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含義和內容社會存在社會意識含義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內容最主要的內容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2.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速記口訣社會存在物質方,社會意識精神方,社會存在定意識,決定意識的性質,決定意識的變化,社會意識相對獨,有時落后有時先,先進意識起促進,落后意識起阻礙,發揮先進的作用。1.(2017·全國卷Ⅲ)2016年10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強化互聯網思維的依據是①互聯網思維決定了網絡時代社會形態的性質和面貌②互聯網思維適應了網絡時代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③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意識先進與否的主要尺度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2.(2017·全國卷Ⅲ)“爆竹聲中一歲除”是傳承千百年的中國春節習俗,然而2017年春節期,許多人選擇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的煙花爆竹燃放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在從“放”到“少放”或“不放”的變化中,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環保過春節正成為“新年俗”。年俗的這種變化表明①社會意識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主變化的②社會意識可以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③社會意識的變化總是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④社會意識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社會存在變化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提醒】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更為基本的矛盾。【知識延伸】1.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這里,“總和”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諸種生產關系的總和。實際生活中往往存在多種生產關系。二是指生產關系諸方面的總和,即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的分配形式這三方面的總和。2.上層建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思想、文藝思想等意識形態諸種形式,通稱為思想上層建筑,在上層建筑中,政治處于主導地位;國家政權是上層建筑的核心。速記口訣基本矛盾的運動,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建筑,生產力變化發展,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反作用,經濟基礎定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1.(2017·江蘇卷)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面面最大、圖像數量最多的涂繪類巖畫。花山巖畫主要描繪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和劍、鐘、銅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體圖形,記錄了古代先民的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材料表明A.生產方式制約社會發展進程 B.生產關系是對生產力的反映C.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答案】D2.(2016·全國卷Ⅰ)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強調,推動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和發展,最大限度增加勞動關系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重視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因為①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②勞動關系矛盾是制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矛盾③勞動關系矛盾的解決決定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④正確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重視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因為勞動關系矛盾是制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矛盾,正確解決勞動關系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故②④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①說法錯誤,勞動關系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生產關系的性質是由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決定的,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排除。③說法錯誤,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排除。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廣大勞動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拓展】正確理解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的關系(1)承認杰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起重大作用與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相輔相成的。雖然每個人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中對歷史發展起著重大推動作用的偉大人物。(2)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二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三是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3)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促進作用總是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為基礎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是產生杰出人物歷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終地依賴于群眾,才能有所作為。夸大杰出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把歷史看作是少數杰出人物的意志創造的,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表現。速記口訣人民群眾的作用,創造歷史的主體。物質財富創造者,精神財富創造者,變革社會的力量,重視人民的作用。1.(2017·江蘇卷)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①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2.(2016·全國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中央電視臺推出特別節目《大國工匠》,講述實現中國夢征程中勞動者的故事,謳歌中國工人的精湛技藝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從唯物史觀看,之所以謳歌勞動者,是因為①勞動者是創造歷史的社會主體和真正英雄②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者在勞動創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勞動者額知識結構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優化 ??④勞動者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不合題意,不是唯物史觀的內容,且與材料內容無關。②不合題意,不是唯物史觀的內容。③符合題意,《大國工匠》講述實現中國夢征程中勞動者的故事,謳歌中國工人的精湛技藝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之所以謳歌勞動者,是因為勞動者是創造歷史的社會主體和真正英雄。