化液。如:肝臟分泌的膽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夠乳化脂肪,將較大的脂肪顆粒乳化為脂肪微粒,增大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對脂肪進行物理性消化;腸腺分泌的腸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里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種消化酶,能對脂肪進行化學性消化.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答案為:C3.某些藥物常被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服用,以免對胃產生刺激。從消化道內的消化特點來看,原因是( ) A.?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可經胃進入小腸??????????B.?膽汁不能消化地方C.?淀粉在口腔內初步消化,便于吞咽??????????????????D.?胃能消化淀粉,使藥物慢慢滲出【答案】A 【解析】掌握三大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的消化情況,明確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對蛋白質初步消化,而不能消化淀粉。【解答】胃液內的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起消化作用,將蛋白質初步消化為多肽。膠囊的成分是淀粉,胃不能對淀粉進行消化,所以藥物進入小腸,膠囊在小腸內被消化,可以減少對胃的刺激,起到保護胃的作用。故答案為:A4.(2014·杭州)杭州某中學的小胡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的1500米長跑比賽。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________作用。 (2)跑步時小胡的呼吸和脈博明顯加快,從而及時為骨骼肌細胞運送________;請寫出其中某種成分從小胡肺泡毛細血管中運送至骨骼肌細胞的途徑或路線________。 (3)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雙腿酸脹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人說小胡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并說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同化(2)O2、養料;肺泡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小動脈→骨骼肌處毛細血管→骨骼肌細胞(3)血糖濃度過低(或缺氧);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4)不同意,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 【解析】(1)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地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這種變化叫做異化作用。(2)跑步時,主要進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無氧呼吸,人體肌肉細胞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以獲取能量。(3)人體每天所需能量70%來自糖類。(4)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夠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對脂肪起乳化作用,進行物理性消化。【解答】(1)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同時不間斷地進行,同化作用是生物體把從外界吸收的營養物質合成身體新的組成部分,青少年的身體之所以能夠不斷的生長,就是因為他們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所以屬于同化作用。(2)跑步時小胡需要更多的能量,細胞需要更多的氧氣和養料用于呼吸作用,所以小胡的呼吸和脈搏要加快。某種成分從小胡肺泡毛細血管中運送至骨骼肌細胞的途徑或路線是:肺泡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小動脈→骨骼肌處毛細血管→骨骼肌細胞。(3)小胡吃的奶油面包中所攝取的糖類,使血液中血糖濃度過低,不足以滿足小胡跑步時所需能量,所以會出現頭暈乏力,動物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積累在體內,所以會感覺酸痛。(4)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膽囊只有暫時儲存膽汁的作用。故答案為:(1)同化。(2)O2、養料;肺泡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小動脈→骨骼肌處毛細血管→骨骼肌細胞。(3)血糖濃度過低(或缺氧);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4)不同意,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5.(2017?麗水)酶的發現,許多科學家曾經做過一系列實驗: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發現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分解,說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 (2)畢希納實驗證實了________; (3)下列關于酶發現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酶只能在細胞內起作用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數酶是蛋白質C.?