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18】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六講 光學(原卷+解析卷)(浙江專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18】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六講 光學(原卷+解析卷)(浙江專版)

資源簡介

第六講 光學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a);②舉例說明光的反射現象(a);③描述光的反射定律(a);④辨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a);⑤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a);⑥舉例說出光的折射現象(a);⑦描述光的折射規律(a);⑧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b)。
二、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對光的作用相當于凸透鏡(a);②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u>2f)解釋人眼球的成像特點(c);③描述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a);④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c)。
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知道我國古代在光學方面取得的成就(a)。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正在發光的物體叫 ,光源可分為 和 。
2.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也認為是,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3.如圖,物體發出的光通過小孔投射到后面的屏上,形成 相反、 倒置的 像。這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規律是: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所成的像是 的(放大、縮?。划斚窬嘈∮谖锞鄷r,所成的像是 的(放大、縮小)。
4.光的反射:如圖,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或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來的介質中的現象叫做 。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1)入射光線、 、法線同在同一個平面內(共面);(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分居);(3)反射角等于 (等角)。
光反射時,若光逆著原來反射光線的方向照射到反射面上,則反射光線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照射出去。這說明,光路是 。
5.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面是光滑平面,光線平行反射的叫 ;如鏡子、平靜的水面等;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下圖a所示。

a鏡面反射 b漫反射
照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叫 。當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線射到粗糙的表面時,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線雖然互相平行,由于各點的法線方向不同,造成反射光線向不同的方向無規則地反射,這種反射稱之為“漫反射”。很多物體,如植物、墻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來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會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來是平行的太陽光被這些表面反射后,彌漫地射向不同方向。如上圖b所示。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當平行光照射時,鏡面反射的反射光仍然是 ,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是 ,向各個方向都有。
6.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利用的是 。
成像規律是:(1)像與物大小 ;(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 ;(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 ;(4)像與物左右位置 ;(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實像、虛像)。具體總結就是十個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虛像。如圖所示。
虛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線,其反向延長線的集合點形成的像,如上圖所示;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看,但不能用光屏 ;實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看。
7.光的折射: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在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 。
(1)光的折射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但光線在每種介質內是 的。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 (改變、不改變)。如圖所示,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示意圖。
由上圖,入射光線射入另一種介質時的交點(O),叫 ;入射光線AO與法線NN′夾角(α)叫 ;折射光線OC與法線NN′的夾角(γ)叫 。
(2)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 (共面);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 (分居);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質(玻璃、水晶等)時,折射角 (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它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 (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氣中的角大)。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折射現象很多,如:看清澈的池水,池水水底變淺;在岸上看到的魚接近于水面;透過玻璃磚看物體發生了錯位;水杯中的筷子好像彎折了;“海市蜃樓”現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現象。
8.光的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單一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 。
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三棱鏡時偏折程度不同,紅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為 ,如圖所示。
生活中的色散現象:如雨后的彩虹、潑向空中的水變得五顏六色、在陽光下肥皂泡變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實例,其原因是太陽光被空氣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9.復色光: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它是 。
把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產生各種顏色的光,這個現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電視機的彩色畫面的形成)。紅、綠、藍也叫光的 。
二、人眼球的作用
1.透鏡:是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 制成的。
(1)透鏡與面鏡區別:面鏡利用光的反射現象成像,透鏡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透鏡成像遵循光的 ,面鏡成像遵循光的 。
(2)透鏡分類:透鏡分為 和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遠視鏡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近視鏡等)。
(3)透鏡光路基本概念:圖(1)是透鏡光路示意圖。
1)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 (主軸),用“CC/”表示,透鏡的幾何中心叫 ,用“O”表示。
a.凸透鏡光路
b.凹透鏡光路
圖(1) 透鏡光路示意圖
2)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于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凸透鏡 ,用“F”表示,如圖(2)a所示;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 ,其反向延長線會交于一點,這是凹透鏡的 (虛焦點),如圖(2)b所示。
a.凸透鏡光路概念
b.凹透鏡光路概念
圖(2)透鏡光路概念
3)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焦距用“f”表示,圖(1)中就是“OF”之間的距離。 都各有兩個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4)物體到光心的距離叫 ,用“u”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離叫 ,用“v”表示。
(4)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1)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 ,如圖(3)所示。
圖(3)過光心的光線
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經過另一側 ;經凹透鏡折射后向外發散,但其反向延長線過同側 ,如圖(4)所示。
圖(4)平行于主軸的光線
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 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 主光軸,如圖(5)所示。
圖(5)過焦點的光線
(4)透鏡的作用:凸透鏡有 作用,所以凸透鏡也叫 ;凹透鏡有 作用,所以凹透鏡也叫 。
2.透鏡成像規律
(1)凸透鏡成像規律:如圖(6)是常見凸透鏡成像規律光路圖。
表(1)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成像條件物距(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圖(6)a)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圖(6)d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圖(6)b)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線
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v﹥f
放大鏡(圖(6)c)
a. u﹥2f
b. f﹤u﹤2f
c.0﹤u﹤f
d.u=2f
圖(6)凸透鏡成像光路圖
凸透鏡成像規律需要牢記,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其規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訣:“物大焦,倒立實,物越大,像越??;物小焦,正立虛;物為焦,不成像”。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實像是由 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 ,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 ,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 會聚而成。
(2)凹透鏡成像規律:凹透鏡始終成 、 的 ,如圖(7)所示。
圖(7)凹透鏡成像光路圖
(3)凸透鏡與凹透鏡比較:表(2)對凸透鏡、凹透鏡做出了比較,凹透鏡、凸透鏡的辨別、特點、典型光路和應用作出了系統性總結。www-2-1-cnjy-com
注意:大家還要記?。禾撓瘢?、像同側;實像,物、像異側。
表(2)凸透鏡、凹透鏡比較表
3.透鏡應用:眼睛: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膜相當于 (膠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 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 上形成 ,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 ,視網膜相當于 (膠卷))。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 ,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 調節,所以近視鏡是 。
(3)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 ,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 調節,所以遠視鏡(花鏡)是 。
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                        
1.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所著《墨經》首先揭示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現象。
2.墨家學派在其所著《墨經》中首先研究了光的反射。
3.墨家學派在所著《墨經》中記錄了凹面鏡成像的兩種情況。
4.北宋科學家沈括,也做過凹面鏡實驗。并對光學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考點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等都是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或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來的介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1)入射光線、 反射光線 、法線同在同一個平面內(共面);(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兩側 (分居);(3)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等角)。21·cn·jy·com
3.平面鏡成像利用的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平面鏡成像規律是:(1)像與物大小相等;(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與物左右位置顛倒;(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實像、虛像)。具體總結就是十個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虛像。
