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重點復習資料(1-5單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重點復習資料(1-5單元)

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重點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土壤與生命
1、土壤中常見的小動物有:(蚯蚓)、(螞蟻)、(屎殼郞)、(青蛙)等。
2、用紙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勁握一握,紙巾(濕)了,說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將硬土塊放入水中,會看到有(氣泡)從土塊中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
4、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塊的水,然后靜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質分為(三)層:上層顆粒(細)的物質是(黏土),下層顆粒(粗)的是(沙粒),水面漂浮的細小物質是(腐殖質)。
5、把土塊放在火上燒一燒,看到(土壤發白),聞到(焦糊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
6、土壤是一種(混合物),研究土壤時,我們發現土壤由(水分)、(空氣)、(沙粒)、(腐殖質)和(黏土)等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在觀察土壤時,我們可以借助(放大鏡)來進行觀察。
7、土壤按照(顆粒大小)可以分為(沙土)、(壤土)、(黏土)三類。
8、土壤固體中的大顆粒為(沙粒),中等顆粒為(粉粒),細小顆粒為(黏粒)。人們根據三種土粒含量的不同,將土壤分為三類:(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中滲水性能最強的是(沙土)。
10、比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鏡看:沙土顆粒大,黏土顏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顆粒硬,黏土細膩;
(3)和點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團,沙土握不成團。
11、土壤通常是分層的,最上面的一層是(表層土),能找到(腐殖質)、(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動物),(表層土)之下是(下層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會更多),在下層土之下是(巖石層),再往下就是堅硬的(巖床)。(巖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層。(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很豐富,(下層)土壤能提供給植物的養分就少多了。
12、表層土的養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
13、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而在貧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則(細弱、柔軟且枯黃)。
14、土壤為什么會貧瘠?怎樣改變土壤的貧瘠?
  答:山上的(表層土)因經常(受雨水的沖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貧瘠。有的地區通過修筑(梯田),來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貧瘠的土壤還可以通過(種植綠肥)、(收集落葉)、(糞便漚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質)來加以改良。
15、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
答:①修筑梯田。②種植綠肥。③收集落葉漚肥。④收集糞便漚肥。
⑤使用農家肥。
16、科學家們通過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經從土壤中發現(1000多種)不同的土壤動物。
1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8、在普通樹林里,1平方米約有(5萬個)土壤動物。
19、大多數植物都適宜生長在(壤土)里。
20、做肥料袋的方法:
①往塑料袋中裝土、水果皮、菜葉等,也可放幾條蚯蚓。
②均勻地往塑料袋中灑一點水。把塑料袋口輕輕地扎上。
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別忘了經常翻動翻動。
21、為什么說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因為蚯蚓在腐殖質形成過程中起著促進作用,它改變了土壤的結構,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透水性和肥力。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說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2、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卻寸草難生?
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貧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難生。
23、為什么河田里種的蘿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種的蘿卜,老、水分少呢?
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質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質較硬,缺乏水分。
24、(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它為植物提供了(養料、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5、(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
26、(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氣性),同時也阻礙了植物(根系的發育)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與利用。
27、當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壞后,會造成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28、(荒漠化)是生態環境惡化或退化的地理過程之一,也是當今世界性的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29、人們哪些行為會破壞土壤?
答:人類破壞土壤的行為有:
噴灑農藥。②拋撒垃圾。③開窯燒磚。 ④開山毀林。
⑤亂丟廢舊電池等。
30、我們可以為保護家鄉的土壤做些什么?
①植樹造林。②環保宣傳。③不亂噴灑農藥。④積極回收垃圾。
⑤保護蚯蚓
31、探究題(研究土壤的成分)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我的發現
1、將一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中。 會看到有(氣泡)從土壤中冒出。 土壤中含有(空氣)。
2、用玻璃棒攪拌放入土塊的水,然后靜置。 沉淀后,杯中的物質分為(三)層,上層顆粒(較小),下層顆粒(較大)。 上層的物質是(黏土),下層的物質是(沙粒)。
3、把土塊放入蒸發皿中,加熱時蓋上一層玻璃。 過一會兒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結)。 土壤中含有(水分)。
4、取走玻璃片繼續加熱。 看到土壤(發白),聞到(焦糊味)。 土壤中含有(腐殖質)。
我的實驗結論:土壤由(空氣)、(黏土)、(沙粒)(水分)、(腐殖質)、等物質組成。
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2、凡是有(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構造的,都是(果實),也就是果實一般都有(果皮)和(種子)。
3、種子萌芽的外部條件主要有(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根據種子萌芽的條件,要防止貯藏的種子萌發,可以采取(低溫)貯藏、(干燥)貯藏、(隔絕空氣)貯藏。其中最簡單易行的是(干燥)貯藏.