科學的發現是一個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答案】(1)專一性(2)酶是無生命的化學物質(3)B,C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機物,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遠遠高于無機催化劑)、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的進行)、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在最適條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溫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隨著溫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漸恢復,高溫、過酸、過堿可以使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水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學反應,這說明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的進行,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21·世紀*教育網(2)畢希納的實驗就是證明了:酵母菌之所以能夠發酵是因為酵母細胞中有與發酵物質有關。并證明了酶是無生命的化學物質,這些發酵物質在活的酵母細胞中可以起作用,在離開細胞后也一樣可以起作用;(3)A、酶是無生命的化學物質,這些發酵物質在活的酵母細胞中可以起作用,在離開細胞后也一樣可以起作用 , 故A錯誤;【版權所有:21教育】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正確;C、科學的發現是一個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正確,故選BC。故答案為:(1)專一性;(2)酶是無生命的化學物質;(3)BC。6.社會上有許多年輕女生認為“保持苗條身材可通過節食(減肥)”。醫學研究表明,過度節食,容易引起多種疾病。英國Carpenters的主唱曾因過度節食得了“厭食癥”,最后不治身亡。 (1)某女孩長時間節食減肥,臉色蒼白。下表是她驗血報告的一部分數據:分析該驗血表的數據可發現,該女孩的身體已經出現了________癥狀。 (2)通常很多人認為,少攝入脂肪類物質可以使人不肥胖。其實不然,因為除攝入脂肪多外,營養素中的________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從而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也不能攝入過多。 (3)從不同角度上看,人體出現“肥胖”現象的原因可以是________。①新陳代謝角度: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②新陳代謝角度:異化作用強于同化作用③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④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 【答案】(1)貧血、有炎癥(2)糖類、蛋白質(3)①④ 【解析】(1)正常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是相對穩定的,當發生疾病時血液中的成分會有變化。通過驗血可以發現人體是否正常。白細胞數量可以反應人體是否存在炎癥,當出現炎癥時白細胞數量會增加,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可得人的營養情況,當數值小于正常值時存在貧血;(2)人體攝入的糖類物質和蛋白質過多時在人體內都可以轉化為脂肪;(3)人的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同化作用主要是指合成人體的物質,異化作用是指消耗人體的物質,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人體儲存物質,反之減小,所以對“肥胖”要從同化和異化兩方面進行分析。【解答】(1)驗血表的數據中白細胞數量增加說明有炎癥。血紅蛋白值偏低說明已出現貧血,所以根據驗血表數據可知,該女孩的身體已經出現了炎癥和貧血;(2)通常很多人認為,少攝入脂肪類物質可以使人不肥胖。其實不然,因為除攝入脂肪多外,營養素中的糖類和蛋白質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從而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也不能攝入過多;(3)人體出現“肥胖”主要是由于人體內物質的積累。①新陳代謝角度: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組成人體的物質會積累,會出現“肥胖”;②新陳代謝角度:異化作用強于同化作用,消耗多于合成不會出現“肥胖”;③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能量主要儲存在物質中,獲得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時,儲存的物質減少,不會出現“肥胖”;④人體能量收支平衡角度:獲得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獲得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時,儲存的物質增多,會出現“肥胖”。綜上可知①④會使人體出現“肥胖”。故答案為:(1)貧血、有炎癥;(2)糖類、蛋白質;(3)①④7.為了研究酶的催化特點,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淀粉、蔗糖分解的產物都能使淺藍色的班氏試劑變成磚紅色。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來源:21·世紀·教育·網】步驟一:取潔凈的試管4支,根據表中物質種類和數量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并均勻混合。試管號1%淀粉溶液(滴數)1%蔗糖(滴數)唾液(滴數)0℃冰浴10分鐘后的唾液(滴數)100℃沸水浴10分鐘后的唾液(滴數)1100500210005031000054010500步驟二:將上述各試管置于37℃水浴中保溫10分鐘,然后向各試管中加入班氏試劑20滴,觀察顏色變化。步驟三:取不同人體的唾液淀粉酶重復上述實驗。(1)步驟二中,保持37℃的目的是________。?(2)若1號試管出現磚紅色,4號試管沒有出現磚紅色,說明了酶具有什么特性?________。?(3)小明查閱資料發現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實驗結果卻發現:2號試管出現了與1號試管相同的磚紅色,3號試管沒有變色。請推測其原因:________。www-2-1-cnjy-com【答案】(1)與人的正常體溫相同(2)專一性(3)低溫下酶仍能保持活性,高溫調節下酶將失去活性 【解析】(1)唾液是人口腔中的一種消化酶,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7℃,這一溫度應該是酶活性最強的溫度;(2)酶具有專一性,特定的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質;(3)比較1號、2號、3號試管條件,根據得到的現象可推測出原因。