4.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在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共面);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分居);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質(玻璃、水晶等)時,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它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氣中的角大)。
【典例】(2017?深圳市)下列關于聲現象和光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魚在水中漂-光的折射;
B.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光的反射;
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音調和振幅有關;
D.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等-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答案】D。
【解析】魚在水上漂是因為浮力的現象,和光的折射無關,故A錯。
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云擋住了部分光線形成的,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
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是因為物體本身發生變化,影響了物體振動的頻率,所以音調發生變化,而音調和振幅有關的說法是錯誤的,故C錯。
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正是利用聲音傳播信息的例子,所以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的說法是正確的,故D正確。正確答案是D。
考點二:人眼球的作用
1.透鏡是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現象制成的。透鏡與面鏡區別:面鏡利用光的反射現象成像,透鏡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透鏡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鏡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鏡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
2..凸透鏡成像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如下表。
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成像條件物距(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線
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v﹥f
放大鏡
3.凸透鏡成像規律需要牢記,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其規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訣:“物大焦,倒立實,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虛;物為焦,不成像”。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4.眼睛: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凹透鏡調節,所以近視鏡是凹透鏡。
(3)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后面,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凸透鏡調節,所以遠視鏡(花鏡)是凸透鏡。
【典例】(2018·浙江科學全預測卷一)小明同學患有近視眼,醫生畫出了甲、乙兩幅來自物體的光經晶狀體折射后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其中________(填“甲”或“乙”)是針對該同學的。該同學應配戴____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的眼鏡來矯正視力。
【答案】甲、凹透鏡。
【解析】近視眼成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成像于視網膜前。矯正配戴用凹透鏡做成的近視眼鏡。遠視眼成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視網膜后。矯正:配戴用凸透鏡做成的遠視眼鏡。
解答:甲圖中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眼,所以甲圖是針對該同學的,應用凹透鏡來矯正。
故答案為:甲、凹透鏡。
考點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所著《墨經》首先揭示了光的直線傳播、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現象。
【典例】(2017?福建)戰國時期,《墨經》中記載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鏡的反射等光學問題。圖中的光學現象與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2·1·c·n·j·y

A.湖中倒影 B.日食現象 C.海市蜃樓 D.雨后彩虹
【答案】B。
【解析】影子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雨后彩虹是個的色散;只有日食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此題答案是B。
易錯點1:各種光現象的辨別
例一:我國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其中(  )。
A. 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B. 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錯解】A或B。
【析錯】對實像和虛像理解錯誤。看到平面鏡、放大鏡的像認為是實像。?
【糾錯】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觀后鏡是凸面鏡,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選C。
★名師指津:實像是可以用屏幕接收到成像,虛像是可以看到但不能用屏接收的成像。
易錯點2:透鏡的三條光線
例二:如左下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A,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是    透鏡。
【錯解】會聚、凸。
【析錯】總認為光線只要會聚在一起就一定是凸透鏡。
【糾錯】放上透鏡的會聚點A要比不放透鏡的會聚點B更要遠離透鏡,由此可知,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該透鏡是發散透鏡即凹透鏡。故答案是:發散、凹。
★名師指津:凸透鏡是會聚透鏡,凹透鏡是發散透鏡;解答時一定要看清光線經透鏡折射后是發散的還是會聚的。
易錯點3:凸透鏡成像規律
例三: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置于透鏡前15cm處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現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則光屏上(  )。
A.無法成像; B.呈現正立、放大的像;
C.呈現倒立、放大的像;D.呈現倒立、縮小的像
【錯解】B。
【析錯】將蠟燭置于透鏡前15cm處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認為如果將蠟燭和光屏對調,物距減小了,故物距有可能小于焦距,根據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像應該是正立放大的像。
【糾錯】如果現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在光屏上仍然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因此時f★名師指津:透鏡成像光路是可逆的。當成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時,像距一定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易錯點4:視力矯正
例四:關于“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幻燈機、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C.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D.近視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鏡片做的眼鏡來矯正
【錯解】D。
【析錯】眼睛近視就是需要讓物體距離眼睛近點,得到放大的像就能看清了。
【糾錯】A.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說法正確。照相機是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學設備,照相機成像在膠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幻燈機、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虛像;此說法錯誤。如果幻燈機、投影儀所成的像是虛像,就不可能在屏幕上接收到像。
C.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此說法錯誤。放大鏡在使用時,物都在焦距以內,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D.近視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鏡片做的眼鏡來矯正;此說法錯誤。近視眼所佩戴的是凹透鏡,因為凹透鏡有發散作用。www.21-cn-jy.com
正確答案是A。
★名師指津:近視眼是人眼在看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面,說明晶狀體會聚能力太強,故需要佩戴凹透鏡,是光線發散。遠視眼是人眼在看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的后面,說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作用若,需要佩戴凸透鏡加強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一、選擇題
1.(2016·麗水)如圖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2.(2016?寧波)把一支牙刷放在鏡子的前方,鏡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顯“錯位”了,如圖所示。從鏡子的左側面觀察,發現該鏡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邊成斜面狀。牙刷像“錯位”(? )。
A.僅由光在前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B.僅由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兩個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發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3.(2016·紹興)關于光學顯微鏡使用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重新制作裝片;
B.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
C.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D.低倍鏡下觀察到細胞有重疊——換用高倍鏡觀察
4.(2016?紹興)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21·世紀*教育網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來源:21cnj*y.co*m】
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
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個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湖州)下列實例與原理對應的是( )。
選項
實例
原理
A
岸邊的樹在水中的倒影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
乘客候車時不能跨越高鐵站臺的安全黃線
流體壓強隨流速增大而減小
C
用槳劃水時龍舟前進
杠桿的平衡條件
D
看到“科學試題卷”
神經沖動沿著反射弧傳導
A.A B.B C.C D.D
6.(2017?金華)對下列幾種常見生活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B
C
D
A、“彩虹”的形成,是因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
D、筷子在水面處被“折彎”,是因為光的反射
7.(2017?麗水)下列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是( )。
A
B
C
D
A、水中倒影 B、平面鏡成像 C、杯中筆彎折 D、手影游戲
8.(2017·衢州)如圖現象由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是( )。
A
B
C
D
A.水中的雞蛋變“大”;B.鳥的倒影;
C.水中的魚看起來變“淺”;D.墻壁上出現手影
9.(2017?溫州)小明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做成像規律實驗,記錄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時的四組數據(如表),其中明顯錯誤的一組是(? )?!境鎏帲?1教育名師】
組別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17?舟山)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1.(2016?舟山)如圖所示為某款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拍照時,將鏡頭對準景物,相機通過自動調節,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遠離景物;
B.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靠近景物;
C.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實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縮小的像
二、填空題
12.(2016?寧波)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幣是一個變________的虛像。
(2)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αc;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αB, 則αB________αc 。
13.(2017?紹興)如圖的眼球成像原理圖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鏡,請寫出成像原理與該圖相同的一種儀器________。