4、觀察種子萌芽時無論種子如何擺放,發芽后總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5、解剖一朵油菜花應該從(外)到(內)。
6、油菜的果實成熟后,種子依靠(彈力)向遠處傳播;蒲公英的種子依靠(風力)向遠處傳播;刺果的種子依靠(動物)向遠處傳播;椰子的種子依靠(水)向遠處傳播;挪威楓的種子依靠(風力)向遠處傳播。
7、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有:
(1)利用風力:如蒲公英、挪威楓。
(2)利用水力:如椰子、蓮蓬。
(3)利用彈力:如豆類的種子。
(4)利用動物:如漿果、刺果、蒼耳等。
8、根可分為(直根)和(須根)。(胡蘿卜)是一種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間有一條比較粗壯的根,這條粗根周圍有許多細小的根,這類根是(直根);(蔥)的根是由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根構成的,中間沒有明顯的粗根,這類根是(須根)。
9、(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根)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
10、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養料)的作用。
11、大多數植物都有(莖)。莖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大致可分為(纏繞莖,如牽牛花的莖)、(匍匐莖,如西瓜的莖)、(攀緣莖,如爬山虎的莖)、(直立莖,如杉樹的莖)。
12、把一株有莖、葉的植物,插入紅水中,一段時間后,葉子會(變紅),說明莖有(輸送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13、形態各異的(莖)把植物身體的各部分連成一個整體,它承擔著(運輸)的任務——把(水和土壤中的養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
14、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通過植物的(莖)輸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15、把一株植物的根插進裝有水的試管中,過幾個小時,里面水的高度會(降低),這說明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16、不同植物的葉子,它們的(顏色)、(形狀)、(大小)是不同的。
17、大多數植物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8、植物生活和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靠(綠葉)制造的。被稱為綠色“食品”加工廠的是植物的(葉)。
19、植物的葉子都是由(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構成,葉片上有(葉脈)。
20、一朵完全花內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1、(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22、花的各部分(構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護未開的花。 花瓣:吸引昆蟲。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2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24、(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一過程就叫做(傳粉),傳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結出(果實)。
25、植物能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粉,常見的是借助(昆蟲)和(風力)。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的傳粉不足,人們常常還會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26、依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蜜蜂)、(蝴蝶)等。
27、依靠(風力)傳粉的花叫(風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28、如右圖所示是研究植物體內水分是怎樣散失的實驗;
實驗步驟:
(1)給一盆植物澆水后,選擇兩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條。
(2)將其中一根枝條的葉全部摘除。
(3)給兩根枝條同時罩上塑料袋并扎緊。
實驗現象:枝條上有葉的那個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滴,而枝條上沒有葉的塑料袋上沒有小水滴。
實驗結論:植物體內多余的水分是靠 葉 散失到空氣中的。
29、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
30、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的萌芽)到(產生新的種子)這樣一個生命過程。
31、我們吃的食物屬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番薯、紅薯、地瓜)——根 胡蘿卜——根
馬鈴薯(土豆)——莖 蓮藕——莖 萵苣—莖
小白菜——葉 小油菜——葉
黃花菜——花 花生——種子
黃瓜——果實 西紅柿——果實
32、說說植物對人類有哪些貢獻?
