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8名師導航]科學中考一輪復習第二講 光現象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8名師導航]科學中考一輪復習第二講 光現象

資源簡介

第二講《光現象》達標檢測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2分)
1.下列光學作圖中,錯誤的是( ?。?br/>
A.經凹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 B.舞蹈運動員通過平面鏡看到腳尖的像的光路圖

C.物體PQ在平面鏡中成像P′Q′ D.光線進入玻璃磚和穿出玻璃磚后的光路圖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同學先用圖甲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然后把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凸透鏡的焦距是40cm
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機的成像特點與圖乙中的成像特點相同
D.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某同學在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則可判斷此透鏡( ?。?br/>A.是凸透鏡,焦距為20cm B.是凸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
C.是凹透鏡,焦距為20cm D.是凹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
4.同學們快畢業了,班主任組織同學們拍集體照。學校操場上,班主任老師在給同學們拍照片。她即將按下快門時,發現全班同學的身影都在清晰的在鏡頭中了,可是卻沒有景色?,F在既要增加風景,又不能讓全班的同學的身影少一個,那么她該怎么處理( ?。?br/>A.鏡頭拉長,全班身影變小,增加風景B.鏡頭縮短,全班身影變小,增加風景
C.鏡頭拉長,全班身影變大,增加風景D.鏡頭縮短,全班身影變大,增加風景
5.下列事例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br/>
A.人的影子B.水中的倒影 C.日環食D.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
6.一天,王超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在紙筒的底部有一個極小的方形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是( ?。緛碓矗?1·世紀·教育·網】
A.圓形的光斑 B.蠟燭倒立的像 C.方形的光斑 D.蠟燭正立的像
7.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反映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的是(  )

A.岸邊斑馬在水中的“倒影” B.玻璃磚后的鉛筆桿“錯位”

C.燈光下男孩在路上的影子 D.大廈的玻璃外墻造成“光污染”
8.池鷺號稱“捕魚高手”,圖中所示的池鷺在水面疾速掠過,沖向自己的“目標”,瞬間叼起水中“獵物”﹣﹣小魚。下列相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cnjy.com
A.在陽光的照射下,池鷺在水面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池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池鷺看到水中的“目標”是實像
D.池鷺看到水中“目標”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
9.靈江大橋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
10.光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在河岸邊看到河水中自己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下彎折
D.游泳時,人潛入水中看到岸邊的樹木是升高了的虛像
11.小明的寫字臺上有一盞臺燈,晚上在燈前學習時,鋪在臺面上的玻璃“發出”刺眼的亮光,影響閱讀。下面哪種解決方法最快速和有效(  )21·cn·jy·com
A.把臺燈的燈泡換成小功率的燈泡 B.不用臺燈,改用吊燈
C.把臺燈移到正前方 D.把臺燈移到左臂外側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等于井底到水面的距離
B.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所以人眼看不到平面鏡中的像
D.物體越大,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也越大
13.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br/>A. B. C. D.
14.科學老師在實驗室用某種方法在長方形玻璃缸內配制了一些奶水。兩天后,同學們來到實驗室上課,一位同學用激光筆從玻璃缸的外側將光線斜向上射入奶水,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奶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線,而是一條向下彎曲的曲線,如圖所示。關于對這個現象的解釋,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釋該現象的猜想是( ?。?br/>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筆發出的光線不絕對平行
C.奶水的密度變成了不均勻 D.激光筆發出的各種顏色的光發生了色散
15.2015年3月,馬航事件一周年?!昂谙蛔印笔秋w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保護材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飛機失事后,在陸地上,可通過“黑匣子”的顏色和反光標識快速找到它;在水中,可通過如圖甲所示聲吶接收“黑匣子”脈沖發生器發出頻率為37.5kHz的超聲波找到它。下列關于“黑匣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黑匣子”在陸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視,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顏色應是醒目的橙紅色
B.“黑匣子”表面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光標識。反光標識如圖乙所示,它能讓一束光線向各個方向反射
C.“黑匣子”落入淺水區,搜救人員只要用如圖丙所示的醫生聽診器也能聽到脈沖發生器發出的聲波
D.“黑匣子”發出的聲波如果在10s后剛好被聲吶探測儀接收到,則“黑匣子”到聲吶的距離約為1700米www.21-cn-jy.com
1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同學先用圖甲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然后把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幻燈機的成像特點與圖乙中的成像特點相同
D.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7.如圖所示,MN是凸透鏡的主光軸,P、Q、S是在主光軸上的三個位置,把一物點放在P處,像成在Q處,把物放在Q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S處,則可判斷凸透鏡的位置在(  )2·1·c·n·j·y
A.P的左邊 B.PQ之間 C.QS之間 D.S的右邊
18.小強學習了關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出的關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正確的是( ?。?-1-c-n-j-y
A.虛像實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凸透鏡可以成實像也可以成虛像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縮小的
19.紅外線是一種不可見光(線).由于玻璃對紅外線的會聚能力比可見光弱,因而同一透鏡在紅外線射入時的焦距比可見光射入時長。有一種感光膠片叫紅外線膠片,它對可見光不敏感,而紅外線卻能使它感光。這種膠片可用普通相機進行紅外攝影。現有一幅書上的圖片用普通膠片攝影時剛好成等大的像,如換成紅外線膠片的話,仍要成等大的像,則應該(  )
A.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長度 B.減小物距,縮短暗箱長度
C.減小物距,增加暗箱長度 D.增大物距,縮短暗箱長度
20.如圖所示,把凸透鏡固定于O點,直線AO為主光軸,一個物體由A向B逐漸靠近的過程中,始終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像不斷變大,由此可以判斷(  )
A.透鏡焦點在A、O之間,且 B.透鏡焦點在A、O之間,且AO>f>0
C.透鏡焦點在B、O之間,且 D.透鏡焦點在B、O之間,且BO>f>0
21.某人坐在家門口看小說,看得正起勁時,突然發現一個人在庭院外走動,他馬上摘除眼鏡,認出了這個人是誰。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鏡應是(  )21·世紀*教育網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變色鏡
22.2014年4月24日,來自成都市的極米科技今天下午在京召開無屏超級電視發布會,為大家引入一個全新的概念﹣﹣無屏超級電視。所謂“無屏電視”,是一臺Android電視盒子加上了一塊屏幕從而晉身成電視,只是這里的屏幕不是實體的LED屏,而是換成投影形式。其折光系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凸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B.全班同學都能看到畫面是因為光射到投影銀幕上發生了鏡面反射
C.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觀看“無屏電視”的電視節目時要降低周圍環境的亮度
23.如圖所示的現象或應用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br/>
A.插入水中的鉛筆 B.自行車尾燈 C.樹蔭下圓形光斑 D.水中“倒影”
24.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

A.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 B.地上的“樹影” C.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D.日食現象
25.把高2cm的發光棒立于焦距為5cm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  )21教育網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26.小明同學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保持透鏡位置不變,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換,則( ?。?br/>A.光屏上有倒立、縮小的實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實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虛像 D.光屏上沒有像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27.小敏對眼球成像原理進行模擬實驗。如圖,將蠟燭放在A處時,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把此時凸透鏡和光屏模擬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當于眼球的   。在原位置上,換一個凸透鏡后,發現要將蠟燭移動到B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凸透鏡和光屏相當于模擬  ?。ㄟx填“近”或“遠”)視眼眼球。21*cnjy*com
28.2014年3月19日傍晚,在強對流影響下,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浙江出現大范圍狂風雷雨,在臺州很多地區遭受了罕見的冰雹“襲擊”,1元硬幣大小的冰雹如雨點般砸下,部分小車的玻璃都被砸碎了,很快地上就變白了,如大雪過后?!緛碓矗?1cnj*y.co*m】
(1)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  ?。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
(2)冰雹的形成與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氣流溫度有關,其中小冰晶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落到地面上的冰雹,會逐漸   并汽化(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29.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控”無處不在,他們一有時間就低頭玩手機。手機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著人體健康?!境鎏帲?1教育名師】
有關資料表明,長期用手機看文字或圖片,會使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或使眼球前后徑過長,造成近視。為使光線通過近視眼的折光系統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上,應佩戴  ?。ㄌ睢鞍肌被颉巴埂保┩哥R?!景鏅嗨校?1教育】
30.如圖所示,有一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在平面鏡前45cm處有一與平面鏡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鏡面的一側有一點光源S,現要在離平面鏡5cm的PQ虛線上的某一處放一平行于平面鏡的擋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擋光板的最小寬度CD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31.一束光射到如圖所示的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鏡上,入射點為O.若保持入射光線不變,把這直角平面鏡繞O點在紙面所在平面內偏轉15°.則經過直角平面鏡反射的反射光線方向偏轉角度為   度。21*cnjy*com
3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當蠟燭和透鏡的相對位置如圖1所示,將光屏移動到90cm處時,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燭焰像。這時,所成像的是一個倒立、   、實像。
(2)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前后移動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www-2-1-cnjy-com
(3)實驗中發現光屏上成像如圖2,可以通過  ?。ㄌ睢跋蛏稀被颉跋? 下”)移動凸透鏡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另一個同學小科在探究光的色散現象時如圖3,看到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從紅到紫的色帶,他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受此啟發,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科想:如果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不同呢?哪種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請寫出你的推斷及理由 
 。
第二講《光現象》達標檢測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2分)
1.下列光學作圖中,錯誤的是( ?。?br/>
A.經凹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 B.舞蹈運動員通過平面鏡看到腳尖的像的光路圖

