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押高考政治第15題(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考頻度:★★★☆☆ 難易程度:★★★☆☆ 十九大報告指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黨中央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打好脫貧攻堅戰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②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③是消除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要求④是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重要體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的理解(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目標上看,要求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目標比總體小康的要求明顯提高;從方式上看,要求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不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從意義上看,這意味著國家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增長,說明國家更加關注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成果。(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這說明國家不僅重視經濟發展,更加重視社會各項事業發展。(3)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說明國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構建“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 1.“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永無止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①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②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③描繪鄉村振興戰略繪制“三農”發展新藍圖,能為廣大農民發出動員令④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禮記》中描繪過這樣的一個大同社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自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實現“大同社會”的是①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發展②實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增加科技人員收入③將人民健康融入相關政策,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基本醫療公共服務④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產權進行平等保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到2020年,我國將推進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同時建立農戶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自愿有償退出機制,確保農村人口在城市落戶后在社會保障和義務教育等方面同城同待遇。這一舉措的主要意義在于①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增長創造新動能②促進人的城鎮化,讓全面小康惠及更多人口③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④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8年2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驅車2個多小時,從西昌市來到位于大涼山深處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解放鄉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群眾家中,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①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能夠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同步發展③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 ④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能否實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D 【解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觀點夸大,①不選;農業本身就是有“奔頭”的產業,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②錯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繪制“三農”發展新藍圖,能為廣大農民發出動員令,③正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④正確,故本題選D。2.C 【解析】題目中,《禮記》中描繪的大同社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自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故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發展以及將人民健康融入相關政策,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基本醫療公共服務等做法均有利于實現該種情形的“大同社會”。故①③入選。②選項錯誤,該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實現“大同社會”。④選項表述與題意無關。選C。4.B 【解析】本題考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能否實現,①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②錯誤,錯在“同步發展”;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