【來源:21cnj*y.co*m】【解答】(1)保持37℃的目的是與人的正常體溫相同;(2)1號試管出現磚紅色說明唾液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4號試管沒有出現磚紅色說明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分解蔗糖,說明了酶具有專一性;21*cnjy*com(3)2號試管使唾液處于0℃的溫度下10分鐘,3號試管使唾液處于100℃的溫度下10分鐘。實驗結果發現:2號試管出現了與1號試管相同的磚紅色,3號試管沒有變色。說明2號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能力,3號試管中的唾液不能催化分解淀粉,已失去活性。推測原因為:低溫下酶仍能保持活性,高溫調節下酶將失去活性。故答案為:(1)與人的正常體溫相同;(2)專一性;(3)低溫下酶仍能保持活性,高溫調節下酶將失去活性。考點三: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循環系統的重要作用1.甲圖、乙圖分別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某組織處局部血管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③肺動脈、D為右心房、⑤為靜脈???????????????????????B.?血液途徑D→②→⑤→⑥→⑦→①→A的循環屬于體循環C.?若⑥為小腸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的葡萄糖比與⑤內血液的葡萄糖要少??????????D.?若⑥為肺部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為靜脈血且首次回到甲圖中的心腔C【答案】B 【解析】(1)認識心臟的結構;(2)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過程是:左心室→主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過程是: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3)小腸中消化分解的產物由毛細胞血管吸收進入血液,所以流出的靜脈血中的葡萄糖含量較高;(4)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血液經肺后,二氧化碳進入肺泡,氧氣進入血液。靜脈血是指含氧量低的暗紅的血液,動脈血是指含氧量較高的鮮紅的血液。【解答】A、③肺動脈、D為右心房、⑤為靜脈,D應該是左心室,⑤為小動脈,A錯誤;B、血液途徑D→②→⑤→⑥→⑦→①→A的循環屬于體循環,說法正確,B正確;C、若⑥為小腸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的葡萄糖比與⑤內血液的葡萄糖要少,⑦是流出小腸的靜脈血,經小腸吸收后⑦內血液的葡萄糖比⑤內的要多,C錯誤;D、若⑥為肺部毛細血管,則⑦內血液為靜脈血且首次回到甲圖中的心腔C,經肺毛細血管后,氧氣進入血液,⑦內的血液含氧量高,所以血液為動脈血,D錯誤。故選B2.如圖甲是陽陽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血涂片視野,圖乙是欣欣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金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2-1-c-n-j-yA.?圖甲中的②具有細胞核,能夠吞噬病菌B.?圖甲中的③數量最多,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C.?圖乙中a、b、c三條血管分別是靜脈、毛細血管、動脈D.?若圖乙表示肺部血管,則血液流經b后靜脈血會變成動脈血【答案】B 【解析】紅細胞的主要功能為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白細胞無色,有細胞核,當細菌侵入人體后,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并將細菌吞噬,人體出現炎癥時血液中的白細胞的數量會明顯增多;血小板無核,又稱血栓細胞,血小板的主要機能包括促進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的作用。(1)圖甲人血涂片視野,①是紅細胞,②是白細胞,③是血漿。(2)圖乙a是靜脈血管,b是毛細血管,c是動脈血管,據此解答。【解答】A、圖甲中的②白細胞具有細胞核,能夠吞噬病菌,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甲中的③是血漿,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不是運輸氧氣的功能,B錯誤,符合題意;C、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所以a是靜脈,b是毛細血管,c是動脈.C正確,不符合題意;D、若圖乙表示肺部血管,則血液流經b毛細血管的氣體交換后,吸收了氧氣,釋放了二氧化碳,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3.(2011?杭州)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物質在體內的運輸與循環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右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血管A的名稱是________,它與心臟的左心室相連. (2)血液流經________后,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3)餐后兩小時,A,B,C,D四處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標號). 【答案】(1)主動脈(2)肺(3)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血液循環的途徑,血液變化,胰島素的作用,A主動脈、B下腔靜脈、C肝門靜脈、D下肢靜脈.據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血管A是主動脈.(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內的氧進入血液.這樣,靜脈血就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血液流經肺后,靜脈血變為動脈血.(3)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作用場所,餐后兩小時,由于攝入一些糖類,從而使得C肝門靜脈內血糖的濃度最高,此時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使組織細胞對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時使血糖來源減少,從而使血糖含量減少,促使葡萄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的濃度.故答案為:(1)主動脈;(2)肺;(3)C4.如圖所示為人體血管中血液內的O2和CO2含量的變化。