C.物體PQ在平面鏡中成像P′Q′ D.光線進入玻璃磚和穿出玻璃磚后的光路圖
【答案】C
【解析】A、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凹透鏡后反向延長線過凹透鏡的焦點,故A正確;B、先做出腳尖Q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Q′,即腳尖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連接像點Q′和人的眼睛,與平面鏡的交點為入射點,連接Q和入射點就是入射光線,連接入射點和眼睛為反射光線,故B正確;C、物體PQ在平面鏡右面的部分不能成像,故C錯;D、第一次折射:先過入射點垂直玻璃磚上表面作出法線,再在玻璃磚內部法線的另一側作出折射光線,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過下面的入射點垂直玻璃磚下表面作出法線,再在玻璃磚的下側空氣中作出折射光線,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玻璃磚上表面的入射光線平行,故D正確。故選:C。21*cnjy*com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同學先用圖甲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然后把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是40cm
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機的成像特點與圖乙中的成像特點相同
D.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A、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匯聚于點F,點F即為此透鏡的焦點,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則透鏡的焦距為40cm﹣30cm=10cm,故A不正確;B、圖乙中,物距u=62cm﹣50cm=12cm,此時f<u<2f,因此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C、圖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這個原理制成了幻燈機或投影儀,而不是照相機,故C不正確;D、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所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則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則光屏應向左移動,故D不正確。故選:B。
3.某同學在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則可判斷此透鏡( ?。?br/>A.是凸透鏡,焦距為20cm B.是凸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
C.是凹透鏡,焦距為20cm D.是凹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
【答案】B
【解析】蠟燭經透鏡成倒立的像,說明此透鏡一定是凸透鏡。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說明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故選:B。
4.同學們快畢業了,班主任組織同學們拍集體照。學校操場上,班主任老師在給同學們拍照片。她即將按下快門時,發現全班同學的身影都在清晰的在鏡頭中了,可是卻沒有景色?,F在既要增加風景,又不能讓全班的同學的身影少一個,那么她該怎么處理(  )
A.鏡頭拉長,全班身影變小,增加風景B.鏡頭縮短,全班身影變小,增加風景
C.鏡頭拉長,全班身影變大,增加風景D.鏡頭縮短,全班身影變大,增加風景
【答案】B
【解析】解:拍集體照時現在既要增加風景,又不能讓全班的同學的身影少一個,則應使像變小;則攝影者要使照相機遠離同學,增大物距,同時他應該將照相機的鏡頭向后縮一些,才能增加風景,而且在觀景框內看到全班同學清晰的畫面。故選:B。
5.下列事例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A.人的影子B.水中的倒影 C.日環食D.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
【答案】B
【解析】A、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不符合題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符合題意;C、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我們就看不到太陽,這就是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不符合題意;D、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陽光穿過茂密的樹葉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陽的實像,這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B。【來源:21·世紀·教育·網】
6.一天,王超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在紙筒的底部有一個極小的方形孔,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是(  )
A.圓形的光斑 B.蠟燭倒立的像 C.方形的光斑 D.蠟燭正立的像
【答案】B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物體經過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狀與物體相同,而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故選:B。
7.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反映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的是( ?。?br/>
A.岸邊斑馬在水中的“倒影” B.玻璃磚后的鉛筆桿“錯位”

