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導學案年 級六年級學 科品德與社會審 核主 備 人授 課 人學案編號學生姓名組 名授課時間課 題6.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課 型新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期創造的世界之最以及為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增強安全用火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世界之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激發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和自信心。學習重難點【重點】知道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世界之最,初步形成探究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興趣。【難點】知道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世界之最,初步形成探究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興趣。學 習 流 程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自主學習】1.搜集有關北京人使用火.甲骨文,以及絲綢之路的有關資料。2.了解關于河姆渡、半坡遺志發掘出水稻和粟的種子情況的資料。【展示交流】閱讀教材第31頁有關“元謀人”和“北京人”的兩個自然段。與“火”有關的成語 。 “火”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人們通過哪些方法來取火?火在生活中如此重要,我還知道最早使用天然火的人類是什么人?他們用什么方式取火?【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教材第31頁“最早的水稻和粟”,知道它們是什么時候,誰種植和栽培出來的。 【達標拓展】1、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說說“火”的使用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好處?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哪些災難?2、170萬年前,( )已經知道使用火了,( )不但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學會了如何保存火種。( )的用火遺址跡被中外史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明。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植( )和( )的國家,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世界各地的( )都是由我國傳入的。《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補充資料)《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導學案年 級六年級學 科品德與社會審 核主 備 人授 課 人學案編號LP-306學生姓名組 名授課時間20141010課 題6.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課 型新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期創造的世界之最以及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過程與方法】初步形成探究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學習重難點【重點】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難點】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學 習 流 程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自主學習】1.準備絲綢制品,服裝.布料.絲巾.被面.布頭等均可,并向家長詢問有關這件絲織品的故事。2.書寫一幅書法作品,字數不限,要求是本人獨立完成。3.制作“絲綢之路”示意圖。【展示交流】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蠶和絲織的國家,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國古民族就熟練地掌握了養蠶抽絲的技術和針織的本領。中國曾被外國文學稱為“絲綢之源”。絲的發明和絲綢的制作成為中華文明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就我向大家講述一個與絲織品的故事。【合作探究】閱讀教材第31頁內容,畫“絲綢之路”示意圖:長安—— —— —— —— 想一想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搶答有關“絲綢之路”的問題。1、“絲綢之路”開通的年代是什么時候?2、“絲綢之路”起點、終點在哪?3、為什么外國學者稱中國為“絲綢之路”?4、它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辟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商道,而是一條友誼之道。觀察、閱讀教材第34頁的“資料卡”和“商朝甲骨文”的插圖。回答:1、原始人在太陽落山之后回到自己的洞穴中會不會讀書寫信?為什么?2、沒有漢字,祖先們怎么記事呢?你知道哪些古人的記事方法?3、我概括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4、感受漢字的特點 。展示自己寫好的“書法”作品,并讀出內容。 【達標拓展】我們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有世界之最,今后我們要搜集到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習到更多的知識。1、中國被譽為( ),2000多年前,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 )經( )和( ),運往( )轉運到( ),這條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2、商朝滅亡以后,都城逐漸變為廢墟,后代稱為“( )”,我國有文字刻考證的歷史,是從( )朝開始的。3、我國早在( )多年前的商朝,就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種文字被后人稱為( ),漢字的發展經過了:( )、( )、( )、( )、( )、( )、( )等演變過程。 (書法欣賞)組長評價: 教師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