④符合題意,之所以謳歌勞動者,是因為勞動者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群眾觀點地位取得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路線地位取得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速記口訣尊重人民的主體,群眾觀點與路線,相信群眾學人民,對民負責為人民。1.(2017·海南卷)在改革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迸發出無窮智慧。“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樹、樹定根、人定心”……這些富有創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眾首先提出來的,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眾中就能找到答案。這里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有①堅持群眾路線,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②只要尊重群眾意愿,就能取得實踐的成功③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2.(2016·江蘇卷)0.015 ~0.04毫米,這是90后銑工張志坤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控銑項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張志坤這樣的人還是鳳毛麟角。今天,我們呼喚工匠精神,呼喚的不僅是一個個技藝超群的職業英雄,更是一群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這是因為A.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 B.勞動群眾是我國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C.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方法?D.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答案】D【解析】“我們呼喚工匠精神,呼喚的不僅是一個個技藝超群的職業英雄,更是一群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為什么要呼喚廣大職工和基層群眾“愛崗敬業、創新創業”,因為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的說法錯誤,群眾路線是無感階級政黨的工作方法。1.價值含義: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知識延伸】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價值觀含義、作用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價值觀。作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拓展】兩方面理解價值觀(1)價值觀具有多樣性,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階級的影響,也受到個人具體生活環境的影響。(2)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之分。正確的價值觀能指導人們積極、健康地生活,錯誤的價值觀會使人誤入歧途。速記口訣具有價值的事物,滿足主體的需要,認識價值基礎上,總的看法和觀點,形成個人價值觀,認識改造的向導。1.(2016·全國卷Ⅲ)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中央電視臺推出特別節目《大國工匠》,講述實現中國夢征程中勞動者的故事,謳歌中國工人的精湛技藝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時代價值之在于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理論依據 ????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添時代內涵③為我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現實路徑 ?④為實現制造強國的中國夢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2.下邊漫畫“好大的手筆!”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④價值觀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要綜合漫畫的標題、畫中文字、畫面等因素進行分析,漫畫中寫字的人用“城市污水”寫“經濟”二字,引發路人字臭、墨臭的感嘆,但自己卻覺得“字好不怕墨臭”。“好大的手筆”諷刺了只顧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的錯誤做法,故②④應選。題干沒有涉及真理的條件性,①不選。漫畫主旨是諷刺錯誤做法,③不符合其主旨。3.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一個家族能夠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世人稱“富不過三代”。調查發現,嬌生慣養,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必須①加強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②加強對孩子的艱苦奮斗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③為孩子的成才創造必要的客觀條件④積極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 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價值選擇:人們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拓展】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價值判斷是指某一特定的客體對特定的主體有無價值、有什么價值、有多大價值的判斷。更直白地說,就是人們對各種社會現象、問題,往往會作出好與壞或應該與否的判斷。由于這種判斷與人們的價值觀直接發生關系,所以被稱之為價值判斷。所謂事實判斷,在法學上是用來指稱對客觀存在的法律原則、規則、制度等所進行的客觀分析與判斷。速記口訣價值判斷于人言,是否能滿足主體,滿足主體的程度,區別于事實判斷,價值判斷是基礎,判斷之后做選擇。1.(2016·浙江卷)2016年年初,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查處了一批傳播淫穢色情、謠言、暴恐、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的網站,這一凈網行動的哲學依據有①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③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人的各種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通讀材料和選項,確定④說法錯誤,因為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形成的,由此排除B、D,③入選。材料并沒有涉及生產方式,所以①與材料無關,不選。2.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傳統孝道盛行千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新時期的孝文化,不僅要孝親敬老,與人為善,還要明禮誠信,這對市場經濟建設有特殊意義。同時,還要忠于國家、民族,視人民如父母。孝文化內涵的變化說明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會因人而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①說法錯誤;④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②③均正確且符合題意。 。社會歷史性階級性主體差異性內涵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結論我們想問題、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要有一個根本尺度,這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提醒】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是在任何社會都具有的特征,但階級性這一特征只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速記口訣價值判斷與選擇,社會歷史性特征,時間地點條件變,階級階層不一樣,判斷選擇會不同,角度不同評價異。根本尺度看人民,需人民擁護贊成。1.