C.燈光下男孩在路上的影子 D.大廈的玻璃外墻造成“光污染”
【答案】C
【解析】A、岸邊斑馬在水中出現“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題意;B、玻璃磚后的鉛筆桿“錯位”是光的折射現象,不符合題意;C、燈光下男孩在路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符合題意;21cnjy.com
D、大廈的玻璃外墻造成“光污染”是光的鏡面反射現象,不符合題意;故選:C。
8.池鷺號稱“捕魚高手”,圖中所示的池鷺在水面疾速掠過,沖向自己的“目標”,瞬間叼起水中“獵物”﹣﹣小魚。下列相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cn·jy·com
A.在陽光的照射下,池鷺在水面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池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池鷺看到水中的“目標”是實像
D.池鷺看到水中“目標”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
【答案】B
【解析】A、在陽光的照射下,池鷺在水面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
B、池鷺在水上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確;C、D、池鷺看到水中的“目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D錯誤;故選:B。
9.靈江大橋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br/>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平靜的水面相當于一個平面鏡,靈江大橋在水面形成的倒影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現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0.光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在河岸邊看到河水中自己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下彎折
D.游泳時,人潛入水中看到岸邊的樹木是升高了的虛像
【答案】D
【解析】A、人在河岸邊看到河水中自己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池底的光線由水中斜射到空氣中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底變淺了,故B錯誤; C、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傳播方向發生了偏折,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彎折,故C錯誤;D、正在游泳的人看見岸上的樹木,是樹木的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時,發生折射進入水中后靠近法線,進入人的眼睛,而人逆著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虛像,所以比實際位置高;故D正確。故選:D。
11.小明的寫字臺上有一盞臺燈,晚上在燈前學習時,鋪在臺面上的玻璃“發出”刺眼的亮光,影響閱讀。下面哪種解決方法最快速和有效(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把臺燈的燈泡換成小功率的燈泡 B.不用臺燈,改用吊燈
C.把臺燈移到正前方 D.把臺燈移到左臂外側
【答案】D
【解析】小明晚上學習的時候,鋪在寫字臺面上的玻璃“發出”刺眼的亮光,實際上這些刺眼的亮光并非玻璃本身發出的,而是玻璃表面反射臺燈發出的光所致。這些光之所以刺眼,是由于人感受到的反射光太強,一般這是由于臺燈可能正好在人的正前方,從而有較強的反射光朝人反射。可見如將臺燈移至人的側旁,即可避免出現這種現象。而對于通常以右手寫字的人來說,則應將臺燈移至其左臂外側最好(因為如果臺燈在右臂外側時,則在寫字時右手的影子會落在人正前方的臺面上,影響看書和寫字)。故選:D。www.21-cn-jy.com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等于井底到水面的距離
B.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虛像,所以人眼看不到平面鏡中的像
D.物體越大,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也越大
【答案】D
【解析】A、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即像距)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遠遠大于井水的深度。故A錯誤。B、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不會變大,故B錯誤。C、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只是進入人眼的光是發散的,并不是沒有光進入人眼,所以人眼能看到平面鏡中的像。故C錯誤。D、物體在平面鏡中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所以物體越大,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也越大,故D正確。故選:D。
13.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北京故宮的日晷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透過樹葉間的陽光,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水中彎折的鉛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物體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故選:C。
14.科學老師在實驗室用某種方法在長方形玻璃缸內配制了一些奶水。兩天后,同學們來到實驗室上課,一位同學用激光筆從玻璃缸的外側將光線斜向上射入奶水,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奶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線,而是一條向下彎曲的曲線,如圖所示。關于對這個現象的解釋,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釋該現象的猜想是( ?。?br/>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筆發出的光線不絕對平行
C.奶水的密度變成了不均勻 D.激光筆發出的各種顏色的光發生了色散
【答案】C
【解析】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線只能在空氣和玻璃缸的界面上傳播路徑改變,故本選項錯誤;B、激光筆發出的光線是平行的,故本選項錯誤;C、奶水放置久了后,就變的不均勻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線在里面傳播時就會發生折射,故本選項正確;
D、激光筆發出的光是單色光,不能色散,故本選項錯誤;故選:C。
15.2015年3月,馬航事件一周年。“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保護材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飛機失事后,在陸地上,可通過“黑匣子”的顏色和反光標識快速找到它;在水中,可通過如圖甲所示聲吶接收“黑匣子”脈沖發生器發出頻率為37.5kHz的超聲波找到它。下列關于“黑匣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黑匣子”在陸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視,所以“黑匣子”表面的顏色應是醒目的橙紅色
B.“黑匣子”表面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光標識。反光標識如圖乙所示,它能讓一束光線向各個方向反射
C.“黑匣子”落入淺水區,搜救人員只要用如圖丙所示的醫生聽診器也能聽到脈沖發生器發出的聲波
D.“黑匣子”發出的聲波如果在10s后剛好被聲吶探測儀接收到,則“黑匣子”到聲吶的距離約為1700米
【答案】A
【解析】A、橙紅色比較醒目,有利于通過目視尋找,故A正確;B、直角反射結果能把入射光逆著反射回去,故B錯誤;C、“黑匣子”發出的脈沖是超聲波,人耳不能感知,故C錯誤;D、聲音在水中傳播速度約1500m/s,“黑匣子”發出的聲波如果在10s后剛好被聲吶探測儀接收到,則“黑匣子”到聲吶的距離約為15000米,故D錯誤。故選:A。
1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同學先用圖甲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然后把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幻燈機的成像特點與圖乙中的成像特點相同
D.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A、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匯聚于點F,點F即為此透鏡的焦點,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即為焦距,則透鏡的焦距為40cm﹣30cm=10cm,故本選項正確;B、圖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本選項正確;C、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或投影儀。故本選項正確;D、因為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所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保持凸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則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D。
17.如圖所示,MN是凸透鏡的主光軸,P、Q、S是在主光軸上的三個位置,把一物點放在P處,像成在Q處,把物放在Q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S處,則可判斷凸透鏡的位置在( ?。緛碓矗?1cnj*y.co*m】
A.P的左邊 B.PQ之間 C.QS之間 D.S的右邊
【答案】A
【解析】A、當凸透鏡在P的左邊時,當物體在P點時,像在Q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U.把物放在Q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像成在S處,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U'.符合題意。B、當凸透鏡在PQ之間時,當物體在P點時,像在Q點,說明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或倒立等大的實像、或倒立放大的實像,并且焦距小于PQ且小于凸透鏡到像的距離(因為當像是倒立的時候,像距一定大于焦距).把物放在Q處,凸透鏡位置不變,此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實像,像一定和物體在凸透鏡的異側,在凸透鏡的左側,不會成在S處。不符合題意。C、當凸透鏡在SQ之間時,當物體在P點時,像在Q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但是V<U,因為當物體成虛像時,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題意。D、當凸透鏡在S的右邊時,和C選項一樣,因為當物體成虛像時,像距不可能小于物距。不符合題意。故選:A。
18.小強學習了關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出的關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正確的是( ?。?br/>A.虛像實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凸透鏡可以成實像也可以成虛像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縮小的
【答案】C
【解析】A、實像可以呈現在光屏上,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A錯誤。B、虛像是正立的。平面鏡的虛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鏡的虛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故B錯誤。C、凸透鏡可以成倒立的實像也可以成正立的虛像。故C正確。D、實像有放大的、縮小的、等大的。故D錯誤。21·世紀*教育網
故選:C。
19.紅外線是一種不可見光(線).由于玻璃對紅外線的會聚能力比可見光弱,因而同一透鏡在紅外線射入時的焦距比可見光射入時長。有一種感光膠片叫紅外線膠片,它對可見光不敏感,而紅外線卻能使它感光。這種膠片可用普通相機進行紅外攝影。現有一幅書上的圖片用普通膠片攝影時剛好成等大的像,如換成紅外線膠片的話,仍要成等大的像,則應該( ?。?br/>A.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長度 B.減小物距,縮短暗箱長度
C.減小物距,增加暗箱長度 D.增大物距,縮短暗箱長度
【答案】A
【解析】解:由于玻璃對紅外線的會聚能力比可見光線弱,因而同一透鏡在紅外線射入時的焦距比可見光線射入時長。若可見光正好在膠片上成像,當紅外線入射時,由于焦距變大,相當于物鏡間距變小,要成清晰的像,則膠片必須遠離相機透鏡,即使物距增大;成等大的像,則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f(2倍焦距),焦距變長了,則像距也變大。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1*cnjy*com
20.如圖所示,把凸透鏡固定于O點,直線AO為主光軸,一個物體由A向B逐漸靠近的過程中,始終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像不斷變大,由此可以判斷(  )
A.透鏡焦點在A、O之間,且 B.透鏡焦點在A、O之間,且AO>f>0
C.透鏡焦點在B、O之間,且 D.透鏡焦點在B、O之間,且BO>f>0
【答案】D
【解析】解:一個物體由A向B逐漸靠近的過程中,始終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像不斷變大,說明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外,所以凸透鏡的焦距在BO之間,BO>f。實驗中用的是凸透鏡,所以f>0。所以凸透鏡焦點在B、O之間,且BO>f>0。故選:D。
21.某人坐在家門口看小說,看得正起勁時,突然發現一個人在庭院外走動,他馬上摘除眼鏡,認出了這個人是誰。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鏡應是( ?。?br/>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變色鏡
【答案】C
【解析】解: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造成近視眼,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遠視正好相反。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而看不清近處的,看書離得近戴上眼鏡就能看清,突然發現一個人在庭院外走動,看不清,他馬上摘除眼鏡。表明這個人是遠視眼,戴的是凸透鏡。故選:C。www-2-1-cnjy-com
22.2014年4月24日,來自成都市的極米科技今天下午在京召開無屏超級電視發布會,為大家引入一個全新的概念﹣﹣無屏超級電視。所謂“無屏電視”,是一臺Android電視盒子加上了一塊屏幕從而晉身成電視,只是這里的屏幕不是實體的LED屏,而是換成投影形式。其折光系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B.全班同學都能看到畫面是因為光射到投影銀幕上發生了鏡面反射
C.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觀看“無屏電視”的電視節目時要降低周圍環境的亮度
【答案】D
【解析】A、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故A錯誤;B、全班同學都能看到畫面是因為光射到投影銀幕上,反射光線是向著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不是鏡面反射,故B錯誤,C、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錯誤。D、觀看“無屏電視”的電視節目時要降低周圍環境的亮度,故D正確。故選:D。2-1-c-n-j-y
23.如圖所示的現象或應用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br/>
A.插入水中的鉛筆 B.自行車尾燈 C.樹蔭下圓形光斑 D.水中“倒影”
【答案】A
【解析】A、插入水中的鉛筆,變得彎曲,這是光的折射現象,故該選項符合題意;B、自行車尾燈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鏡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現象,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樹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現象,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1教育網
24.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br/>
A.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 B.地上的“樹影” C.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D.日食現象
【答案】C
【解析】A、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不符合題意;B、地上的“樹影”是沿直線傳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樹擋住,在光照不到地面上形成的,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不符合題意;C、沙漠蜃景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符合題意;D、日食現象是不透明的月球擋住了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陽的現象,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不符合題意。故選:C。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25.把高2cm的發光棒立于焦距為5cm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 ?。?br/>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條件,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滿足:5cm=f<u<2f=10cm,處于這一物距范圍內的只有A、7.5cm。故選:A?!境鎏帲?1教育名師】
26.小明同學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保持透鏡位置不變,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換,則( ?。?br/>A.光屏上有倒立、縮小的實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實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虛像 D.光屏上沒有像
【答案】A
【解析】當光屏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則f<u<2f,v>2f,當兩者相互調換后,u>2f,f<v2f,由于凸透鏡成像是可逆的,所以根據此時條件判斷,光屏上有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A。2·1·c·n·j·y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27.小敏對眼球成像原理進行模擬實驗。如圖,將蠟燭放在A處時,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把此時凸透鏡和光屏模擬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當于眼球的   。在原位置上,換一個凸透鏡后,發現要將蠟燭移動到B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凸透鏡和光屏相當于模擬  ?。ㄟx填“近”或“遠”)視眼眼球。【版權所有:21教育】
【答案】視網膜;遠。
【解析】(1)在該實驗中,凸透鏡相當于眼球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眼球的視網膜。
(2)由題意和圖示可知,要將蠟燭移動到B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即物體在近處時看不清,物體遠離后才能看清,所以此時是模擬遠視眼眼球。
28.2014年3月19日傍晚,在強對流影響下,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浙江出現大范圍狂風雷雨,在臺州很多地區遭受了罕見的冰雹“襲擊”,1元硬幣大小的冰雹如雨點般砸下,部分小車的玻璃都被砸碎了,很快地上就變白了,如大雪過后。
(1)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  ?。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br/>(2)冰雹的形成與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氣流溫度有關,其中小冰晶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落到地面上的冰雹,會逐漸   并汽化(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答案】(1)大;(2)熔化。
【解析】(1)閃電和打雷總是同時發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高空中的小冰晶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落到地面上的冰雹會逐漸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
29.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控”無處不在,他們一有時間就低頭玩手機。手機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著人體健康。
有關資料表明,長期用手機看文字或圖片,會使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或使眼球前后徑過長,造成近視。為使光線通過近視眼的折光系統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上,應佩戴  ?。ㄌ睢鞍肌被颉巴埂保┩哥R。
【答案】凹。
【解析】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的晶狀體太厚,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要戴一個凹透鏡來矯正,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戴上凹透鏡能使像正好成在視網膜上。
30.如圖所示,有一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在平面鏡前45cm處有一與平面鏡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鏡面的一側有一點光源S,現要在離平面鏡5cm的PQ虛線上的某一處放一平行于平面鏡的擋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擋光板的最小寬度CD是   。
【答案】15
【解析】認為只要把能照到ab板上的AB部分的反射光遮擋住就行,即擋光板的最小寬度為圖中的線段FH,根據△S′FH∽△S′AB,有=,解得FH=25cm。認為只要把與能照到ab板上的AB部分的反射光相對應的入射光遮擋住就行,即擋光板的最小寬度為圖2中的線段EG,根據△SEG∽△SCD,有=,=,解得EG=20cm。認為擋光板的最小寬度應該取以上兩種想法的公共部分,即圖中的線段FG,再根據△CEF∽△CSA,有=,解得EF=5cm,所以FG=EG﹣EF=20cm﹣5cm=15cm。
31.一束光射到如圖所示的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鏡上,入射點為O.若保持入射光線不變,把這直角平面鏡繞O點在紙面所在平面內偏轉15°.則經過直角平面鏡反射的反射光線方向偏轉角度為   度。
【答案】0。
【解析】解:一束光經過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兩次反射后,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入射光線平行,因此,雖然旋轉了直角平面鏡,但是入射光線的方向沒有改變,反射光線還應該和入射光線平行,因此反射光線不會發生偏轉,自行車尾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做成的;故反射光線方向偏轉的角度0°。
3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當蠟燭和透鏡的相對位置如圖1所示,將光屏移動到90cm處時,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燭焰像。這時,所成像的是一個倒立、   、實像。
(2)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前后移動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
(3)實驗中發現光屏上成像如圖2,可以通過   (填“向上”或“向 下”)移動凸透鏡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另一個同學小科在探究光的色散現象時如圖3,看到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從紅到紫的色帶,他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受此啟發,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小科想:如果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不同呢?哪種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請寫出你的推斷及理由 
 。
【答案】(1)等大;(2)能;(3)向下;(4)紅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比較大,因為紅光比紫光偏折角度小。
【解析】(1)當蠟燭和透鏡的相對位置如圖1所示,將光屏移動到90cm處時,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燭焰像;即此時的物距和像距相等,故此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2)若凸透鏡被擋一半,則像形狀不變,只是像的亮度會變暗一些。故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前后移動光屏,小明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3)根據圖可知,像在光屏的上方,原因是沒讓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為了把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將蠟燭向上移動或透鏡向下移動或光屏向上移動。(4)據圖可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的偏折能力比紫光大,即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不相同。紅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這是因為紅色光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
第二講 光現象
1.了解光源,了解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了解光的反射特征,理解反射現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3.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差異。
4.探究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的關系,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初步認識凸面鏡的發散作用和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及其應用。21·cn·jy·com
5.了解光的折射的特征,理解折射現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6.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
7.知道物體的顏色
8.初步認識紅外線、紫外線及其作用。
9.理解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10.了解照相機機的基本結構。
1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了解怎樣矯正視力,使學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識。

