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7年秋新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基礎知識復習提綱( 9 - 15課 )單元知識概覽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并得到初步鞏固。 秦漢王朝經濟發達,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并加強思想控制。修筑長城,防止匈奴入侵。然而,秦朝統治者實行殘暴的統治,最終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推翻。21教育網 漢朝建立后通過休養生息、解決王國問題、獨尊儒術和北破匈奴,到漢武帝時出現了“大一統”局面。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東漢統治后期,政治動蕩,中國社會危機嚴重。 張騫通西域和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密切了內地與西域各族聯系。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兩漢時期,科技領先,文化繁榮,尤其是造紙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第9課秦統一中國一、 秦滅六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確立中央集權制度?①中央: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治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②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③意義: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三、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②?統一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③統一度量衡: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國家統一監制。?④車同軌: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⑤開靈渠、修長城:派人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⑥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秦朝的疆域 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 ★★列表歸納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措施影響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圓形方孔半兩錢)促進了各地的經濟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交通上車同軌,開靈渠便利了交通往來,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軍事上北擊匈奴修長城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答:統一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此圖可以看出:圖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構成。圖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職,屬于皇帝下屬的中央政府機構;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縣。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管轄,中央政府直接聽命于皇帝,所有權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21cnjy.com (1)特點:中央集權 (2)影響:加強封建統治;鞏固國家統一;為后世歷代統治者所沿用;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1 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賦稅;③殘酷的刑法;④秦二世更加殘暴,與趙高狼狽為奸2 陳勝、吳廣起義?①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②直接原因:戍邊遇雨誤期 ?③時間:公元前209年④地點:大澤鄉⑤領導人:陳勝、吳 廣?⑥經過:大澤鄉起義→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害。⑦結果:起義軍被鎮壓下來,陳勝、吳廣被殺害。?⑧意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它沉重的打擊了秦朝的統治,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21·cn·jy·com劉邦項羽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羽和劉邦繼續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公元前207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則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 www.21-cn-jy.com4 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項羽雖勢力強大,卻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2·1·c·n·j·y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 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2 休養生息政策?漢高祖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漢高祖死后,繼任的統治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來源:21·世紀·教育·網】3 “文景之治”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21·世紀*教育網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景時期,政治清平,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府庫充盈。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1 “推恩令”的實施與來源: (政治)原因:?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展起來,兼并土地,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www-2-1-cnjy-com措施:①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出處:21教育名師】②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監視13個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原因:西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措施:?①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版權所有:21教育】②?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21*cnjy*com?影響:從此,儒學為歷代王朝所推崇,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3 鹽鐵專賣 (經濟)?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4、影響: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第13課 東漢的興亡 一、光武中興?西漢滅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劇了社會動蕩,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東漢建立: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他就是光武帝。?2、光武中興:?①措施:劉秀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還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②影響: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①原因:皇帝年幼,大權旁落。?②概況:東漢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③影響: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三、黃巾起義①原因:由于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反抗情緒在民間蔓延。創立 太平道教的張角,勢力壯大起來。21*cnjy*com②過程:184年,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爆發了,腐朽的東漢政權迅速 處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但在東漢軍隊的殘酷鎮壓下,最終失敗。2-1-c-n-j-y③評價: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東漢統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①西域的地理位置:漢代人把今天 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②目的:第一次: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③過程: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隨從西出 長安,歷時13 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二、絲綢之路?①背景:張騫通西域以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②路線:從長安? 出發,穿過 河西走廊,經今?新疆地區? 運往中亞 、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來源:21cnj*y.co*m】③影響: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④漢武帝還大力開辟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海上絲綢之路”三、對西域的管理①時間:公元前60年 ??②措施: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③意義: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是我國的領土。 ? ? ? ? ? ? ? ? ? ? ? ? ? ?④東漢明帝派 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間,還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紙術的發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蔡侯紙)二、 張仲景和華佗?①張仲景: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辯證分析病情對癥治療和“治未病”理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②華佗:東漢末年的名醫,發明了“麻沸散”,便于實施外科手術;創造出“五禽戲”,幫助人們用來強健身體。?三、歷史巨著《史記》?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四、 道教和佛教?1、道教: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黃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會上的一些神仙方術。當時在漢中、巴蜀地區還有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人們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2、佛教:①產生: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②教義: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欲望和煩惱,修行為善,才能得到解脫。③傳入我國: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④發展: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⑤影響: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