14.(2017·臺州)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小柯不斷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移動光屏尋找蠟燭的像,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序號
蠟燭到透鏡的距離(cm)
像的特點
1
20.0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實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實像
4
6.0

(1)第4次實驗中,小柯移動光屏只觀察到模糊的圓形光斑。若要觀察到此時所成的像,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2-1-c-n-j-y
(2)小柯在第1次實驗的基礎上,換用另一個凸透鏡后,發現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又出現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實驗模擬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況,則換用透鏡后的實驗是在模擬________的成像情況。
15.(2017·湖州)如圖是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圖1、圖2是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像的兩種情形。這兩種成像情形中,  ?。ㄟx填“圖1”或“圖2”)能夠模擬眼睛成像。為了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形,應該把該圖中的光屏向   你(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或使凸透鏡的曲度變得更大。
16.(2016?杭州)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問題:
(1)光屏上像的性質為________。
(2)關于本實驗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一個例子________。
(3)從圖中讀出物距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為________(選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
17.(2017·寧波)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先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___的實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_____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保持不變”)。
一、選擇題
1.(2017·湖州七校聯考)圖中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B
C
D
A.趙州橋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手在墻上形成“手影”;
C.筷子好像在水面處向上彎折; D.景物在凸面鏡中成像
2.(2017·紹興模擬)關于光學顯微鏡使用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重新制作裝片;
B.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
C.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D.低倍鏡下觀察到細胞有重疊——換用高倍鏡觀察
3.(2017·紹興模擬)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cm;
B.當u=3.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動到8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4.(2017·浙江省海淀區模擬)消防專家建議公眾,不要隨意丟棄尚未喝完的礦泉水瓶。因為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災。一個夏日的中午,某同學將裝滿水的瓶子和紙板放置太陽光下,如圖,約1分鐘后紙板竟然燒出了個洞。據此,你可以判斷( ?)。
A.當天溫度很高,紙板直接放置在陽光下就會著火;
B.紙板上燒出洞的位置就是最亮或接近最亮的位置;
C.水吸收了熱量,將熱量傳遞到了紙板上;
D.如果瓶子不裝水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5.(2017·浙江省模擬一)2015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取名“墨子號”的原因在于墨子最早提出什么觀點?(?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6.(2017·浙江省模擬二)如圖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為了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光線及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21教育網
A.繞ON前后轉動板E、F; B.繞ON前后轉動板F;
C.改變光線OB和ON的夾角;D.改變光線AN與ON的夾角
7.(2017·浙江省模擬四)下列光現象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B
C
D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戲 D.樹下陰影
8.(2018·浙江科學全預測卷一)如圖為某正方體中心位于主光軸2倍焦距處,所經凸透鏡成像后,成像正確的是(? )。21cnjy.com
A.?甲 B.?乙 C.?丙 D.?丁
9.(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二)如圖所示為射水魚射水捕小昆蟲的畫面,它能準確發現水面上方的小昆蟲從而射水一擊得以捕獲美味。請用光學的知識判斷,射水魚“定位”小昆蟲的正確光路圖是(? )。21*cnjy*com
題圖
A
B
C
D
10.(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三)下列相關作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A.光的反射 B.力和力臂 C.平面鏡成像 D.小磁針靜止在通電螺線管內
11.(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二)如圖所示,則相應解釋和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圖:棋子沒掉下來的直接原因是棋子受到磁力;
B.乙圖:該眼球在視力矯正前為遠視眼;
C.丙圖:球此時一定處于下沉狀態;
D.丁圖:不計空氣阻力,則快遞只受一對平衡力
12.(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七)下列是小妍同學在學習科學過程中所記錄的四幅圖,其中正確的是(? )?!景鏅嗨校?1教育】
A
B
C
D
A.通電螺線管的磁極; B.平行光經過凹透鏡
C.使杠桿靜止時施加的最小力;D.家庭電路中等、插座的接法
13.(2017·義烏科學模擬二)下列光現象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二、填空題
14.(2017·浙江省科學備考模)如圖甲是人正常眼球解剖圖。
(1)若在離眼球前較遠處放置一支圖乙蠟燭,則在視網膜上可成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丙中的________(選字母)。【來源:21·世紀·教育·網】
(2)眼球中的視網膜能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視網膜相當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________。
(3)淚腺分泌的淚液中含有殺菌物質——溶菌酶,能破壞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這種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________(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15.(2017·浙江科學考前沖刺二)2016年9月4日~5日,G20峰會在杭州成功舉辦。在文藝晚會的《美麗的愛情傳說》版塊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在悠揚的琴聲中,一把美輪美奐、光彩流轉的折扇,緩緩打開(如圖)。其中水下部分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湖邊的觀眾看到演員水面下的腳似乎變短了,這是光的________引起的。整臺晚會美輪美奐、詩情畫意,驚艷了世界。21*cnjy*com
16.(2017·浙江科學考前沖刺三)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的實像;
(3)完成圖乙實驗后,小科同學不小心碰到凸透鏡,使安裝不牢固的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關于此現象小科同學作出如下判斷,正確的有________。
A.凸透鏡將不再成像; B.仍然能成一個與題(2)具有相同性質的像;
C.光屏上可能看不到像;D.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17.(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八)如圖所示,小明應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表演“蠟燭在水中燃燒”的魔術時,把一塊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豎放一根蠟燭,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點燃蠟燭,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板望去,會看到“蠟燭在水中燃燒”。
(1)要使該魔術現象要明顯,最好在較______(選填“明”或“暗”)的環境中進行。
(2)水中的“蠟燭”是由前方蠟燭通過玻璃板形成的????? (選填)。
A.倒立、縮小的實像;B.正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虛像;D.正立、等大的虛像
第六講 光學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a);②舉例說明光的反射現象(a);③描述光的反射定律(a);④辨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a);⑤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a);⑥舉例說出光的折射現象(a);⑦描述光的折射規律(a);⑧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b)。
二、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對光的作用相當于凸透鏡(a);②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u>2f)解釋人眼球的成像特點(c);③描述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a);④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c)。
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知道我國古代在光學方面取得的成就(a)。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正在發光的物體叫 光源 ,光源可分為 自然光源 和 人造光源 。
2.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直線 傳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也認為是,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3.如圖,物體發出的光通過小孔投射到后面的屏上,形成 左右 相反、 上下 倒置的 實 像。這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規律是: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所成的像是 放大 的(放大、縮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所成的像是 縮小 的(放大、縮小)。
4.光的反射:如圖,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或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來的介質中的現象叫做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1)入射光線、 反射光線 、法線同在同一個平面內(共面);(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兩側 (分居);(3)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等角)。
光反射時,若光逆著原來反射光線的方向照射到反射面上,則反射光線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照射出去。這說明,光路是 可逆的 。
5.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面是光滑平面,光線平行反射的叫 鏡面反射 ;如鏡子、平靜的水面等;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下圖a所示。

a鏡面反射 b漫反射
照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叫 漫反射 。當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線射到粗糙的表面時,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線雖然互相平行,由于各點的法線方向不同,造成反射光線向不同的方向無規則地反射,這種反射稱之為“漫反射”。很多物體,如植物、墻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來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就會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來是平行的太陽光被這些表面反射后,彌漫地射向不同方向。如上圖b所示。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當平行光照射時,鏡面反射的反射光仍然是 平行 ,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是 發散的 ,向各個方向都有。
6.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利用的是 光的反射 。
成像規律是:(1)像與物大小 相等 ;(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 相等 ;(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 ;(4)像與物左右位置 顛倒 ;(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像 (實像、虛像)。具體總結就是十個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虛像。如圖所示。
虛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線,其反向延長線的集合點形成的像,如上圖所示;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看,但不能用光屏 接收 ;實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看。
7.光的折射: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在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 光的折射 。
