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押高考政治第14題(2)——財政與稅收高考頻度:★★★☆☆ 難易程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此稅法的總體思路是由“費”改“稅”,即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屆時,已施行三十余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將結束使命,退出歷史舞臺。此舉有利于①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發揮稅收杠桿的調控作用②降低企業排污成本,增加國家財政收入③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④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強化企業治污減排責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變經濟發展方式,③正確;實現排污費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強化企業治污減排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D。 財政的三個作用: ①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凡是發揮財政的作用照顧弱勢群體的,都是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財政支出用于投入某些行業、某些地區,國家通過財政支持這些行業,地區的建設,就屬于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凡是財政用于逆風向調節社會總需求的,都是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稅收的作用:①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如果經濟過熱,可以通過增加稅收,來抑制總需求;如果經濟過冷,可以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平衡。③稅收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國民經濟各地區、各部門、各環節的狀況都會在稅收上有直接的反映,國家通過稅收可以了解和掌握經濟的運行態勢,找出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④可以引導居民合理消費。通過稅收,比如對奢侈品、煙酒征稅,可以調節居民的消費行為,從而引導人們合理消費。⑤可以引導企業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政府通過調節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環保稅等,引導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⑥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通過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 1.有專家建議,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逐步降低的整體基調下.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由續航里程大于100公里提升至150公里,對續航里程大于300公里和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則可加大補貼力度。這一建議①看到了財政對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②重視了緊縮性財政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③意在通過“扶優”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④認識到了生產成本對商品價格的基礎性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7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進一步擴大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增強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這說明財政①能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②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③為民生改善提供物質保障④是實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我國正在著手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將統一納入綜合范圍征稅,養老、二孩、房貸利息等家庭負擔有望納入抵扣。個人所得稅制度如此調整,將能帶來的政策效應是①明確征稅范圍,避免重復征稅 ②健全社保體系,穩定收入預期③減輕個稅負擔,提升消費能力 ④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1.A 【解析】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逐步降低的整體基調下,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由續航里程大于100公里提升至150公里,對續航里程大于300公里和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則可加大補貼力度。這一建議旨在發揮財政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有利于帶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①③適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緊縮性財政政策,且2018年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②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生產成本,④排除;故本題選A。3.B 【解析】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個人所得稅制度如此調整有利于減輕個稅負擔,提升消費能力,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③④適合題意;避免重復征稅是增值稅的意義,①不適合題意;②不符合題目主旨,排除;故本題選B。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