知識點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夠 的物體叫做光源。 是最大的天然光源, 或 是人造光源。【版權所有:21教育】
2.光線: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傳播情況,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 和 ,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3.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光在 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有 、日(月)食、 等。
4.注意:小孔成像是由于 而成的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
光客觀存在,而光線是為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而構建的一種 ,同磁感線一樣,并不存在。
5.光速: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為 。
知識點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種物質的表面時有一部分光會發生反射,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內容: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三線共面;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 ——兩線分居;③反射角 入射角——兩角相等。
(2)圖示:
(3)理解:①光的反射現象中,一條入射光線只有 對應的反射光線。②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等于 ,反射角也等于 。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3.兩種反射現象對比
鏡面反射
漫反射
特點
射到物面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
射到物面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 方向傳播
條件
反射面平整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
光路圖
能否成像
可成虛像
不能成像
應用
平靜的水面、平面鏡、反光的黑板
漫反射能使我們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物體
相同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知識點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
1.原理:如圖所示,光源S向四處發光,一些光經平面鏡 后進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視覺,我們感到光好像是從圖中S′處射來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虛像。
2.規律:由平面鏡成像原理圖可知:反射光線、入射點和虛像點在同一直線上。這一規律經常用來進行相關的作圖。
3.實像與虛像對比
實像
虛像
形成
光線會聚
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 會聚
承接
能用光屏
不能用光屏承接
畫法
用實線表示
用虛線表示
觀察
可以用眼睛觀察,可以用相機拍攝
4.平面鏡成像特點
(1)像和物體大小 。(2)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4)像是 。21教育網
5.注意:①平面鏡成像時,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成 圖形。②當我們靠近平面鏡時,會感覺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大,這是由于這一過程中像的視角變大的緣故,實際上像的大小并 發生變化。
6.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注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過光,這樣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另一側的蠟燭。
(2)用兩支完全相同蠟燭的原因:方便比較像和物體的 。
(3)讓未點燃的蠟燭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點燃的蠟燭 。
(4)未點燃的蠟燭不能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 。
(5)用燭焰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燭焰明亮,成像清晰, 。
(6)在暗室中進行實驗的原因:環境較暗,像相對就 些。
(7)在虛像處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斷成像的 。
(8)方格紙(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較像和虛像的到平面鏡的的 。
(9)觀察到玻璃板另一側有兩個距離很近的虛像的原因:玻璃板 各成了一個像。
(10)用薄玻璃板進行實驗的原因:蠟燭通過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的像距離近,看起來幾乎是一個像。
(11)多次重復實驗的目的:更好的發現 規律。
知識點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 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
(1)內容: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 ——三線共面;②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 ——兩線分居;③當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 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當光線 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 ;④發生光的折射時,光路是 的。
(2)圖示:
3.光的折射現象:池底變淺。
(1)原理:從池底A點發出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感覺光是從A′點射來的,A′點就是A點的變高(填“高”或“低”)的虛像。
(2)規律:在折射成像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點和像點在同一直線上,這一規律經常用來進行相關的作圖。
4.注意:①法線是為了科學、準確描述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時而引入的“輔助線”,它既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又與反射面(界面)垂直,在光路作圖時,箭頭(表示傳播方向)、實線、虛線要清楚區分開來;②發生光的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③光線發生折射時,在介質表面處,光線還會發生反射。
知識點五: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看不見的光
1.定義: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 等各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現象說明:白光不是 。
3.光的三原色: 。把它們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色光。顏料的三原色: 。
4.把被三棱鏡分解的色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太陽的可見光譜。
5. 物體的顏色:
(1)白色的物體能 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種色光的 ,因此感覺是“白色”的。
(2)黑色物體是因為它 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 來自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覺是“黑色”的。
(3)不透明物體的顏色:不透明物體呈現各種色彩也是因為它能 不同顏色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幾乎都被 了。例如,呈紅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只反射 ( 或透過 ) 紅色光。
(4)透明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呈現各種色彩也是因為它能 不同顏色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幾乎都被 了。
6.光譜中在紅光以外的看不見的光稱為 線,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紅外線的 越強。
7.光譜中紫色光以外的看不見的光叫 線,紫外線的作用是 、 等。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線,又要防止紫外線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知識點六:透鏡
1.透鏡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兩種,兩者的特征比較
凸透鏡
凹透鏡
外形特征
中間厚、邊緣薄
中間薄、邊緣厚
對光的作用


相關
概念
三條特
殊光線
知識點七: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物距(u) 和焦距(f) 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和物的位置關系
像距(v) 和焦距(f)的關系
應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像和物同側或異側
u>2f


實像

f<v<2f

u=2f


實像
異側
v=2f
測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異側
v>2f

u=f
不成像
——
——
——
——
不成像會聚一點
u<f

放大

同側
——

理解:①焦點分界:2f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f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②凸透鏡成實像的動態規律: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像和物移動方向一致,即物距減小(增大),像距增大(減小),像變大(小);成虛像的動態規律: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像和物移動方向一致,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生活中的透鏡
3.凸透鏡成像變化規律口訣法:一焦分 ,二焦分 ,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體移向凸透鏡,實像 ,虛像 。2·1·c·n·j·y
4.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注意問題:
(1)做實驗時,根據光具座的長度l與透鏡焦距f的關系是l>4f。
(2)實驗中,先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的某一刻度處,做好記錄,再將蠟燭和光屏分別置于兩側。
(3)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使 、透鏡的光心、 在同一高度。
(4)如果燭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原因可能是凸透鏡太高、燭焰太低、光屏太低,調整的方法分別是透鏡下移、燭焰上移、光屏上移。21cnjy.com
(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凸透鏡不動,將蠟燭逐漸靠近凸透鏡,光屏則相應地遠離凸透鏡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緛碓矗?1cnj*y.co*m】
(6)凸透鏡在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在u>2f時,物距的變化量Δu大于像距的變化量Δv,在f(7)若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住,成像的性質不變,但像 。
(8)成實像,像與物上下 ,左右 。
知識點八:眼睛與眼鏡
1.眼睛與照相機比較
眼睛
照相機
折光元件
晶狀體、角膜