(1)光的折射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但光線在每種介質內是直線傳播的。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其傳播方向 不改變 (改變、不改變)。如圖所示,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示意圖。
由上圖,入射光線射入另一種介質時的交點(O),叫 入射點 ;入射光線AO與法線NN′夾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線OC與法線NN′的夾角(γ)叫折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共面);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分居);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質(玻璃、水晶等)時,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它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氣中的角大)。
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折射現象很多,如:看清澈的池水,池水水底變淺;在岸上看到的魚接近于水面;透過玻璃磚看物體發生了錯位;水杯中的筷子好像彎折了;“海市蜃樓”現象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現象。
8.光的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單一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
不同顏色的光通過三棱鏡時偏折程度不同,紅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如圖所示。
生活中的色散現象:如雨后的彩虹、潑向空中的水變得五顏六色、在陽光下肥皂泡變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實例,其原因是太陽光被空氣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9.復色光: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它是復色光。
把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產生各種顏色的光,這個現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電視機的彩色畫面的形成)。紅、綠、藍也叫光的三原色。
二、人眼球的作用
1.透鏡:是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現象制成的。
(1)透鏡與面鏡區別:面鏡利用光的反射現象成像,透鏡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透鏡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鏡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1教育網
(2)透鏡分類:透鏡分為 凸透鏡 和 凹透鏡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遠視鏡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近視鏡等)。
(3)透鏡光路基本概念:圖(1)是透鏡光路示意圖。
1)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主光軸(主軸),用“CC/”表示,透鏡的幾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
a.凸透鏡光路
b.凹透鏡光路
圖(1) 透鏡光路示意圖
2)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凸透鏡焦點,用“F”表示,如圖(2)a所示;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發散,其反向延長線會交于一點,這是凹透鏡的焦點(虛焦點),如圖(2)b所示。
a.凸透鏡光路概念
b.凹透鏡光路概念
圖(2)透鏡光路概念
3)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焦距,焦距用“f”表示,圖(1)中就是“OF”之間的距離。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各有兩個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4)物體到光心的距離叫物距,用“u”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離叫像距,用“v”表示。
(4)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1)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圖(3)所示。
圖(3)過光心的光線
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經過另一側焦點;經凹透鏡折射后向外發散,但其反向延長線過同側焦點,如圖(4)所示。21*cnjy*com
圖(4)平行于主軸的光線
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如圖(5)所示。【出處:21教育名師】
圖(5)過焦點的光線
(4)透鏡的作用:凸透鏡有會聚光線作用,所以凸透鏡也叫會聚透鏡;凹透鏡有發散光線作用,所以凹透鏡也叫發散透鏡。
2.透鏡成像規律
(1)凸透鏡成像規律:如圖(6)是常見凸透鏡成像規律光路圖。
表(1)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成像條件物距(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圖(6)a)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圖(6)d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圖(6)b)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線
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v﹥f
放大鏡(圖(6)c)
a. u﹥2f
b. f﹤u﹤2f
c.0﹤u﹤f
d.u=2f
圖(6)凸透鏡成像光路圖
凸透鏡成像規律需要牢記,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其規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訣:“物大焦,倒立實,物越大,像越?。晃镄〗?,正立虛;物為焦,不成像”。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2)凹透鏡成像規律:凹透鏡始終成縮小、正立的虛像,如圖(7)所示。
圖(7)凹透鏡成像光路圖
(3)凸透鏡與凹透鏡比較:表(2)對凸透鏡、凹透鏡做出了比較,凹透鏡、凸透鏡的辨別、特點、典型光路和應用作出了系統性總結?!景鏅嗨校?1教育】
注意:大家還要記住:虛像,物、像同側;實像,物、像異側。
表(2)凸透鏡、凹透鏡比較表
3.透鏡應用:眼睛: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21*cnjy*com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凹透鏡調節,所以近視鏡是凹透鏡。
(3)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后面,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凸透鏡調節,所以遠視鏡(花鏡)是凸透鏡。
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                        
1.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所著《墨經》首先揭示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現象。
2.墨家學派在其所著《墨經》中首先研究了光的反射。
3.墨家學派在所著《墨經》中記錄了凹面鏡成像的兩種情況。
4.北宋科學家沈括,也做過凹面鏡實驗。并對光學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考點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等都是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或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來的介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1)入射光線、 反射光線 、法線同在同一個平面內(共面);(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 兩側 (分居);(3)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等角)。
3.平面鏡成像利用的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平面鏡成像規律是:(1)像與物大小相等;(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與物左右位置顛倒;(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實像、虛像)。具體總結就是十個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虛像。
4.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在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共面);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分居);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質(玻璃、水晶等)時,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它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氣中的角大)。
【典例】(2017?深圳市)下列關于聲現象和光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魚在水中漂-光的折射;
B.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光的反射;
C.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音調和振幅有關;
D.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等-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答案】D。
【解析】魚在水上漂是因為浮力的現象,和光的折射無關,故A錯。
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云擋住了部分光線形成的,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
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是因為物體本身發生變化,影響了物體振動的頻率,所以音調發生變化,而音調和振幅有關的說法是錯誤的,故C錯。
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正是利用聲音傳播信息的例子,所以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的說法是正確的,故D正確。正確答案是D。
考點二:人眼球的作用
1.透鏡是用透明物質制成的表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光學元件,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現象制成的。透鏡與面鏡區別:面鏡利用光的反射現象成像,透鏡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透鏡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鏡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鏡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
2..凸透鏡成像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如下表。
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成像條件物距(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線
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v﹥f
放大鏡
3.凸透鏡成像規律需要牢記,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其規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訣:“物大焦,倒立實,物越大,像越??;物小焦,正立虛;物為焦,不成像”。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4.眼睛: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凹透鏡調節,所以近視鏡是凹透鏡。
(3)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后面,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凸透鏡調節,所以遠視鏡(花鏡)是凸透鏡。
【典例】(2018·浙江科學全預測卷一)小明同學患有近視眼,醫生畫出了甲、乙兩幅來自物體的光經晶狀體折射后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其中________(填“甲”或“乙”)是針對該同學的。該同學應配戴______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的眼鏡來矯正視力。
【答案】甲、凹透鏡。
【解析】近視眼成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成像于視網膜前。矯正配戴用凹透鏡做成的近視眼鏡。遠視眼成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視網膜后。矯正:配戴用凸透鏡做成的遠視眼鏡。
解答:甲圖中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眼,所以甲圖是針對該同學的,應用凹透鏡來矯正。
故答案為:甲、凹透鏡。
考點三:我國古代的光學成就
春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所著《墨經》首先揭示了光的直線傳播、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現象。
【典例】(2017?福建)戰國時期,《墨經》中記載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鏡的反射等光學問題。圖中的光學現象與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br/>
A.湖中倒影 B.日食現象 C.海市蜃樓 D.雨后彩虹
【答案】B。
【解析】影子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雨后彩虹是個的色散;只有日食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此題答案是B。
易錯點1:各種光現象的辨別
例一:我國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其中(  )。21cnjy.com
A. 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B. 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錯解】A或B。
【析錯】對實像和虛像理解錯誤??吹狡矫骁R、放大鏡的像認為是實像。?