(2017·全國卷II)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展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上述論斷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真理觀②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就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③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2.下邊漫畫揭示的哲理是①價值判斷超越社會歷史條件②價值判斷應基于價值選擇③價值判斷往往是因人而異的④要用正確價值觀指引人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①“超越社會歷史條件”說法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②說法錯誤;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等不同,價值判斷往往因人而異,③正確;漫畫左側的人只注重物質富足而輕視精神進步,啟示我們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人生,④正確。(1)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3)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結合,共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速記口訣正確判斷與選擇,遵循客觀的規律,站在人民的立場,維護人民的利益,1.(2017·全國卷Ⅲ)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些論述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①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 ②理想信念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 ④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取決于文化水平的高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2.(2016·海南卷)油畫作品《父親》曾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在一個陰雨綿綿、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掏糞。這份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①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 ?②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③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 ???④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作者深入社會生活創作出具有價值的作品,說明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①正確。價值觀不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是否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是否正確的尺度,②不選。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③顛倒了二者關系,錯誤。④正確且符合題意。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根本途徑)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客觀條件)從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從個性發展的角度看,強調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速記口訣實現人生的價值,根本途徑是勞動,社會提供了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1.(2017·北京卷)熊貓光伏電站屬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推廣項目,是根據一位中學生的獨特創意設計的。收個熊貓電站正在中國山西打通建設,該電站主題外觀被設計成熊貓圖案,由黑色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白色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合而成。這啟示我們①抓住事物的特點,有助于發現清潔能源推廣的新形式②青少年關心和思考現實問題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性③充分發揮能動性,能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無限自由④思維創新是青少年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2.小何在老人摔倒后,及時進行施救,老人卻一把揪住他,說是小何絆倒了他,并索要治療費。有關部門最終通過調取監控攝像還原了事實真相,并授予小何“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獎勵5000元。這體現了①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②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以社會對個人的尊重為前提的③投身實踐服務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④真相只有一個,客觀與主觀是統一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解析】②說法錯誤,因為小何幫助老人并獲得榮譽稱號,體現了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故①正確。同時體現了投身實踐服務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故③正確。題肢說法錯誤,貢獻是索取的基礎,故排除。④說法錯誤,應該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故排除。正確認識影響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兩大因素客觀因素客觀規律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客觀條件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社會實踐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主觀因素站在正確的立場上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把握難得的人生機遇,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速記口訣人生價值的實現,客觀因素與主觀,遵循規律用條件,參加社會的實踐,站在人民的立場,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個人的素質,把握機遇做貢獻。1.(2016·上海卷)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后一塊缺失的“拼圖”。2016年2月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引力比的探測匯集了全球幾代科學家的心血,他們用探索和堅守向世人展示了科學研究應有的精神,也告訴我們,人生的社會價值是A.發揮自身潛能為社會做貢獻????????????B.個人權利和義務的辯證統一C.在實踐中表現出自尊和自強 ???????????D.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答案】D2.(2015·上海卷)鄒碧華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司改辦主任,去年12月,因突發心臟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上。“法官當如鄒碧華”,這是他去世后,網絡上轉載最多的一句話。他生前曾說:我覺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夠改變中國法院的兩大領域。如果這兩年抓緊干出模樣來,也算對得起黨,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個人上不上臺階不重要。改革怎么可能不觸及利益,怎么可能沒有爭議?該擔當時必須擔當。鄒碧華的社會價值集中體現在A.他獲得全社會的高度贊譽,人們將會永遠緬懷他 B.它既有強烈的改革意識,又有司法工作者的良心C.他堅定腳踏實地、肩擔道義信念,堪稱法官楷模 D.他不計個人得失,以理智和責任,推進司法改革【答案】D【解析】A不合題意,體現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B不合題意,說法與社會價值無關。C不合題意,“堪稱法官楷模”體現的是自我價值,不體現材料的主旨。D符合題意,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材料內容體現了鄒碧華不計個人得失,以理智和責任,推進司法改革,實現了社會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