成像元件
視網膜

看遠近不同
物體的調節
調節晶狀體的彎曲
程度(調節焦距)

2.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比較
近視眼
遠視眼
視覺特征
近處 ,遠處模糊
遠處 ,近處模糊
形成原因
晶狀體
眼球前后方

晶狀體
眼球前后方

成像情況
矯正眼鏡
透鏡
透鏡
知識點一:光的直線傳播
【例1】(2017?麗水)下列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是( ?。?br/>
A.水中倒影 B.平面鏡成像 C.杯中筆彎折 D.手影游戲
【解析】A、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錯誤;C、在水中的筆看起來彎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D、手影是由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來源:21·世紀·教育·網】
知識點二:光的反射
【例2】(2017?舟山)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D.
【答案】D
【解析】點亮的燈泡屬于光源,會發出光線,未點亮的燈泡會反射點亮的燈泡的光線,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人看到了未點亮的燈泡。故選:D。 知識點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21·世紀*教育網
【例3】(2017春?慈溪市期末)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出處:21教育名師】
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
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
C.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它的像將向上移動
D.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與鉛筆等大
【答案】D
【解析】A、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鉛筆與平面鏡的距離改變,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與鉛筆還是關于平面鏡所在平面對稱的,故像不動,故B錯誤;C、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即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此時平面鏡將鉛筆與像的夾角平分,所以鉛筆與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互相垂直,它的像將向左45°偏上移動,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與平面鏡大小無關,故D正確;故選:D。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知識點四:光的折射
【例4】(2017?南湖區一模)如圖為在空氣與水面處發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圖,如果逐漸減小入射角,則( ?。﹚ww-2-1-cnjy-com
A.折射角增大 B.折射光線將靠攏法線
C.反射角增大 D.反射光線將遠離法線
【答案】B
【解析】當逐漸減小入射角時,反射角減小,折射角也隨之減小,折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都會靠攏法線.故選:B. 知識點五: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看不見的光
【例5】(2017春?吳興區校級期中)如圖,在暗室里,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則(  )
A.A處為紫光
B.這個實驗說明太陽光只含有七種單色光
C.只有AB之間有光
D.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處的外側,會看到溫度上升
【解析】ABC、太陽光經三棱鏡后發生色散,圖中位置從A到B依次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的色光,因此A處為紅光,AB之間為可見光,AB的外側是不可見光,故ABC錯誤;D、A的外側是紅外線,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它位于紅色光的外面,所以溫度計放應放在A處的外側示數會上升,故D正確。故選:D。
【例6】(2017春?下城區校級期中)一位演員在舞臺上,她的上身服裝是白色的,下身裙裝是紅色的,當舞臺燈光師打開綠色追光燈照射她時,你看到舞臺上這位演員的服裝顏色是( ?。?br/>A.上裝是白色,裙裝是紅色
B.上裝、裙裝都是綠色
C.上裝是綠色,裙裝是黑色
D.上裝、裙裝都是黑色
【答案】D
【解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反射所有色光顯白色,黑色物體吸收各種色光顯黑色;當舞臺燈光為綠色時,上身的白色服裝就只能反射綠色,觀眾看演員上身服裝就為綠色;紅色裙裝只能反射紅色,照射來的綠光被它吸收,沒有光從裙裝上反射出來,即沒有光進入觀眾的眼睛,觀眾則感覺裙裝為黑色。故選:C。
【例7】(2017春?建德市期末)下列關于超聲波與次聲波、紅外線與紫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所以可以鑒別鈔票的真偽
B.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也在吸收紅外線
C.“倒車防撞雷達”是利用超聲波來探測障礙物與車之間距離的設備
D.正常人可以看到紅外線和紫外線,但聽不到超聲波與次聲波
【答案】D
【解析】A、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鈔票上某些位置用熒光物質印上標記,在紫外線下照射下識別這些標記,從而辨別鈔票的真偽,故A正確.B、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也在吸收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強,故B正確;C、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是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即利用聲音獲得信息,故C正確;D、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紅外線、紫外線屬于不可見光,人看不到,故D錯誤;故選:D.21*cnjy*com
知識點六:透鏡
【例8】(2017春?下城區校級期中)在方框中分別畫一個合適的透鏡,并確定其位置。
【答案】
【解析】將入射光線進行延長,延長得到的光線與折射光線進行比較:第一個圖將光線經透鏡后變得會聚,該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因此為凸透鏡.第二個圖將會聚光線折射后變得平行,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鏡.故答案為:
【例9】(2016春?上城區期末)“巧用透鏡,在陽光下可以打爆可樂瓶”,小陳利用所學知識對圖片中的透鏡做出分析,其合理的是( ?。?br/>A.若用布遮住該透鏡的上半部分,平行的太陽光仍能會聚在一點上
B.該透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C.該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可選用凹透鏡
D.圖中透鏡的焦距在本實驗中無法測定
【答案】A
【解析】A、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當將透鏡的上半部分擋住后,整個物體發出的光雖有一部分被擋住,但總會有一部分光通過下半部分凸透鏡而會聚成像,因此,像與原來相同顯示像的全部;由于透鏡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線與原來相比減少了一半,故像會變暗。故A正確;B、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原理;故B錯誤;C、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可選用凸透鏡,故C錯誤;D、圖中透鏡的焦距在本實驗中可以測定,具體步驟:①把凸透鏡正對著陽光;②在凸透鏡后放置光屏,上下移動,直到光屏上出現最亮、最小的光斑,即焦點;③用刻度尺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就是凸透鏡的焦距。故D錯誤。故選:A。
知識點七: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例10】(2017?溫州)小明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做成像規律實驗,記錄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時的四組數據(如表),其中明顯錯誤的一組是( ?。?br/>級別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當物距等于焦距時,是不成像的,故甲數據是錯誤的。故選:A。 【例11】(2017?桐鄉市二模)如圖所示,“自拍神器”給旅行者的自拍帶來了很多方便。旅行者直接控制手柄上的開關即可給自己拍照,與直接拿手機拍照相比,用自拍神器拍照時( ?。?-1-c-n-j-y
A.增加了物距,像變大 B.增加了物距,像變小
C.增加了像距,像變大 D.增加了像距,像變小
【答案】B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知識點八:眼睛與視力矯正
【例12】(2017?瑞安市二模)下列圖片中模擬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人的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滿足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A、圖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B、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C、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符合題意;D、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不符合題意;故選:C。21*cnjy*com
【例13】(2017?臺州模擬)王老師在改作業時自言自語道:“老了,作業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遠點就好了?!庇纱丝芍芙忉屚趵蠋熞暳φ系K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鏡的鏡片分別是圖中的( ?。?br/>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D
【解析】由題意“作業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遠點就好了”可知,王老師患了遠視眼,乙圖的入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方,所以乙圖表示了遠視眼的成像情況,也是老花眼成像情況;為了使光線會聚在原來的會聚點前面的視網膜上,就需要在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以前會聚一下,因此佩戴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來矯正;丙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丁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由此可知,能解釋王老師視力障礙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鏡的鏡片分別是圖中的乙和丁。故選:D。
知識點九:放大鏡與照相機
【例14】(2017春?慈溪市校級期中)小明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成的都是虛像
B.甲圖中成的是實像;乙圖中成的是虛像
C.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D.甲圖中書本在凸透鏡1倍焦距以內;乙圖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
【答案】D
【解析】AB、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甲圖中成的是虛像;乙圖中成的是實像,故A、B錯誤;C、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放大鏡;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故C錯誤;D、甲圖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乙圖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故D正確。故選:D。 【例15】(2010?臺州)實驗課上,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她首先應操作的是(  )
A.目鏡 B.物鏡轉換器 C.反光鏡 D.粗準焦螺旋
【解析】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當光線較強時物體能反射更多的光線,使像更清晰.當光線較暗時,依靠凹面鏡反射更多的光線,使物體更亮,像更清晰.因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所以要想讓像更清晰,物體應該更亮,她首先應操作的是調整反光鏡.故選C.