答:植物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我們可以利用植物:
  ①做家具。 ②做建筑材料。
  ③做食物。 ④做藥材。
  ⑤做紡織材料。 ⑥做燃料。
⑦做飲料。 ⑧工業原料等。
第三單元   固體和液體
1、物質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氣體)、(液體)、(固體)三種,各種形態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
2、像(石頭)、(橡皮)、(玻璃)、(塑料)、(絲巾)、(大樹)、(螺帽)等形態的物體是(固體)。
3、固體的共同性質是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不會流動),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體積和形狀)的改變很小。
4、面糊、牙膏、膠水是(水與固體的混合),不能說它們既是固體又是液體。
5、固體與固體可以(混合),也可以(分離)。
6、固體混合前后(重量)不變,(體積)改變。
7、(天平)是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一種儀器。(量筒)是用來測量物體(體積)的一種儀器,一般用(毫升)作單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黃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變,(體積)變小。
9、用(篩網)分離混合后的黃豆、綠豆、玉米粉,選用不同大小的網眼會篩出大小不同的(固體)。
10、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固體,關鍵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11、固體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現象。
12、在水中會上浮的物體有:木塊、塑料、泡沫板、鉛筆、火柴盒、蘋果、樹葉、香油等。
在水中會下沉的物體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幣、鐵釘、土豆、一瓶飲料、蜂蜜等。
13、一塊蘋果和一個蘋果,一小截蠟燭和一整支蠟燭放在水里,都會(浮在水面)。
14、固體的沉浮取決于它在水中所占的(體積),而不是由它的(輕重)決定。
15、在水中能溶解的固體有(食鹽)、(白糖)、(味精)、(洗衣粉)、(堿)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體有(面粉)、(沙子)、(塑料)、(石頭)等。
16、固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有三種:過濾(米與水的分離)、沉淀(泥沙與水的分離)、蒸發(水與鹽的分離)。
17、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蜂蜜)、(墨水)等形態的物體是(液體)。
18、液體的共同性質是都(沒有固定的形狀),都(會流動),都(有表面張力)。
19、不同液體在(透明度)、(顏色)、(氣味)、(味道)、(輕重)、(粘稠度)、(表面張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20、比較液體性質的方法有:(眼看)、(鼻聞)、(舌嘗)、(比輕重)、(比流動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狀)等。
21、倒出同體積的水和蜂蜜,天平會向(蜂蜜)端偏轉。
22、水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水結冰時體積會(變大)。
23、和(固體)在水里的沉浮情況一樣,液體在水中也存在(沉浮現象),有的液體(浮于水面),有的液體(沉于水下)。
24、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順序倒入這三種液體,無論先倒哪種液體,(蜂蜜總是落于底層,中層是水,上層是油),有一種叫做(“雞尾酒”)的飲料就是這樣被調制出來的。
25、按同體積的液體由重到輕的順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
26、按流動由快到慢的順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
27、液體在水中存在(沉浮)現象,液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倒液體的順序)無關。
28、同體積的熱水比冷水(輕),熱水會(浮)在冷水上。也就是同體積的熱水和冷水相比較,(熱水)比較輕,所以熱水會在冷水中(上浮)。
29、在水中能溶解的液體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體有(油)。
30、不同液體混合前后重量(不變),體積(改變)。如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重量(不變),體積(變小)。混合后體積(變小)的,說明這種液體(溶解)在水中
31、把蜂蜜、水、油混合在一起,(油)在上層,(水)在中層,(蜂蜜)在底層。
32、潛水艇是通過(改變潛水艇的重量)來實現既可以在水面航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
33、死海海水的(含鹽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書。(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34、在漁網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輕的物體),下面拴鐵塊等(重的物體),可讓漁網立起來。
35、怎樣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呢?(即: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改變物體的形狀。
②借助漂浮物。
③改變物體自身的重量。
④水中加鹽。
第四單元  關心天氣
1、(天氣預報)是我們目前了解天氣的主要形式。
2、現在了解天氣預報的途徑有:(看電視)、(打電話)、(上網查)、(聽廣播)、(看報紙)、(手機短信)、(問老師家長)等。
3、我們可以從(氣溫)、(降水量)、(風向)、(風力)、(濕度)、(云量)、(氣壓)等方面來描述天氣。
4、認識天氣符號表示的天氣:
       
  晴    陰   多云   小雨  風力風向   雪
5、(天氣預報)十分重要,氣象工作者借助各種儀器、設備定時(觀測)和(記錄)天氣狀況,(分析記錄)的各種數據,做出預報。
6、150多年前,人們只能通過(觀察周圍的環境)來預報天氣。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7、能預報天氣的諺語有:(蜻蜓低飛要下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下水淋淋)、(天上烏云蓋,大雨來得快)、(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
8、哪些人關心天氣?