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A代表肺動脈,則曲線b表示的是________在血液中含量的變化。 (2)若B表示小腸絨毛(毛細血管),則a可表示??????? (單選)。 A.?只有廢物、二氧化碳?? ????B.?只有營養、氧氣??????C.?廢物、營養、氧氣????? ?D.?廢物、營養、二氧化碳【答案】(1)CO2(2)D 【解析】血液循環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為靜脈血;再經各小靜脈中靜脈最后經過上、下腔靜脈及冠狀竇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干的各級分支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為肺循環。【解答】(1)、b曲線是在降低的,而表示肺動脈,則血液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因此b曲線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故答案為:CO2;(2)、小腸絨毛主要是吸收消化系統中的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到血液中,且小腸自身的組織細胞也要進行呼吸作用,而a曲線是升高的趨勢,故符合題意的只有D;故答案為:(1)CO2;(2)D。5.(2016?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1:2011年3月,兩名醫生將美國心臟病人劉易斯的整個心臟摘除,然后為他安裝一個“人造心臟”.這種“人造心臟”主要是由兩個類似渦輪的新型離心泵組成.它工作時能保持身體內血液不停流動,完成血液循環.21·cn·jy·com材料2:2012年1月,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利用這些平滑肌細胞和從人體取出的皮膚細胞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批量“生產”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臟病、腎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術. (1)“人造心臟”中一個離心泵的功率相對較小,主要功能是________;另一個離心泵的功率相對較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肺靜脈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個離心泵?________; (2)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屬于________層次的結構;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時,必須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會引起免疫反應的特征,然后才能進行血管移植,否則,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體內后,患者血液中的________細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________物質刺激時會大量增殖分化,其中大多數分化成能分泌抗體的細胞,從而引發免疫排斥反應. 【答案】(1)右心室為肺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左心室為體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功率較大的離心泵(2)器官(3)B淋巴;抗原 【解析】血液循環途徑如圖:掌握心臟的結構和血液循環的途徑是解題的關鍵.【解答】解:(1)肺循環的循環途徑為: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的循環途徑為: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組織處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可見右心室為肺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肺循環的循環途徑較短,所以在人造心臟中右心室的功率較小;可見左心室為體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體循環的循環途徑較長,所以在人造心臟中左心室的功率較大.據分析可見:肺靜脈中的血液會流入心臟的左側,即功率較大的離心泵.(2)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動脈、靜脈屬于器官,毛細血管屬于組織;人造血管屬于器官.(3)能產生抗體的免疫細胞為B淋巴細胞,受到外界抗原物質刺激時會大量增殖分化,產生抗體.故答案為:(1)為肺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為體循環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功率較大的離心泵.(2)器官;(3)B淋巴;抗原.6.如圖所示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A、B、C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過程。請回答以下問題:(1)食物所含的七大類營養成分中,不經過過程①直接進行過程②的有機物是________。 (2)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純牛奶,那么C的成分是________。 (3)復方丹參含片是一種含化劑,能自人體舌下黏膜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有效成份吸收完全、起效快,三分鐘迅速解除胸悶、氣短、心絞痛等癥,在臨床應用中適用于急救、治療和保健。該含化劑最終通過________靜脈進入心臟。 【答案】(1)維生素(2)氨基酸(3)上腔靜脈 【解析】圖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C是營養物質;過程①表示食物的消化、過程②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甲細胞能夠攜帶氧氣,是紅細胞,乙細胞能夠利用氧氣和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是組織細胞。【解答】(1)食物中的六大類營養物質,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是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等小分子的營養物質,因此不經過過程①食物的消化直接進行過程②營養物質的吸收的有機物是維生素;(2)牛奶屬于蛋白質,蛋白質中的營養物質是氨基酸;(3)體循環的路線為: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所以,復方丹參含片最終通過上腔靜脈進入心臟。