一、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混淆
人看物體的條件:物體發出的光線或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平行光線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平行射出;平行光線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同學們要抓住平面是否光滑這個特點來判斷兩種反射。
【例1】(2017春?慈溪市校級期中)體育課同學們踢足球時,同學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個足球,是因為( ?。?br/>A.足球是發光的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了足球上
C.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
D.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析】同學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同一個足球,這是因為此時發生的是漫反射,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故D正確。故選:D。
二、反射角(或入射角)弄錯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定律中兩角之間的關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學們易弄錯角度或把鏡面與光線的夾角當成入射角或反射角。
【例2】(2017秋?上杭縣期中)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br/>A.30° B.60° C.90° .120°
【答案】D
【解析】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則入射角為90°-30°=60°,則反射角也為60°,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20°。故選:D。
三、作圖時實線與虛線不分
光學作用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要用實線畫,像和物的連線要用虛線畫,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要用虛線畫。法線要用虛線畫,虛像要用虛線畫,實像要用實線畫。
【例3】(2017秋?上杭縣期中)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畫出點光源S射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的光路圖.
【答案】
【解析】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連接AO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例4】(2017春?鄞州區期中)完成光的折射光線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1)過入射點作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圖示如下:(2)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向遠離法線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下圖所示:(3)過入射點作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圖示如下:
四、虛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還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要弄清實像和虛像,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現象,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要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例5】(2017?祁陽縣一模)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其中( ?。?br/>A.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B.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觀后鏡是凸面鏡,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選C.
五、根據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確定三線與兩角的位置關系
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向另一種介質時,在界面將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具有對稱性,在界面的同側,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不對稱,分別在界面的兩側.首先根據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光線確定法線和界面,然后根據折射光線的位置確定入射光線及反射光線,根據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確定介質的種類.
【例6】(2017春?蕭山區期中)如圖所示為光從空氣射向玻璃時發生折射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入射光線是 ,折射光線是 ,入射角是 度。界面的 (選填“上”“下”、“左”、“右”)側是空氣。
【答案】CO;OB;60;左.
【解答】由于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故OC、OA中應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則PQ為法線,MN為界面,而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故OB是折射光線,CO是入射光線,由于∠COM=30°,故入射角為∠COP=6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側是空氣,右側是玻璃.
六、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與發散作用
凸透鏡對平行、會聚、發散的光線都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平行、會聚、發散的光線都有發散的作用,折射光只是與入射光相比發散一些,不一定全變成發散光線.再一種情況就是如圖中的凸形氣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鏡;這時一塊玻璃磚被氣泡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都是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所以,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發散.
【例7】(2017春?西湖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一玻璃磚內有一凸形氣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磚的側面,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 (填“平行”或“會聚”或“發散”).
【答案】發散.
【解析】圖中的凸形氣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鏡;這時一塊玻璃磚被氣泡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都是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所以,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發散.
七、實像與物的上下左右關系
這里有兩次成像,一次是平面鏡成虛像,像與人比上下一致,左右相同,虛像又作為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成的像與虛像比是上下顛倒,左右顛倒,但照片上像的左、右與人相反.
【例8】用照相機拍攝,照片上像與物上下左右一致,一個同學用照相機(不用閃光燈)拍攝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其結果是(  )
A.拍攝不出,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B.拍攝不出,因為平面鏡發生的是鏡面反射
C.能拍攝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與人相反
D.能拍攝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與人相反
【答案】C
【解析】因為照相機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能夠拍出,并且底片上的像與鏡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但照片上的像左右與人相反.故選C.
八、凸透鏡成像的變焦距問題
凸透鏡成像時,物距的變化,引起成像情況的變化;焦距變化也會引起成像情況的變化,焦距變了,物距不變,物距和焦距的關系也就改變了,根據新的關系確定成像情況。
【例9】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0cm處時,在另一側距凸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變,更換一個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要想在屏上出現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遠離透鏡 B.使屏靠近透鏡
C.使屏向上移動 D.使屏向下移動
【答案】A
【解析】當u=20cm時,在另一側距凸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與蠟燭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當凸透鏡焦距為15cm時,f=15cm<20cm<2f=30cm,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30cm,所以屏應遠離透鏡.故選A.www.21-cn-jy.com
九、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規律易錯
要解決類型的問題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設凸透鏡的焦距為f,物距為u,則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對應應用如照相機.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對應應用如幻燈機.當u=f時,無像.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平行的,沒有會聚點.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如放大鏡.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br/>【例10】一個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把物體沿凸透鏡的主軸移到距凸透鏡45cm處,則成像的情況是(  )
A.放大的實像 B.縮小的實像
C.等大的實像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u=30cm成放大的實像.所以f<30cm<2f,因此15cm<f<30cm.則30cm<2f<60cm.因此45cm可能在2倍焦距外,可能處于1倍、2倍焦距之間,可能等于2倍焦距.所以此時可能成縮小的實像、可能成放大的實像、可能成等大的實像.故選D.
十、物和光屏互換位置成像情況不明確
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判斷成像情況和應用: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一般用來求凸透鏡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投影儀。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則成像的情況也交換,光屏上將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例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蠟燭清晰的像,那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A.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實像
B.本次凸透鏡成像的典型應用是投影儀
C.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光屏上將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D.若將蠟燭靠近凸透鏡,則光屏應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變大了
【答案】B
【解析】AB、如圖,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故A正確,B錯誤;C、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D、將蠟燭靠近凸透鏡,物距減小,像距增大,所以光屏應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變大,故D正確。故選:B。
十一、透鏡部分被遮擋的成像情況不明確
物體有無數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當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還有另外的部分光線,經凸透鏡折射會聚成像.
【例12】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當小明用黑紙遮掉凸透鏡的下半部分時,光屏上成像的情況是( )
A.成像情況像不受任何影響 B.只出現燭焰的上部分的像 C.只出現燭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變暗些.
【答案】D
【解析】物體有無數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下半部,經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
第二講 光現象
1.了解光源,了解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了解光的反射特征,理解反射現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3.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差異。
4.探究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的關系,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初步認識凸面鏡的發散作用和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及其應用。21*cnjy*com
5.了解光的折射的特征,理解折射現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6.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
7.知道物體的顏色
8.初步認識紅外線、紫外線及其作用。
9.理解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10.了解照相機機的基本結構。
1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了解怎樣矯正視力,使學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識。