【糾錯】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觀后鏡是凸面鏡,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選C。
★名師指津:實像是可以用屏幕接收到成像,虛像是可以看到但不能用屏接收的成像。
易錯點2:透鏡的三條光線
例二:如左下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A,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是    透鏡。
【錯解】會聚、凸。
【析錯】總認為光線只要會聚在一起就一定是凸透鏡。
【糾錯】放上透鏡的會聚點A要比不放透鏡的會聚點B更要遠離透鏡,由此可知,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該透鏡是發散透鏡即凹透鏡。故答案是:發散、凹。
★名師指津:凸透鏡是會聚透鏡,凹透鏡是發散透鏡;解答時一定要看清光線經透鏡折射后是發散的還是會聚的。
易錯點3:凸透鏡成像規律
例三: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置于透鏡前15cm處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現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則光屏上(  )。
A.無法成像; B.呈現正立、放大的像;
C.呈現倒立、放大的像;D.呈現倒立、縮小的像
【錯解】B。
【析錯】將蠟燭置于透鏡前15cm處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認為如果將蠟燭和光屏對調,物距減小了,故物距有可能小于焦距,根據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像應該是正立放大的像。www-2-1-cnjy-com
【糾錯】如果現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在光屏上仍然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因此時f★名師指津:透鏡成像光路是可逆的。當成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時,像距一定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易錯點4:視力矯正
例四:關于“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幻燈機、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C.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D.近視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鏡片做的眼鏡來矯正
【錯解】D。
【析錯】眼睛近視就是需要讓物體距離眼睛近點,得到放大的像就能看清了。
【糾錯】A.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說法正確。照相機是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學設備,照相機成像在膠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幻燈機、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虛像;此說法錯誤。如果幻燈機、投影儀所成的像是虛像,就不可能在屏幕上接收到像。
C.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此說法錯誤。放大鏡在使用時,物都在焦距以內,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D.近視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鏡片做的眼鏡來矯正;此說法錯誤。近視眼所佩戴的是凹透鏡,因為凹透鏡有發散作用。
正確答案是A。
★名師指津:近視眼是人眼在看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面,說明晶狀體會聚能力太強,故需要佩戴凹透鏡,是光線發散。遠視眼是人眼在看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的后面,說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作用若,需要佩戴凸透鏡加強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一、選擇題
1.(2016·麗水)如圖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答案】C。
【解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比如透鏡成像、水變淺了、水中的筷子折斷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出去的現象,比如平面鏡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解:A.蠟燭通過小孔成的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花瓶在鏡中成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地圖經放大鏡成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現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16?寧波)把一支牙刷放在鏡子的前方,鏡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顯“錯位”了,如圖所示。從鏡子的左側面觀察,發現該鏡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邊成斜面狀。牙刷像“錯位”(? )。
A.僅由光在前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B.僅由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兩個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發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發生反射共同引起
【答案】D。
【解析】玻璃有兩個面,并且都會將蠟燭的像反射回來,這時便會有兩個重疊的像,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鏡子的兩個反射面不再平行,從而發生錯位.此題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認真審題,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該鏡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等”即可正確解答。www.21-cn-jy.com
解:因為鏡子兩個反射面,鏡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鏡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鏡子的兩個反射面不再平行,首先是前表面的反射成像,然后光首先會進入玻璃,然后在玻璃后表面又發生反射,再折射出來成像,而發生錯位現象,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
3.(2016·紹興)關于光學顯微鏡使用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重新制作裝片;
B.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
C.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D.低倍鏡下觀察到細胞有重疊——換用高倍鏡觀察
【答案】A。
【解析】制作裝片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易產生氣泡,氣泡與細胞是有區別的。
解答: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是因為標本中有氣泡,可以重新制作標本或重新改蓋玻片,A正確。
B、能反射光線的是反光鏡,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它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視野較暗,若要使視野變亮,應該換用凹面反光鏡,B錯誤。
C、若要將偏顯微鏡視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往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能往右上方移動到達視野中央,C錯誤。
D、低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有重疊,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大,看到的細胞數目減少,細胞的體積變大,觀察到的依舊有重疊,D錯誤。
4.(2016?紹興)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
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
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個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1)凸透鏡成像規律,最重要兩句話是:①物距(u)減小,像距(v)增大,像變大(應用于實像),②物距(u)減小,像距(v)減小,像變小(應用于虛像);(2)結合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表格:
物距(u)
成像特點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測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
解:①物體靠近透鏡即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光屏應遠離透鏡,當u>2f時光屏移動距離小于物體移動距離,當f<u<2f時光屏移動距離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光屏移動距離是先小于后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①錯誤。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②物體要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體移動距離應該大于光屏移動距離,所以②錯誤。
③換用焦距更小的透鏡,像會更前面會聚所以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所以③正確。
④根據光路可逆的保持物體和透鏡位置不變,可以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實像,同時物距剛好是原來的像距,像距剛好是原來物距,所以④正確。
5.(2017·湖州)下列實例與原理對應的是(?。?br/> 選項
實例
原理
A
岸邊的樹在水中的倒影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B
乘客候車時不能跨越高鐵站臺的安全黃線
流體壓強隨流速增大而減小
C
用槳劃水時龍舟前進
杠桿的平衡條件
D
看到“科學試題卷”
神經沖動沿著反射弧傳導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1)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反射弧是反射過程中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5個基本環節。21·世紀*教育網
解:A、平靜水面上樹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當列車駛進站臺時,會帶動人和車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此時黃線外側的空氣流動速度慢,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可知:人外側空氣流速慢壓強大,而內側流速快壓強小,會產生一個向內側的壓強差,將人推向火車,易出現危險,故B正確。
C、用槳劃水時龍舟前進,是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是杠桿的平衡條件,故C錯誤。
D、“科學試題卷”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所以傳導神經沖動的是視神經,不是神經沖動沿著反射弧傳導,故D錯誤。
故選B。
6.(2017?金華)對下列幾種常見生活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B
C
D
A、“彩虹”的形成,是因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
D、筷子在水面處被“折彎”,是因為光的反射
【答案】C。
【解析】本題列舉了四個常見的光現象,綜合了光學知識,要求判斷哪個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這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多對相關的光現象進行思考。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光現象: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