答:(1)種地的農民。
  (2)訓練、比賽的運動員。
  (3)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員。
9、(氣溫)就是(空氣的溫度),我國以(攝氏溫標)表示。
10、用來測(氣溫)的儀器叫(溫度表)又叫(寒暑表)。
11、(氣溫)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符號為:℃)。如:20℃讀作二十攝氏度;零下6攝氏度寫作-6℃。 
12、學會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7攝氏度寫作( 37℃ )    0攝氏度寫作( 0℃ )
零下5攝氏度寫作( —5℃ )  4℃讀作(4攝氏度 ) 
12℃讀作(12攝氏度 )     35℃讀作(35攝氏度 )
零下6度讀作零下6攝氏度 ,寫作-6℃ 
13、同一時刻在不同的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
14、同一時刻在學校內測得的溫度從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陽光下—背陰處—教室)。
15、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高),最高時并不在中午12點,而是(午后2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凌晨)。
16、世界各地百葉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離地(1.5米)的空曠草坪上。百葉箱里可以放(溫度計)和(濕度計)。
17、下圖是兩位同學在百葉窗前記錄溫度的變化,他們記錄下了一些溫度,請讀出下面溫度的讀數。
        
(1)讀作:三十攝氏度 ,寫作:30℃ 。
(2)讀作:十七攝氏度 ,寫作:17℃ 。
(3)讀作:零攝氏度 ,寫作:0℃ 。
(4)讀作:零下二攝氏度 ,寫作:-2℃ 。
(5)讀作:零下九攝氏度 ,寫作:-9℃ 。
1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
19、(下雨)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用(眼看、耳聽)只能大概知道雨下得大小,要想確切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雨量器)來測量。
20、用來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就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單位,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時)的雨水。
21、用自制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前,應先往瓶中(注水),使水平與標尺的(下線齊平),也就是測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讀數時,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視線與水面(保持水平)。
22、如果自制的不同形狀、大小的雨量器都是(用量筒倒水確定刻度的),完全可以用來比較準確地(測量降雨量)。
23、(雨)是從云中降下的小水滴,根據雨量大小,氣象臺制定了(雨量等級表),具體按強度分為(七)個等級,分別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24、天氣預報中雨量的等級劃分標準是:
24小時內降雨量在:
(0.1—10毫米之間)的是(小雨);
(10—25毫米之間)的是(中雨);
(25——50毫米之間)的是(大雨);
(50——100毫米之間)的是(暴雨);
(100——200毫米之間)的是(大暴雨);
超過(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25、衡量降雨量時標準要統一,衡量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即(連續24小時);衡量降雨高度的單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
26、雨下得大小會影響我們(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有利于也有害,所以(關注天氣預報)可以使我們(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7、空氣相對于地面的水氣運動叫做(風),用(風向)和(風力)來描述。
28、(風向)和(風力)是風的兩個基本要素。
29、風(吹來)的方向叫(風向),從(東面)吹來的風是(東風),當紅旗飄向(西)時,吹的是(東風);風力或風速的大小叫做(風級)。
30、用(風向標)可以測出(風向),用(絲巾)、(紙屑)或(自制風向標)也可以測(風向)。風力的大小叫(風速),用(風力計)可以測出(風速),用(風級)表示,通常把風力分為(0——12級),共(13)個級。
30、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通常采用(八)個方位來記錄。北風指刮向(南)方的風。
32、風級歌
(零級)煙柱直沖天 (一級)青煙隨風偏 (二級)輕風吹臉面 (三級)葉動紅旗展
(四級)枝搖飛紙片 (五級)帶葉小樹搖 (六級)舉傘步行艱 (七級)迎風走不便
(八級)風吹樹枝斷 (九級)屋頂飛瓦片 (十級)拔樹又倒屋 (十一二級)陸上很少見
33、假如我們既看到三級風的現象又看到了四級風的現象,這時風力應該是(四級)。
34、在一定的地區,一年中天氣的變化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稱為該地區的(氣候特征)。
35、具有特定氣候特征的時間段,叫做(季節),一年分為(四季,即春、夏、秋、冬)。
36、柳樹一年四季的變化情況:春季(發芽長葉)、夏季(生長茂盛)、秋季(樹葉枯黃)、冬季(樹葉落光)。
37、春季氣候特征:陽光溫暖,冰雪融化,植物發芽開花,冬眠動物蘇醒。
38、夏季氣候特征:陽光炎熱,雷雨大風,荷花盛開,植物茂盛。
39、秋季氣候特征:天高云淡,涼風習習,小雨綿綿,穿上了毛衣,遷徙動物離去。
40、冬季氣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風刺骨,植物樹葉落光,白雪壓上枝條。
第五單元 觀察與測量
1、(觀察)與(測量)是(收集證據)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
2、(觀察)就是運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去收集(各種信息),它是科學研究中(收集證據)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3、我們的(觀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頭)、(耳朵)、(手)。
4、觀察一個物體,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還可以用(工具)來測量等。
5、當我們看很遠的地方,我們可以借助(望遠鏡)來觀察;當我們要看很細小的東西,我們可以借助(顯微鏡)來觀察。
6、使用(工具)進行觀察可以使我們的觀察(更全面、更具體、更仔細)。