知識點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是最大的天然光源,燭光或通電的電燈是人造光源。
2.光線: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傳播情況,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3.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4.注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成的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
光客觀存在,而光線是為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而構建的一種物理模型,同磁感線一樣,并不存在。
5.光速: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
知識點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種物質的表面時有一部分光會發生反射,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內容: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共面;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兩線分居;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
(2)圖示:
(3)理解:①光的反射現象中,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對應的反射光線。②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等于0度,反射角也等于0度。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兩種反射現象對比
鏡面反射
漫反射
特點
射到物面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面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傳播
條件
反射面平整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
光路圖
能否成像
可成虛像
不能成像
應用
平靜的水面、平面鏡、反光的黑板
漫反射能使我們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物體
相同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知識點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
1.原理:如圖所示,光源S向四處發光,一些光經平面鏡__反射__后進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視覺,我們感到光好像是從圖中S′處射來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虛像。
2.規律:由平面鏡成像原理圖可知:反射光線、入射點和虛像點在同一直線上。這一規律經常用來進行相關的作圖。www-2-1-cnjy-com
3.實像與虛像對比
實像
虛像
形成
實際光線會聚
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會聚
承接
能用光屏
不能用光屏承接
畫法
用實線表示
用虛線表示
觀察
可以用眼睛觀察,可以用相機拍攝
4.平面鏡成像特點
(1)像和物體大小相等。(2)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是虛像。21*cnjy*com
5.注意:①平面鏡成像時,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成軸對稱圖形。②當我們靠近平面鏡時,會感覺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大,這是由于這一過程中像的視角變大的緣故,實際上像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
6.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注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過光,這樣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另一側的蠟燭。
(2)用兩支完全相同蠟燭的原因:方便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3)讓未點燃的蠟燭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點燃的蠟燭替代虛像。
(4)未點燃的蠟燭不能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5)用燭焰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燭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觀察。
(6)在暗室中進行實驗的原因:環境較暗,像相對就明亮些。
(7)在虛像處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斷成像的虛實。
(8)方格紙(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較像和虛像的到平面鏡的的距離。
(9)觀察到玻璃板另一側有兩個距離很近的虛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兩個側面各成了一個像。
(10)用薄玻璃板進行實驗的原因:蠟燭通過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的像距離近,看起來幾乎是一個像。
(11)多次重復實驗的目的:更好的發現普遍性規律。
知識點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
(1)內容: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共面;②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兩線分居;③當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④發生光的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圖示:
3.光的折射現象:池底變淺。
(1)原理:從池底A點發出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感覺光是從A′點射來的,A′點就是A點的變高(填“高”或“低”)的虛像。
(2)規律:在折射成像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點和像點在同一直線上,這一規律經常用來進行相關的作圖。
4.注意:①法線是為了科學、準確描述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時而引入的“輔助線”,它既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又與反射面(界面)垂直,在光路作圖時,箭頭(表示傳播方向)、實線、虛線要清楚區分開來;②發生光的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③光線發生折射時,在介質表面處,光線還會發生反射。
知識點五: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看不見的光
1.定義: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現象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把它們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色光。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4.把被三棱鏡分解的色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太陽的可見光譜。
5. 物體的顏色:
(1)白色的物體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種色光的混合光,因此感覺是“白色”的。21教育網
(2)黑色物體是因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來自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覺是“黑色”的。
(3)不透明物體的顏色:不透明物體呈現各種色彩也是因為它能反射不同顏色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幾乎都被吸收了。例如,呈紅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只反射 ( 或透過 ) 紅色光。
(4)透明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呈現各種色彩也是因為它能透過不同顏色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幾乎都被吸收了。
6.光譜中在紅光以外的看不見的光稱為紅外線,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紅外線的熱作用越強。
7.光譜中紫色光以外的看不見的光叫紫外線,紫外線的作用是殺菌、防偽等。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線,又要防止紫外線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知識點六:透鏡
1.透鏡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兩種,兩者的特征比較
凸透鏡
凹透鏡
外形特征
中間厚、邊緣薄
中間薄、邊緣厚
對光的作用
會聚
發散
相關
概念
三條特
殊光線
知識點七: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物距(u) 和焦距(f) 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和物的位置關系
像距(v) 和焦距(f)的關系
應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縮小
實像或虛像
像和物同側或異側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異側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測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2f
投影儀
u=f
不成像
——
——
——
——
不成像會聚一點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同側
——
放大鏡
理解:①焦點分界:2f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f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②凸透鏡成實像的動態規律: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像和物移動方向一致,即物距減小(增大),像距增大(減小),像變大(小);成虛像的動態規律: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像和物移動方向一致,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2·1·c·n·j·y
2.生活中的透鏡
3.凸透鏡成像變化規律口訣法: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體移向凸透鏡,實像變遠且變大,虛像變近且變小。【來源:21·世紀·教育·網】
4.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注意問題:
(1)做實驗時,根據光具座的長度l與透鏡焦距f的關系是l>4f。
(2)實驗中,先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的某一刻度處,做好記錄,再將蠟燭和光屏分別置于兩側。
(3)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使燭焰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如果燭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原因可能是凸透鏡太高、燭焰太低、光屏太低,調整的方法分別是透鏡下移、燭焰上移、光屏上移。2-1-c-n-j-y
(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凸透鏡不動,將蠟燭逐漸靠近凸透鏡,光屏則相應地遠離凸透鏡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緛碓矗?1cnj*y.co*m】
(6)凸透鏡在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在u>2f時,物距的變化量Δu大于像距的變化量Δv,在f(7)若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住,成像的性質不變,但像變暗。
(8)成實像,像與物上下顛倒,左右顛倒。
知識點八:眼睛與眼鏡
1.眼睛與照相機比較
眼睛
照相機
折光元件
晶狀體、角膜
凸透鏡
成像元件
視網膜
光屏
看遠近不同
物體的調節
調節晶狀體的彎曲
程度(調節焦距)
調節像距
2.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比較
近視眼
遠視眼
視覺特征
近處清,遠處模糊
遠處清,近處模糊
形成原因
晶狀體太厚
眼球前后方
向太長
晶狀體太薄
眼球前后方
向太短
成像情況
矯正眼鏡
凹透鏡
凸透鏡
知識點一:光的直線傳播
【例1】(2017?麗水)下列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是( ?。?br/>
A.水中倒影 B.平面鏡成像 C.杯中筆彎折 D.手影游戲
【解析】A、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錯誤;C、在水中的筆看起來彎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D、手影是由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21·世紀*教育網
知識點二:光的反射
【例2】(2017?舟山)黑暗的房間里有兩盞電燈,只有一盞燈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br/>A. B. C.D.
【答案】D
【解析】點亮的燈泡屬于光源,會發出光線,未點亮的燈泡會反射點亮的燈泡的光線,使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人看到了未點亮的燈泡。故選:D。 知識點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出處:21教育名師】
【例3】(2017春?慈溪市期末)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
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
C.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它的像將向上移動
D.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與鉛筆等大
【答案】D
【解析】A、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鉛筆與平面鏡的距離改變,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故A錯誤;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與鉛筆還是關于平面鏡所在平面對稱的,故像不動,故B錯誤;C、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即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此時平面鏡將鉛筆與像的夾角平分,所以鉛筆與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互相垂直,它的像將向左45°偏上移動,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與平面鏡大小無關,故D正確;故選:D。
知識點四:光的折射
【例4】(2017?南湖區一模)如圖為在空氣與水面處發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示意圖,如果逐漸減小入射角,則( ?。?br/>A.折射角增大 B.折射光線將靠攏法線
C.反射角增大 D.反射光線將遠離法線
【答案】B
【解析】當逐漸減小入射角時,反射角減小,折射角也隨之減小,折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都會靠攏法線.故選:B. 知識點五: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看不見的光
【例5】(2017春?吳興區校級期中)如圖,在暗室里,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則( ?。?br/>A.A處為紫光
B.這個實驗說明太陽光只含有七種單色光
C.只有AB之間有光
D.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處的外側,會看到溫度上升
【解析】ABC、太陽光經三棱鏡后發生色散,圖中位置從A到B依次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的色光,因此A處為紅光,AB之間為可見光,AB的外側是不可見光,故ABC錯誤;D、A的外側是紅外線,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它位于紅色光的外面,所以溫度計放應放在A處的外側示數會上升,故D正確。故選:D。
【例6】(2017春?下城區校級期中)一位演員在舞臺上,她的上身服裝是白色的,下身裙裝是紅色的,當舞臺燈光師打開綠色追光燈照射她時,你看到舞臺上這位演員的服裝顏色是(  )
A.上裝是白色,裙裝是紅色
B.上裝、裙裝都是綠色
C.上裝是綠色,裙裝是黑色
D.上裝、裙裝都是黑色
【答案】D
【解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的物體是因為它反射所有色光顯白色,黑色物體吸收各種色光顯黑色;當舞臺燈光為綠色時,上身的白色服裝就只能反射綠色,觀眾看演員上身服裝就為綠色;紅色裙裝只能反射紅色,照射來的綠光被它吸收,沒有光從裙裝上反射出來,即沒有光進入觀眾的眼睛,觀眾則感覺裙裝為黑色。故選:C。
【例7】(2017春?建德市期末)下列關于超聲波與次聲波、紅外線與紫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所以可以鑒別鈔票的真偽
B.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也在吸收紅外線
C.“倒車防撞雷達”是利用超聲波來探測障礙物與車之間距離的設備
D.正常人可以看到紅外線和紫外線,但聽不到超聲波與次聲波
【答案】D
【解析】A、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鈔票上某些位置用熒光物質印上標記,在紫外線下照射下識別這些標記,從而辨別鈔票的真偽,故A正確.B、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也在吸收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紅外線越強,故B正確;C、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是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即利用聲音獲得信息,故C正確;D、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紅外線、紫外線屬于不可見光,人看不到,故D錯誤;故選:D.
知識點六:透鏡
【例8】(2017春?下城區校級期中)在方框中分別畫一個合適的透鏡,并確定其位置。
【答案】
【解析】將入射光線進行延長,延長得到的光線與折射光線進行比較:第一個圖將光線經透鏡后變得會聚,該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因此為凸透鏡.第二個圖將會聚光線折射后變得平行,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填凹透鏡.故答案為:
【例9】(2016春?上城區期末)“巧用透鏡,在陽光下可以打爆可樂瓶”,小陳利用所學知識對圖片中的透鏡做出分析,其合理的是(  )
A.若用布遮住該透鏡的上半部分,平行的太陽光仍能會聚在一點上
B.該透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C.該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可選用凹透鏡
D.圖中透鏡的焦距在本實驗中無法測定
【答案】A
【解析】A、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當將透鏡的上半部分擋住后,整個物體發出的光雖有一部分被擋住,但總會有一部分光通過下半部分凸透鏡而會聚成像,因此,像與原來相同顯示像的全部;由于透鏡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線與原來相比減少了一半,故像會變暗。故A正確;B、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原理;故B錯誤;C、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可選用凸透鏡,故C錯誤;D、圖中透鏡的焦距在本實驗中可以測定,具體步驟:①把凸透鏡正對著陽光;②在凸透鏡后放置光屏,上下移動,直到光屏上出現最亮、最小的光斑,即焦點;③用刻度尺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就是凸透鏡的焦距。故D錯誤。故選:A。
知識點七: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例10】(2017?溫州)小明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做成像規律實驗,記錄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時的四組數據(如表),其中明顯錯誤的一組是( ?。?br/>級別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當物距等于焦距時,是不成像的,故甲數據是錯誤的。故選:A。 【例11】(2017?桐鄉市二模)如圖所示,“自拍神器”給旅行者的自拍帶來了很多方便。旅行者直接控制手柄上的開關即可給自己拍照,與直接拿手機拍照相比,用自拍神器拍照時( ?。?1cnjy.com
A.增加了物距,像變大 B.增加了物距,像變小
C.增加了像距,像變大 D.增加了像距,像變小
【答案】B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知識點八:眼睛與視力矯正
【例12】(2017?瑞安市二模)下列圖片中模擬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br/>A. B. C. D.
【答案】C
【解析】人的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滿足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A、圖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B、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不符合題意;C、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符合題意;D、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不符合題意;故選:C?!景鏅嗨校?1教育】
【例13】(2017?臺州模擬)王老師在改作業時自言自語道:“老了,作業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遠點就好了?!庇纱丝芍?,能解釋王老師視力障礙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鏡的鏡片分別是圖中的( ?。?br/>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D
【解析】由題意“作業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遠點就好了”可知,王老師患了遠視眼,乙圖的入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方,所以乙圖表示了遠視眼的成像情況,也是老花眼成像情況;為了使光線會聚在原來的會聚點前面的視網膜上,就需要在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以前會聚一下,因此佩戴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來矯正;丙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丁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由此可知,能解釋王老師視力障礙的模型和所需佩戴眼鏡的鏡片分別是圖中的乙和丁。故選:D。
知識點九:放大鏡與照相機
【例14】(2017春?慈溪市校級期中)小明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甲、乙兩圖中成的都是虛像
B.甲圖中成的是實像;乙圖中成的是虛像
C.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D.甲圖中書本在凸透鏡1倍焦距以內;乙圖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
【答案】D
【解析】AB、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甲圖中成的是虛像;乙圖中成的是實像,故A、B錯誤;C、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放大鏡;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故C錯誤;D、甲圖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乙圖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故D正確。故選:D。 【例15】(2010?臺州)實驗課上,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她首先應操作的是(  )
A.目鏡 B.物鏡轉換器 C.反光鏡 D.粗準焦螺旋
【解析】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當光線較強時物體能反射更多的光線,使像更清晰.當光線較暗時,依靠凹面鏡反射更多的光線,使物體更亮,像更清晰.因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所以要想讓像更清晰,物體應該更亮,她首先應操作的是調整反光鏡.故選C.

