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序 言自由是珍貴的,也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只能產生混亂。當人類依據法治自覺止步于自由的邊界,彰顯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樣,平等是珍貴的,但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當人類通過法治把“同等對待”與“差別對待”統一起來,將一份深摯的關愛給予社會中的特殊群體,閃耀的是文明的光輝。那么,我們應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諦?如何實現對自由平等的追求?第1節 自由平等的真諦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2.擁有自由有何意義?擁有自由的前提是什么?3.法治對自由有何作用?4.從法律層面角度,談談平等的主要內容。1.自由的表現“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無限向往。人們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動;渴望擺脫不合理的束縛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2.自由的意義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3.自由的前提(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2)為什么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正如火車有了軌道的限制,才能順利地行駛;車輛有了紅綠燈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舉例:白云飄飄,一只風箏在天上飛。風箏許了一個愿,乞求天空能讓自己掙脫那根線,讓自己不再被束縛。突然,一陣狂風襲來,風箏被吹得搖搖晃晃,它一心想掙脫線的約束,昂頭借風拼命掙扎。線終于斷了,風箏如愿以償,滿心歡喜的它來不及擁抱藍天,就一頭栽了下來,再也無法飛了。孫某和某公司利用網絡發布侵犯某死者名譽權的言論,這些言論在公眾網絡平臺快速傳播,給死者的家屬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死者家屬將孫某和該公司訴至法院。法院判決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死者家屬精神損害撫慰金。4.自由的含義及法律上的體現(1)含義: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2)法律上的體現: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5.法治與自由的關系(1)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2)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3)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6.有關自由的相關法律規定舉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規定第四條 公民在行使集會、游行、示威的權利的時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五條 集會、游行、示威應當和平地進行,不得攜帶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動使用暴力。1.平等的法律含義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2.維護公民的平等權(原因或理由)(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2)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或內涵(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舉例:新中國成立以來,婦女解放取得了舊中國不可比擬的成就和進步。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法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服務的完善,女性的生育權、受教育權、健康權、發展權和政治參與權利等各種現實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都可以看到相當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員行使權利、履行職責的亮麗風采。(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4.我國關于平等的法律規定舉例:我國多部重要法律都有關于平等的規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民法總則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教育法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1.辨析: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即權利上平等、義務上平等、法律責任上平等)一、判斷改錯1.自由就是不受任何束縛和限制,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2.法治既規范了人們的自由,又保障了人們的自由。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規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二、選擇題4.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以下關于自由與法治的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B.自由如果脫離法律的限制,必將導致混亂與傷害C.自由是法律之外的自由D.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是自由的底線和保障5.下列對平等的表述,錯誤的是( )A.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B.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C.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D.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6.任志強微博賬號持續公開發布違法信息,影響惡劣,2016年2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責令新浪、騰訊等網站依法依規關閉任志強的微博賬號。關于此事,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公眾人物無言論自由,應謹言慎行 B.言論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C.網絡生活中我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D.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7.針對有關部門擬醞釀實行微博實名制這一消息,不少反對的網民認為微博是個人“言論絕對自由”的論壇,不應受任何干涉。這些人( )A.把享受自由權利與遵守法律要求對立起來B.認為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C.肯定了應該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D.堅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8.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各項中對此規定理解正確的是( )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 ②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許公民有法律以外的特權 ④任何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平等具有兩層含義,它們分別指的是( )A.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B.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C.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D.職位高特權多,職位低無特權三、非選擇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2016年,我國進一步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40 834件,涉案人員共54 249人。其中原縣處級干部2 882人,原廳局級干部446人。(1)聯系材料一,談談對平等含義的理解。(2)材料二的做法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什么原則?這一原則的主要內涵包括哪些內容?11.一只風箏在天上飛,它乞求天空能讓自己掙脫那根線,讓自己不再被束縛。天空答應了它的乞求。線斷了,風箏如愿以償,它看著自己飛過廣場,飛過高樓,越飛越高,渾身充滿了力量,感到幸福極了。正在此時,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滿心歡喜的它還來不及回味,就一頭栽了下來,再也無法飛了。(1)風箏為什么那么想掙脫那根線?這說明了什么?(2)掙脫了束縛的風箏再也“無力回天”給我們什么啟示?參考答案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第1節 自由平等的真諦【自主學案】1.(1)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1)擁有自由,不僅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2)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3.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當堂鞏固】一、1.錯。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2.正確。3.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規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違法犯罪行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二、4.C 5.B 6.A 7.A 8.A 9.B三、10.(1)平等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如圖一中的少數民族代表,不因為人數少,比例小不給代表名額,而是保證不同的少數民族都有全國人大代表,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全國人大這一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二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如圖二,每個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一原則包括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如有違法行為,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11.(1)因為它想讓自己不再被束縛,自由自在地飛。 這說明自由是珍貴的,人們渴望擁有自由。它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激發每個人的活力。 (2)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不是隨心所欲,它必須受到一定的約束與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