7、在人類史上,尤其是在科學發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備非凡的(觀察力)。
8、(魯班)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鋸”)。
9、(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他寫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綱目》)。
10、英國發明家(瓦特),經過刻苦鉆研和不懈的努力,終于發明了(蒸汽機),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11、“觀察,觀察,再觀察。”這句話是(巴甫洛夫)說的。
12、(觀察)和(理解)的樂趣是自然界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13、填出下面各位科學家的主要成就。
姓 名: 魯 班 姓 名:李時珍 姓 名:瓦 特
主要成就:發明“鋸” 主要成就:《本草綱目》 主要成就:發明蒸汽機
14、人的感覺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進行測量能夠使我們的判斷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
15、為了知道同學們100米的跑步速度,體育老師一般要用(秒表)進行測量。
16、為了更精確地測量,科學家還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測量工具)。
17、要想收集到某個事物更全面、準確的信息,就應當依靠觀察(工具)來進行觀察。
18、(2005年2月22日),科學家登上珠穆朗瑪峰,測量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為(8844.43)米。
19、對于一些沒有必要精確測量的,我們可以采取另一種測量方法叫做(估測)。
20、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1、我國古代計量時間的儀器主要有(漏刻)和(沙漏),沙漏又叫(沙鐘)。
22、使用量筒或量杯時應注意:
⑴看清量筒(杯)的(單位),了解它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⑵測量時把量筒(杯)放在(水平臺上)。
⑶(讀數時)視線應與(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23、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確地測量,有些事物卻很難被精確地測量,也有一些事物沒有必要那么精確地測量,這時候我們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測量)。
24、把器材與測量內容:
寒暑表——氣溫 雨量器——降水量 風向標——風向
風力計——風速 濕度計——空氣的濕度 氣壓計——大氣壓
血壓計——血壓 電子秤——重量 秒 表——時間長短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試卷
一、填空:
1、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們可以把土壤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爛的植物和動物的遺體,統稱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長必需的肥料。
3、種子里的“植物寶寶”叫做________,種子的其他部分都是它的“_______”。
4、我們把鹽和花生混合,它們的混合前后的_______沒有改變,_______改變了。
5、天氣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一般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來描述一天的天氣。
6、雨量器是用來________的儀器。它主要由________及 組成。
7、我們常用的溫度計它的單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8、人體的正常體溫是________。
9、一株完整的開花植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六個部分。
10、___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1、37攝氏度寫作________,零下5攝氏度寫作________。
12、我國古代計量時間的儀器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13、為了知道同學們一百米跑步速度,體育老師一般要使用________進行測量。
14、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測量結果表明,它現在的高度是________米。
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風吹樹枝斷”這句話描述的是五、六級風時的自然現象。 ( )
2、我們為了更多地收獲莊稼,應該多噴灑農藥,這樣不會破壞土壤的。 ( )
3、種子的生長需要空氣,沒有空氣,種子不會生長。 ( )
4、改變一定的條件,有些原先不溶于水的液體也可能溶于水。 ( )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出種子。 ( )
6、落葉在土壤中變成了肥料。 ( )
7、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滲水越快。 ( )
8、百葉箱里放置的測量儀器有干濕計、氣壓計、溫度計。 ( )
三、選擇(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號里)。
1、下列物質中( )能溶解在水中。   
A粉筆灰 B面粉 C味精
2、狗在夏天伸舌頭是因為( )
   A想吃東西 B散熱 C想喝水
3、測量水溫時觀測溫度計的角度應是( )
A、從上往下看 B、視線于溫度計持平 C、從下往上看
4、原來浮起的馬鈴薯,使用那種方法可以使它下沉。( )
A、加鹽 B、加清水 C、加糖
5、下類哪種物質不是混合物。 ( )
A、醬油 B、黑芝麻糊 C、可樂 D、黃豆
四、連線題:
秒 表 人體溫度
寒暑表 風速
固液混合物 吃根
甘 薯 時間長短
風力計 牙膏
溫度表 氣溫
五、實驗題:(請你想一個辦法使沉在水中的雞蛋浮起來。)
實驗材料 :
實驗方法:
六、簡答題:
1、如何分離木屑和鐵釘(至少寫出兩種方法)?
2、種子傳播的途徑有很多,你能舉出3個種子傳播的例子(寫出植物的名稱以及傳播的途徑)。
3、寫出在水中能溶解的液體(至少4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宝清县| 砀山县| 罗甸县| 华蓥市| 襄汾县| 泾川县| 福州市| 湖州市| 红原县| 抚宁县| 宜黄县| 阳山县| 茂名市| 宁阳县| 黔西县| 天等县| 兖州市| 宁南县| 岳阳市| 砀山县| 鄂温| 炎陵县| 杭锦后旗| 榆中县| 南城县| 平塘县| 临西县| 汶上县| 大理市| 北川| 清徐县| 玉环县| 巩义市| 汉川市| 宁都县| 三江| 宁化县| 轮台县| 安顺市|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