解答:A、“彩虹,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
C、手影,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故C正確。
D、光在水面發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虛像,比實際位置淺,看起來向上彎,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2-1-c-n-j-y
故選C。
7.(2017?麗水)下列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是( )。
A
B
C
D
A、水中倒影 B、平面鏡成像 C、杯中筆彎折 D、手影游戲
【答案】D。
【解析】本題列舉了四個常見的光現象,綜合了光學知識,要求判斷哪個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這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多對相關的光現象進行思考。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光現象: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
解答:A、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
B、照鏡子,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
C、光在水面發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筆是虛像,比實際位置淺,看起來向上彎,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
D、手影游戲,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故D正確。故選D。
8.(2017·衢州)如圖現象由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是(?。?。
A
B
C
D
A.水中的雞蛋變“大”;B.鳥的倒影;
C.水中的魚看起來變“淺”;D.墻壁上出現手影
【答案】D。
【解析】(1)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有: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射到介質界面上會發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現象:平面鏡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鏡成像;(3)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就會發生偏轉,光的折射形成的現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來好像變折了、放大鏡、池水看起來變淺等。
解:A、水中的雞蛋變“大”是光的折射現象,故A錯誤。
B、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錯誤。
C、水中的魚看起來變“淺”,是光的折射現象,故C錯誤。
D、人在屏幕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故D正確。
故選D。
9.(2017?溫州)小明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做成像規律實驗,記錄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時的四組數據(如表),其中明顯錯誤的一組是(? )。
組別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關鍵是記熟成像規律,并搞清成像特點與物距之間的關系。此題有助于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根據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來解答此題。
解答:由題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實像,這說明u>f,又因為此透鏡的焦距為10cm,所以要在光屏上得實像,則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應是大于10厘米,故甲錯誤。故選A。
10.(2017?舟山)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光的反射定律掌握情況,人眼觀察到物體,是因為光源發出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將光反射進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體。
解答:人眼觀察到物體,是因為光源發出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將光反射進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體。因此作出光路圖,光線從發亮的燈泡發出,照射到為發光的燈泡,反射進人的眼睛。故選D。
11.(2016?舟山)如圖所示為某款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拍照時,將鏡頭對準景物,相機通過自動調節,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遠離景物;
B.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靠近景物;
C.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實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縮小的像
【答案】D。
【解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解:(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用照相機給景物照相時,景物離鏡頭的距離u和鏡頭焦距f的關系是u>2f。在膠片上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D正確。(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靠近景物,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遠離景物,故AB錯誤。故選D。
二、填空題
12.(2016?寧波)如圖所示,在“觀看水中的硬幣”活動中,把一枚硬幣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個角度使你剛好看不到硬幣的最右端A點。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在同學逐漸把水加入到杯中的過程中,硬幣上的B點和C點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幣是一個變________的虛像。
(2)圖中畫出了剛看到C點時光的傳播示意圖,入射角是αc;如果剛看到B點時的入射角是αB, 則αB________αc 。
【答案】(1)淺;(2)=。
【解析】(1)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就看到了物體的虛像;(2)根據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可知折射光線方向不變,折射角也不變,在結合折射規律判斷。本題考查了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要會用光的折射規律來解答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解:(1)當沿杯子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變淺的虛像(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光從水中進入人的眼睛的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不變,所以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從B點和C點射出的入射光線的入射角不變的,即αB=αc 。
故答案為:(1)淺;(2)=。
13.(2017?紹興)如圖的眼球成像原理圖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鏡,請寫出成像原理與該圖相同的一種儀器________。
【答案】凸透;照相機、攝像頭等。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眼睛及其視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眼睛和照相機類似,可以將2倍焦距以外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要解答本題需掌握: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解答:(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2)采用凸透鏡成像的還有照相機、攝像頭等。
故答案為:(1)凸透;(2)照相機、攝像頭等。
14.(2017·臺州)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小柯不斷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移動光屏尋找蠟燭的像,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序號
蠟燭到透鏡的距離(cm)
像的特點
1
20.0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實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實像
4
6.0
?
(1)第4次實驗中,小柯移動光屏只觀察到模糊的圓形光斑。若要觀察到此時所成的像,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實驗的基礎上,換用另一個凸透鏡后,發現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又出現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實驗模擬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況,則換用透鏡后的實驗是在模擬________的成像情況。
【答案】(1)取下光屏,透過透鏡觀察蠟燭所成的像;(2)近視眼或近視。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回答,根據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判斷出凸透鏡的焦距。
解答:(1)由第2次實驗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8cm,第4次實驗時物距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應該取下光屏,透過透鏡觀察蠟燭所成的像;(2)換用凸透鏡后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鏡方向移動才出現清晰的像說明此時成像在光屏的前方相當于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可知模擬的是近視眼的成像情況。
故答案為:(1)取下光屏,透過透鏡觀察蠟燭所成的像;(2)近視眼或近視。
15.(2017·湖州)如圖是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圖1、圖2是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像的兩種情形。這兩種成像情形中,  ?。ㄟx填“圖1”或“圖2”)能夠模擬眼睛成像。為了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形,應該把該圖中的光屏向   你(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或使凸透鏡的曲度變得更大。
【答案】圖2;遠離。
【解析】人的眼睛相當于照相機;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太強,使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確定哪一個圖表示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需佩戴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能使光線的會聚點推遲會聚。
解:人的眼睛相當于照相機,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圖2符合。
近視眼應該用凹透鏡矯正,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為了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形,應該把該圖中的光屏向遠離凸透鏡。
故答案為:圖2;遠離。
16.(2016?杭州)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問題:
(1)光屏上像的性質為________。
(2)關于本實驗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一個例子________。