一、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混淆
人看物體的條件:物體發出的光線或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平行光線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平行射出;平行光線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同學們要抓住平面是否光滑這個特點來判斷兩種反射。
【例1】(2017春?慈溪市校級期中)體育課同學們踢足球時,同學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個足球,是因為( ?。?br/>A.足球是發光的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了足球上
C.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
D.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析】同學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同一個足球,這是因為此時發生的是漫反射,射到足球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故D正確。故選:D。
二、反射角(或入射角)弄錯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定律中兩角之間的關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學們易弄錯角度或把鏡面與光線的夾角當成入射角或反射角。
【例2】(2017秋?上杭縣期中)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br/>A.30° B.60° C.90° .120°
【答案】D
【解析】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則入射角為90°-30°=60°,則反射角也為60°,所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20°。故選:D。
三、作圖時實線與虛線不分
光學作用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要用實線畫,像和物的連線要用虛線畫,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要用虛線畫。法線要用虛線畫,虛像要用虛線畫,實像要用實線畫。
【例3】(2017秋?上杭縣期中)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畫出點光源S射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的光路圖.
【答案】
【解析】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連接AO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例4】(2017春?鄞州區期中)完成光的折射光線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1)過入射點作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圖示如下:(2)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將向遠離法線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下圖所示:(3)過入射點作法線,然后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圖示如下:
四、虛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還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要弄清實像和虛像,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現象,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要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例5】(2017?祁陽縣一模)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其中( ?。?br/>A.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B.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觀后鏡是凸面鏡,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選C.
五、根據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確定三線與兩角的位置關系
光線從一種介質斜射向另一種介質時,在界面將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具有對稱性,在界面的同側,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不對稱,分別在界面的兩側.首先根據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光線確定法線和界面,然后根據折射光線的位置確定入射光線及反射光線,根據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確定介質的種類.
【例6】(2017春?蕭山區期中)如圖所示為光從空氣射向玻璃時發生折射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入射光線是 ,折射光線是 ,入射角是 度。界面的 (選填“上”“下”、“左”、“右”)側是空氣。
【答案】CO;OB;60;左.
【解答】由于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故OC、OA中應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則PQ為法線,MN為界面,而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故OB是折射光線,CO是入射光線,由于∠COM=30°,故入射角為∠COP=6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左側是空氣,右側是玻璃.
六、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與發散作用
凸透鏡對平行、會聚、發散的光線都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平行、會聚、發散的光線都有發散的作用,折射光只是與入射光相比發散一些,不一定全變成發散光線.再一種情況就是如圖中的凸形氣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鏡;這時一塊玻璃磚被氣泡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都是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所以,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發散.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例7】(2017春?西湖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一玻璃磚內有一凸形氣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磚的側面,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 (填“平行”或“會聚”或“發散”).
【答案】發散.
【解析】圖中的凸形氣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鏡;這時一塊玻璃磚被氣泡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都是中間薄、邊緣厚,是凹透鏡;所以,通過玻璃磚后,光線將會發散.
七、實像與物的上下左右關系
這里有兩次成像,一次是平面鏡成虛像,像與人比上下一致,左右相同,虛像又作為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成的像與虛像比是上下顛倒,左右顛倒,但照片上像的左、右與人相反.
【例8】用照相機拍攝,照片上像與物上下左右一致,一個同學用照相機(不用閃光燈)拍攝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其結果是(  )
A.拍攝不出,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B.拍攝不出,因為平面鏡發生的是鏡面反射
C.能拍攝出,但照片上像的左、右與人相反
D.能拍攝出,但照片上像的上、下、左、右與人相反
【答案】C
【解析】因為照相機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能夠拍出,并且底片上的像與鏡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但照片上的像左右與人相反.故選C.
八、凸透鏡成像的變焦距問題
凸透鏡成像時,物距的變化,引起成像情況的變化;焦距變化也會引起成像情況的變化,焦距變了,物距不變,物距和焦距的關系也就改變了,根據新的關系確定成像情況。
【例9】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0cm處時,在另一側距凸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變,更換一個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要想在屏上出現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www.21-cn-jy.com
A.使屏遠離透鏡 B.使屏靠近透鏡
C.使屏向上移動 D.使屏向下移動
【答案】A
【解析】當u=20cm時,在另一側距凸透鏡20cm處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與蠟燭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當凸透鏡焦距為15cm時,f=15cm<20cm<2f=30cm,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30cm,所以屏應遠離透鏡.故選A.
九、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規律易錯
要解決類型的問題題,需要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設凸透鏡的焦距為f,物距為u,則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對應應用如照相機.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對應應用如幻燈機.當u=f時,無像.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平行的,沒有會聚點.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如放大鏡.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br/>【例10】一個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若把物體沿凸透鏡的主軸移到距凸透鏡45cm處,則成像的情況是( ?。?br/>A.放大的實像 B.縮小的實像
C.等大的實像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u=30cm成放大的實像.所以f<30cm<2f,因此15cm<f<30cm.則30cm<2f<60cm.因此45cm可能在2倍焦距外,可能處于1倍、2倍焦距之間,可能等于2倍焦距.所以此時可能成縮小的實像、可能成放大的實像、可能成等大的實像.故選D.
十、物和光屏互換位置成像情況不明確
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判斷成像情況和應用: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一般用來求凸透鏡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投影儀。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則成像的情況也交換,光屏上將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例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蠟燭清晰的像,那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br/>A.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實像
B.本次凸透鏡成像的典型應用是投影儀
C.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光屏上將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D.若將蠟燭靠近凸透鏡,則光屏應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變大了
【答案】B
【解析】AB、如圖,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故A正確,B錯誤;C、若將蠟燭與光屏互換位置,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D、將蠟燭靠近凸透鏡,物距減小,像距增大,所以光屏應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變大,故D正確。故選:B。
十一、透鏡部分被遮擋的成像情況不明確
物體有無數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當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還有另外的部分光線,經凸透鏡折射會聚成像.21·cn·jy·com
【例12】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當小明用黑紙遮掉凸透鏡的下半部分時,光屏上成像的情況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A.成像情況像不受任何影響 B.只出現燭焰的上部分的像 C.只出現燭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D.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變暗些.
【答案】D
【解析】物體有無數點組成,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有無數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有無數條折射光線會聚成該點的像.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下半部,經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许昌市| 牡丹江市| 遂昌县| 延庆县| 牙克石市| 灵川县| 临海市| 尼勒克县| 盈江县| 资阳市| 忻州市| 肃宁县| 双流县| 错那县| 蓝田县| 阿荣旗| 西城区| 南郑县| 武强县| 本溪市| 吉林市| 山东省| 青田县| 武威市| 平罗县| 博爱县| 南部县| 汪清县| 鹤庆县| 大港区| 鹤峰县| 额敏县| 建昌县| 株洲市| 炎陵县| 开化县| 霍州市| 托里县| 台江县|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