故答案為:(1)維生素;(2)氨基酸;(3)上腔靜脈考點四:人體中代謝平衡調節的分析1.海鹽滾燈被列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在元宵節燈會進行表演。表演者以滾燈為道具,運用協調靈活的動作,將競技與舞蹈融為一體。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活動都不是一個系統單獨完成的,它需要多個系統協調配合,在各系統之間起調節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系統。 (2)表演者在舞蹈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能量主要是在組織細胞內發生________時分解有機物產生的。 (3)演出時, 表演者一會就大汗淋漓, 以汗液形式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除此之外,人體還能通過________的方式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4)表演者表演時要維持身體平衡,負責人體動作協調性的是________。 【答案】(1)神經(2)呼吸作用(3)排尿(通過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或呼吸(通過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4)小腦 【解析】(1)在人體內,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作用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人體在神經---體液的調節下,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人體各項生命活動的調節以神經調節為主,輔以激素調節;(2)人體的呼吸包括: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幾個過程;(3)排泄途徑主要有三條:呼吸系統呼出氣體、泌尿系統排出尿液、皮膚排出汗液;(4)小腦的功能:小腦蚓主要是保持身體平衡,如果小腦蚓損傷的話,會引起站立不穩,走路搖擺等。小腦半球主要是控制骨骼肌的運動,協調各肌群的運動;21教育網【解答】(1)人體之所以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由于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同時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對人體也有調節作用;(2)能量主要是在組織細胞內發生呼吸作用時分解有機物產生的;(3)體細胞代謝活動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等,它們屬于代謝終產物,它們排出體外過程稱為排泄,其途徑主要有三條:呼吸系統呼出氣體、泌尿系統排出尿液、皮膚排出汗液。呼吸系統呼出的氣體,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膚產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徑;(4)小腦負責人體動作協調性,如果小腦蚓損傷的話,會引起站立不穩,走路搖擺等。故答案為:(1)神經;(2)呼吸作用;(3)排尿(通過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或呼吸(通過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4)小腦。2.近年來國際上經常出現糧食危機,甚至在一些國家出現糧荒。糧食作為人體的營養物質,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大米在人體內的主要變化,完成下列各題: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體的口腔內經初步消化后,最終在________內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進入血液。 (2)葡萄糖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的右心房,經過________循環再回到心臟。隨后從主動脈流出。 (3)順著動脈,部分血液流到腎臟,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經過________作用進入原尿,在________處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隨著血液循環最終到達組織細胞處,在那里它被分解成________,同時釋放出________,這樣,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答案】(1)小腸(2)肺(3)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4)二氧化碳和水;能量 【解析】(1)淀粉是大分子物質,經過口腔和小腸的消化作用變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2)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4)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釋放能量,據此解答。【解答】(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體的口腔內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為麥芽糖,最終在小腸內在胰液腸液消化淀粉的酶的作用下,被最終消化為葡萄糖;(2)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后,最后經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需要通過肺循環再回到心臟的左心房,再開始體循環的循環.具體路線是: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3)當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能被慮過的如: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等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有用的物質被腎小管重吸收,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等,又回到了血液中;(4)葡萄糖隨著血液循環到達組織細胞內的線粒體,在氧氣的參與下通過呼吸作用把線粒體內的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用于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和維持體溫。