(3)從圖中讀出物距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為________(選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
【答案】(1)倒立縮小實像;(2)照相機;(3)40、B(4)仍然成像。
【解析】(1)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所小的實像。2·1·c·n·j·y
(2)倒立縮小實像的應用主要是照相機。
(3)由圖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因為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則u>2f,像距范圍2f>v>f,40cm>2f,2f>30cm>f,解得20cm>f>15cm。故選B。
(4)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不影響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了。
故答案為:(1)倒立縮小實像;(2)照相機;(3)40、B(4)仍然成像。
17.(2017·寧波)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先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的實像。接著他改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___的實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_____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保持不變”)。
【答案】縮小、向左移動。
【解析】首先根據題意“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可確定物距與焦距的關系,然后再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來確定調節光屏的方法。
解:由“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可知,此時u>2f。
當改用焦距為5cm的透鏡乙繼續實驗,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則相當于增大了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將靠近透鏡移動,像變小。
故答案為:縮小、向左移動。
一、選擇題
1.(2017·湖州七校聯考)圖中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B
C
D
A.趙州橋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手在墻上形成“手影”;
C.筷子好像在水面處向上彎折; D.景物在凸面鏡中成像
【答案】C。
【解析】光現象有以下三種情況:(1)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發生反射現象,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
解答:A、橋在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題意。
B、手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不符合題意。
C、碗中的筷子,是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符合題意?!緛碓矗?1cnj*y.co*m】
D、凸面鏡中成像,屬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題意。故選C。
2.(2017·紹興模擬)關于光學顯微鏡使用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重新制作裝片;
B.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
C.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D.低倍鏡下觀察到細胞有重疊——換用高倍鏡觀察
【答案】A。
【解析】熟練掌握顯微鏡使用的方法和技巧。顯微鏡的使用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和收放等步驟,只有熟練地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操作才能解答相關題目。
解答:A、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說明蓋蓋玻片操作不規范,產生大量氣泡,影響觀察,應重新制作裝片,A正確。
B、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應選擇凹面鏡,因為凹面鏡對光線具有匯聚作用,B錯誤。
C、顯微鏡下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動到達視野中央,C錯誤。
D、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細胞有重疊,說明材料未被展開,應尋找材料展平部分觀察或重制裝片,D錯誤。故選A。
3.(2017·紹興模擬)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cm;
B.當u=3.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
C.當u=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動到8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
【答案】D 。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要熟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特別搞清像的特點及像距與物距之間的關系。解決此題的關鍵是通過圖象確定凸透鏡的焦距。(1)要解決此題,首先要通過圖象分析出該凸透鏡的焦距;(2)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實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成實像時:物像異側,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若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解答:A、由圖知,當物距為4cm時,像距也為4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像距與物距相等。所以2f=4cm,則f=2cm;故A錯誤。
B、f=2cm,2f=4cm,當u=3.5cm時,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錯誤。
C、當物距u=5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故C錯誤。
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cm處移到8cm處的過程中,物距逐漸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漸減小,故D正確。故選D。
4.(2017·浙江省海淀區模擬)消防專家建議公眾,不要隨意丟棄尚未喝完的礦泉水瓶。因為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災。一個夏日的中午,某同學將裝滿水的瓶子和紙板放置太陽光下,如圖,約1分鐘后紙板竟然燒出了個洞。據此,你可以判斷( ?)。
A.當天溫度很高,紙板直接放置在陽光下就會著火;
B.紙板上燒出洞的位置就是最亮或接近最亮的位置;
C.水吸收了熱量,將熱量傳遞到了紙板上;
D.如果瓶子不裝水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答案】B。
【解析】此題聯系實際考查了凸透鏡的會聚作用,物理知識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同學們要注意思考、積累。因此在森林中旅游,導游向你建議,不要隨意丟棄玻璃瓶,就是這個道理。透明圓塑料瓶裝水后,中間后而邊緣薄,類似于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解答:因為瓶中進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狀是中間厚、邊緣薄,符合凸透鏡的形狀特點,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果熱量集中,會造成樹葉燃燒,造成火災,紙板燒出洞的位置時光聚集的焦點,也是最亮的位置,故B正確。故選B。
5.(2017·浙江省模擬一)2015年8月16日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取名“墨子號”的原因在于墨子最早提出什么觀點?(?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墨子號是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墨子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量子衛星。
【解答】量子衛星“墨子號”是利用量子的信息攜帶者光子,光子穿透整個大氣層后卻可以保留80%左右,再利用衛星的中轉,就可以實現地面上相距數千公里甚至覆蓋全球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因此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原理,來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通信。故選A。
6.(2017·浙江省模擬二)如圖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為了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光線及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A.繞ON前后轉動板E、F; B.繞ON前后轉動板F;
C.改變光線OB和ON的夾角;D.改變光線AN與ON的夾角
【答案】B。
【解析】利用實驗幫助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角與反射角的定義。
【解答】A、如果沿ON前后同時轉動板E、F,則板E、F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那么不能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B、沿ON只前后轉動板F,這樣板F與ON和E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就可以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故本選項符合題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C、改變光線OB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反射角的大小,板E、F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那么不能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D、改變光線AO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入射角的大小,板E、F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那么不能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2017·浙江省模擬四)下列光現象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B
C
D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戲 D.樹下陰影
【答案】B。
【解析】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1·cn·jy·com
【解答】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戲和樹下陰影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項。
8.(2018·浙江科學全預測卷一)如圖為某正方體中心位于主光軸2倍焦距處,所經凸透鏡成像后,成像正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凸透鏡成像規律:(1)當物距u>f 時,在光屏上成倒立實像。①物距u>2f,2f>像距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與像之間的距離大于4f ),物距大于像距。應用:照相機。②物距u=2f,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與像之間的距離為4f ),物距等于像距.③2f>物距u>f,像距V>2f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與像之間的距離大于4f ).物距小于像距;應用:投影儀,幻燈機。
(2)當物距u<f 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放大鏡。(在光屏上得不到像.透過凸透鏡在物的同一側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變化規律:物距減小,像距減小,像變小。