故答案為:(1)小腸;(2)肺、主動脈;;(3)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4)二氧化碳和水、能量。3.讀圖然后回答問題:(1)從圖一結構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會經過圖________ , 此時,血液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 (2)圖一中的血液流經圖四時,結構3中一定沒有________。 (3)血液流經圖四中的結構4比1中________明顯減少,原因是血液流經腎臟時,經過________和腎小管重吸收兩個過程,尿素與其他廢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同時________的含量明顯降低,這是因為它參與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飯后一小時,圖二中6中血液的特點是________。 (5)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藥,有部分藥物經尿液排出,那么這部分藥物經過上述結構的順序________? 。 (6)張老師從福建某初級中學到西藏貢噶參加支教工作,半年后體檢時發現,血液中有一種成分顯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 (7)醫生常根據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成分輸血。對于嚴重貧血的病人,應該輸入什么血液成分________?。對于嚴重燒傷患者應該輸入的成分是________。? 【答案】(1)三?;靜脈血變成動脈血(2)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3)尿素等代謝廢物?;?腎小球的過濾?;氧氣(4)營養物質的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減少?(5)二 → 一 → 三 → 一 → 四?(6)紅細胞(7)濃縮的紅細胞懸液;血漿 【解析】(1)圖一中的H是肺動脈,圖三表示的是肺泡及其周圍的毛細血管,當血液通過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因此圖一中的血液流經圖四時,結構3腎小囊腔中的原尿里一定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3)血液流經腎臟后,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會明顯減少,因此血液流經圖四中的結構4腎靜脈時,尿素等代謝廢物會明顯減少,氧氣含量明顯降低,這是因為它參與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4)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因此血液從小腸里流出后營養物質會明顯增多,同時血液中的氧氣被小腸的組織細胞利用并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圖二:6靜脈中血液的特點是含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較多.(5)口服藥物,進入二小腸被消化和吸收后,進入下腔靜脈,進入一心臟,然后經過三肺循環,進入心臟,最后經過腎,形成尿液.故經過上述結構的順序二、一、三、四(6)西藏屬于高原地區,同平原地區相比,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較少,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一段時間后,體內血液中紅細胞的含量會增加,從而增加了血紅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以滿足人體對氧氣的需要.(7)嚴重貧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鐵的無機鹽或蛋白質導致血紅蛋白合成較少,紅細胞數量下降,應及時補充紅細胞.大面積燒傷患者皮膚損傷嚴重,表面滲出大量組織液,這些組織液主要來自血漿.臨床上常根據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用不同的血細胞成分或血漿成分輸入病人體內.因此對于嚴重貧血、大面積燒傷,應分別輸入的血液成分是紅細胞、血漿。【分析】本題綜合性較強,應該對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內容扎實掌握,深刻理解才可以順利解答。4.?如圖是人體某些生理活動示意圖,據圖完成下列問題.(1)消化道內參與消化蛋白質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Ⅰ代表人體某生理過程,該生理過程叫________?. (3)構成E器官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E器官通過Ⅱ生理過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與血漿相比不含________?. (4)若靜脈注射藥物,則藥物經過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圖中b氣體與a氣體比較,氣體成分中________?明顯減少. (6)圖中①~⑥表示血管,A、B、C、D表示心臟各腔,其中流動脈血的結構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和字母) 【答案】(1)胃液、腸液、胰液 (2)吸收(3)腎單位;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質 (4)ACBD(5)氧氣(6)B、D、①、②、⑥ 【解析】(1)消化道內參與消化蛋白質的消化液有 胃液、腸液、胰液.(2)Ⅰ代表人體某生理過程,該生理過程叫 吸收.(3)構成E器官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腎單位.E器官通過Ⅱ生理過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與血漿相比不含 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質.(4)靜脈注射藥物,藥物隨血液流動的途徑是:上下腔靜脈→A右心房→C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B左心房→D左心室→主動脈,即藥物經過心臟各腔的先后順序是A→C→B→D.(5)圖中a表示吸入的氣體,b表示呼出的氣體,所以b氣體與a氣體比較,氣體成分中 氧氣明顯減少.(6)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分別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其中流有動脈血的是左心室和左心房,血管①②③④⑤⑥中,①與心臟的左心室相連,是主動脈的分支血管,內流動脈血,②與E腎臟相連,流有動脈血,⑥是肺靜脈,流有動脈血.故答案為:(1)胃液、腸液、胰液(缺一不得分,順序可互換)(2)吸收(3)腎單位;????? 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大分子蛋白質也可寫為蛋白質.葡萄糖和蛋白質缺一不得分,順序可互換)(4)ACBD(或A→C→B→D.缺一不得分,順序不可互換)(5)氧氣(氧、O2)(6)B、D、①、②、⑥(缺一不得分,順序可互換)【分析】圖示表示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分別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a表示吸入的氣體,b表示呼出的氣體;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E為腎臟,Ⅰ為吸收,Ⅱ為形成尿液的過程.5.?如圖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圖中①和②分別代表某結構,③和④分別代表所形成的某液體,請據圖回答問題:(1)腎單位由________?和________?構成. (2)結構[①]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________?,叫做________?. (3)結構[②]________?對血液有________?作用. (4)液體[③]是________?,其成分與血液相比,主要缺少________?和大分子蛋白質. (5)當液體[③]流經腎小管時,通過腎小管的________?,含有的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所有的________?將被吸收回血液,形成液體[④]. 【答案】(1)腎小體;?腎小管(2)毛細血管球;腎小球(3)腎小囊;濾過(4)原尿;血細胞(5)重吸收;葡萄糖 【解析】(1)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由腎小管和腎小體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2)結構[①]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球,叫做?腎小球.(3)結構[②]腎小囊對血液有?濾過作用.(4)液體[③]是?原尿,其成分與血液相比,主要缺少?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5)當液體[③]流經腎小管時,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含有的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所有的?葡萄糖將被吸收回血液,形成液體[④].故答案為:(1)腎小體;??腎小管??(2)毛細血管球;??腎小球(3)腎小囊;??濾過??(4)原尿;??血細胞(5)重吸收;??葡萄糖【分析】圖中①是腎小球;③是原尿,②是腎小囊;④是尿液;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6.?如圖中A、B、C、D、E代表不同的器官或系統,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a、b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B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運動實現的. (2)圖甲中物質②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人體各部位. (3)食物中蛋白質進入A系統后,在消化道中的________?開始初步消化,最終被分解為物質①,則①是________?. (4)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________? (填標號).若圖乙中C、D分別為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則E內流________?血. (5)若圖乙曲線表示腎單位某些部位尿素含量的變化,則D處進行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填圖甲中的a或b). 【答案】(1)呼吸(2)血紅蛋白(3)胃;氨基酸(4)③; 靜脈 (5)b 【解析】(1)肺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稱作肺的通氣,圖甲中B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2)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動脈血中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使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圖甲中物質②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人體各部位參與呼吸作用為人體提供能量.(3)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是蛋白質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徹底消化成氨基酸,圖中食物中蛋白質進入A消化系統后,在消化道中的胃開始初步消化,最終被分解為物質①是氨基酸.(4)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③二氧化碳.若圖乙中C、D分別為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則E內流動脈血.故答案為:(1)呼吸;(2)血紅蛋白(3)胃;氨基酸(4)③;動脈(5)b【分析】肺通氣是指肺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的擴散 作用實現的,氧的運輸是以血紅蛋白的形式進行運輸的,圖甲中的A表示消化系統,B表示呼吸系統,①②③分別表示氨基酸、氧氣和二氧化碳,ab分別表示腎小 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據此解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考2018】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 專題二十 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相關問題 原卷版.doc 【備考2018】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 專題二十 物質與能量的轉化相關問題 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