【解答】由題意可知,正方體中心位于2倍焦距處,中心的左側部分位于2倍焦距外,這部分經透鏡后,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位于透鏡右側2倍焦距內。中心的右側倍分位于2倍焦距內,這部分經透鏡后,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位于透鏡右側2倍焦距外,乙圖成像正確,B選項正確。故選B。
9.(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二)如圖所示為射水魚射水捕小昆蟲的畫面,它能準確發現水面上方的小昆蟲從而射水一擊得以捕獲美味。請用光學的知識判斷,射水魚“定位”小昆蟲的正確光路圖是(? )。
題圖
A
B
C
D
【答案】D。
【解析】(1)光在通過不同介質時,在界面會發生折射,水中的魚看到水面上的昆蟲時,光的路徑是:昆蟲反射的光經水面折射進入魚的眼睛。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以確定光的正確光路。(2)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解答】根據題中意思,射水魚射水捕小昆蟲時,光的路徑是:昆蟲反射的光經水面折射進入魚的眼睛。由折射規律可知,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選項正確。故選D。
10.(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三)下列相關作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A.光的反射 B.力和力臂 C.平面鏡成像 D.小磁針靜止在通電螺線管內
【答案】D。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的虛像;杠桿的力臂:支點到動(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通電螺線管中的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通電螺線管,讓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
【解答】A、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題目中入射角為:90°-40°=50°,反射角為40°,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錯誤?!緛碓矗?1·世紀·教育·網】
B、力臂與力時垂直的,而圖中明顯不垂直;故B錯誤。
C、平面鏡成像均為虛像,而圖中是實像;故C錯誤。
D、由安培定則可知,通電螺線管左側時N極,而通電螺線管內的小磁針靜止時N極也指向左側,故D正確。答案為D。
11.(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二)如圖所示,則相應解釋和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圖:棋子沒掉下來的直接原因是棋子受到磁力;
B.乙圖:該眼球在視力矯正前為遠視眼;
C.丙圖:球此時一定處于下沉狀態;
D.丁圖:不計空氣阻力,則快遞只受一對平衡力
【答案】D。
【解析】(1)棋子掉下來是因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沒掉下來是因為有力與重力平衡;(2)遠視眼又稱老花眼,是由于晶狀體曲度小或眼球前后徑短造成的,一般矯正遠視眼要用凸透鏡;(3)下沉狀態時物體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靜止在水底的球受到的力平衡;(4)對勻速運動的快遞進行受力分析可以確定。
【解答】A、甲圖中的棋子沒有掉下來是因為棋子受到摩擦力的作用,A錯誤。
B、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視力,圖中用凹透鏡所以不是遠視眼,B錯誤。
C、丙圖中球已經靜止在水底,受到的力是平衡的不處于下沉狀態,C錯誤。
D、快遞在水平傳送帶上勻速運動時,快遞水平方向上不受到力的作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正確。
故選D。
12.(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七)下列是小妍同學在學習科學過程中所記錄的四幅圖,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A.通電螺線管的磁極; B.平行光經過凹透鏡
C.使杠桿靜止時施加的最小力;D.家庭電路中等、插座的接法
【答案】C。
【解析】(1)可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極;(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平行光線穿過凹透鏡時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3)由杠桿中力臂越長越省力可知,要使施加的力最小需要使力臂最長;(4)家庭電路的插座并聯接在電路中,接燈泡時,開關與燈泡的位置要注意,由火線出發接燈泡之前先接開關。
【解答】A、右手螺旋定則判斷磁極時,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方向為電流方向,拇指方向為N極方向,所以右端是N極,A錯誤。
B、平行光經過凹透鏡時,是發散的要偏離主光軸,B錯誤。
C、力臂是指支點到力的垂直距離,所以力與杠桿垂直時,杠桿到支點部分即是力臂,此時力臂最長,所以最省力,C正確。
D、圖電路中開關接在燈泡的后面,接法錯誤,D錯誤。故選C。
13.(2017·義烏科學模擬二)下列光現象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答案】B。
【解析】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解: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戲和樹下陰影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與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項。
二、填空題
14.(2017·浙江省科學備考模)如圖甲是人正常眼球解剖圖。
(1)若在離眼球前較遠處放置一支圖乙蠟燭,則在視網膜上可成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圖丙中的________(選字母)。
(2)眼球中的視網膜能感受光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視網膜相當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________。
(3)淚腺分泌的淚液中含有殺菌物質——溶菌酶,能破壞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這種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________(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答案】(1)D;(2)感受器;(3)非特異性。
【解析】(1)眼球的結構包括三層,外膜(角膜和鞏膜)、中膜(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內膜(視網膜)。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的折射,最終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因此選D。
(2)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視網膜上有視覺感受細胞,因此視網膜組成了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免疫系統分為特應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眼淚中的溶菌酶針對許多病菌,因此是非特異性免疫。
15.(2017·浙江科學考前沖刺二)2016年9月4日~5日,G20峰會在杭州成功舉辦。在文藝晚會的《美麗的愛情傳說》版塊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在悠揚的琴聲中,一把美輪美奐、光彩流轉的折扇,緩緩打開(如圖)。其中水下部分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湖邊的觀眾看到演員水面下的腳似乎變短了,這是光的________引起的。整臺晚會美輪美奐、詩情畫意,驚艷了世界。
【答案】反射、折射。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現象.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的傳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又返回的現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或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傳播方向發生變化的現象。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要注意區分。
【解答】(1)水下部分是由于光投下的影子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2)觀眾看到演員水面下的腳似乎變短了,是因為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時,水中人反射光線折射時偏離法線,我們看到人的深度比所在的實際深度要高一些,即水中人看起來腳變短了。
故答案為:(1)反射;(2)折射。
16.(2017·浙江科學考前沖刺三)小科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圖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倒立、________的實像;
(3)完成圖乙實驗后,小科同學不小心碰到凸透鏡,使安裝不牢固的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關于此現象小科同學作出如下判斷,正確的有________。
A.凸透鏡將不再成像; B.仍然能成一個與題(2)具有相同性質的像;
C.光屏上可能看不到像;D.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答案】(1)10;(2)放大;(3)B、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測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比較簡單,屬于基礎知識。(1)根據凸透鏡對光線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然后可知其焦距;(2)根據圖中表示的焦距與物距,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以確定成像的性質;(3)透鏡在原位置下滑,相當于物距增加分析判斷。
【解答】(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匯聚于點F,點F即為此透鏡的焦點,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則透鏡的焦距為40cm-30cm=10cm。
(2)圖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3)凸透鏡在原位置下滑,物距增加了,但還能看到與題(2)相同的像,因此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可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故選BC。
故答案為:(1)10;(2)放大;(3)B、 C。
17.(2018·浙江省科學全預測卷八)如圖所示,小明應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表演“蠟燭在水中燃燒”的魔術時,把一塊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豎放一根蠟燭,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點燃蠟燭,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板望去,會看到“蠟燭在水中燃燒”。
(1)要使該魔術現象要明顯,最好在較______(選填“明”或“暗”)的環境中進行。
(2)水中的“蠟燭”是由前方蠟燭通過玻璃板形成的????? (選填)。
A.倒立、縮小的實像;B.正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虛像;D.正立、等大的虛像
【答案】(1)暗;(2)D。
【解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物體和環境對比度越大,并且物體越亮,物體的像越清晰;(2)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
【解答】(1)魔術中的玻璃板相當于平面鏡,蠟燭點燃時比較亮,在較暗的環境中,燭焰和環境的對比度比較大,燭焰的像會更清晰。
(2)魔術中的玻璃板相當于平面鏡,蠟燭通過玻璃板成正立、等大的虛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暗;(2)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科技| 永州市| 昭通市| 曲周县| 韩城市| 泰和县| 腾冲县| 和田县| 青铜峡市| 津南区| 绥阳县| 桐柏县| 集贤县| 萨嘎县| 长泰县| 星子县| 城固县| 靖宇县| 北碚区| 板桥市| 汝阳县| 乌鲁木齐县| 瑞昌市| 资兴市| 武夷山市| 博兴县| 安福县| 姜堰市| 明溪县| 林芝县| 甘洛县| 盘锦市| 高雄市| 南岸区| 沧州市| 济南市| 南澳县| 平南县| 开鲁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